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背鍋!「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孫雨林裡就冒出了一股煙……」

2021-01-07 北晚新視覺網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孫雨林裡就冒出了一股煙。」

《紐約時報》文章的截圖

近日,《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人會買人造肉嗎?》的報導。然而,這個本該為讀者介紹中國人消費習慣、科技發展的話題,被作者硬生生地塗上了「中國威脅論」的色彩。

這篇企圖夾帶私貨的報導,從標題就開始做起了文章。這篇新聞的中文標題為《中國人會購買人造肉嗎?》。但在英文版本裡,標題的主幹卻是這樣一句話:不可能的餃子與渺茫的包子。

結合這篇報導的主要內容,作者在缺乏完整推理邏輯和證據的情況下,配合這麼個標題,向讀者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中國人非常抵制人造肉。

文章中英文標題的對比

文章開頭寫道,中國不斷增長的肉類消費,加劇了對環境的破壞,導致了「缺水、熱浪,以及亞馬孫雨林被毀」。

緊接著,作者引用了採訪對象、人造肉製造商老闆的一個比喻: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孫雨林裡就冒出了一股煙。

作者先構建了中國人「抵制人造肉」的形象,再借一個賣人造肉商人之口,痛斥了中國人吃普通肉類的「惡行」,寥寥數語,中國人吃肉,就成了「破壞世界環境」。

相比之下,選擇人造肉被說成是中國人「解決環境問題、減少進口依賴」的靈丹妙藥。可報導馬上又說,中國給人造肉進入市場設置了「政治阻礙」。

原來,什麼破壞環境、進口依賴不能解決,都要怪「該死的中國政治」。

但事實真的像這個作者說的這樣嗎?

其實,《紐約時報》這位作者與其反覆討論「政治」、「文化」、「口味」,為何不肯談談最基本的事實:人造肉的價格非常貴!

根據CNBC新聞3個多月前的報導,文中抱怨中國市場「政治和文化」阻隔的公司老闆,他家產品的價格就不便宜。用他家人造肉做的漢堡,成本是普通牛肉漢堡的3倍。

作為商人,這個老闆難道不清楚「價格影響需求」的常識?

CNBC新聞截圖

當然,熟悉西方媒體的讀者,對《紐約時報》這個觀點應該不陌生。用「中國人吃肉太多」指責我們破壞環境,已經是他們的保留節目了。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篇報導的標題,就叫「中國人吃肉量是美國2倍了」。

不知道作者是否知道,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截圖

事實上,中國上漲的消費是源於我們龐大的人口,論人均肉類消費量,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發布的數據,中國人的肉類消費不僅遠低於美國、加拿大、英國,甚至還低於同為新興國家的巴西。

即使在平均消費量低於西方的情況下,據農業農村部2019年的數據,中國是世界上唯一養殖水產品總量超過捕撈總量的主要漁業國家。

也就是說,相比更破壞環境的捕撈,中國人靠養殖解決了吃水產的問題。

各國人均肉類消費量,圖片截取自BBC報導

不知道面對這些數據,《紐約時報》心裡會作何感想?

畢竟,如果中國人吃肉會讓亞馬遜雨林冒煙,那吃肉比我們多一大截的西方世界,恐怕已經把全地球給點著了。

網友聽後發出靈魂質問

澳大利亞燒了四個月,是因為中國吃肉太多了嗎?

 

延伸閱讀:5克人造肉價格遠超大龍蝦,踏踏實實吃真正的肉類吧

因為具備良好的口感、豐富的營養價值,肉類一直在我們的餐桌上不可或缺。

一段時間來,一些肉類價格出現上調引發關注。就在前幾天,來自南京農業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賺足大家眼球: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在這裡誕生。人造肉即將迎來春天,不久後我們就可以吃上價廉物美的人造肉了嗎?記者昨天求證發現並非如此,真正意義的人造肉目前的製作成本遠遠超過普通肉類,且產量極低,離真正走向大眾餐桌還需較多時日。

據了解,目前行業內的人造肉有兩類,一類是以植物來源的蛋白為原料,通過物理方法改變蛋白質結構,從而模擬真肉的外觀和口感的「植物肉」,前端時間出現在西式快餐店的植物肉漢堡等產品,都屬於這一類。而另一類被稱為「細胞肉」,是利用動物幹細胞在實驗室培育出動物組織的品類,在口感和成分上更接近於傳統肉類。南京農業大學研發的人造培養肉即屬於這一類別。

記者了解到,在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肉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周光宏教授帶領團隊、使用第六代的豬肌肉乾細胞培養20天得到了培養肉。這也是國內首例由動物幹細胞擴增培養而成的人造肉。

人造肉成功了,很快就能上市應用嗎?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和北京農學院的專家告訴記者,事實上國外也有一些知名農產品企業在研發這類人造肉,但仍處於研發階段,以目前的技術而言,培植細胞肉的體系中需要加入大量的動物血清,而血清來自於血液,因而為獲得血清必須屠宰動物,加上仍在研發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科研的人力和物力,人造肉的成本遠遠超過普通肉類。

據介紹,2013年,世界上第一個從實驗室造出來的細胞培養人造肉,製作成本高達215000英鎊。此次周光宏教授培養得到的人造肉也只有區區5克,實驗意義遠大於應用意義,「即使目前真正的人造肉上市,價格也將遠遠超過大龍蝦。」專家說,對於普通市民,現在還是踏踏實實吃真正的肉類吧。

那人造肉的應用前景在哪呢?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專家表示,目前最理想的應用可能是載人深空探測,比如去火星或者更遙遠的星球。以各國建設的模擬封閉式太空艙為例,艙內人員可以通過自主植物栽培獲取足夠的蔬菜糧食,但肉類蛋白,目前只能依靠飼養黃粉蟲,它的口感肯定不如真正的肉類,因此或許是未來的一個方向。

 

 

來源:綜合環球網、網友評論、北京日報客戶端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又背鍋!「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就冒出一股煙……」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來源:微博@共青團中央「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孫(應為遜,編者注)雨林裡就冒出了一股煙……」為了拯救亞馬遜叢林,美國著名的植物基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來中國推銷人造肉了,一句話又讓中國人背鍋了。
  •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就冒出一股煙……」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孫(應為遜,編者注)雨林裡就冒出了一股煙……」為了拯救亞馬遜叢林,美國著名的植物基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來中國推銷人造肉了,一句話又讓中國人背鍋了。《紐約時報》英文版、中文版這兩天同時報導了這樣一個新聞:中國人會購買人造肉嗎?
  •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裡就冒一股煙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裡就冒一股煙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2-10 13:09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裡就冒一股煙什麼意思什麼梗? 來源於《紐約時報》報導:「中國人會購買人造肉嗎?」
  •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裡就冒出一股煙」,這鍋我們不背!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裡就冒出了一股煙……」為了拯救亞馬遜叢林,美國著名的植物基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來中國推銷人造肉了,但一句話讓中國人背了鍋。
  • 亞馬孫熱帶雨林聞名世界,亞馬孫野火中國人躺槍,是我們吃肉引起
    90後旅行,只為遇見:亞馬孫熱帶雨林聞名世界,亞馬孫野火中國人躺槍,是我們吃肉引起亞馬孫熱帶雨林位於巴西,全長不到3200公裡,而且因為當地河流面非常的寬廣,再加上當地風景秀麗,而且有很多比較天然的原始森林,再加上森林當中有上百萬的珍稀植物
  • 巴西亞馬孫雨林遭砍伐面積增加近一成
    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當地時間11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巴西亞馬孫雨林遭砍伐面積同比增加9.5%,創2008年以來同期最大規模。 數據顯示,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巴西亞馬孫雨林遭砍伐面積達到11088平方公裡,幾乎是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的7倍。
  • 7月亞馬孫雨林火災達6803起 亞馬孫災難性大火會否重演
    一  6803起!這是巴西國家空間研究院確認的7月份巴西亞馬孫雨林火災數量,去年同期為5318起。  法新社的報導稱,僅7月30日一天,衛星就發現了1007起新火災,是2005年以來火災最多的一個7月。  每年7月前後,巴西進入旱季,開始火災的高發期。
  • 燒傷亞馬孫雨林的是一股利慾薰心的邪火
    亞馬孫雨林火災不斷,根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的數據,截至目前,巴西亞馬孫地區西部的朗多尼亞州今年發生的火災已超過6000起。當地相關部門調查發現,人為砍伐是大火的主要原因。據了解,在亞馬孫進行砍伐的人群主要是兩部分,一部分是擁有雨林的農場主,而另一部分是長期進行盜伐的犯罪集團。在巴西,儘管有嚴格的法律政策禁止盜伐森林,但實施和監管十分複雜,這給犯罪集團提供了鑽空子的機會。正規木材有複雜的審批程序,需要承擔更高的稅費,成本價通常較高。而通過不法手段獲得的木材沒有這些稅費,成本價格一般更低。
  • 巴西派軍隊赴亞馬孫雨林滅火
    近日,被譽為「地球之肺」的亞馬孫雨林著火了。亞馬孫雨林佔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全球森林面積的20%。當地時間8月23日,巴西總統博索納羅授權軍方參與亞馬孫雨林滅火。根據歐盟發布的衛星圖像,大火帶來的濃煙不僅覆蓋了巴西近一半的國土,還擴散到了鄰近的秘魯、玻利維亞以及巴拉圭諸國。大火對雨林內的動植物、土著居民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 亞馬孫雨林這把火是怎麼燒起來的?-虎嗅網
    雖然照片有真有假,但今年1月到8月以來,亞馬孫雨林頻發的火災確實引起了科學家和環保人士的高度警惕。亞馬孫熱帶雨林跨越九個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面積相當於美國國土面積的一半。其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佔到全球氧氣的20%,因此也被稱為「地球之肺」。而這個「地球之肺」有60%都位於巴西境內。
  • 2020考研英語翻譯時文賞讀:亞馬孫雨林大火
    周五,這名記者看到多處遭砍伐的林地著火,顯然是開荒所致,大火中還冒出滾滾濃煙。   The Brazilian military operations came after widespread criticism of President Jair Bolsonaro'shandling of the crisis.
  • 巴西願接受援助應對亞馬孫雨林大火
    巴西願接受援助應對亞馬孫雨林大火包雪琳巴西27日同意接受國際援助,以撲滅亞馬孫雨林大火。亞馬孫雨林大火肆虐,鄰國秘魯、哥倫比亞呼籲召開地區緊急會議,協調各方滅火。【設前提】巴西總統發言人奧塔維奧·多雷戈·巴羅斯27日說,巴西政府同意接受其他國家和組織的援助,以應對亞馬孫雨林大火,前提是這個南美國家可以支配這些資金。「這些錢進入巴西境內後由巴西人民管理。」亞馬孫雨林是全球最大雨林,超過60%的面積位於巴西境內。巴西多名州長向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報告需要滅火資金,巴羅斯隨後發表這番言論。
  • 亞馬孫雨林大火仍在燃燒!背後的真相你了解嗎?
    月17日在巴西託坎廷斯州拍攝的亞馬孫雨林中一處燃燒的林區。迪達·桑帕約 攝 萊昂納多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亞馬孫雨林著火的照片這場火災及相關的環境保護問題也令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備受爭議。關於亞馬孫雨林大火及巴西政治的相關問題,歡迎探討。話題連結→https://www.thepaper.cn/asktopic_detail_10016875
  • 雙語閱讀:1/5亞馬孫雨林排碳多於吸碳
    最新研究表明,多達五分之一的亞馬孫雨林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吸收的還要多。研究認為,作為至關重要的碳儲存地(或稱「碳匯」),亞馬孫雨林減緩了全球變暖的步伐,而它轉變為碳排放源的速度可能比之前預想的要快。過去10年裡,每隔兩周,由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研究員盧西亞納·加蒂教授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就會在亞馬孫流域的不同區域,通過安裝傳感器的飛行器來測量溫室氣體。
  • 心痛,一個月火災數千次,亞馬孫雨林2019年大火或將重演
    當地時間2020年8月8日,巴西拉布裡亞,亞馬孫熱帶雨林南部發生森林大火。近一個月,亞馬孫雨林已發生數起千災,且數量還在增加,超過去年同期。專家擔憂,去年大型火災的悲劇恐將重演。說到巴西,我們總要提到亞馬孫河。
  • 被譽為「地球的肺」的亞馬孫雨林正在燃燒,為何當地不為所動?
    全球的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剛果盆地、亞洲的馬來群島和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其中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的面積是最大的,總面積超過55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是我國國土面積的一半多如此大面積的熱帶雨林能夠進行強烈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釋放出氧氣,所以亞馬孫雨林被譽為「地球的肺」。但是進入2019年8月份以來,亞馬孫雨林卻面臨日益嚴重的森林大火的威脅,目前來看森林大火已成為2012年以來最嚴重的一年。
  • 巴西「亞馬孫雨林」大火持續蔓延,落後的農業生產方式或是主因
    關於巴西「亞馬孫雨林」大火除了自然原因之外,由於我們人類在野外不當使用明火,也容易造成森林大火。亞馬孫雨林能夠進行強烈的光合作用,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並釋放出氧氣,被譽為「地球的肺」。如今,這個地球的「肺」發生了大火,人們自然更為關注。
  • 為什麼亞馬孫雨林和撒哈拉沙漠的氣候差異會這麼大?
    位於南美洲的「亞馬孫雨林」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自然帶分布區,總面積超過550萬平方千米,這裡植被茂密,物種豐富,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多樣的地區。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荒漠自然帶分布區,總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千米,這裡黃沙漫漫,地表荒蕪,是世界上生物最難以生存的地區之一。
  • 亞馬孫熱帶雨林告急,讓我們一起珍惜身邊的「地球之肺」吧~
    被稱為「地球之肺」的亞馬孫雨林已連續燒了3個星期!這場大火牽動了全球人的心世界各國的人紛紛在各自社交帳號上掛圖呼籲人們關注亞馬孫火情一起為亞馬孫祈禱8月17日在巴西託坎廷斯州拍攝的亞馬孫雨林中一處燃燒的林區圖片來自新華社眾所周知,亞馬孫熱帶雨林
  • 哥倫比亞亞馬孫遺失的世界
    編輯整理 | 他者others最近幾周,媒體頭條上出現了真正的新聞,而不是談論了一整年的那些喪氣事——哥倫比亞新發現了原住民祖先留下的巖畫,長而巨大,仿佛是遠古時期的西斯廷。哥倫比亞長達50年的內戰讓這裡的亞馬孫雨林成為地球上被研究得最少的地方之一,2016年和平協議籤訂後,學者們才有機會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