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最難求職季」,後浪們的前路在何方?

2020-08-08 廣州青年報

2020,於畢業生而言是特殊的一年。據教育部消息稱,2020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874萬,同比增長40萬,再加上疫情的阻撓,就業形勢可見嚴峻。今年已經過去大半,有些畢業生已經找到工作,沒找到的還在奔忙。從象牙塔走出來的畢業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他們會面臨怎樣的選擇呢?為此,我們採訪了幾位正在尋找工作或已入職的應屆畢業生,了解他們的求職故事。

採寫:本報記者 梁茹欣 實習記者 李佳

姓名:何先飛

學校:廣東工業大學

專業:自動化專業

現職業:電子設計工程師

作為一個理工科男孩,畢業於廣東工業大學的何先飛喜歡用理科思維思考問題。收到面試通知時,他會猜想,面試官會問他什麼問題,從中突破,準備這份面試。他的面試之路還算順利,投出去的簡歷幾乎都能收到回應,經歷兩次被拒絕後,第三次便拿到了廣州一家企業的offer。談及正式面試,他表示心情還是有些慌張。「大學不少知識都已經忘了,只能面試前抱抱佛腳,第一次面試被問到元器件封裝時,我就答錯了。」

第一天上班,面對不同的部門與同事,何先飛有些無所適從。試用期重點以適應為主,工作任務比較簡單輕鬆。有時需要趕進度,偶爾也有加班。但公司氛圍相對愉快,這讓他很快適應了這份工作。入職兩個月,他已經能和同事們打成一片了。作為應屆畢業生,何先飛清楚自己的經驗與能力遠遠還不夠,不斷地學習是他現階段的重任。雖然當下的工作與他的專業是對口的,但行業太窄,並非是他心中所屬。目前他主要以學習為主,掌握相應技能後再另做打算。

在廣州打拼定居並不是何先飛的最終目標,他計劃在這邊工作幾年後便回老家考公務員,比起一線城市的繁華,他更希望能好好照顧家人。

姓名:何嘉傑

學校:湖北美術學院

專業:漫畫插畫

現職業:插畫師

七月份第一天,何嘉傑從湖北美術學院畢業了。上午趕到學校,下午他便從輔導員手中領到了畢業證和學位證。當天,配上一些象徵性的照片,他發了條朋友圈:「至少在今天學著以過來人的姿態,試著跟這個時代的自己真正說聲再見。」今年畢業很特殊,沒有線下畢業作品展,沒有畢業照,沒有畢業典禮,但學校很用心地準備了畢業禮物,一枚刻有他名字的戒指。這個留念,他很喜歡。與朋友匆匆一敘,第二天,何嘉傑就搭上了回深圳的飛機。他只請了兩天的假,辦完畢業的相關事宜,就要繼續上班了。

去年寒假,早早回家的何嘉傑剛好躲過了疫情,卻在家待了近半年時間。他不得不放棄回武漢就職的想法,將目標轉向廣州深圳等地。從五月份開始,何嘉傑就在線上招聘網站和一些招聘APP上投簡歷。第一次線上找工作,比他想像中要波折。不少簡歷投出去後,都沒有回信。而通過簡歷篩選後還需要先花3至5天的時間畫測試題,再等面試通知。一次,他在招聘APP上看到一份心儀的工作,投了簡歷並與對方說好面試,最後卻被放鴿子。「不少企業會要求應屆畢業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但我這方面比較欠缺,有時會被一些企業無情刷掉。」何嘉傑感慨道。

在六月初,何嘉傑通過了深圳一家企業的面試,並成功收到了offer。這讓他很開心,終於不用再熬夜畫測試題了。一開始因為不能很好地把控工作的完成度,他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磨合,一邊學習一邊總結。現在入職近兩個月,何嘉傑也慢慢適應了這份工作。

姓名:鄧心怡

學校: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

專業:傳播學

現職業:新媒體運營

在疫情依舊嚴峻的三月份,家住東莞的鄧心怡已經出來找工作了。「那時正是招聘的高峰期,投遞出去的簡歷都有通知面試,就來廣州了。其實當時挺害怕的,因為疫情還挺嚴重,不過大家都有自覺做好防護措施,漸漸也就習慣了。」

在害怕與緊張中,鄧心怡收到了第一份面試通知。但面試並沒有想像中順利,因經驗不足,又沒有提前做好準備,好幾次的面試,她都以失敗告終。鄧心怡有些崩潰,大哭了一場,甚至忍不住懷疑自己還能做什麼。打擊過後,生活還要繼續,調整好心態,鄧心怡又開始面試之旅。吸取前面失敗的教訓,她一邊在網上搜索麵試攻略,如怎樣製作簡歷、如何自我介紹等,一邊開始自學可以提升自己的崗位技能。不久後,她拿到了第一份offer成功入職。

成年人的世界永遠沒有那麼容易,前段時間,鄧心怡從就職三個月的公司辭職了。每天加班到很晚,工資卻剛好夠生活,這樣的工作她並不喜歡。問她喜歡做什麼,鄧心怡說,其實她也不知道。但在確定自己喜歡做什麼之前,找一份自己能做的,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姓名:陳寧

學校:韓山師範學院

專業:漢語言文學

現職業:求職中

「我想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就業,但現在還沒有找到工作。」家住梅州的陳寧笑道。

「還沒有找到工作」,這七個字是大多數應屆畢業生當下無奈的狀態。因為疫情,今年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異常緊張,不少處於待業中,陳寧也是其一。在大四上半學期,根據學校的安排,陳寧已經完成了實習任務,現在她想找一份正式的工作,成為一名語文老師。

從四月份起,陳寧開始報名參加以佛山為主不同地區的教師編制考試,目前她報名了五所學校。近幾年因為改革,教師編制考試比往常難了許多。這段時間,陳寧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備考。「一有時間我都會看看教材,或是看視頻結合一下。也會去請教這方面有經驗的師兄師姐,跟他們了解一下考試具體的流程和該注意的問題。」

第一次參加考編是在佛山,624個人競爭24個崗位,經驗不足且有些緊張的陳寧在首輪面試中被刷了下來。知道成績那一瞬間她很難過,似乎被抽空了信心。但她並沒有太多時間失落,因為接下來還有考試。這個月的18號,她要參加梅縣區德興小學的編制考試。迅速調整好心態後,陳寧又跟往常一樣,捧起了教材。

從學校走出社會,於陳寧而言,是將理論變成實際的一個重要過程,心態和想法都會發生很多改變,不能再單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更多要兼顧家庭等多方面。作為師範生,陳寧想在學校任職,她希望自己最遲能在八月份考進一所學校。如果不行,她表示也會退一步考慮合同制和教育機構。

相關焦點

  • 874萬「後浪」:眼前的苟且尚岌岌可危,詩和遠方又在何方?
    2020這個特殊的畢業季,求職,畢業,出國,所有的節奏都被疫情打亂了。表弟醫科大學碩士畢業,心有大志,一心想出國讀博,甚至去德國讀博的行李都收拾好了,但是因為疫情,一切都被打亂了。出國走不出去,父母又把相親提上了日程。年近30,在父母看來,正好先考慮婚姻這一人生大事。表弟說,好迷茫啊,現在一團糟。
  • 學慧網聚焦「後浪」入海,用行動力打破求職困惑
    畢業季也是求職季,每年的這個時期,應屆畢業生都已經正式離開校園,準備迎接社會的洗禮。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格外嚴峻。此前,學慧網聯合多家機構做了關於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根據問卷當前收集到的數據,截至目前,仍有60%多的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對未來的發展感到迷茫。
  • 2021屆應屆生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Synet求職教你如何應對
    圖源網絡  三、如何應對最難就業季  那麼在「最難就業季」的背景下,大學生群體可以做些什麼?據Synet了解以及調查顯示,70.87%的大學生覺得「實習經驗不足」是未來就業最困擾的原因,65.88%認為是「對社會缺乏了解」,57.74%認為是「求職方法技巧的欠缺」。
  • 「最難就業季」奮起追夢 曲折求職路收穫的不只是崗位
    然而,「危」中也有「機」,不少畢業生在 「最難就業季」奮起追夢,收穫良多。求職「小白」廣撒網,投出近200份簡歷投出近200份簡歷,收到20多個面試邀請,線上面試6家公司,線下面試5家企業……歷經幾個月的求職生涯,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本科畢業生彭博終於成功籤約一家國企的法務崗位。
  • 藝術「後浪」遭遇最難畢業季|聚焦畢業季
    每年的5月至7月是國內高等院校畢業季的集中時段,而在疫情之下,今年各大美術院校的畢業生們也同樣經歷了一場不同以往的畢業季——學校回不去了,畢業論文和創作面臨難產,畢業展要挪到線上了,雅思考試取消了,繼續深造的複試推遲了……這一切經歷都讓今年的畢業生們直呼:「太難了,還有比我們更慘的一屆嗎?」
  • 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 畢業生你準備好了嗎
    茫然的求職者  又到一年求職季,不少高校畢業生陷入了「還沒找好出路」的求職大軍的迷茫中。2013年,高校畢業生遭遇了「史上最難就業季」,記者了解到,2014年應屆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727萬人,比去年多出28萬人,被稱為「史上更難就業季」。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那些即將畢業的學生,是否在擔憂未來?  A  堅持最初夢想,還是屈身於現實?
  • 最難求職季、研究生擴招,聊聊這些事情帶來的一些預示及警醒
    短短的20年間,高校應屆畢業生的人數增加了幾乎8倍之多,而市場的發展趨勢想要容納這種程度的高校畢業生增長速度,似乎有點勉強,於是就產生了我們每年都會聽到一個詞:最難求職季。每年我們都會說今年是最難的求職季,如果沒有疫情產生的話,今年應該也是毫不意外的最難求職季。
  • Mob研究院 | 2020「後浪」社畜圖鑑
    未來世界是他們的舞臺,等著他們大展身手……通過前兩期的報告,我們展示了哪些娛樂App獨得後浪的恩寵,哪些電商App掏空了後浪的錢包,作死也惜命的後浪如何開啟養生新篇章……(還沒看過的小夥伴趕緊點進來:《Mob研究院 | 2020後浪生存圖鑑》、《Mob研究院 | 2020『後浪』消費圖鑑》)那麼問題來了,你想不想知道——
  • 高校畢業求職路:在無奈中感受成長,在回鄉與一線城市間徘徊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的畢業典禮上,畢業生們在等待撥穗儀式的進行 。本文圖片 實習生 海陽 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許海峰 圖曉雯(左二)身著學士服與同學們合影留念。為此,從上一年度「金九銀十」的秋季招聘季起,還是一名大四學生的曉雯便開始為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而奔波。
  • 875萬畢業即失業,這屆後浪太難了
    2020最難畢業季,來得格外冷清。 沒有鮮花掌聲,沒有學士服畢業照, 沒有春招,沒有就業協議...... 這屆後浪,該何去何從?
  • 最「難」就業季 蚌埠如何搶先一步
    和小C一樣,今年高校畢業生面臨更為坎坷的求職之路。真難高校畢業生遭遇最難就業季因為疫情的關係,小C沒有迎來期待中的畢業儀式,而是在網絡「雲典禮」之後,等到了郵寄回家的畢業證和學位證。也是因為疫情,小C原本列好計劃要跑的幾場校招都泡了湯,只能改為線上投簡歷,通過視頻面試。
  • 焦慮:兩屆留學生扎堆,史上最難求職季來臨!
    據業內人士分析:疫情對於求職最直接的影響不在之前的春招,而是主要體現在2021申請季。有非常多大三同學被疫情打亂了求職計劃,都沒能拿到大三暑假的可轉正實習Offer,導致今年9月即將大四的很多同學,被迫通過延遲畢業的方式,把自己放到小一屆的這部分人群裡去競爭,再走一遍主申請季,來避免一畢業即失業的尷尬。
  • 新鮮的875萬「後浪」來了,何冰的精緻生活在哪裡?
    作為畢業生的他們,可以說都是當時中國最有知識、最有文化的一代年輕人,而且,這個數量一直都在增加。 用兩個月前刷屏微信朋友圈的視頻《後浪》中的稱呼,他們都是每個時代最典型的「後浪」。 現在,最新鮮的「後浪」來了,875萬人! 下面的表格裡,我特意把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每年最新鮮的「後浪」人數列舉出來。
  • B站繼《後浪》新刷《入海》,給「最難」畢業生們的6條建議
    作者|梅園B站繼《後浪》之後,又刷了《入海》,給「最難」畢業生們6個問題的6條小建議。借用毛不易歌中的那句歌詞:時間會回答成長,成長會回答夢想,夢想會回答生活,生活會回答你我的模樣!1、為什麼簡歷投出去總沒有反應?答: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投遞,突出個人優勢與崗位需求的匹配度,網申時「關鍵詞」匹配會更高。
  • 順利入職廣州AIA的頂流學長,帶你在最難求職季乘風破浪
    (小編:真的很簡單)Q:在最難招聘季順利上岸頂級保險公司,都有什麼心得體會想跟學弟學妹們分享呢?A:在申請工作的時候,可以多留意目標公司的網站和一些招聘網站有沒有新的崗位放出。除此之外,也可以看看專業校友群或者一些精算的求職微信群裡發布的一些消息。
  • 面試官」搶人、出價、內訌,這就是史上「最難求職季」?
    有人工作不順,甚至成為待業青年;困惑不斷,不知如何抉擇;應屆畢業生也莫名陷入「最難求職季」……特殊時期,如何填補「被離職」的空檔期?壓力當前,企業到底想要什麼樣的面試者?這些問題,一檔乾貨滿滿的職場綜藝就能給你答案。由深圳衛視與煜盛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求職服務類節目《你好!面試官》將於今晚21:20準時上線。
  • 9 11後最嚴重恐襲震動全球 美國控槍路在何方?
    (原標題:9 11後最嚴重恐襲震動全球 美國控槍路在何方?)美國聯邦調查局已把這起槍擊案定性為「恐怖襲擊」,意味著這起案件成為「9·11」以來在美國本土發生的最嚴重的恐怖襲擊,它給美國社會帶來的震動可想而知。槍擊案發生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發表講話時再次直指美國槍枝管控問題,呼籲國會採取更嚴格的控槍舉措。
  • 在vivo奔湧的後浪們,選擇並熱愛
    線下招聘全部取消,企業全面縮招,薪資下降……艱難的畢業季讓畢業生們自嘲為「失業主」,因為「畢業即失業」。應聘難、入職難,哪怕有著光鮮的履歷,也難敵遇冷的大環境。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的碩士生吳升深有感觸,結束上一份實習後他沒能成功轉正,不得不再次湧入春招的大軍,此刻的他明顯感覺到競爭壓力變大,「現在是經濟蕭條期,企業也難,用人標準自然更高。」
  • 後浪也很難,誰不是被前浪催著考事業單位?
    前幾天,由bilibili網站推出的演講視頻《後浪》刷爆朋友圈,這條視頻在B站的播放量已經超過1000萬。國家一級演員何冰走上舞臺,以青年宣言《後浪》為詞,認可、讚美與寄語年輕一代。在UP主們的青春混剪中,屬於年輕人的光芒正在閃耀。
  • 800萬後浪求職季 網友調侃:開學就畢業,畢業就失業(三)
    富田興合苑業主的大事小事421、800萬後浪求職季 網友調侃:開學就畢業,畢業就失業(三) 2020-06-28 16:41:58 網友「奇妙驛(yì)站」發表了名為《800萬後浪求職季 網友調侃:開學就畢業,畢業就失業》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