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是補充精力的重要方式
孩子們在學校午休時能美美睡上一覺
對下午的學習非常有幫助
可是大家都經歷過
彎腰趴在課桌上睡覺很難受
醒來後兩臂酸麻
對頸椎也不好
影響孩子們的成長發育
在此前舉行的福田區青少年科技節上
深圳一名小學生的發明
引起了關注
幾秒就把課桌「放倒」成躺椅
解決了這個難題
這款小學生午休神器
引起了現場專家評委及師生們的高度關注
專家點評:
這款「午睡課桌椅」很有應用價值!
從學生現場演示的過程來看,這張可變午休床的「午睡課桌椅」原理是將原本0.6米的課桌斜放後,從課桌一側拉出一塊平板,學生坐在平板上,背靠課桌,而原本的椅子則變為腿部支撐,這樣就把原本的課桌椅變成了一張可斜躺著午休的靠椅,整個過程用時不到10秒。
三(5)班的陳子墨同學記錄了設計初衷。
該發明來源於生活中的小苦惱,得益於搭積木做遊戲時的靈感。課桌椅設計巧妙,作為課桌時,桌面下仍為課本、文具盒存放區,側邊掛件可掛書包。午休課桌椅可有效解決學生的午休問題。
下一步,陳子墨打算申請專利,向更多同學普及「午睡課桌椅」的用處。
網友們紛紛表示陳子墨動手動腦能力超棒,善於觀察生活的同時還十分有創造力,未來可期!接下來,小塔再給大家介紹幾個這樣優秀的小發明家~
無源手機音箱
廣西南寧的一位小學生文敬滋發明了一個無源手機音箱,因為手機外放效果差,藍牙音箱太耗電,所以她發明了這個音箱。
這個發明,只需要把手機插在卡座立面,就可以聽音樂了。無源手機音箱設計還有畫圖都很難,這個發明材料也非常環保,是用雷射切割機來切出來的。上面的小孔、管道的作用是便於聲音的傳播,它的原理是先把聲音反射,然後再傳播出去,這樣聲音才會變得更加動聽,更加的大聲。音箱可以擴大手機音量的1.5倍,可以提升低頻聲音3到5個分貝。
該發明還獲得了第33屆廣西青少年創新大賽小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二等獎。
嬰幼兒餵藥神器
由於5個多月的弟弟感冒後,喝藥難受得哭鬧個不停,還老是吐出來,上6年級的姐姐李彥萱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想幫助弟弟緩解喝藥難受的勁兒,讓餵藥變得簡單,便積極開動腦筋,多方查閱資料,研究導管頭的位置、材料、密封性、安全性。
經過2個月的設計和手工製作,李彥萱最終給弟弟製作了一款喝藥像喝奶一樣自然的神器。
在第十五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公布的獲獎結果中,李彥萱憑藉給弟弟餵藥的作品《幼兒快樂餵藥奶瓶》獲得了國家級銀獎。
獲得專利的「智能水壺」
「智能水壺」的專利來自於東海實驗小學學生吳益琦。雖然只是小學六年級學生,吳益琦已經坐擁三項專利——一項發明專利以及兩項實用新型專利。
吳益琦說:「我創作這個水壺的原因算是突發奇想,因為我喝水的時候水溫總是差一點,溫度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所以想做一個這樣的水壺。」
該作品時要解決加熱和製冷攪拌問題,剛開始他採用了電加熱原理,但功能很不穩定。他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還在淘寶、京東甚至去華強北查找,但也沒有類同的作品。在爸爸的提醒下,他開始去了解半導體的性能,嘗試用半導體片來實現加熱和製冷的功能,反覆嘗試後,終於達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如今,他的保溫杯可以從5℃調到60℃。通過攪拌功能還能做出豆漿、咖啡、飲料等。
去年,吳益琦參加了第十四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動,獲得「小院士」稱號。
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二屆智能工程師科技創新大賽中,特等獎作品「智能水壺」被企業選中,將會孵化成產品,走上貨架。
雙向傳感語音提示裝置
胡皓博從四歲多就開始走上小發明創造的之路,小學三年級開始第一次獲獎,已有數百件發明創造作品,幾乎都是為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而他最出色的一個作品就是——雙向傳感語音提示裝置。因為看到了粗心司機把小孩遺忘在車裡造成意外事故的新聞後,他十分痛心。所以他希望能用自己的創意和發明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裝置不僅能夠通過紅外線體溫掃描,統計車內人數,更能在汽車熄火後,車內還有人的情況下及時發出提醒。該裝置可自動進行人體掃描,統計上車和下車學生數量,並實時更新;還可利用紅外線體溫檢測,自動發出警報。
該發明在中國第十五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評比中榮獲小學組發明類金獎,這也是本屆比賽湖南省小學組獲得的唯一金獎。
小塔分享這五個孩子的案例不只是想要大家感嘆一句,別人家的孩子都好厲害!
而是想跟家長們分享,從這五個孩子身上,小塔看到了哪些共同特徵?想要自家孩子也擁有這樣的創造力,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去引導?
主動觀察生活,保持好奇心
文敬滋發明無源手機音箱,是因為發現手機外放效果差,藍牙音箱太耗電。
吳益琦發明智能水壺是因為喝水的時候水溫總是差一點,溫度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所以想做一個這樣的水壺。
陳子墨發明「午睡課桌椅」,就是觀察到生活中午睡的煩惱,同時得益於搭積木做遊戲時的靈感。
良好的觀察力是孩子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當孩子們主動的去觀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嘗試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這將大大提升他們的創造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同時,好奇心是一切創新的源泉,對於孩子們是非常寶貴的。它能促使孩子們主動去學習,並且能讓他們從學習中獲得快樂,它還能引發一系列預料不到的成長,這種成長不僅體現在知識的增長上,還體現在對未來預測和判斷誤差的降低上。
「善於觀察生活+保持好奇心」這兩個好習慣的養成,將是孩子們培養創新創造力的關鍵因素。
培養孩子們觀察生活的習慣和好奇心的方法非常多,詳細來說又可以長篇大論一番,所以小塔在這邊只簡單說幾點:
1、創設滿足孩子好奇心的環境
2、不要以成人的思維約束孩子
3、在滿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時,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
4、鼓勵孩子有更多非常規的玩法
5、做「不知道」家長,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探究心
動手能力強,愛思考
吳益琦的爸爸介紹,益琦從小就喜歡動手,「家裡的東西被他拆壞了不知多少。」而家裡的電視機常年都被他調到央視十套的《我愛發明》。雖然也經常碰到各種困難,但吳益琦說:「只要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很開心。」
這個時候,家長們千萬不要去責罵孩子,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去探究鬧鐘、玩具背後的奧秘,鬧鐘為什麼會響,小汽車為什麼會動,潛移默化中,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好奇心、思考能力、知識面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強。
很多孩子從小除了積木與樂高玩具,還做了大量的手工DIY,動手動腦的過程中,使得孩子們勇於嘗試、注重實踐、注重動手、注重過程,這些都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關鍵,能喚醒孩子與生俱來的創造潛能。
同時,孩子在動手的時候,由於對事物的好奇產生一種迫切認識事物的渴望,會引發他積極主動去探索其中的奧秘,不僅培養了科學興趣,也會發現很多問題,帶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去實踐,最終他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所以,有時候,讓孩子參與大人做的事,哪怕「幫倒忙」,於孩子的發展也是很有益處的。
愛學習,知識面廣泛
東海實驗小學的周燕、鄭妙純是吳益琦的科學老師。他們表示:「我們在課上有教過電學、溶解這些知識,而益琦能延伸到更多的相關知識,特別是能把一個完整的作品做出來,在小學階段是非常難得的。」
知識的積累是孩子們實現心中想法的基礎。小學生吳益琦做「智能水杯」需要掌握電加熱、半導體、加熱製冷、攪拌功能等許多小塔都不清楚的知識......
孩子們平時從課堂中、生活中學到的知識在他們心中積累成一片知識的海洋,當他們有了創意的想法,學過的科學、物理、編程、機器人的知識就成為他們手中的的最佳工具,最終想法可以落地成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嘆的作品。
所以家長們平時要多鼓勵、引導孩子們進行學習,不局限於語數外課本內容,而是科學、天文、地理、生活常識等各種知識都可以了解一些。
父母的主動引導與培養
小發明家胡皓博說自己的發明創造之路,對他影響最大的是父親和老師。
「我爸爸是學編程的,教了我很多編程知識;老師也給了很多指導。」
很多孩子的成功都來源於父母、老師一開始對他們興趣的支持與幫助。對於孩子感興趣的方向,家長能夠做到尊重孩子的興趣,並盡己所能地支持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才是對孩子有益的成長助力。
漢塔也有許多這樣的家長,他們早早的讓孩子們學習少兒編程,因為看到了這一新興學科對於孩子們動手、創造、協作、溝通、思維等眾多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編程的思維和技能更讓孩子們具有更多的人工智慧時代競爭力。
而機器人編程,也逐漸成為越來越多孩子實現創造力和想像力的有力工具。生活中的「紅綠燈」、「智能小車」、「電梯」......都變成了他們的創意作品,雖然這些小小的「發明」會有這樣那樣的美中不足,但是對於每一個願意動手創造的孩子來說,確是大大的收穫!
希望每個家長都可以耐心傾聽孩子們的創意想法;和孩子積極地溝通方案;一起定製解決計劃;提供知識和能力上的幫助,最終幫助孩子實現創意!
我們的孩子,也在此過程中,變得越來越有創造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終成為改變生活和世界的創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