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三篇20180804期《經濟學人》值得看的好文章

2021-02-20 亂碼與英文

20180804這期TE推薦三篇文章:


Banyan. Japan’s habits of overwork are hard to change

Free exchang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ould shed light on modern productivity

Briefing. Against the tyranny of the majority

1

Banyan. Japan’s habits of overwork are hard to change

難度指數 ★★

這篇文章闡述了日本的加班風氣以及日本人拼命加班的「身不由己」,並表示日本政府在推動勞動改革這件事上,應更積極更大膽。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第一,這篇文章貼近現實:這年頭誰不加班?第二,這篇文章寫得很「正」,改寫一下幾乎可以拿來做任何考試的閱讀試題。第三,這篇文章寫得很「順」,基本上就是「抽象+具體」或「觀點+案例」的套路。

亂碼來帶大家過一下這篇文章中出彩的語言點:

和工作/職場/商業相關的:

1. Each day waves of black-suited Stakhanovites make their way to grimly utilitarian offices.

Stakhanovite 是個從俄語過來的詞:A Soviet worker honored and rewarded for exceptional diligence in increasing production. 這裡你可以把 Stakhanovite 理解為 「an extremely productive or hard-working worker」 或「工作狂(a workaholic)」(當然,是帶有東亞或前蘇聯色彩的工作狂)。

「waves」 很形象,「人潮」;或者你在翻譯的時候也可以把它處理成形容詞,「一波接著一波的」。

make your way: to start moving towards a place.

這是英文的特色。如果這句話寫成 「Each day waves of black-suited Stakhanovites move to their grimly utilitarian offices」 就太難看了。因為作者想強調的根本就不是 「move」 這個動作。

同樣的,「那天早上我摔了一跤」怎麼說?「I fell that morning」?錯。你應該說「I had a fall that morning」。

grimly utilitarian 這個搭配非常有味道。「實用得可怕」?其實這個中文翻譯完全無法表達出 grimly utilitarian 的內涵。

utilitarian: designed to be useful rather than attractive

grim: very bad, ugly, or unpleasant

2. Japanese work notoriously hard—to which the abundance of comatose passengers on the commuter trains attests.

這句話又是一個典型的「從抽象到具體」:日本人工作起來,是出了名的勤奮。多勤奮?每天早上地鐵裡都塞滿了昏昏欲睡的白領。

這句話的定語從句也用得極妙。如果沒有這個破折號和「to which」,這個句子就太彆扭了:The abundance of comatose passengers on the commuter trains attests to the fact that Japanese work notoriously hard.

attest to sth: to show or prove that something is true

comatose: 昏迷的;昏睡狀態的;麻木的;怠惰的

3. 上面那兩句話一般的英語學習者是不可能寫出來的。但我考考大家,看下面這句話你能不能寫出來:穿著便裝和運動鞋的員工坐在凳子上,喝著咖啡,敲打著鍵盤。

《經濟學人》是這樣寫的:Staff in casual wear and trainers perch on stools sipping coffee and tapping away at laptops.

perch (yourself) on something: to sit on top of something or on the edge of something

sip: to drink something slowly, taking very small mouthfuls;抿。

tap away (at computers)指的是在鍵盤上「敲」。

4. Big companies continue to judge employees by input not output. They base promotion and pay not on merit, but on age and years at the company. 

5. That would shake u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Productivity would rise. Workplaces would be more diverse. Women would have many more chances. 

上面兩句話大家應該看得懂,建議背下來(不管你背不背,反正我是背了的)。

可以拿來借鑑的寫作句型:

1. Government and businesses increasingly acknowledge a problem, but struggle to deal with it.


acknowledge 很正式,可替換 admit 或 recognise。

2. Only a drastic overhaul of the labour system will do, not tinkering at the edges.


「小修小補沒用的,咱要的是徹底革新!」

3. The time is ripe for change.


「時機已成熟...」

好的單詞、搭配和短語:

turbocharged growth 強勁的增長

hidebound and timid 膽小又怯懦

climb the corporate ladder 公司裡晉升;職場裡往上爬

toil in bleak offices 在陰暗/單調/乏味的辦公室裡勞累/辛勤工作

lead by example 以身作則

Holidays are stingy 假期太少了;放起假來太小氣

2

Free exchang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ould shed light on modern productivity

難度指數 ★★★

這篇文章講的是幾位經濟學家對工業革命的研究以及他們的研究成果對今日經濟增長的啟示。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因為它繞!因為它繞得有意思!看這種文章可以訓練我們的邏輯。

這篇文章有非常多的學術表達,比如:

但是我想重點分享一下這篇文章的邏輯:

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十八世紀的英國?

英國的制度、市場和文化提供了土壤(「供給側」)。

這是必要非充分條件:難道當時歐洲大陸的條件比英國的差很多嗎?為什麼偏偏是英國?

對於創新,我們不僅要看「供給側」,還應看「需求側」:公司界覺得值得嘗試新技術。

一個經濟學家表示,當時紡織女工的工資太高了,相反,煤很便宜。這推動了公司創新。

有人提反對聲音:其實當時的工資沒那麼高。資本家搞創新是因為他們想進一步壓榨這些廉價勞動力。

經濟學嘛,說不準到底誰對誰錯。

但這個研究對今天的經濟增長很有啟示:是技術發展影響工資,還是工資影響技術發展?

這篇文章裡還有點生僻表達,和大家講解一下:

這篇文章裡的性感表達也不少:

1. Such questions are catnip for economic historians, whose debates typically unfold unnoticed by anyone outside their field. But a running debate concerning the productivity of pre-industrial spinners, and related questions, is spilling beyond academia.

spill: 「溢出」

2. On the eve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ritish firms operated in a market where coal was cheap but labour was dear.

dear: 貴

3. This work has galvanised efforts to understand a critical period in economic history.

galvanise: 使震驚;使振奮;激勵;刺激

3

Briefing. Against the tyranny of the majority

難度指數 ★★★

這篇文章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經濟學家、邏輯學家、政治理論家 John Stuart Mill 及它思想的簡介。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因為 John Stuart Mill 太有名但國內知道他的人太少;因為《經濟學人》這篇簡介寫得比維基百科或斯坦福哲學百科有意思:《經濟學人》把 Mill 的生平和思想融合到了一起,並嘗試站在 Mill 的角度,對今日的很多事件,如川普當選和英國退歐,進行了點評。

這篇文章語言不難,但若想完全讀懂,最起碼的政治哲學知識必不可少。說實話,我並不忍心劇透這篇文章裡的各種智慧和洞見。但為了降低大家的閱讀難度,亂碼決定還是和大家普及一下這篇文章裡涉及到的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

Utilitarianism is an ethical theory that states that the best action is the one that maximizes utility. "Utility" is defined in various ways, usually in terms of the well-being of sentient entities. Jeremy Bentham, the founder of utilitarianism, described utility as the sum of all pleasure that results from an action, minus the suffering of anyone involved in the action. 

邊沁對效益主義的著名表述就是「最大幸福原理」,即一個人的行動應當在理智範圍內始終以增加所有人的最大幸福為目標。密爾對效益主義的貢獻在於定性分析幸福。

邊沁將所有形式的幸福視為等同,密爾則主張知識和道德上的幸福優於物質或肉體上的幸福(即幸福分為高低兩個層次)。密爾說:「寧做不滿的人類,不做滿足的豬玀;寧做不滿的蘇格拉底,不做滿足的蠢人;如果蠢人或豬玀有相悖的觀點,那是因為它們只看到問題中事關他們自己的那一面。」

如果一個人同時體驗兩種幸福,他會更傾向其中一種,據此,密爾將幸福劃分為兩個層次。邊沁則認為幸福量是等同的,圖釘不比詩集差,如果小孩子玩的跳格子遊戲比歌劇院之夜令更多人感到快樂,那麼社會就勢必應該將更多資源用於推廣跳格子遊戲而不是運營歌劇院。密爾的主張則是,擁護簡單幸福的人們多是從未體驗過高級藝術,這不利於他們作出正確判斷。舉例來說,那些高尚的或哲學實踐者比那些以自己快樂為目標的人更有益於社會。問題關鍵不在於行為者自己的最大幸福,而是全體幸福的最大值。密爾認為,受過教育的人有能力在更大程度上影響政府。所以密爾支持立法賦予大學畢業生更多投票權,因為他們才更適合來判斷什麼最有益於社會。

(資料來源於維基百科)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關於 Mill 的故事和思想,去讀 TE 的這篇文章吧。John Stuart Mill 太有名的,你遲早會再見到他的。

亂碼一下

如果你想要這三篇文章的文檔和音頻,去公眾號菜單欄尋找我的二維碼,加我微信,說暗號「亂碼老師我一定好好學習」,我發你。當然,你也可以在《經濟學人》官網閱讀。每個帳號每周可以免費看三篇。

關於我的選文標準,請見:致TE愛好者:並不是每一篇《經濟學人》都值得你精讀

「I had never learned English—until I met LM.」


相關焦點

  • 推薦三篇20180901期《經濟學人》值得看的好文章
    讀完這篇文章,你或許會找到答案。為什麼選這篇文章?和 20180818 那期推薦 Modern Love 那篇文章一樣,這篇文章很接地氣。這年代誰不孤獨呢?但如果這是唯一原因,這篇文章不會入選。我之所以推薦這篇文章,是因為它本身是非常好的閱讀「訓練」材料。為何強調訓練?首先,這篇文章很長。近3000詞,是TE其它文章的三倍。這麼長的文章,讀下來很要耐性/耐力。
  • 推薦三篇20180811期《經濟學人》值得看的好文章
    20180811這期TE推薦三篇文章:Leaders.
  • 經濟學人中國版塊佳句賞析|第11期
    這一期中國版塊有兩篇文章:第一篇文章主要講述中國地方債問題,中國地方債目前依然居高不下。這篇文章全面深刻的分析地方政府在財政稅收目前面臨的難題,以及為減輕地方債推出的各種措施,比如債轉股等。以下為本期經濟學人中國版塊第二篇文章中的佳詞好句:1.quack treatmentQuack treatments are available even
  • 最新TE導讀 | 這期《經濟學人》有哪些最值得學的英文?
    日期的《經濟學人》中挑了幾篇文章,兼顧內容和語言,希望你讀得開心,學得充實。導讀的主要內容包括:本期有哪些文章值得重點閱讀?有哪些看點?我推薦語言、內容、話題都有意思的文章。本期有哪些值得學、值得背的英文?我會挑幾處寫得精彩、值得背下來的英文。也會總結一些《經濟學人》中高頻出現的用法,學最值得學的英文。本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細節?好玩的地方?我會從熟詞生義、標題彩蛋的角度找幾處你自己讀時可能會忽略的一些細節。
  • 經濟學人中國版塊佳句賞析|第8期
    晚上好,繼續回到經濟學人中國版塊佳句賞析第8期。
  • 渴望被觸摸(三) | 《經濟學人》精讀筆記
    這是外刊看世界的第462篇《經濟學人》精讀筆記。
  • 《經濟學人》15個欄目版塊介紹,快速了解雜誌!
    文章中,已經將學習《經濟學人》的好處和下載方式進行了介紹。接下來,我們看下《經濟學人》所包含的欄目:1. The world this week: 主要是對過去一周發生的時事進行梳理,分為時事新聞和財經類新聞。
  • 阿貓的63篇必讀文章清單(推薦收藏)
    | 提高下限無論工資多少,記得至少要分成六份 | 6個理財罐2/ 我要看電影和紀錄片 8豆瓣9.5,刷3遍都不夠的神作 |《幸德勒的名單》強烈推薦這部顛覆三觀的電影 | 《華爾街之狼》豆瓣9.4,值得刷5遍以上的神作 | 《千與千尋》今年看過最棒的劇!
  • 眾多牛人推薦的英語學習資料:2020年《經濟學人》合集
    經濟學人是一份英國的英文新聞周報,是一本綜合性新聞評論刊物,有商業、國家和地區、經濟和金融、科學和技術五大類。其中文章文風緊湊且嚴謹,對語言精準運用,展現出一種克制的風趣幽默,常運用雙關語調侃。大牛們學英語為什麼要讀經濟學人?
  • 經濟學人商論
    簡介《經濟學人商論》《經濟學人》出品《經濟學人商論》是經濟學人報紙有限公司旗下眾多國際新聞及商業刊物中的首款中英雙語電子APP,萃取《經濟學人》在商業、金融、科技等領域的精華文章,為中國讀者呈現全球視角的深度分析,並鼓勵中國的讀者批判性地思考中國和全球重大議題。
  • 給大家分享幾款我用得最多的英語學習軟體及 第88篇經濟學人文章
    我推薦的軟體,你覺得適合你就用吧。覺得不適合自己,卸載就是了。這四款軟體除了「每日英語聽力」是我的老師推薦的之外。另外三個都是我自己不斷探索發現的。其實前三款軟體大同小異。都是關於英語的各種學習資料。新聞、真題、小說、網課、視頻等等,包羅萬象。我覺得最好用的還是輕聽英語,因為它是這三個當中最流暢的一個,另外兩個偶爾會卡一下或者加載有時有點慢。
  • 推薦書單【下篇】20180804
    有故事.有方法.有工具這是2018年第84篇原創文章全文約2400字,閱讀時間5-
  • 英專學姐教你用《經濟學人》暴虐英語閱讀
    經濟學人本來就是給精英大佬看的雜誌,一般人的詞彙和知識儲備很難達到能夠輕鬆閱讀它的水平。那為啥Summer今天還要給大家推薦它呢?2 經濟學人為什麼值得讀考試要考考研和雅思託福最難啃的閱讀篇章基本都出自經濟學人,妥妥的考試範圍呀!
  • 《經濟學人》2019.11.23日刊有哪些好玩的標題梗(含文章優秀表達盤點)
    噢,不是吧,又來了這篇文章也有一些非常好的寫作&翻譯表達:panned,有搖頭的意思,搖頭代表否忍,文章裡面,安德魯王子一再否認自己的罪行,所以將原來的grand,改成了panned。這篇文章也有一些好的寫作或翻譯表達:
  • 如何利用《經濟學人》來提高英文文獻閱讀能力?
    你可能曾經想過要讀經濟學人,或者已經讀過一些但還是沒找到感覺,那麼本文可做參考。可移步公眾號另外一篇文章,這裡不詳述。施說 (二) : 提高英文論文寫作,從閱讀英文外刊開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閱讀外刊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有一份好的閱讀材料至關重要。
  • 推薦5篇有關「做研究」的經驗性文章
    如果有年輕朋友讓我給他們推薦經驗帖子,我會選擇下面這5篇文章。要推薦的第1篇文章是黃宗智先生的《問題意識與學術研究:五十年的回顧》。要推薦的第2篇文章是折曉葉研究員撰寫的《「田野」經驗中的日常生活邏輯:經驗、理論與方法》。
  • 經濟學人閱讀|扉頁文章 Suddenly, hope
    11.29|經濟學人閱讀|扉頁文章 Suddenly, hope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份英國的英文新聞周報,分八個版本於每周五向全球發行,編輯部位於倫敦,創辦於1843年9月。經濟學人是一本綜合性新聞評論刊物,有商業、國家和地區、經濟和金融、科學和技術五大類。
  • 傑夫老師受邀參加《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舉辦的雞尾酒會——世界•2021並聊聊如何使用《經濟學人》學習英語
    Leaders一般由 5 篇文章組成,篇幅為一頁左右,封面右上角一般會顯示這部分的 3 篇文章。每周一上午《經濟學人》會開選題會(pitching meeting),每個版塊負責人提議 Leaders 主題,討論後確定 5 個主題。Leaders 部分的文章不能單獨存在,必須在其他版塊(如 Briefing、區域版塊等)有至少一篇文章來加強它的論證。
  • 攀枝花市委書記 向黨員幹部推薦三篇文章
    履新一月 攀枝花市委書記 向黨員幹部推薦三篇文章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徐湘東)領導幹部的觀念應當如何轉變?工作要怎樣才能幹好?能力應當如何提升?
  • 用《經濟學人》備考雅思託福?你可能真選錯了!
    這其中《經濟學人》是深受大家喜歡的期刊,似乎只要看《經濟學人》,英語好只是時間問題。圖片來自網絡這時我們會看到很多同學開始制定計劃,每天一篇《經濟學人》文章,每篇文章都查了整篇密密麻麻的單詞,其中的長句子更是劃了又劃,極度艱難才能勉強看完一篇文章,而是否看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