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又全面的子宮內膜癌系列科普短視頻,來了!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紀實人文頻道 紀實人文頻道

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影響女性生育,但同時,在各類惡性腫瘤中,子宮內膜癌又被認為是「最能避免的癌」。

子宮內膜癌預防及早期診斷的科普教育短視頻系列,由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和紀實人文頻道聯合打造,將從月經、婦科檢查、避孕藥、肥胖、遺傳因素這五個角度入手,通過實拍和動畫等形象的演繹,結合醫生的權威解讀,帶來最好懂、最好玩的專業知識。

本項目受上海市科委科普基金(編號18dz2308600)資助

正常的月經是什麼樣的

疾病的發生往往伴隨著身體的徵兆。

在婦科疾病中,月經就是最好的信號。

從青春期的第一次月經來潮開始到圍絕經期的最後一次月經結束,健康女性的一生中有幾十年時光與月經相伴。

顏色、周期、經量,這個每月如期而至的「老朋友」,你對它足夠了解了嗎?

醫生,可不可以不要刮宮

診刮,是婦科檢查常見的手段之一。

它不僅可通過刮去增厚的內膜來止血,還可以把刮下來的組織送去做病理檢查。

然而,在所有的婦科檢查中,刮宮儼然已經成為患者們口口相傳的一大「酷刑」。

「刮宮」怕痛,也只能硬著頭皮上嗎?

不,這個時候,你還有更溫柔更人性化的選擇:子宮內膜吸取活檢。

這項技術好在哪,適合誰? 請收下這份專業的測評。

短效避孕藥,用處竟有那麼多

提到避孕藥,首先想到什麼呢?

影響生育、身材走樣、危害健康?

如果你也只是有這種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

避孕藥分為緊急避孕藥、短效避孕藥和長效避孕藥。有研究顯示,長期口服短效避孕藥不僅能避孕,還能防癌。

胖是一種病,得治

吃時一時爽,胖時兩行淚。

肥胖的人容易得癌症,這可不是在危言聳聽。

與此同時,脂肪堆積的部位不同,造成的健康影響也不同。

減肥的動力還不夠?那就看看這集吧。

子宮內膜癌是可以遺傳的

關於子宮內膜癌發病的高危因素,已有許多報導。

但也有這麼一小部分患者,她們通常沒有癌症相關的高危因素。這個時候,醫生往往會問一些看似不相關的問題。

為什麼會這麼問,沒錯,子宮內膜癌是可以遺傳的。

大約十分之一的內膜癌具有遺傳性背景,其中最常見的是Lynch症候群。

早期識別遺傳性子宮內膜癌,及時進行遺傳諮詢及基因檢測,能使患者本人及其家族受益。

製作:李霞工作室

《子宮內膜癌系列科普短視頻》

4月13日-17日

20:53

原標題:《專業又全面的子宮內膜癌系列科普短視頻,來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子宮內膜癌怎麼治療?——趙宇清大夫子宮內膜癌科普系列
    擅長婦科良惡性腫瘤如子宮內膜癌、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異位症、肌瘤、卵巢囊腫等手術及綜合治療;婦科疑難病,內分泌,不孕症診治;近年致力於婦科腫瘤規範化、個體化治療。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佔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20%-30%。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飲食結構改變,我國的子宮內膜癌患者發病率逐年增高。
  • 子宮內膜癌高危人群請注意!
    一位50多歲的阿姨,曾在其他醫院就診被確診為子宮內膜癌,當地醫院建議她轉市級大醫院進一步治療。但患者及其家屬拒絕到大醫院,慕名而到平南二醫院就診。 入院後,經檢查,患者身高144cm,體重70KG,腹圍100cm,屬於肥胖患者,且合併有高血壓。
  • 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
    據統計,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逐年升高,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二。大多數的子宮內膜癌發生於圍絕經期及絕經期女性。所以預防子宮內膜癌尤其重要。那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首先要了解子宮內膜癌發生的相關因素和原因。子宮內膜癌發生的相關因素和原因有哪些。
  • 非經期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非經期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47歲的梁姨月經一向比較規律,但最近開始出現了月經紊亂。一開始她以為只是更年期內分泌失調所致,後來到醫院檢查,宮腔鏡下可見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粗,取異常病灶進行活檢,結果出來後,梁女士十分震驚:月經紊亂竟是子宮內膜癌惹的禍!
  • 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 預防子宮內膜癌方法
    現在的很多女性朋友會有子宮內膜癌的病症,那么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有哪些呢?子宮內膜癌是怎麼引起的?是什麼原因導致,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症狀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子宮內膜癌有著很多的出血症狀。
  • 子宮內膜癌能活多久 子宮內膜癌注意的飲食
    子宮內膜癌是怎麼引起的?由於很多的女性朋友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在夫妻生活或者是平時的生活中不注意一些問題,導致子宮內膜癌有機可乘。那么子宮內膜癌能活多久?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子宮內膜癌能活多久子宮內膜癌醫治從原則上講。只需患者身體狀況能夠耐受,就應該在第一時間接受手術醫治。
  • 子宮內膜癌早期治癒率90%以上
    出現症狀 及時就診  陰道出血、異常的陰道排液、宮腔積液或積膿為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症狀,其中不規律的陰道出血是最典型症狀,開始是少量出血,偶爾為大量出血。  尤其是絕經後期的中老年婦女,一旦發現少量陰道出血,要高度警惕子宮內膜癌的發生。
  • 子宮內膜癌是怎麼引起的?
    子宮內膜癌是怎麼引起的? 1、生殖內分泌失調性疾病:如多囊卵巢症候群者,伴有無排卵或黃體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宮出血、長期月經紊亂,子宮內膜缺少周期性改變,使子宮內膜持續受雌激素刺激,無孕酮對抗或孕酮不足,而長期處於增生狀態。
  • 子宮內膜癌特徵的揭示
    子宮內膜癌特徵的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7 10:43:42 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Tao Liu、Karin D.
  • 子宮內膜癌的四大早期症狀
    生活中人們一說到癌症在許多人看來那就是無藥可救的了,因為癌症的早期一般沒有太明顯的表現症狀,所以很難被發現,說到女性患子宮內膜癌如果及時發現,還能及時的治療,所以平時女性朋友要多留意自己的身體變化狀況,如果發現異常情況就得及時就醫,以下我為女性朋友介紹一下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早期的四大症狀吧!
  • 雌激素莫亂用 小心子宮內膜癌找上門
    而在女性生殖器癌症上,子宮內膜癌,目前是發病率排名前列的婦科惡性腫瘤疾病。上期我們了解了宮頸癌。本期,我們邀請到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名醫王冬,她將為我們詳細講述子宮內膜癌的病因、預防、症狀、診斷、治療、護理、飲食等方面的知識。
  • 美女容易患乳腺癌、子宮內膜癌……
    雌激素分泌高的人,多是美女→雌激素高誘髮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美女容易患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聽上去還真是那麼回事,這是真的嗎?於是便有了「美女容易患乳腺癌」的傳言,這個莫名其妙的邏輯是這麼來的:但如果此時,雌激素水平仍然較高,會導致子宮內膜上皮細胞不斷增生而無法脫落,久而久之就易患子宮內膜癌。河南省腫瘤醫院乳腺科主任醫師盧振鐸表示,高的雌激素水平和雌激素的長期作用,確實和乳腺癌發病率輕度增加有關,例如初潮時間早、絕經時間晚。
  • 高度警惕「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好發於圍絕經期和絕經後女性。在我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條件的改善,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僅次於宮頸癌,居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二位。1. 什麼是子宮內膜癌?哪些人容易得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就是發生在子宮腔內,來源於子宮內膜的惡性腫瘤。
  • 子宮內膜癌你了解多少?
    最近小編接到閨蜜的電話,說是自己經常下腹疼痛,感覺自己得了子宮內膜癌!這真是讓小編大驚失色啊!難道僅僅憑藉著下腹疼痛就懷疑自己是子宮內膜癌,這丫頭也太天真了,完全對這個病症不了解啊! 為此,小編特意帶著這個胡亂琢磨的閨蜜找醫生檢查了一番,這才讓她完全安心了,那麼到底什麼是子宮內膜癌呢?
  • 區婦幼保健院婦成功完成一例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癌分期手術
    如今,作為濟南市重點專科的婦科已躍然成為濟南地區乃至全省專業領域的佼佼者。近日,區婦幼保健院婦科主任醫師黃俊花主刀,在齊魯醫院張輝教授、劉培淑教授指導下順利完成一例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癌分期手術,這標誌著該院婦科腹腔鏡技術實現新突破,必將大大造福更多的女性患者。
  • 為什麼說宮腔鏡是診斷子宮內膜癌最好的方法?
    你都說宮腔鏡是診斷子宮內膜癌最好的辦法,有什麼理論根據嗎?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近幾十年來,子宮內膜癌已位居女性生殖道惡性癌瘤的第三位,佔女性全身惡性癌腫的百分之七,佔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20%~30%。近些年,子宮內膜癌在世界範圍內正呈上升趨勢。
  • 3個辦法,遠離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統非常常見的惡性腫瘤,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平均壽命的提高,子宮內膜癌的患病率還在逐年提高,雖然子宮內膜癌在早期會出現明顯的症狀,但是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還是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機會。給家庭帶來巨大影響。實際上子宮內膜癌不僅可治還有辦法來預防。
  • 子宮內膜癌的預防與治療
    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簡稱內膜癌)、卵巢癌並稱婦科三大腫瘤,嚴重危害女性的身體健康。 Part.1 簡單了解內膜癌 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又稱子宮體癌。 90%的患者有陰道不規則出血的症狀,包括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月經紊亂、絕經後出血等;25%出現陰道排液,包括血性、漿液性、膿血性等;隨著病情進展,患者還有可能出現下腹疼痛、貧血、消瘦等症狀。
  • 查子宮內膜癌首選B超
    核心提示:在北美和歐洲,子宮內膜癌發生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統癌症的首位,美國每年大約有49,560新發病例和8,190例死於子宮內膜癌,是導致死亡的第二位婦科生殖系統惡性腫瘤(僅次於卵巢癌)。   在北美和歐洲,子宮內膜癌發生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統癌症的首位,美國每年大約有49,560新發病例和8,190例死於子宮內膜癌,是導致死亡的第二位婦科生殖系統惡性腫瘤(僅次於卵巢癌)。  子宮內膜癌早期篩查方法中,最簡便有效的就是B超檢查。
  • 月經紊亂,絕經後下身出血,警惕子宮內膜癌
    這下才著急來就醫,經檢查確診是子宮內膜癌早期,幸虧發現及時,手術後消除心病。不正規的保養品中可能含有雌激素,異常的雌激素,是可能刺激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的,進而誘發子宮內膜癌變。今天,吳醫生和大家聊一聊子宮內膜癌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