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很喜歡把孩子說話時間的早晚當成孩子聰明與否的標誌。在家長們眼裡,只要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早,就說明孩子「智商高」、「發育快」。但我們也會在身邊發現一些說話時間比較晚,但仍然聰明伶俐的孩子。那麼,孩子說話時間的早晚,和孩子的智商有直接的關係嗎?
孩子說話時間的早晚,與孩子的智商沒有必然聯繫
孩子說話時間的早晚,其實和孩子的智商關係不大。但為什麼人們會覺得,說話早的孩子,智商就高呢?
其實這是人的一種慣性思維。我們通常都有這樣一種認知:如果一個人學東西的速度很快,那我們就認為,這個人的智商肯定高。我們經常會感嘆:「哎呀這人真聰明,你看他學東西多快,一教就會!」我敢說,你肯定也說過這樣的話。
因此,當人們看到說話時間很早的孩子時,也會用同樣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於是人們就得出了「說話早智商就高」的結論。不過這種說法是十分片面的,這只是人們慣性思維下的自然生成的想法,並沒有科學依據。
人的智商包含很多要素,語言能力只是智商的一部分,並不是智商的全部。一般來說,智商至少包含數理邏輯、記憶力、理解能力、空間感等多方面內容,語言能力並不一定意味著智商的整體水平一定就高。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孩子說話時間的早晚,與孩子的智商高低,二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不過,如果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得早,確實會對孩子日後大腦的開發,有重要意義。
早日開發孩子的語言能力,有助於孩子大腦發育
孩子說話的時候,他們的大腦也在高速運轉,不停地接受和表達信息。這些活動無時無刻不在高強度地刺激孩子的大腦,所以在大腦發育方面,早說話的孩子可能會獲得一定的優勢。
這也提醒了家長們,如果想讓孩子的腦部發育快一點,提早對孩子進行語言能力的開發,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增加與孩子之間的語言互動、創造合適的學習環境等方式,可以加快孩子學會說話的速度,進而讓孩子在未來的成長中搶佔先機。
孩子學說話有一定時間規律,家長要時刻留意
一般孩子在1歲到1歲半的時候,就已經能夠掌握一些獨立的詞彙,開始能夠通過語言向外界傳遞信息。到2歲的時候,就能夠嘗試用幾個不同的詞彙組織語言了。這個時間是相對固定的,因為在一般條件下,幼兒的語言發育規律就是如此。
所以,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語言能力的變化。如果孩子出現說話時間相對較晚,或者到了一定的年齡後,孩子的語言能力無法達到正常標準,家長就有必要對孩子加大語言能力的訓練,甚至帶孩子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早日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