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網友:比抗癌實在多了!

2020-12-11 騰訊網

因為疫情,很多人養成了戴口罩的習慣。不過常年戴著眼鏡的蝸牛納表示心裡苦啊,走著走著眼鏡就起霧了,總是因為看不清東西而很容易地撞上什麼,真是太不方便了。

可是不戴吧,又怕新冠肺炎這個壞傢伙趁機纏上來,自己運氣不好被感染也就算了,就怕一個沒注意又傳染給了別人,那可就太糟糕了。

所以,蝸牛納只好使勁夾著口罩專用鼻梁條,讓它死死卡住鼻梁位置,以防止留有縫隙讓呼出的霧氣將自己的眼鏡給蒙上一層「毛玻璃」。

如果使勁夾過了也沒用的話,那就只好在網上搜一些眼鏡防霧妙法,或是直接換個防霧氣鏡片。但前者的防霧效果可能不太好,後者則價格小貴。

有時候蝸牛納想,就不能給口罩升個級嗎,好歹讓我們眼鏡黨能正常出行呀。不過這也只是想想罷了,畢竟從口罩被生產出來到至今也沒誰會為了不讓眼鏡起霧而研發新的口罩。

不知道是不是念叨得太久了,竟然還真有人給口罩升升級,準備造福廣大眼鏡黨了。

7月19日,位於江蘇淮安的六年級學生王康宇在疫情期間發明了一種防眼鏡起霧的口罩,2020年2月14日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受理申請通知書。

王康宇表示防霧口罩的設計靈感主要來源於兩件生活中的小事情:一是在疫情期間看新聞報導,發現鍾南山院士戴口罩接受採訪時眼鏡上起了霧;二是和爸爸在院子裡戴口罩打羽毛球鍛鍊時,眼鏡上總是起霧氣。

因為戴口罩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使得王康宇很想發明一種讓眼鏡不再起霧氣的口罩。

據了解,該口罩的原理是通過在口罩邊緣處增加一個曲線「阻氣帶」,反向貼合在鼻梁上,使得向上呼氣氣流壓迫「阻氣帶」貼合至皮膚上,從而防止呼氣向上衝到眼鏡片上產生霧氣。

而為了更好幫助他人,王康宇決定將這項發明無償捐獻給一家口罩生產廠家,有某口罩生產廠家已經對王康宇的設計給予了專業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王康宇的父親王德全是一名獲得4項發明、15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的青年創新達人,因此受到父親的影響,王康宇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就愛動腦筋肯鑽研。

在全國上下合力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能有這樣一位為戰「疫」貢獻自己一份力的孩子,真是太讓人感動了。

對此,網友們紛紛誇讚這才是小學生的發明。

只是有部分網友認為王康宇的發明非常雞助,因為市面上已經有這種防起霧的口罩了,比如日本某品牌的口罩就有這種設計,甚至在某寶上隨手一搜也能搜到此類口罩。

還有的網友提出一個問題:既然早已有企業發明了防霧口罩並為之申請專利,那麼王康宇的專利會不會涉嫌侵權呢?

這、這位網友應該沒好好審題吧?王康宇申請的專利目前只是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受理申請通知書,而這個受理一般情況都是專利局系統自動受理的。

這就好比你在QQ上發個信息,那邊自動回覆你一個「有事不在一會聯繫」的內容一樣,都是系統代替人工接待。

再說授權這事兒,「防霧口罩」是今年2月受理,如果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授權前發現市場有類似的發明,其駁回的概率就會很大。若確定授權,那麼授權通知書將會在今年8月左右下來,等繳納年費後預計1個月拿到證書。也就是說證書到手,估計在9、10月份左右了。

另外,按照我國《專利法》規定,專利權應當授予在先申請的申請人。不然即便自己的專利授權了,也可以被無效掉。

至於會否涉嫌專利侵權,僅僅只是相似的話並不是構成侵權的充分條件。這個判斷原則是全面覆蓋原則,即某產品是否具備他人專利的權利要求1中所有的技術特徵,若是便屬於侵權,否則不屬侵權。

不管王康宇的「防霧口罩」最後能否成功申請為專利,我們都不應該因為市面上有了同類型的口罩就說人家在做無用功。所說這樣的口罩設計看著好像很簡單,但能用心想到這個問題,並去解決它,而且還行動起來去做的人太少了。況且,小朋友也沒想等專利證到手了再賣給廠家,而是選擇將該技術無償捐獻出去,能有這份心意就已實屬難得了。

反觀最近幾天國內突然出現多起「仙童降世」的事件,比如那個成功做出「碩博級」基因研究並在科創大賽上獲獎的「神童」,其業務水平也許比不上爹一代,鑽研的勁兒可能也比不上王康宇,但學術造假的能力已經青出於藍。

還有那個日均能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15000字小說,甚至在2年間出版了三本書的16歲女孩岑某某,她的「天才」事跡可是引發過網絡熱議。據她本人表述,她於2017年花18萬元師從「演講大師」姬劍晶。有網友發現,岑某某和姬劍晶的演講「套路」滿滿,風格和內容如出一轍。姬劍晶公司曾稱,岑某某已在開培訓課,每人收費約五千元。

這些大約也不算什麼,更令人震驚的是那位12歲就要「碩博連讀」的「神童」。在其履歷中,輝煌的成就比比皆是:1歲徒步暴走、2歲攀登南京紫金山、3歲在雪地裡裸跑、4歲參加國際帆船比賽、5歲開飛機圍繞北京野生動物園飛一周、6歲寫自傳、7歲三次穿越新疆羅布泊,8歲考入南京大學……

「考入南京大學」聽上去很厲害,但經過挖掘真相卻是:自考大專學歷,歷時兩年半,三門是壓線通過,且考試科目裡沒有英語、數學,都是一些「簡易知識」。儘管目前為止這位小同學的其他成就還未翻車,但其成長和接受的教育方式也備受質疑和爭議,如此大專學歷也讓「神童」顯得成色不足。

現在真是有越來越多的父母都在熱衷於給自己的孩子塑造「神童」人設,甚至不惜造假。這樣做的原因一目了然,無非就是為了特招加分,順帶再揚名賺點錢。

很多人應該都是知道,教育部取消各類競賽的高考加分之前,在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部分科技類競賽中獲獎的學生可以在高考中獲得加分。那麼與競爭激烈的學科競賽相比,自然是科技創新類大賽的難度更低一些。

就因為此前被包裝的「神童」太多了,直到2018年,教育部便全面取消了各類競賽高考加分,如今高校自主招生早已被強基計劃所替代。即便如此,也仍然無法澆滅家長們包裝自家「神童」的熱情。畢竟國外學校非常重視素質教育,家長想安排孩子出國留學的話,只要讓其擁有過這些獎項,在申請時就可以為履歷增加看上去很有用的內容。

其實,不管孩子將來會不會變成更傑出的人物,比起通過造假包裝出來的「神童」,蝸牛納認為教出一個真誠、正直,有道德心的孩子更為重要。

作為家長應該做的就是發掘孩子身上真正的潛力併合理地進行培養,而非不管不顧地跟風把孩子打造成一個所謂的「神童」或「別人家的天才小孩」來挑戰公眾的智商,這樣做明顯弊大於利,只會讓孩子過早地承受來自社會公眾的批判。

所以,儘可能讓孩子們享受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吧。身為一個智慧財產權從業者,蝸牛納是非常鼓勵像王康宇一樣的孩子們勇於創新的,他們不應該和大人那樣只著眼於一時的商業價值,從而讓自己整個童年都被商業利益充斥。

當然,在校學生申請專利是有諸多好處的。

擁有發明專利的小學生,在小學升初中這個關鍵環節,可被重點初中、民辦初中、外國語初中破格錄取,這是一項含金量很高的加分項。

擁有發明專利成果的初中生,在中考升學中,可以直接加分,同時可作為科技特長生直接被重點高中錄取,以及有資格參加重點高中的自主招生而降分上重點高中。

擁有實用新型專利或發明專利的高中生,可以參加211、985等名牌大學、重點大學的自主招生,等同於降20分進重點大學。此外,專利證書含金量最高的,不僅可獲得加分,同時可擁有大學換專業的特權。

註: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加分政策不同,具體加分與否請到學校部門諮詢。

【納傑溫馨提示】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僅以配圖表達無他意。另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本公眾號轉載的目的僅用於傳遞信息,如果您覺得該信息不宜被公眾瀏覽或有其他原因,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感恩謝謝!

編輯:蝸牛納@納傑智慧財產權

來源:納傑智慧財產權(ID:najieip)

專利申請:http://www.bjnajie.com/pt/

相關焦點

  • 六年級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申請到國家專利受理,網友:後浪真棒
    01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申請通知書昨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名叫王康宇的小學生,發明了防霧口罩,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申請通知書為了幫助更多的人,他把這項專利無償捐獻給一家口罩生產廠家。僅僅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就有這樣的創新精神,讓大家紛紛不斷為他點讚。其實王康宇的同學之所以能發明出這樣的防霧口罩,源於他在在疫情階段看新聞,看到鍾南山在接受採訪時,眼鏡起霧了。然後他就想到在前線戴眼鏡的一些工作人員,他們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江蘇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 靈感源於看到鍾南山採訪時眼鏡起霧
    江蘇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 靈感源於看到鍾南山採訪時眼鏡起霧  Emma Chou • 2020-07-21 16:21:11 來源:前瞻網
  • 戴口罩眼鏡總是起霧?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並無償捐獻這款發明!
    13歲的王康宇是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勺湖小學六年級的一名小學生,他在疫情期間發明了一種神奇的防霧口罩。王康宇的父親王德全是一名獲得4項發明、15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的青年創新達人,受父親的影響,王康宇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就愛動腦筋肯鑽研。
  • 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看到鍾南山爺爺眼鏡起霧了不方便
    六年級的學生王康宇在疫情期間發明了防霧口罩,2020 年 2 月 14 日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受理申請通知書。王康宇表示,疫情期間關注新聞時,看到鍾南山爺爺眼鏡上起霧了,就想發明一種口罩,讓眼鏡不起霧。據悉,為了更好幫助他人,王康宇將這項發明無償捐獻給了一家口罩生產廠家。
  • 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近日,一名小學生的有趣發明就引發了一場熱議。江蘇淮安六年級小學生王康宇在電視上看到鍾南山院士戴口罩採訪時眼鏡起霧,因而突發奇想,發明出一款防霧口罩,並最終獲得國家專利。接受採訪時,王康宇的媽媽表示,兒子很喜歡讀書,也很有好奇心。
  • 看到採訪中鍾南山爺爺眼鏡起霧,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
    繼「小學生基因研究獲獎」之後 昨日下午 一小學生的發明又衝上熱搜 江蘇淮安的六年級小學生王康宇 發明了一種防霧口罩
  • 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獲專利:別人家的孩子憑什麼能贏在起跑線?
    近日,一條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的新聞刷爆網絡。這一發明的靈感來源是小學生發現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眼鏡上都是霧氣,特別不方便。所以就大膽設想,做出了防霧口罩。
  • 戴口罩眼鏡起霧,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如何培養孩子創造力
    小區裡的育兒群,凌凌媽分享了一則信息:江蘇淮安六年級學生王康宇,疫情期間看到,鍾南山在接受採訪時眼鏡起霧很不方便,於是決定發明一種防霧口罩。他用家裡的舊口罩紗布剪裁,增加了一個曲線「阻氣帶」,再用線縫上。「阻氣帶」反向貼合在鼻梁上,使得向上呼吸時氣流壓迫「阻氣帶」貼合皮膚,從而防止呼氣衝到鏡片上起霧。今年2月底這項發明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受理申請通知書。
  • 試物所vol.220|買了矽膠防霧條,本「眼鏡兒」再也不怕戴口罩!
    試物所の好物推薦vol.220 口罩防霧條 @推薦人:莎莎 「多的不用說,戴眼鏡的都懂。」
  • 小學生「獨立」研究抗癌?青少年科創到底為什麼
    小學生研究抗癌又有「新成果」。近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學生李某怡和李某卿的實驗觀察報告《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引發社會關注。根據媒體對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一位教授的採訪,科研人員認為這項研究的原理很簡單,小學生弄明白也正常。但是,完成這項實驗還需要專業實驗室,這不是當事小學所能提供的。科研人員眼中的「簡單」,是不是基於小學生理解能力的簡單,大概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是,即便上述抗癌研究能夠由學生完成,也並不意味著面向小學生的科技創新大賽出現此類研究就合理。
  • 日本口罩告急,廠家騷操作不斷!食堂阿姨透明口罩,竟在日本成搶手貨...
    人人都想買到口罩的氛圍下,日本廠家也圍繞口罩整出了不少騷操作,不只腦洞大開搞發明,還推出了口罩任選自助。據官方介紹這款口罩既能抗菌防霧又不遮擋佩戴者臉部特別適合餐飲服務業使用廠家十分驕傲的表示目前已經接到了三十萬訂單是往常的三倍左右但中國網友看到後感覺有點眼熟這不是食堂阿姨的標配嗎
  • 小學生發明新型書包獲國家專利!「有想法」的孩子到底有多優秀?
    小學生發明新型書包獲國家專利!昨天看到一條資訊:江蘇無錫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潘俊松發明了一款新型書包,竟獲得了國家專利。潘俊松表示:因為老師要求書本分類,要把各書籍裝入對應貼好標籤的文件袋裡但是這種方式不僅麻煩,還費時間。
  • 小學生發明自動扇子,網友:滿滿的創造力,太有才了
    小學生發明自動扇子,網友:滿滿的創造力,太有才了 2020-07-11 15: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戴口罩眼鏡起霧怎麼辦?這三種方法親測有效!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戴口罩時眼鏡起霧的原因。 眼鏡之所以會起霧,是因為熱的空氣碰到溫度較低的鏡片時凝結成水珠。這個熱空氣可以是吃火鍋時火鍋的熱氣,也可以是人呼出的熱氣——戴上口罩後,人呼出的熱氣被口罩遮擋,有些熱氣則透過口罩上方的空隙,撲向鏡片並起霧。
  • 超親水材料VS肥皂水,眼鏡防霧,誰才是行家
    如果是在駕車途中,因為同時佩戴眼鏡和口罩,鏡片突然起霧,從而導致視線模糊,若操作不當,極易引發交通事故。與朋友相約去吃火鍋,還沒有開吃,結果鏡片已經被鍋中散發出的熱氣「幹廢」,又是白茫茫的一片,無賴只能卸下眼鏡。然而拿下眼鏡後,就連朋友的臉都看不清,還怎麼吃?在冬日,當出門時佩戴口罩已經成為習慣時,眼鏡族解決鏡片起霧問題則成了重中之重。
  • 被撤銷的小學生抗癌論文僅獲三等獎,那些一等獎都是些啥?
    前幾天,小學生研究抗癌藥物論文獲獎一事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很快,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通報,稱經過評審委員會組織專家,對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三等獎獲獎項目《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重審,認為該報告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學術水平,其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
  • 防霧辦法五花八門
    不管是在通勤路上,還是在辦公室內,幾乎人人都戴著口罩,注意個人防護。 但口罩戴久了並不好受,如果你戴眼鏡的話,還很容易遇到起霧…… 口罩與起霧的眼鏡 | 妙招姐 起霧的眼鏡嚴重影響視線。有的人會取下擦拭,等鏡片幹了再戴上;或者捏捏口罩,讓口罩更加貼合。
  • 小學生姐妹研究「喝茶抗癌」獲獎 院長父親:沒參與
    ▲武漢小學生「喝茶抗癌」研究獲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發爭議。圖片來源/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院長一對女兒研究喝茶抗癌獲三等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顯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一對三年級、五年級小學生參加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小學組三等獎。
  • 小學生抗癌論文僅獲三等獎,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都是些啥?
    前幾天,小學生研究抗癌藥物論文獲獎一事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很快,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布通報,稱經過評審委員會組織專家,對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三等獎獲獎項目《C10orf67 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重審,認為該報告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學術水平,其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