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短視頻 科普更走心

2020-12-17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重慶市地震局製作的科普短視頻截圖。

「玩骨頭的盧老師」盧靜把吃過的魚頭、黃燜雞、北京烤鴨的骨頭,拼成整幅骨架,產生一種「古生物博物館既視感」。

「泥石流」教授戴建業眉飛色舞地講著李白、杜甫、高適攜手遊名山、訪仙人、煉神丹的故事,把盛唐時光重現。

只出聲不露面的宮殿君,帶著大家遊覽紫禁城的各個角落,引經據典地講述故宮的冷知識、小趣事。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分享知識、傳播知識的內容創作者。他們是擁有知識、熱愛分享、熟諳技巧的科普達人。這些優質的內容供給,滿足並創造了巨大的知識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胡百精教授認為,短視頻平臺的興起,推動知識的生產環節從精英拓展至大眾,在讓知識更具人格化、場景化的同時,也讓知識的普惠、知識的提升、知識的分享和共創成為可能。

小而精讓知識普惠接近現實

「唐玄宗把李白放出了宮廷,就是給他一筆錢,讓他滾蛋:你不是當宰相的料。李白從長安到了洛陽,杜甫是李白的粉絲,慕名求見。李白賞臉讓他見了一面,見了以後,他對李白佩服死了。不知是李白牛皮吹得好,還是風度迷人,反正杜甫聽了他的話,就跟著大哥一起從河南洛陽出發,到河北、山東。幹什麼?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半路上又遇上高適……」這便是發生在公元744年,被聞一多稱為中國文壇日月相會,唯有孔子見老子可與之媲美的故事。

儘管聽起來似乎不太正式,但這番話絕非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的杜撰,李、杜、高三人求仙修道的經歷,在杜甫的幾首詩作中均有體現。戴建業感嘆,那真是一代浪漫的人。

這段講課視頻被放上抖音時,戴建業還不知道後者是什麼。一年多以後,他成為被稱為泥石流的網紅教授,抖音號擁有近400萬粉絲,上千萬點讚。

生活在合肥的「珍大戶」,則是一名有著近10年金融工作經歷的律師。她在業餘時間利用短視頻給網友們科普經濟學常識。

「珍大戶」發現,大眾的求知慾很強,但很多人沒有機會接受經濟學教育,缺乏對財富的基礎認知,對於風險和收益沒有概念。如果大眾可以多了解一些經濟學常識,可能就能避免一些損失。有網友在她發布的短視頻下留言:「幸虧看到了你講龐氏騙局那段才沒有被忽悠,身邊的朋友在某理財平臺壓了幾十萬元。」

在短視頻時代,知識層次多元共生,既有權威的科學理論,也有生活小竅門、職場辦公技巧,以滿足不同受眾的不同知識需求。知識的分享者不一定是高高在上的專家學者,還可能是熟悉自身領域的生活達人。

相較於傳統的圖文形式,短視頻傳播知識具備四大特性:知識傳播的即時化、知識呈現的人格化、隱形知識的顯性化、複雜知識的通俗化。

中國科學報社社長、總編輯趙彥表示,一條15秒至1分鐘的短視頻,濃縮了平日裡的嚴肅知識,以更加顯像化的形式傳遞給受眾,一改知識艱深枯燥的外貌,拉近了大眾與文化知識之間的距離。以短視頻為紐帶的知識分享和連結,在拓寬知識邊界的同時,也讓知識普惠接近現實。

推動網際網路內容行業價值轉向

在知識創作者看來,短視頻已成為他們傳播知識、交流知識的首要工具。

本職工作是四川省廣元中學一名化學老師的向波表示,原本自己一堂課只能影響到教室裡的四五十名學生,「但現在我是600多萬粉絲共同的老師。用好傳播工具,能夠消弭知識傳播的時空壁壘,點亮更多人對於化學的熱情。」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盧靜覺得,在短視頻上做科普是一種「全新的奇妙體驗」。在此之前,她沒有預想過移動網際網路平臺可以向她這樣的嚴肅知識創作者和內容傾斜資源,短視頻讓自己找到了一條與世界進行知識分享的超級連結,「粉絲」的反饋也成為了自己堅持做科普的動力,「感覺短視頻讓在網際網路上做知識的路子越來越寬了」。

人們最初使用短視頻軟體的目的多是娛樂休閒,但在高度碎片化、娛樂化的觀看環境中,時間久了,很容易產生空虛感和審美疲勞。知識類內容的出現,像一股清流,可以填補人們內心的空白。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曉紅指出,隨著一些網際網路平臺相繼推出了服務知識傳播的舉措,「知識內容在網際網路行業獲得了空前的關注度。這種趨勢體現了網際網路內容在從以往的單一娛樂化向知識化升級,可以說,短視頻平臺帶動了網際網路內容行業的價值轉向」。

對於用戶而言,短視頻打破了知識攝入原有的時空限制,讓人們能夠利用業餘時間,隨時隨地學習。同時,短視頻將知識以簡潔清晰的知識點形式呈現,點燃用戶進一步深度學習的興趣。

於是,一方面,短視頻大大降低了知識接收的門檻和難度,調動了大眾創作與傳播知識的熱情,實現共創;另一方面,短視頻以社交為紐帶,打破了知識傳播的壁壘,讓知識觸達更多人群,實現共享。

為知識內容創作提供更好環境

「信息創造價值,在信息創造的諸多價值中,尤以知識傳播的價值最為高遠。」字節跳動副總裁張羽認為,對知識內容的持續投入,將有利於整個網際網路內容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作為一個平臺或技術,如果優質的內容不去佔領,那麼有害的內容就會去佔領。」戴建業說,「短視頻既有畫面又有聲音,還可以加上文字,肯定是一種非常好的傳播途徑。算法和流量告訴我們,哪類文章和視頻最受歡迎,哪類人群喜歡哪類知識,這不僅使作者可以精準地『量身定製』,也使網絡可以定時定量地『送貨上門』,深刻地左右了知識生產,那些受人歡迎的知識會大量炮製出來,而受人冷落的知識就無從產生。」

戴建業的觀點正在被實踐所驗證。日前在北京舉辦的「2019DOU知創作者大會」上,張羽介紹,截至2019年12月2日,抖音上粉絲過萬的知識內容創作者數量已超過7.4萬名,累計創作了1985萬條優質知識短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了1.9萬億;每一條知識短視頻,觸達了近10萬人次。

目前,各大短視頻平臺都構建了專屬的內容池,側重為青少年提供課程教學、書法繪畫、親子教育、人文歷史、傳統文化、手工製作、自然科普等寓教於樂的優質內容。如快手發起的知識標籤專區「百科全書」、抖音聯合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等單位發起的「DOU知計劃」「非遺合伙人計劃」等。

但是目前這些內容的總體佔比仍較低,總量仍然不足,未來仍然需要各個短視頻平臺持續發力,為知識內容創作提供更好環境、更多支持。

此外,對於短視頻學習碎片化的觀點,北京交通大學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師陳徵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短視頻確實無法達到系統授課的效果,也不能培養出專業人士,但是起碼能做到一點,那就是打開一扇門。我是教物理的,我的目標是通過這些碎片化的拼圖,把一些基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展示給受眾,尤其是青少年。當他們收集了足夠多『碎片』時,就掌握了它們內在的聯繫,也就能拼出一個完整的世界圖景。」(記者 熊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1月02日 第09 版)

相關焦點

  • 知識類內容短視頻 科普更走心
    只出聲不露面的宮殿君,帶著大家遊覽紫禁城的各個角落,引經據典地講述故宮的冷知識、小趣事。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分享知識、傳播知識的內容創作者。他們是擁有知識、熱愛分享、熟諳技巧的科普達人。這些優質的內容供給,滿足並創造了巨大的知識需求。
  • 科普短視頻|愛的抱抱(海姆立克急救法)
    應急安全科普知識系列短視頻海姆立克急救法為普及應急安全知識、提升安全救援技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科普宣傳教育,市應急管理局分別圍繞燃氣起火緊急處理、化學品的日常安全使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交通安全常識等,製作了應急安全科普知識系列短視頻。
  • 兒童健康科普短視頻亮相
    由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支持,上海市兒童醫院和上海炫動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哈炫兒童健康小劇場」公益項目正式啟動。「哈炫兒童健康小劇場」是一個全新的兒童健康科普短視頻節目,依託兒童醫院的專業資源,將0-6歲兒童健康科普知識以短視頻形式展現出來,向大眾普及兒童健康小常識,提升家長健康素質。項目計劃第一期製作30集,每集傳授1-2個科普知識點,時長為3-5分鐘。
  • 如何將枯燥的知識、科普類短視頻做的人見人愛?卷尾文化
    知識/科普類的短視頻內容相對來說更乾貨一些,所以受眾的範圍自然不少,但避免不了的就是在形式上也會比較枯燥,有些用戶可能就沒有耐心去認真的看完。久而久之,當用戶的熱情減退,在這個形式多樣的短視頻平臺上,又該怎麼抓住用戶的眼球呢?
  • 網友短視頻科普健康小知識 獲抖音用戶點讚
    最近,抖音網友 @博巴知識星球 就用一系列短視頻回答了類似的健康小問題,獲得眾多網友點讚。在短視頻《你知道蚊子為啥只咬你嗎?》裡,博巴知識星球告訴網友們,蚊子真正想吃的不是血而是糖分,雌蚊子叮咬人是想要提高自己的繁殖能力,人血液中的物質能使蚊卵成熟。蚊子更喜歡叮咬:汗腺發達、體溫高的人,穿深色衣服的人,以及勞累或呼吸頻率較快的人。
  • 國家天文臺:科普短視頻讓更多人愛上天文學
    打開國家天文臺的抖音官方主頁,瀏覽他們的短視頻作品,你會驚奇的發現原來天文知識的畫風也可以如此清奇:比如應該怎麼理解銀河系併合矮星系呢?因為----銀河系是個「貪吃鬼」。最重要的是,視頻雖短,但信息量巨大,大家在閒暇時間就能學到不少天文知識。  或許有人會問,國家天文臺這些短視頻都是出自誰手呢?其實,國家天文臺為了推進科普工作,特別設立了科學家輪值機制,輪值團隊成員都是妥妥的天文大咖。比如團隊成員之一的苟利軍研究員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天體物理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後,現在是國家天文臺恆星級黑洞爆發現象研究創新團組負責人。
  • 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獲得最多的是才藝特長類知識
    看短視頻到底影響不影響學習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獲得最多的是才藝特長類知識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小學生短視頻使用特點及其保護》調查報告顯示,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獲得最多的是才藝特長類的知識。按學習成績分組,中小學生使用短視頻的頻率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特點,即學習成績上等和下等的學生,使用短視頻的頻率均更高。
  • 匠心打造優質內容 知識短視頻進入品質價值時代
    今年以來,網易傳媒全力布局精品知識短視頻IP矩陣,旗下網易新聞「知識公路」依託網易傳媒深厚的原創能力和強大的平臺影響力,以做中國品質知識短視頻內容消費品牌為定位,形成了「原創+籤約+採買」的多元化品質內容生產方式,打造出多樣的短視頻IP矩陣,內容覆蓋泛知識科普、泛科技商業、泛生活文娛及社會熱點、軍事、歷史、法律等各垂類,全網粉絲累計已達2億。
  • 專業又全面的子宮內膜癌系列科普短視頻,來了!
    子宮內膜癌預防及早期診斷的科普教育短視頻系列,由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和紀實人文頻道聯合打造,將從月經、婦科檢查、避孕藥、肥胖、遺傳因素這五個角度入手,通過實拍和動畫等形象的演繹,結合醫生的權威解讀,帶來最好懂、最好玩的專業知識。
  • 網易傳媒全新知識短視頻內容消費品牌網易新聞「知識公路」正式發布
    今年以來,網易傳媒全力布局精品知識短視頻IP矩陣,旗下網易新聞「知識公路」依託網易傳媒深厚的原創能力和強大的平臺影響力,以做中國品質知識短視頻內容消費品牌為定位,形成了「原創+籤約+採買」的多元化品質內容生產方式,打造出多樣的短視頻IP矩陣,內容覆蓋泛知識科普、泛科技商業、泛生活文娛及社會熱點、軍事、歷史、法律等各垂類,全網粉絲累計已達2億。
  • 物理知識還能分析異地戀?院士專家當顧問,「學院派」要用短視頻做...
    獲取知識更簡單 「當今,依靠網際網路的新媒體傳播已逐漸成為主流,我們科技工作者應該順勢而為,儘快融入到這樣的傳播方式中去。」3月2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雲在「DOU知計劃」全民短視頻科普行動發起儀式上這樣表示。
  • 2020廣州市科技活動周 | 中小學專場科普教學短視頻徵集評選活動
    科普教學短視頻徵集評選活動2020年廣州市科技活動周中小學專場適應當下青少年習慣通過手機、視頻等傳播手段了解信息的特點,以短視頻這種青少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做科普,讓科學「潮」起來,讓科技教師「,最終通過投票等方式綜合評選出10個優秀科普教學短視頻,進行宣傳展示並頒發證書。
  • 李永樂聯合西瓜視頻推出科普計劃,深耕知識領域
    李永樂聯合西瓜視頻推出科普計劃,深耕知識領域 發布時間:2020-07-27 11:38:01   作者:安青松   來源:貴州網   貴州網訊
  • 西北婦女兒童醫院榮獲「健康中國-宮頸癌防治科普短視頻大賽」優秀獎
    本報訊(記者 於飛 通訊員 焦嘉慧)7月17日,由西北婦女兒童醫院婦一科製作的科普短視頻《消除宮頸癌》榮獲「健康中國--宮頸癌防治科普短視頻大賽」優秀獎。「健康中國--宮頸癌防治科普短視頻大賽」由中國優生科學協會陰道鏡和宮頸病理學分會(CSCCP)、婦幼健康研究會宮頸癌防控研究專業委員會、國家衛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電視頻道(CHTV)婦幼健康分頻道在「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實施一周年之際,聯合組織發起的網絡直播大會科普優秀作品展播活動。
  • 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 David:用短視頻進行科普有三大優勢
    Evans用快手展示化學實驗,進行科普後,迅速成為科普網紅。今日David聊了聊自己是如何與短視頻結緣的,以及十幾年的科普心得。2008年,David的助手回山東老家過年,他的很多朋友當時都在玩短視頻,然後助手就向David安利了短視頻,David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玩短視頻的。David說,當時就是放一些化學實驗短視頻到快手,結果發現真的有人在看,「我們是做科學的,所以要堅持下去」。由此,也成就了如今的科普網紅。
  • 短視頻 | 550集!《SciShow/ScishowKids》:Youtube超火的科普類英語學習視頻
    本篇主要包括如下內容:1、ScishowKids:兒童科學系列,18個類別447集短視頻,英語無字幕
  • 「短視頻與青少年人文素養」研討會日前舉辦短視頻平臺塑造知識...
    原標題:「短視頻與青少年人文素養」研討會日前舉辦短視頻平臺塑造知識更新和審美培育新空間日前,浙江大學人文學部聯合抖音舉辦了「短視頻與青少年人文素養」研討會,來自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的藝術、文學、哲學、教育領域專家,就如何提升青少年人文素養及短視頻在青少年人文素養培育中的積極作用進行了深入探討。
  • 知名科普創作人李永樂與西瓜視頻達成獨家合作,深耕知識領域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樓純7月27日,知名科普創作人李永樂在最新一期視頻中宣布,與西瓜視頻達成獨家深度合作,將攜手深耕知識科普領域。與此同時,李永樂還將聯合中科大副研究員袁嵐峰、「媽咪說MommyTalk」製作人周哲,發起科普超能計劃。他們將依託西瓜視頻平臺,分享科普創作經驗,挖掘和培養更多創作新人。西瓜視頻也將為該計劃注入平臺資源,其中表現優異者將獲得獨家籤約名額。
  • ...短、平、快」 科普系列微視頻 健康科普動漫《宮頸癌和它的...
    華克勤教授提出,宮頸癌的健康教育應作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向大眾傳播,如果科普作品內容不夠通俗易懂,知識點不夠完整科學,形式不夠新穎有趣,將使得宮頸癌最易發生的人群因接受能力有限而失去被科普的機會,進而導致知、信、行的健康教育鏈斷裂。
  • 中醫說·系列科普短視頻|艾灸雖好,因人而異
    中醫說·系列科普短視頻|艾灸雖好,因人而異 2020-12-31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