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院不批捕後女商人被帶至賓館看守23天,其控告公安非法拘禁,檢方稱會依法辦理

2020-09-19 紅星新聞

彭江華是一家民營企業董事長,因在河北灤南縣投資修建公路引來麻煩。她因涉職務侵佔被立案。檢方不予批捕後,灤南縣公安局變更強制措施為對其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我最初被關在看守所,後來轉到一個賓館,每天24小時有人輪班看守。」彭江華日前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說,她被變相「非法羈押」達23天之久。

彭江華的辯護律師解釋,檢方以證據不足作出不批捕決定後,灤南縣公安局應依法立即釋放彭江華並辦理取保候審。彭不符合監視居住的法定條件。

2020年7月10日,灤南縣公安局為彭江華出具《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稱該局於6月17日決定對彭江華監視居住,現因「採取強制措施不當」決定予以解除。

2020年9月7日,紅星新聞記者就上述的強制措施(備註:監視居住)有何不當、為啥23天後才「糾正」等問題,通過灤南縣委宣傳部聯繫了灤南縣公安局,對方回應稱,案件正在偵辦中,不接受採訪。

據悉,彭江華就灤南縣公安局對其違法監視居住已涉非法拘禁等問題,近日向河北省唐山市檢察院等部門郵寄了控告材料,要求追責。快遞迴執顯示,2020年9月12日已被籤收。

9月19日,唐山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向紅星新聞記者確認,該院已收到彭江華的控告舉報材料,會依法辦理。

檢方不批捕後,女商人被帶至賓館輪班看守

企業信息查詢平臺查詢顯示,彭江華是中際聯發交通建設有限公司(下稱中際公司)的大股東(持股比例56.21%)、原法定代表人。中際公司是一家具有建築業路橋工程、市政工程施工一級資質的企業。

據彭江華介紹,2010年,中際公司在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投資修建灤海公路項目。此後,由於公司經營管理問題,發生了股東間相互控告之事。

彭江華說,2020年6月3日,彭江華涉嫌職務侵佔被灤南縣公安局刑事拘留。6月17日,灤南縣檢察院以犯罪證據不足依法對彭江華案作出不予批捕決定。次日凌晨,灤南縣公安局變更強制措施,對彭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灤南縣公安局出具的《指定居所監視居住通知書》稱,根據刑訴法第75條之規定,該局於2020年6月18日對涉嫌職務侵佔罪的彭江華,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灤南縣公安局對彭江華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彭江華回憶,2020年6月18日凌晨1點,灤南縣公安局將她從看守所帶至該局,連夜出具監視居住文件,把她關在灤南縣一個約10平米的賓館房間,兩男兩女24小時兩班倒輪流看守她。

彭江華被人輪班看守的值班表

彭江華說,住進賓館的當晚和其後,她多次要求會見律師,得到的回覆均是要請示領導,便沒有下文。後經絕食抗議,她才見到律師。

彭江華的辯護律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灤南縣公安局對彭江華變更強制措施為監視居住的當天,他便向該公安局提交律師意見,指出彭不符合監視居住條件,並先後四次向灤南縣檢察院反映這一變更違法。此後,在當地檢方的監督下,灤南縣公安局予以糾正。

2020年7月10日,灤南縣公安局向彭江華出具了《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稱該局於6月17日決定對彭江華監視居住,現因「採取強制措施不當」決定予以解除。與此同時,灤南縣公安局為彭江華辦理了取保候審。

律師:檢方因證據不足不批捕,警方無權監視居住

「灤南縣公安局稱其適用刑訴法第91條第3款對彭江華監視居住,這是明顯違法的。」彭江華的辯護律師說。

據悉,刑訴法第91條第3款規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彭江華的辯護律師解釋,刑訴法第91條第3款不是賦予公安機關不批捕後需要繼續偵查即有監視居住的權力,而是規定,不批捕後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監視居住」條件,才能適用監視居住。

「這個條款規定的是不批捕後的執行,而非規定監視居住條件。刑訴法規定監視居住條件的,是第74條和第71條第3款。《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實行監督的規定》第10條規定,檢察院應根據刑訴法72條、第69條第3款(現修訂位第74條、第71條第3款,未包括第91條第3款)來審查監視居住的合法性。」

彭江華的辯護律師進一步介紹,根據刑訴法第74條、第71條第3款的規定,監視居住條件有三種情形:符合逮捕條件且存有五種特殊情形之一(備註:下文有「五種情形」的詳細內容);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不能提供保證金或保人;被取保候審的人違反規定。

彭江華的辯護律師說,本案中,檢察院不批捕彭江華,是因為證據不足不符合逮捕條件,而不是因為「符合逮捕條件且存有五種特殊情形之一」,因此彭江華不符合監視居住條件。

「灤南公安明知我不符合監視居住條件,仍決定對我採取監視居住,經律師和家屬多次反映控告拒不糾正,使我被非法羈押長達23天,已涉嫌非法拘禁。」彭江華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她將就灤南縣公安局的上述行為及其涉嫌有案不立、違規插手經濟糾紛等提出控告,要求追究辦案人員的相關責任。

2020年9月7日,紅星新聞記者就彭江華反映其被非法羈押等問題,通過灤南縣委宣傳部聯繫了灤南縣公安局進行核實,對方回應稱,案件正在偵辦中,不接受採訪。

刑訴法釋義:採取監視居住的,要符合逮捕條件

人民檢察院不批捕後,按法律規定,公安機關必須變更強制措施。到底該對嫌疑人採取取保候審還是監視居住?現行法律中,對採取監視居住措施進行了怎樣的規範?

據悉,刑訴法在第74條對監視居住有詳細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符合速捕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監視居住:

(一)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

(四)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

(五)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

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的,可以監視居住。(下稱「第74條第二款」)

監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行。

全國人大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愛立在其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釋義》(最新修正版,法律出版社出版)中,對上述「第74條」作了詳細闡述。

「本條是關於監視居住的條件和執行機關的規定。」王愛立在書中描述,第一款是關於監視居住條件的規定。採取監視居住措施要同時符合以下兩個方面的條件:

第一,符合逮捕條件。也就是說,對於可以採取監視居住措施的,是符合本法(記者備註:刑訴法)第81條規定的逮捕條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這一規定,明確了監視居住作為逮捕替代措施的性質。有關部門在適用監視居住措施的時候,首先應當審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符合本法規定的逮捕條件。

第二,必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本款主要規定了五種情形。(記者備註:上文中已提到具體的「五種情形」。)

王愛立進一步闡述,2012年修改刑事訴訟法時,經過反覆研究,認為根據監視居住對人身自由的限制程度和實際執行情況,將監視居住措施定位於羈押的替代措施更為妥當,並單獨規定和進一步嚴格了監視居住的適用條件,縮小了適用範圍,有效平衡了保障訴訟順利進行和保障人權的關係,既減少羈押,又防止監視居住的濫用,體現了人道主義原則和對公民權利的進一步保護。

對於第74條第二款,王愛立解釋,對於本款規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雖然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由於不能提出保證人,也不交納保證金,因此無法對其採取取保候審,如果不採取一定的強制措施,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又沒有任何約束,很難保證其不發生社會危險性。從保障訴訟順利進行、維護社會秩序出發,本條增加了這一規定。

法學專家:實踐中監視居住被濫用現象尚未徹底消除

立法層面,對監視居住措施已有詳細規範。在司法實踐中,該措施有無被濫用現象?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紅星新聞記者就此採訪了兩位權威法學專家。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建偉解釋,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指定居所監視居住、逮捕,這幾種措施的強度依次遞增,對其立法規範大體也依次更為嚴格,有的還設定了特定條件,如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張建偉指出,過往司法實踐中,確實存在一些地方司法機關隨意適用監視居住進行變相羈押的情形,「本來有固定居所的,也沒有羈押正當理由,卻被採取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措施」。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已異化為 『超羈押』。」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永生解釋,因為逮捕之後,嫌疑人要被送往看守所羈押,期間他和其他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在同一個監舍裡,不會受到辦案機關的24小時監控,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嫌疑人,是24小時受到辦案機關的監控。

據悉,2015年,最高檢出臺《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實行監督的規定》。「因為實踐當中,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導致刑訊逼供、非法取證、疲勞審訊等問題很嚴重,所以需要加強監督。」陳永生說。

張建偉同樣認為,最高檢的上述舉措旨在避免濫用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措施,防止發生訴訟事故,加強辦案規範。「五年過去了,目前地方司法機關濫用監視居住甚至指定監視居住的現象有所減少,因為監察委有留置措施,公安提請批准逮捕的批捕率很高,但濫用問題不可能很快消除。」張建偉說。

陳永生直言,司法實踐當中,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往往都是變相羈押、「超羈押」。2012年刑訴法修訂前,由於流動人口比較多,這些人在打工地常常是沒有固定住所,所以需要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現在很多地方已對流動人口一樣可適用取保候審或普通監視居住。因此,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無論從其制度必要性還是從效果來看,都已不應該繼續存在,至少應從立法層面明確辦案機關與執行機關相分離。

紅星新聞記者 高鑫

編輯 劉宇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檢方不批捕後在賓館被看守23天,女商人控告公安非法拘禁
    檢方不予批捕後,灤南縣公安局變更強制措施為對其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我最初被關在看守所,後來轉到一個賓館,每天24小時有人輪班看守。」彭江華日前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說,她被變相「非法羈押」達23天之久。9月19日,唐山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向紅星新聞記者確認,該院已收到彭江華的控告舉報材料,會依法辦理。檢方不批捕後,女商人被帶至賓館輪班看守企業信息查詢平臺查詢顯示,彭江華是中際聯發交通建設有限公司(下稱中際公司)的大股東(持股比例56.21%)、原法定代表人。中際公司是一家具有建築業路橋工程、市政工程施工一級資質的企業。
  • 「女商人在賓館被看守23天」,別讓監視居住異化為非法拘禁
    近日,一則「女商人被帶至賓館看守23天」的新聞引發輿論關注。據紅星新聞報導,因在河北灤南縣投資修建公路,身為一家民營企業董事長的彭江華捲入一場訴訟,因涉職務侵佔被立案。檢方不予批捕後,灤南縣公安局變更強制措施為對其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最初被關在看守所,後來轉到一個賓館,每天24小時有人輪班看守」。2020年7月10日,灤南縣公安局為彭江華出具《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稱該局於6月17日決定對彭江華監視居住,現因「採取強制措施不當」決定予以解除。
  • 「女商人在賓館被看守23天」,別讓監視居住異化為非法拘禁|新京報快評
    頂著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名義,行刑事拘留、逮捕之實,無異於非法拘禁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益。文 | 柳宇霆近日,一則「女商人被帶至賓館看守23天」的新聞引發輿論關注。據紅星新聞報導,因在河北灤南縣投資修建公路,身為一家民營企業董事長的彭江華捲入一場訴訟,因涉職務侵佔被立案。
  • 抓小偷被控非法拘禁 昆明檢方對當事人相對不起訴 家屬稱感到遺憾
    據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此前報導,今年3月,昆明一家超市負責人蘇磊因在超市內抓小偷被指非法拘禁,最終賠償6.6萬元主動和解。9月25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蘇磊妻子處獲悉,25日上午他們接到通知,得知昆明市盤龍區人民檢察院因情節輕微對蘇磊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蘇磊妻子林紅(化名)表示,他們對這一結果表示遺憾和不服,將與律師商量後再考慮下一步計劃。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
    所謂「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八、實施「碰瓷」,為索取財物,採取非法拘禁等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的,分別以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定罪處罰。
  • 指導意見│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
    所謂「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 八、實施「碰瓷」,為索取財物,採取非法拘禁等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的,分別以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定罪處罰。
  • 陽東區檢察院依法批捕7•23重大涉黑案15名犯罪嫌疑人
    近日,陽東區檢察院以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等罪名依法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以非法採礦罪01成立專案辦案組 7月23日,陽江市公安局陽東分局對7•23涉黑惡專案開展集中收網行動,抓獲以李某健為首的涉案人員近20人。陽東區檢察院高度重視,快速成立7•23專案辦案組,精選具有辦理涉黑惡案件豐富經驗的檢察官和檢察官助理組成辦案組成員,為辦理專案做好充分的人員準備。
  • 《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全文
    所謂「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八、實施「碰瓷」,為索取財物,採取非法拘禁等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的,分別以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定罪處罰。九、共同故意實施「碰瓷」犯罪,起主要作用的,應當認定為主犯,對其參與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承擔刑事責任;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應當認定為從犯,依法予以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 16歲少年非法拘禁少女50多小時!檢察院:父母接受「強制親職教育」
    江蘇張家港一名16歲少年非法拘禁一名少女長達50多個小時,而在此期間,這名少年的父母居然一直沒有聯繫過他!日前,這對失職的父母被檢察院責令接受「強制親職教育」。2020年4月22日,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的未成年人訓誡室內,檢察官對未成年人劉飛開展了訓誡,指出了他非法拘禁行為的違法性和犯罪的危害性,並希望他認真反思、配合監督教育。一群未成年人非法拘禁還介紹賣淫2002年7月出生的劉飛無心學業,結識了當地有名的「孩子王」15歲的方娜,後時常與她們玩在一起。
  • 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廳(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檢察院、公安局:近年來,「碰瓷」現象時有發生。所謂「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
  • 「兩高一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附全文)
    所謂「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八、實施「碰瓷」,為索取財物,採取非法拘禁等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的,分別以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定罪處罰。
  • 兩高一部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
    對證據不足不批准逮捕的案件以及審查起訴階段退回補充偵查的案件,及時與公安機關溝通,製作詳細的補充偵查提綱,送交公安機關開展相關偵查補證活動。在案件提起公訴後,配合法院依法開庭審理,確保辦案質量。為解決這個問題,經調研後,在《指導意見》中對「碰瓷」進行了定義: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這就第一次對「碰瓷」行為作出了準確界定,為司法實踐提供了指引。
  • 非法拘禁罪的構成要件是什麼,非法拘禁致死的處罰標準
    我國憲法第37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因此,非法拘禁是一種嚴重剝奪公民身體自由的行為。本罪侵害的對象,是依法享有人身權利的任何自然人。
  • 兩高一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
    所謂「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八、實施「碰瓷」,為索取財物,採取非法拘禁等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的,分別以非法拘禁罪、非法搜查罪定罪處罰。
  • ...印發《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
    第十五條 公安機關接受涉嫌經濟犯罪線索的報案、控告、舉報、自動投案後,應當立即進行審查,並在七日以內決定是否立案;重大、疑難、複雜線索,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立案審查期限可以延長至三十日;特別重大、疑難、複雜或者跨區域性的線索
  •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
    第十四條 公安機關對涉嫌經濟犯罪線索的報案、控告、舉報、自動投案,不論是否有管轄權,都應當接受並登記,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辦理,不得以管轄權為由推諉或者拒絕。  經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但不屬於其管轄的案件,應當及時移送有管轄權的機關處理。對於不屬於其管轄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再移送主管機關。
  • 兩高一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附全文)
    《指導意見》對以往辦案實踐總結的基礎上,既規定了通過「碰瓷」實施敲詐、詐騙等常見犯罪行為的定性處理;又明確了實施「碰瓷」所衍生違法犯罪的定性處理,包括實施「碰瓷」行為所實施的搶劫、搶奪、盜竊、故意毀壞財物、非法拘禁、非法搜查等行為的定性處罰。 二是對公檢法機關辦理此類案件提出明確的工作要求。要求公檢法機關嚴格履職,依法及時開展對此類案件的現場處置、偵查取證,起訴、審判工作,理順了案件辦理流程。
  • 兩高一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
    對證據不足不批准逮捕的案件以及審查起訴階段退回補充偵查的案件,及時與公安機關溝通,製作詳細的補充偵查提綱,送交公安機關開展相關偵查補證活動。在案件提起公訴後,配合法院依法開庭審理,確保辦案質量。所謂「碰瓷」,是指行為人通過故意製造或者編造其被害假象,採取詐騙、敲詐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財物的行為。
  • 抓小偷致其輕微傷,被控非法拘禁罪,冤枉?檢方通報:多次毆打!
    小偷作案過程二4月4日,昆明市公安局盤龍分局以涉嫌非法拘禁對蘇某等4人刑事拘留,4月17日檢察院以涉嫌非法拘禁罪對蘇某批准逮捕,對其餘3人不批准逮捕。為正視聽,7月12日,昆明市盤龍檢察院通過官方微博對基本案情進行了通報:3月29日12時44分,昆明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群眾報警稱:「樂爾樂」超市抓到小偷關在房間裡毆打。民警接指令後到場處置,對自稱是超市工作人員的蘇某及其他在場人員進行詢問,均稱無人報警、也無打人情況。隨後,民警進入超市監控室查看,發現疑似被毆打的張某尊,其面部有血跡、手臂有挫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