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1169,閱讀約3分鐘
世界上,只有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無私的,是不計回報的。但凡事都有個度,一旦超越了界限,父母的愛就會變成一把刀,最終導致孩子失去自由,甚至生命。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但凡事都有例外。在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祝堂鄉的楊家,楊父楊母生活在農村,卻不願意給兒子楊鎖打工。之所以給兒子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夫妻倆希望能把兒子永遠留在身邊,很愛他,捨不得他吃苦,捨不得他乾重活。
楊氏夫婦對楊鎖的愛有多可怕?楊鎖今年八歲,夫妻倆出門都是背著他,不讓他自己走路。同齡的孩子早已在山裡幫家裡做家務、放牛羊。楊鎖雖然聰明,但父母扼殺了他的智慧。在學校,他拒絕學習知識,也不做作業。只要老師稍微嚴厲一點,他就會回家向家長匯報,第二天家長就會到學校找老師的麻煩。楊鎖也試著工作,但父母讓他在邊上玩,所以他累了。在父母的極度溺愛下,他喪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非常懶惰。
13歲那年,楊鎖的父親因肝病去世,家庭的重擔落在了楊鎖的母親身上,她仍然不肯讓楊鎖做一點農活。繁重的農活,讓楊媽媽的身體越來越差,不得不要求兒子去幹活。可他不但不做,一不高興還會打楊母。無奈之下,楊媽媽只好帶病工作。5年後,楊母因積勞成疾去世,留下楊鎖孤身一人。
不久,楊鎖搬到了堂弟楊德玉家居住。楊德玉在鎮上一家建築隊工作,請他一起幹活。沒想到到了地方,他說太熱了,不肯做,跑回家去了。村裡的人介紹楊鎖到縣城的飯店當服務員,他去了之後什麼都不做,卻讓別人來伺候他,還被送回了家。畢竟酒店是做生意的,不是養閒人的地方。
沒過多久,楊鎖就把家裡值錢的東西都賣了。錢花光了,他就去村裡討飯。村裡的人見他可憐,給他送來了很多肉和菜,但他寧願這些東西一直掛在牆上,臭了就不吃。他的懶惰讓人十分驚訝。他從不洗衣服,衣服髒了就扔了換。吃飽了飯就上床睡覺,餓了就討飯吃。
冬天的楊鎖更懶。他懶得開門,就在堂屋下面挖了個洞,用土蓋上。為了取暖,他把家裡能燒的都燒了,連睡覺的床都被他燒了。村民們說,從來沒見過這麼懶的孩子,明明手腳健全,精神正常,卻不願意幹活養活自己,連飯都直接往嘴裡塞。
2009年12月,連下了幾天大雪。楊德玉估計楊鎖已經好幾天沒吃飯了,就帶著飯和被子去看他。結果發現楊鎖已經全身僵硬,喘不過氣來,被凍死、餓死了。
一名23歲的男孩餓死在家中。這背後,是因為父母的過度溺愛,讓一個聰明的孩子變成了"天下第一懶漢",最終走向死亡。
追根溯源,正是因為父母的過度溺愛,讓一個聰明的孩子變成了"天下第一懶漢",最終害死了他。其實,楊鎖也是這場悲劇的最大受害者,如果沒有父母的過度關愛,結局肯定會不一樣。為了警示後人,他還拍攝了一部名為《罪惡之愛》的紀實公益片。父母愛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但不要讓楊鎖的悲劇再次重演。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