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都聽過懶人的故事,而這個懶人因為父母溺愛的關係,變得什麼事情都不會做,要父母來幫忙,甚至連吃喝拉撒都是一樣的。
這樣的懶人自然沒有什麼好下場,在父母出遠門的時候,就因為擔心這個懶人不會自理,然後給他的前面掛了個大餅,希望他能吃掛著的這個大餅來充飢。沒想到的是,這個懶人連吃大餅也不願意,因此就餓死在自己的家裡。
這樣的故事看似離奇,然而現實當中卻也發生過這樣的魔幻故事。個故事的主人翁叫做楊鎖,他與這個懶人一樣,父母非常溺愛,只不過,這對父母也為自己的溺愛付出了代價。
楊鎖的父母什麼事情都包攬,甚至到了孩子上學的時候,因為懶惰的關係而不願上學,然而父母竟然也答應他這樣的請求,直接讓他在家裡面過著飯來張口的日子。
這樣的瀟灑日子並沒有讓楊鎖過很久,到了十三歲的時候,楊鎖的父親離世了,而承擔家庭重擔的母親沒有意識到自己溺愛的問題,還繼續驕縱楊鎖,然而,最終也因為太過勞累而生病了。
在臨終前,楊鎖的母親意識到自己的溺愛讓楊鎖成了這幅樣子,但為時已晚。
楊鎖因此成了中國第一懶人,外人也都知道他是那個衣服不洗,吃飯要人餵的廢人,只不過父母走後他過得怎麼樣?其實,過得很慘。
楊鎖在父母走後繼續過得懶惰的生活,即使別人接濟也懶得回應,因此,逐漸的沒人願意接納他,以至於他最終死於23歲那年,即使死之前,也是一個無法自理的巨嬰。
我們看出了溺愛的危害,讓楊鎖成為這樣的巨嬰,因此,為避免孩子成為這樣的巨嬰,家長們需要做好哪些事情?
家長們需要做好這些:
①不溺愛孩子
不溺愛孩子是最關鍵的一個步驟,要知道溺愛孩子的話,會讓孩子有什麼錯誤不能及時糾正,甚至會憑著家長的溺愛為所欲為,時間一長,便會養成非常壞的習慣,及時家長要糾正也會變得非常困難。
比方說楊鎖就是這樣的情況,父母的溺愛讓楊鎖最終沒有回頭的機會,即使是在絕境也仍舊像個巨嬰一樣需要被人照顧。
②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就不要溺愛他讓他失去方向,應當讓孩子有從一些小的事情做起,比方說自己穿衣服或者吃飯,這樣的話,孩子才會慢慢知道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不會什麼事情都依賴父母。
③給孩子自我挑戰的機會
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會自己去嘗試事情,然而有些父母卻因為怕父母受傷的關係不讓孩子去嘗試,這樣無異於扼殺了孩子挑戰自己的機會,因此,孩子有可能因此覺得什麼事情父母包攬就行了,不必自己去做這些事情。
④讓孩子幫忙做家務
實際上,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是非常有益的,因為這個過程當中會讓孩子逐漸了解幫忙父母的意義,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主動地幫助父母,不會總是依賴於父母。這樣的心態轉換,不僅會讓孩子懂得自己做事情,也會讓孩子懂得幫助別人。
結語:
溺愛孩子的結果確實非常嚴重,由上述的案例我們也可以看出,楊鎖之所以會成為巨嬰,責任還是在父母身上。那麼,為了避免孩子成為這樣的人,家長應當採用以上這幾個辦法幫助孩子逐漸擺脫巨嬰的"影子"。
這樣的話,孩子才能成為一個人格和心態都非常成熟,不用父母幫助也能更加獨立地活在這個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