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小學生的有趣發明就引發了一場熱議。
江蘇淮安六年級小學生王康宇在電視上看到鍾南山院士戴口罩採訪時眼鏡起霧,因而突發奇想,發明出一款防霧口罩,並最終獲得國家專利。
接受採訪時,王康宇的媽媽表示,兒子很喜歡讀書,也很有好奇心。
心理學認為,好奇心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個體尋求知識的動力,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徵。
別人家的孩子,焦慮的「起跑線」
網絡上有很多關於兒童教育的話題,屢見不鮮。
從奇葩的幼兒園入學資格測試,到各種補習班特長班趕場。
「起跑線」帶來的焦慮,讓家長們一直在尋找「如何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的正確答案。
(圖片源自網絡)
做數學題尚且能拿步驟分,人生的大題仔細思考一下,其實也有步驟分可以拿。
目前被教育專家公認,在兒童成長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
因此,好奇心越強烈的孩子,長大後越有可能出類拔萃。
閱讀高質量的科普讀物是保持好奇心的關鍵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德國的兒童教育。
每年德國的很多大學都會提供「Kinder Uni」(兒童大學),「Junge Uni」(少年大學)的活動。
讓小學生、中學生像真正的大學生一樣坐在大學教室裡講課、發問、動手實踐。
這個活動旨在教育兒童理解「科學」,保護他們的好奇心。
(德國馬格德堡大學的Kinderuni)
(世界知名研究大學德國杜塞道夫大學的Kinderuni)
截至2020年,德國共有100餘人獲得諾貝爾獎。
分析其中的原因,最不能忽視的,就是科學知識的普及。
讓每一個孩子保持好奇心,閱讀高質量的科普讀物是德國社會的共識。
因此,德國的科普圖書種類繁多、學科齊全、知識嚴謹、印製精良。
風靡全球的幼兒百科全書
在德國科普圖書中,權威、銷量特別好的是泰斯洛芙出版社的一套少年兒童百科知識全書《什麼是什麼》(WAS IST WAS)。
(WAS IST WAS的logo)
在德國的每一個書店裡,這套百科全書都擺在非常顯眼的位置。
該套百科全書出版60年以來長盛不衰,在德國本土的銷量累計超過6000萬冊。
在世界範圍類,該套百科全書已被翻譯為39種語言,遍及75個國家地區,銷量超過1億冊,是全世界最受青少年歡迎的科普圖書品牌之一。
「什麼是什麼」(WAS IST WAS)這個品牌涵蓋了動物、植物、地理、科技等多個自然科學領域,能夠充分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探索欲,幫助孩子建立完整的自然科學體系。
2020年7月,《什麼是什麼·低幼版》也全新改版上市為《我的第一套幼兒百科》。
這套書適合3-6歲孩子閱讀,一共14冊。
每一冊都是和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全彩手繪插圖、場景生動,通過故事體驗的方式帶領孩子們感受真實的生活,認識有趣的世界。
(《我的第一套幼兒百科》14冊封面)
內容源自生活,與孩子息息相關。
《我的第一套幼兒百科》包含了近400個生活中隱藏的科學小知識,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幼兒園、超市、醫院、動物園、運動場、花園、工地、旅行...
這些孩子們熟悉的場景中也隱藏了許多許多的科學小知識。
(動物園:為什麼火烈鳥的羽毛是粉色的?)
(夜晚的秘密:哪些動物是夜行動物?)
(神秘的垃圾回收:為什麼要給垃圾分類?)
啟發式提問,故事式闡述,生動有趣。每冊書還有性格鮮明的人物角色,與故事產生共鳴。
例如《安全最重要》這一本書中,一共有7個啟發式的問題。
分別用孩子常見的生活場景以及對話的形式來說明安全教育這一個主題,親切自然。
另外,這套書的內容和主題符合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與幼兒園學習全面接軌,五大領域引導幼兒學習與發展。
每冊故事結束的時候,都有神秘、好玩的藏畫和翻翻頁,將科普知識與其他載體結合,動手又動腦。
除此之外,封底還有生動有趣的故事小音頻,能夠輔助家長指導孩子閱讀!不得不說,德國人在做產品上真是精益求精。
對孩子而言,科學啟蒙最重要的不是學到具體的知識,
而是讓他們通過觀察、提問、實驗、思考,學會自己去尋找答案。
3-6歲是孩子可塑性最大,也是最重要人格形成期。
相信這個來自德國的科普品牌《WAS ITS WAS》能夠讓孩子收穫更多,得到不一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