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2020-12-12 雪球媽媽

近日,一名小學生的有趣發明就引發了一場熱議。

江蘇淮安六年級小學生王康宇在電視上看到鍾南山院士戴口罩採訪時眼鏡起霧,因而突發奇想,發明出一款防霧口罩,並最終獲得國家專利。

接受採訪時,王康宇的媽媽表示,兒子很喜歡讀書,也很有好奇心。

心理學認為,好奇心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個體尋求知識的動力,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徵。

別人家的孩子,焦慮的「起跑線」

網絡上有很多關於兒童教育的話題,屢見不鮮。

從奇葩的幼兒園入學資格測試,到各種補習班特長班趕場。

「起跑線」帶來的焦慮,讓家長們一直在尋找「如何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的正確答案。

(圖片源自網絡)

做數學題尚且能拿步驟分,人生的大題仔細思考一下,其實也有步驟分可以拿。

目前被教育專家公認,在兒童成長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

因此,好奇心越強烈的孩子,長大後越有可能出類拔萃。

閱讀高質量的科普讀物是保持好奇心的關鍵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德國的兒童教育。

每年德國的很多大學都會提供「Kinder Uni」(兒童大學),「Junge Uni」(少年大學)的活動。

讓小學生、中學生像真正的大學生一樣坐在大學教室裡講課、發問、動手實踐。

這個活動旨在教育兒童理解「科學」,保護他們的好奇心。

(德國馬格德堡大學的Kinderuni)

(世界知名研究大學德國杜塞道夫大學的Kinderuni)

截至2020年,德國共有100餘人獲得諾貝爾獎。

分析其中的原因,最不能忽視的,就是科學知識的普及。

讓每一個孩子保持好奇心,閱讀高質量的科普讀物是德國社會的共識。

因此,德國的科普圖書種類繁多、學科齊全、知識嚴謹、印製精良。

風靡全球的幼兒百科全書

在德國科普圖書中,權威、銷量特別好的是泰斯洛芙出版社的一套少年兒童百科知識全書《什麼是什麼》(WAS IST WAS)。

(WAS IST WAS的logo)

在德國的每一個書店裡,這套百科全書都擺在非常顯眼的位置。

該套百科全書出版60年以來長盛不衰,在德國本土的銷量累計超過6000萬冊。

在世界範圍類,該套百科全書已被翻譯為39種語言,遍及75個國家地區,銷量超過1億冊,是全世界最受青少年歡迎的科普圖書品牌之一。

「什麼是什麼」(WAS IST WAS)這個品牌涵蓋了動物、植物、地理、科技等多個自然科學領域,能夠充分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探索欲,幫助孩子建立完整的自然科學體系。

2020年7月,《什麼是什麼·低幼版》也全新改版上市為《我的第一套幼兒百科》。

這套書適合3-6歲孩子閱讀,一共14冊。

每一冊都是和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全彩手繪插圖、場景生動,通過故事體驗的方式帶領孩子們感受真實的生活,認識有趣的世界。

(《我的第一套幼兒百科》14冊封面)

內容源自生活,與孩子息息相關。

《我的第一套幼兒百科》包含了近400個生活中隱藏的科學小知識,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幼兒園、超市、醫院、動物園、運動場、花園、工地、旅行...

這些孩子們熟悉的場景中也隱藏了許多許多的科學小知識。

(動物園:為什麼火烈鳥的羽毛是粉色的?)

(夜晚的秘密:哪些動物是夜行動物?)

(神秘的垃圾回收:為什麼要給垃圾分類?)

啟發式提問,故事式闡述,生動有趣。每冊書還有性格鮮明的人物角色,與故事產生共鳴。

例如《安全最重要》這一本書中,一共有7個啟發式的問題。

分別用孩子常見的生活場景以及對話的形式來說明安全教育這一個主題,親切自然。

另外,這套書的內容和主題符合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與幼兒園學習全面接軌,五大領域引導幼兒學習與發展。

每冊故事結束的時候,都有神秘、好玩的藏畫和翻翻頁,將科普知識與其他載體結合,動手又動腦。

除此之外,封底還有生動有趣的故事小音頻,能夠輔助家長指導孩子閱讀!不得不說,德國人在做產品上真是精益求精。

對孩子而言,科學啟蒙最重要的不是學到具體的知識,

而是讓他們通過觀察、提問、實驗、思考,學會自己去尋找答案。

3-6歲是孩子可塑性最大,也是最重要人格形成期。

相信這個來自德國的科普品牌《WAS ITS WAS》能夠讓孩子收穫更多,得到不一樣的成長!

相關焦點

  • 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網友:比抗癌實在多了!
    因為疫情,很多人養成了戴口罩的習慣。不過常年戴著眼鏡的蝸牛納表示心裡苦啊,走著走著眼鏡就起霧了,總是因為看不清東西而很容易地撞上什麼,真是太不方便了。可是不戴吧,又怕新冠肺炎這個壞傢伙趁機纏上來,自己運氣不好被感染也就算了,就怕一個沒注意又傳染給了別人,那可就太糟糕了。
  • 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獲專利:別人家的孩子憑什麼能贏在起跑線?
    近日,一條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的新聞刷爆網絡。這一發明的靈感來源是小學生發現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眼鏡上都是霧氣,特別不方便。所以就大膽設想,做出了防霧口罩。,把鏡子打碎了拼命想用膠水粘起來,把爸爸的手錶拆了想看看裡面指針為什麼會自己走……遇到孩子這樣的「拆家」行為,你是想要呵斥制止,或是給孩子打「熊孩子」的標籤,還是陪他一起探索奧秘呢?
  • 戴口罩眼鏡總是起霧?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並無償捐獻這款發明!
    13歲的王康宇是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勺湖小學六年級的一名小學生,他在疫情期間發明了一種神奇的防霧口罩。王康宇的父親王德全是一名獲得4項發明、15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的青年創新達人,受父親的影響,王康宇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就愛動腦筋肯鑽研。
  • 六年級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申請到國家專利受理,網友:後浪真棒
    01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申請通知書昨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名叫王康宇的小學生,發明了防霧口罩,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申請通知書為了幫助更多的人,他把這項專利無償捐獻給一家口罩生產廠家。僅僅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就有這樣的創新精神,讓大家紛紛不斷為他點讚。其實王康宇的同學之所以能發明出這樣的防霧口罩,源於他在在疫情階段看新聞,看到鍾南山在接受採訪時,眼鏡起霧了。然後他就想到在前線戴眼鏡的一些工作人員,他們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江蘇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 靈感源於看到鍾南山採訪時眼鏡起霧
    江蘇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 靈感源於看到鍾南山採訪時眼鏡起霧  Emma Chou • 2020-07-21 16:21:11 來源:前瞻網
  • 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看到鍾南山爺爺眼鏡起霧了不方便
    六年級的學生王康宇在疫情期間發明了防霧口罩,2020 年 2 月 14 日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受理申請通知書。王康宇表示,疫情期間關注新聞時,看到鍾南山爺爺眼鏡上起霧了,就想發明一種口罩,讓眼鏡不起霧。據悉,為了更好幫助他人,王康宇將這項發明無償捐獻給了一家口罩生產廠家。
  • 看到採訪中鍾南山爺爺眼鏡起霧,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
    繼「小學生基因研究獲獎」之後 昨日下午 一小學生的發明又衝上熱搜 江蘇淮安的六年級小學生王康宇 發明了一種防霧口罩
  • 戴口罩眼鏡起霧,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如何培養孩子創造力
    導語:98%的學前孩子都有著天生的創造力,但步入學校教育後卻只有2%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一直保持著這種創造力。對於孩子來說,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的是創造力。小區裡的育兒群,凌凌媽分享了一則信息:江蘇淮安六年級學生王康宇,疫情期間看到,鍾南山在接受採訪時眼鏡起霧很不方便,於是決定發明一種防霧口罩。
  • 小學生發明新型書包,獲專利證書,網友感嘆:又是別人家孩子
    近日,江蘇無錫的一名四年級小學生火了,這名學生叫潘俊松,因發明了一款新型書包,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對此網友紛紛點讚,感嘆道:又是別人家孩子!因為平時課本、資料、練習冊這些東西比較多,放的又雜亂,所以老師建議將各科的課本、練習冊分類整理、貼上標籤,方便使用的時候能迅速找到。
  • 又是「別人家的孩子」,小學生發明新型書包獲專利,網友紛紛點讚
    前段時間,江蘇無錫的一名四年級小學生火了,這名學生叫潘俊松,因發明了一款新型書包,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對此網友紛紛點讚,感嘆道:又是別人家孩子!
  • 又是別人家的孩子!小學生發明午睡課桌椅,秒變躺椅
    近日,深圳一名小學生幾秒就把課桌「放倒」成躺椅,躺著「午睡」了。在此前舉行的福田區青少年科技節上,專家點評,這款「午睡課桌椅」很有應用價值。椅子是2名小學生在姥爺的幫助下發明的,他們說看到小朋友趴著午睡,就想做一個像變形金剛一樣的桌椅。
  • 「別人家孩子」又獲獎,愛發明的孩子都有哪些特徵?
    接下來,小塔再給大家介紹幾個這樣優秀的小發明家~無源手機音箱廣西南寧的一位小學生文敬滋發明了一個無源手機音箱,因為手機外放效果差,藍牙音箱太耗電,所以她發明了這個音箱。這個發明,只需要把手機插在卡座立面,就可以聽音樂了。無源手機音箱設計還有畫圖都很難,這個發明材料也非常環保,是用雷射切割機來切出來的。
  • 別人家的孩子!日本小學生獲發明專利 幫媽媽晾衣服產生靈感
    來源:海外網圖源/日本富士電視臺海外網12月24日電 網上總說,有一種優秀叫「別人家的小孩」,近日,日本一名六年級小學生在網上「火」了,讓網友連呼「別人家的小孩」。這名年僅12歲的小朋友剛剛獲得一項發明專利。他說,自己常幫媽媽晾衣服,是幫忙時「靈光一現」想出來的。圖源/日本富士電視臺據日本富士電視臺24日報導,這名小學生名叫守田貫一郎。他因「細心為母親考慮」而做了個小發明,還因此獲了發明專利。
  • 小學生展現最強收納,疊衣服手法熟練,網友:一看就是別人家孩子
    前一陣網上的一個有「強迫症」的小學生被網友們瘋狂轉載,因為這個小朋友在上學的時候,從一進入教室坐下座位開始就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學生到班裡,先把背上的書包放在座位上,然後脫掉自己的外套並把外套摺疊得整整齊齊放在了專門帶的口袋裡,之後 摘掉帽子整理了頭髮,把帽子手套摺疊整齊放進了書包裡。
  • 小學生製作手榴彈式救生圈獲大獎:有愛的家庭才能育出愛心發明
    有人說,發明不是發明家的專利,而是一切熱愛生活者的副產品。熱愛生活的父母才能培養出熱愛生活的孩子,熱愛生活的孩子才能孕育出愛心創造與發明。一個從小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不懂得如何愛別人,一個自私自利的父母更不會培養出熱愛生活、關心別人的孩子。相比之下,聰明的父母會努力培養孩子的愛心,讓孩子從小在心中種下愛與善的種子。疫情期間,王德全父子倆曾設計了一款不會造成眼鏡起霧的口罩,並將取得的專利無償贈送給了中興醫藥。
  • 要開學了,小學生口罩怎麼選?孩子不願戴口罩,臉上過敏怎麼辦?
    01第一問:家長要為小學生挑選什麼樣的口罩呢?目前已經開學的高中生、初中生年齡比較大,並且他們可以直接佩戴成人的一次性口罩就可以了,可是我們家的娃是好動的小學生,並且學是低年級品種,要如何給他們挑選口罩呢?
  • 小學生作文走紅,家長:那是別人家孩子,又不是自己家孩子
    能寫出這樣的詩,這是一篇走紅的小學生詩,很多網友用來作為心情語句,可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竟然是8歲孩子的佳作。這一篇篇走紅的小學生作文,不是我們寫的,更不是我們孩子寫的,這些都是別人家孩子創作的,同樣的是幼兒園到小學
  • 試物所vol.220|買了矽膠防霧條,本「眼鏡兒」再也不怕戴口罩!
    試物所の好物推薦vol.220 口罩防霧條「自從戴上口罩以後,我就再沒看清過這世界。」關於口罩和眼鏡的故事,大家的苦水七七四十九天都吐不完。 直到看到粉絲@莎莎的推薦,我知道:我們這些眼鏡兒終於可以解脫了!
  • 家有小學生的家長看過來,好習慣養成表,讓孩子更優秀
    為什麼要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有一個小故事打動了我。20世紀90年代,蘇聯在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而正是這個小插曲決定了誰能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當時挑選第一個上太空的人時,幾十個太空人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的時候,只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了鞋進去的,他覺得「這麼貴的飛船,怎麼能穿鞋進去呢?」而正是他這個小細節,讓設計師非常感動,他想:只有把飛船交給一個十分愛惜它的人,我才放心。
  • 孩子愛拆家?那是因為你沒有它,一套輕鬆搞定孩子的奇趣物理書
    important}近日,一條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的新聞刷爆網絡。這一發明的靈感來源是小學生發現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眼鏡上都是霧氣,特別不方便。所以就大膽設想,做出了防霧口罩。,把鏡子打碎了拼命想用膠水粘起來,把爸爸的手錶拆了想看看裡面指針為什麼會自己走……遇到孩子這樣的「拆家」行為,你是想要呵斥制止,或是給孩子打「熊孩子」的標籤,還是陪他一起探索奧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