建築遺產修繕,你了解多少?這個有腳手架、戴安全帽看的特展告訴你

2020-12-20 騰訊網

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讓人們對文物修復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甚至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對這個專業產生嚮往。那不可移動文物的修復呢,你知道多少?今天在閔行區博物館揭幕的《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通過歷史原件和傳統修繕工藝的展示,為人們做了一次科普。1878年徐家匯天主堂的地磚、跑馬總會舊址樓梯欄板花飾、天后宮的蝴蝶瓦……一件件有年代感的建築構件,既呈現了上海近代優秀建築的歷史剖面,也傳遞出文物保護的重要性、複雜性、專業性以及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和細節。

此次展覽共有展品86件,歷史原物48件,90%以上為首次對外展出。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廳模擬建築修繕工地,隨處可見腳手架,迎面的一面牆上掛滿了各式顏色、圖案和大小的安全帽,參觀者可以選擇一頂心儀的戴上,遊走穿梭在腳手架之間,實實在在體驗一段「我在修文物」的歷程。

「我們希望在這裡,文物保護工作者可以找到自己撒過的汗水,孩子們可以看到父輩成長的城市,學生們可以學到書本裡沒有的知識,老克勒們可以找到少年時的記憶……」主辦方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學術顧問沈三新如是說。

展覽分為「昔日芳華」、「技護瑰寶」、「再現榮光」三個部分。各式建築構件是展覽的一大亮點。比如,僅「磚」就有來自華東政法大學的清水牆磚、原跑馬總會外牆的豎向裂紋清水紅磚、卜內門洋行外牆的LUNHING磚、徐家匯天主堂的花磚等。「瓦」有天后宮的蝴蝶瓦、葉家花園的綠色琉璃筒瓦、上海歷史博物館的紅色西班牙筒瓦等。此外,還有柚木壁爐、五金構件、藻井模型等。

其中,年代最久遠的一件展品是徐家匯天主堂的花磚,生產於1878年,距今有128年的歷史。據沈三新介紹,上海徐家匯天主堂是1906年動工建設的,為何使用1878年的花磚,目前是個謎。「很可能是從之前的建築上挪用過來,因為原址上以前也是一個天主教堂。」

除了花磚,該歷史建築的排水構件——石雕滴水獸也頗具特色。據專家推測,大致原理是:雨水從獸尾部的進水口進入,通過脊背上的流向槽引向頸部和獸口的排水口。雨量較小時,從滴水獸頸部的排水口排水;雨量較大時,滴水獸頸部和獸口的排水口可同時排水。此次展出的滴水獸缺了一隻耳朵,是一個殘缺的構件,但仍能從中感受到當年的精美雕工。

「上海之所以有『萬國建築博覽群』的美譽,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傳統施工工藝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鄭時齡看來,正是匠心的傾注,成就了上海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而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便是將建築修復的優秀案例、精湛工藝和工具搬進了展廳。清水牆修繕工藝、傳統水刷石施工工藝、天花修繕工藝……這一個個專有名詞聽起來有些許陌生,但它們卻與歷史建築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息息相關。

比如,上海總商會舊址的外立面90%所採用的是清水磚牆工藝。所謂的「清水磚牆」工藝主要是通過磚的排列和磚縫的形式來表現出清水磚牆的美麗。

原跑馬總會(現在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外立面採用「水刷石」工藝,通過水泥和石渣攪拌,塗抹在牆上,而後用刷子刷去表面水漿,用水衝洗,形成整個牆面有小石子凸起的紋理作為牆面主裝飾。據介紹,「水刷石」1916年開始在上海逐步推廣使用,成為上海近代建築主流的外牆裝飾形式。眼下正在修繕的上海展覽中心(原中蘇友好大廈),其外立面也是「水刷石」, 這次修繕也是採用原始工藝。

而「網紅建築」武康大樓,其外立面採用的是面磚貼面的形式。這也是上海比較普遍的一種近代建築的裝飾形式。

「傳播這些技藝知識的同時,我們還想藉此契機吸引更多人加入到文物修繕隊伍中來。」沈三新坦言,因為歷史等各方面的原因,文物建築修繕領域的技術工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斷層現象。上海在文保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但有些技藝也面臨後繼乏人的局面。上海市歷史建築保護事務中心曾舉辦了三次技能大賽,比拼的是清水牆修繕工藝、傳統水刷石施工工藝和天花修繕工藝。結果,整個上海近五六家公司能夠較好地掌握這些技能。

「文物建築的修繕體現出很強的專業性,除了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必須要有實打實的真本領。」文物保護專家李孔三表示,伴隨著全社會保護意識的增強,相關修繕任務逐年在增加,這需要足夠的專業力量去做這件事。「希望有更多人加入進來,把傳統工藝繼承下來、傳承下去。畢竟,歷史建築是不可再生資源,它們不僅是建築大師的智慧體現,更是城市精神與內核的象徵!」

圖片: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提供

作者:李婷

編輯:王筱麗

責任編輯:邵嶺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百載重光》展,讓你感受上海建築遺產是如何保護修繕的
    為進一步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推廣上海在城市更新中加強建築遺產保護利用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經驗,充分發揮文物保護成果惠及社會的積極作用,弘揚工匠精神,彰顯民族自豪感,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文物局)指導,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和閔行區文化和旅遊局共同主辦,閔行區博物館承辦的
  • 在這裡,你將穿越回上海百年建築的施工現場
    即將於12月19日在閔行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的「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上,一個個歷史建築構件的展示與剖析,將會帶領參觀者以一個「文物修復者」的身份,進入百餘年前的建築工地,地磚、牌科(鬥拱)、壁爐、樓梯欄杆、蝴蝶瓦……有意思的是,參觀者將每人得到一頂貨真價實的安全帽,而且,現場還用腳手架的元素串起了每一個場景。
  • 從這裡,穿越回上海百年建築的施工現場
    即將於12月19日在閔行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的「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上,一個個歷史建築構件的展示與剖析,將會帶領參觀者以一個「文物修復者」的身份,進入百餘年前的建築工地,地磚、牌科(鬥拱)、壁爐、樓梯欄杆、蝴蝶瓦……有意思的是,參觀者將每人得到一頂貨真價實的安全帽,而且,現場還用腳手架的元素串起了每一個場景。
  • 留住一磚一瓦裡的老上海……看這些建築遺產是如何保護的
    12月18日,「百載重光——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在閔行博物館開幕。從華東政法大學(原聖約翰大學舊址)的清水牆磚、徐家匯天主堂的花磚、石雕滴水獸到天后宮的蝴蝶瓦、葉家花園的綠色琉璃筒瓦……展覽通過歷史原件和傳統修繕工藝的展示,既呈現了上海近代優秀建築的歷史剖面,又向公眾傳遞出建築遺產背後的保護和修繕理念。
  • 「探索」上海如何保護修繕老房子?今起免費開放的這個展覽告訴你
    市文旅局說,「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今日起免費開放,地址位於閔行區新鎮路1538號。此次展覽分為「昔日芳華」「技護瑰寶」「再現榮光」3個部分,共有展品86件,歷史原物48件,90%以上的展品為第一次對外展出。
  • 上海歷史建築修繕之困:老工匠屈指可數,傳統工藝或後繼無人
    之後從質量員、統計員、施工員、工地主任,一直到如今的公司保護建築事業部經理,他在歷史建築修繕這個行業已做了近40年。在他看來,相比普通建築,歷史建築的修繕要求要高得多:一名優秀的歷史建築修繕工匠,要具備一定的修繕手藝,時間越長越好;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文化水平越高越好,最好還要有不錯的外語水平。
  • 去光祿坊許厝裡故居,參觀三坊七巷保護修復成果展
    圖文/南風素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之稱的三坊七巷,是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從晉朝開始,三坊七巷就是官紳巨賈的聚居地,到了明至民國時期最為鼎盛。為了保護好這筆遺產,上世紀90年代初,政府就開始進行保護和修繕工作,規劃出約有40公頃的保護範圍,花巨資,本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開展工作,至今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已經有很多宅院、官邸先後被公布為國家、省、市和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 腳手架成巴黎聖母院重建隱患
    腳手架成巴黎聖母院重建隱患海洋法國巴黎聖母院院長派屈克·肖韋25日說,巴黎聖母院火災前安裝的腳手架正成為保存、修復這一建築的重大隱患。若無法安全拆除,可能危及教堂的3個拱頂。巴黎聖母院建築結構得以保存的概率只有50%。【腳手架成難題】塞納河畔的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2世紀,是法國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蹟之一,今年4月15日突發火災,19世紀增建的標誌性尖塔倒塌,木質屋頂坍陷。
  • 故宮600年特展開幕:排隊給故宮「過生日」,觀展攻略來了
    排隊進展廳的觀眾和我能趕上故宮600年的這場特展,我們實在是很幸運,畢竟下一個700年是趕不上了,說是一生一次必須要看的展覽也不誇張。放一張今天故宮絕美的天空話不多說,讓我告訴你這個展該怎麼看吧!所以你能懂了,在600歲時最美好的祝福,就是希望它擁有更多的600年。為什麼要和孩子來看這個展覽?如果說走在紫禁城裡,是透過建築了解歷史,這個大展是將紫禁城的「時」「空」壓縮,把600年的故事向你完整講述了一遍。展覽結構展覽整體分為三大主題:宮城一體、有容乃大、生生不息。
  • ...記憶,激活街區魅力|2020年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順利揭幕
    從「初心」到「匠心」2020年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順利揭幕冬日雖寒,熱情未曾減,陽光正好12月22日的下午,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開幕儀式暨「趣遊環復」藝術季系列活動在思南公館舉行。 金秋10月,南昌路沿街的歷史建築終於褪下了腳手架,歷時兩年,這裡見證了歷史街區的美麗蝶變。本次「趣遊環復生活街區」的線路包括:元昌裡(南昌路74弄)——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南昌路100弄2號)——上海別墅(南昌路110弄)——南昌路136弄花園住宅群——南昌路148弄、168弄五個社區。另外,主辦方還在南昌路296號、312號兩處布展了衡復生活街區攝影展供大家參觀。
  • 巴黎聖母院重建 腳手架成絆腳石
    法國巴黎聖母院院長派屈克·肖韋25日說,巴黎聖母院火災前安裝的腳手架正成為保存、修復這一建築的重大隱患。若無法安全拆除,可能危及教堂的3個拱頂。巴黎聖母院建築結構得以保存的概率只有50%。塞納河畔的巴黎聖母院今年4月15日突發火災,火災發生時,巴黎聖母院正實施局部修繕,搭建的腳手架由大約5萬根管件構成,部分在火災中損毀、變形。肖韋25日告訴美聯社記者,修復教堂建築的工作不太可能在2021年以前開始,因為「它還沒有脫離危險,直至我們拆除剩餘的腳手架」。
  • 鼓浪嶼申遺成功 這個小島你了解多少?
    廈門鼓浪嶼有著「海上花園」和「萬國建築博物館」之稱。 徐林 攝  7月8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福建省鼓浪嶼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鼓浪嶼,是廈門島西南隅一座面積1.8839平方公裡的小島。
  • 南京路東拓後迎來新時代,黃浦用一場展覽總結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
    又比如,南昌路沿街的歷史建築褪下了腳手架,完成了美麗蝶變。時近歲末,黃浦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攜手瑞金二路街道,用一場展覽和一次社區打卡活動,回顧這一年曆保工作的點點滴滴。12月22日下午,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開幕儀式暨「趣遊環復」藝術季系列活動在思南公館宴會廳舉行。記者了解到,本次展覽在南昌路296號、312號兩處進行了布展,將持續一個星期,免費向公眾開放。
  • 93號院博物館在行動: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所謂「不夠」,表現為一部分由政府投入專門經費進行保護修繕,雖然保護了一批建築遺產,卻往往因為沒有考慮使用問題,陷入維修—空置—衰敗—再維修的怪圈,有學者將這種沒有兼顧利用的保護方式稱為「凍結式保護」,應該在適宜的地方「鼓勵更多的文保單位辦成博物館、紀念館等公益性參觀場所」。   騰退前的93號院內住有7戶人家,四合院院落中央搭有臨建房屋、院子整體感覺是破敗不堪。
  • 腳手架建築的分類
    【學員問題】腳手架建築的分類?  【解答】1、是否可移動:分為移動和固定兩種;  2、材料:分為木質、鋼質和軟梯;  3、塔接形式和使用用途:  ①模板支架-用於支撐模板,採用腳手架材料搭設的架子  ②單排腳手架-簡稱單排架,即只有一排立杆,橫向水平杆的一端擱置在牆體上的一種腳手架  ③雙排腳手架-簡稱雙排架,即由內外兩排立杆和水平杆等構成的腳手架
  • 140年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啟動修繕
    遺址唯一留存的原廠房建築──輪機廠房,寬19.77米,長55.26米,內外都布滿了腳手架。內部腳手架把整個木屋頂的重量託舉起來,外部腳手架方便工人施工。工作人員用手小心翼翼地將一塊塊承受了近一個半世紀風雨的屋瓦取下,將完好的瓦片篩選出來小心碼放。接下來,將進行牆磚、地基、木屋架、氣窗的修復,最後是屋頂修繕。據介紹,一期工程預計明年五六月份完成。
  • 我的世界:樹上長草、腳手架養魚,七張圖帶你領略建築的魅力
    根據二八法則,MC玩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群都屬於「建築渣」,但這些玩家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之所以不太擅長建築,是因為自己缺乏創造力與想像力,其實這個看法是大錯特錯的!因為一個大神級別的建築玩家不僅需要有創造力,還需要具備指令等技術技能,以想像力為翼、技術為骨,才能實現更多有趣的想法。圖醬將通過七張圖讓你重新認識建築領域!
  • 如何判斷建築腳手架性價比是否合適
    在判斷腳手架性價比的時候可以根據需要的腳手架規格進行評比,如果是能夠用作安裝罩面板使用的多功能腳手架,那麼在建築腳手架出租用的時候價位會比較高,但是使用率也會比較高。如何判斷建築腳手架的性價比,主要就是根據使用率來看的。使用率高的腳手架會比較省心。
  • 建築爬架網-腳手架防護網的報價是用什麼單位進行的——北坤絲網
    建築爬架網-腳手架防護網的報價是用什麼單位進行的——北坤絲網。建築爬架網和腳手架防護網,我們通常說的都是一種產品,那麼你知道嗎?它們的報價單位是什麼嗎?建築爬架網-腳手架防護網報價按照平米或者單張。如果採購量比較大的話,一般是將不同的尺寸大小結合到一起進行計算報價,這樣不管是大尺寸還是小尺寸,報價都是同樣的,利於客戶對產品了解,也利於採購成本計算。當然,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正常規格的網片,有時候也會有很多的異形尺寸需要,這樣計算下來的話,價格會稍微高出平常尺寸,這是因為人工成本不同。
  • 落地式腳手架底部構造和做法,你了解嗎?
    一、落地腳手架底部構造:二、落地腳手架底部做法:1.落地式腳手架基礎為回填土時,可採取兩種做法,分別為12號槽鋼底座和3000 mm×200 mm×50 mm木墊板底座。2. 落地式腳手架設置在地下室頂板上時,可使用150 mm×150 mm×6 mm鋼板底座 (詳見鋼板底座圖示)以上就是建築界安全知識頻道分享的落地式腳手架底部構造和做法的知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