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總體情況
為拉近公眾與科技的距離,引導公眾感受科學的趣味性、觀賞性,培養公眾熱愛科學、傳播科學、享受科學的精神風尚,中國科技館擬在全國科普日期間開展「科學之夜」大型活動。以期整合展覽教育資源,拓展教育活動方式,打造中科館教育品牌項目,創造科普活動新平臺。
活動主題為「科幻」,分為「3D Mapping視覺秀」「密室逃脫」「科幻主題探秘」「Cosplay主題巡遊」「科學嘉年華」「真人VR吃雞」六大板塊,配以科幻為主的環境布置、Cosplay角色扮演、故事線設置等,營造科幻氛圍,打造全新的展教活動形式。
二、活動時間
「科學之夜」活動擬於9月17日至24日19:00—21:00在中國科技館舉行,因「科學之夜」活動覆蓋全國科普日、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中秋節等重要時間點,為配合相關內容,8天活動期間將擬定不同主題、面向不同觀眾群體、展現不同科幻角色,並邀請神秘嘉賓前來助陣。9月21日定為「科學之夜」科技館專場活動。
三、開放展廳
一層華夏之光;
二層探索與發現A廳、B廳;
三層科技與生活A廳、B廳、C廳、D廳;
四層挑戰與未來A廳、B廳
四、活動具體時間安排
五、各板塊活動簡介
(一)3D Mapping 視覺秀
「3D Mapping視覺秀」環節是整個「科學之夜」活動的開幕儀式,同時也是活動的亮點。將以中國科技館二層恐龍廣場的牆體作為投影區域,構建大型沉浸式體驗環境。
整場演出以真人演出與結構投影相結合的方式,呈現以科幻為主題的視覺秀,為大家展現科學史的發展歷程。演出不僅視覺效果震撼,而且意義非凡,這項首次在國內科普場館應用的技術,將結合中科館獨特的建築結構,通過24臺31K流明的投影機,在挑空30米高、總投影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投影牆上,打造出美輪美奐、震撼逼真的視覺效果,帶觀眾進入神秘莫測的「科幻」世界!
(二)科幻主題探秘
本版塊打破展廳空間布局,將展品、動手做、科學實驗進行重新串聯,設置成「古代科技」「生物進化」「能源危機」、「智能機器」「太空探索」五條分支線路。觀眾入場時,用門票換取「遊戲裝備大禮包」一份,禮包內包含活動指南、通關地圖冊、基礎徽章、徽章掛繩、Cosplay道具、裝飾品、螢光棒等物品。
在「3D Mapping視覺秀」結束後,觀眾可跟隨Cosplay巡遊隊伍,由恐龍廣場出發到達主題探秘分支線路的出發點。觀眾通過「打怪升級」完成闖關任務,收集印章換取徽章,獲得Cosplay道具,參與最終的主題Party,幸運觀眾有可能獲得神秘裝備,與Cosplay演員共同完成演出。
(三)密室逃脫
密室逃脫活動將以挑戰與未來B廳作為依託,基因展區為「親子線」,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家長陪同下參與;太空展區為「玩家線」,適合小學高年級以上人群參與。
兩條路線同時開展活動,遊戲過程中,科技輔導員作為遊戲NPC融入到觀眾扮演的角色當中,協助觀眾完成任務。與此同時,在機關設置上強調體驗性與互動性,更有神秘環節結合最新的VR可穿戴設備,為觀眾搭建一種全新的互動場景。
(四)科學嘉年華
搶眼的科學秀、全國科技館的優秀科學表演都將匯聚在「科學嘉年華」版塊中,中國古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將在這裡展示。活動將藉助移動小車及臨時展臺開展一系列有觀賞性、參與性、娛樂性的教育活動,主要展示內容有科學表演(趣味實驗、科學魔術、小型科學秀)、科技文創產品展示(科技企業、出版社、自主研發的文創產品)、非遺或古代科技展示(麵塑、兔爺彩繪、木版年畫)、遊藝競技(風火輪、伯努利投籃、手眼協調等),並且面向各地方科技館徵集的優秀教育活動、科學表演項目,以期觀眾在參觀時能體驗科學的魅力。
(五)Cosplay主題巡遊/Party
在「科學之夜」的舞臺上,不僅有觀眾熟悉的變形金剛、葫蘆娃、大白等形象,一併亮相的還有每天的神秘嘉賓,以及小朋友們原創的15個中國科幻角色,酷炫的雷射秀也會出現在最後的狂歡Party中。
在活動開始前,Cosplay演員將在西大廳進行開場秀表演,將觀眾引導至恐龍廣場觀看3D Mapping視覺秀;視覺秀結束後以「巡遊」的方式分散人流,將觀眾帶往各版塊出發點,開啟後續活動;20:45開始,各線路Cosplay角色將觀眾陸續引回至恐龍廣場,開始最終的Cosplay主題Party,觀看精彩的雷射秀,8天活動期間每天有不同科幻角色(中國、外國、原創),邀請神秘嘉賓(科普大咖,科普中國大使等)參與活動。
(六)真人VR「吃雞」
「科學之夜」還特意為觀眾準備了一個超大驚喜,那就是VR「吃雞」遊戲。看過電影《頭號玩家》的觀眾,應該對電影裡的觸感手套和觸感背心印象深刻,它可以幫助玩家實現真正的身臨其境。帶上頭盔,穿上力反饋背心,可以一秒進入遊戲世界,當然六人組隊聯機體驗效果更佳,觀眾可以感受太空行走、宇宙漫遊震撼逼真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