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早期治癒率90%以上

2020-12-25 大河網

  子宮內膜癌按病理組織學分類可分為腺癌、棘腺癌和透明細胞癌三種。其中腺癌佔90%左右,其轉移途徑有直接蔓延、淋巴道轉移及血行轉移,它的惡性程度較低、轉移慢、預後好。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63%~67%,早期病人治癒率90%以上。

  □河南省腫瘤醫院研究員 程心超

  子宮內膜癌是婦科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佔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15%~20%,並易發於50~60歲的人群,患者平均年齡為56歲,較宮頸癌遲發10年,多發於未婚、肥胖、絕經晚和患有高血壓、多囊卵巢症候群、某些卵巢腫瘤,有盆腔放療史以及腫瘤家族史等人群。

  

  出現症狀 及時就診

  陰道出血、異常的陰道排液、宮腔積液或積膿為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症狀,其中不規律的陰道出血是最典型症狀,開始是少量出血,偶爾為大量出血。

  尤其是絕經後期的中老年婦女,一旦發現少量陰道出血,要高度警惕子宮內膜癌的發生。

  未絕經的婦女若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月經中期出血,有時表現為陰道異常排液、分泌物增多,呈水樣或血性,部分人伴有下腹疼痛等,也應引起高度重視。子宮內膜癌早期症狀明顯,不難察覺,如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

  

  婦科檢查

  全面了解子宮、盆腔狀況

  一般醫生會通過婦科檢查,了解子宮及盆腔的情況,同時進行陰道脫落細胞學檢查,即使是陽性也具有參考價值,但不能作為確診的依據。

  子宮內膜病理組織學檢查是確診子宮內膜癌的依據。組織學檢查取材方法包括內膜活檢、分段取內膜及全面刮宮。

  其中,首選分段取內膜。全面刮宮主要用於各項檢查均未能確診,而臨床仍高度懷疑子宮內膜癌的情況。病理組織學檢查可了解組織學類型、細胞分化情況,並且可測量宮腔以便於了解子宮內膜臨床分期。

  

  宮腔鏡檢查提高早期診斷率

  宮腔內有明顯腫瘤佔位慎選

  據河南省腫瘤醫院婦瘤科主任醫師丁惠介紹,近年來,宮腔鏡已成為子宮內膜癌的診斷方法之一。宮腔鏡檢查可在直視下觀察內膜情況,發現病灶後,鏡下直接對可疑內膜組織取活檢,能夠提高早期診斷率,獲取病變範圍,確定宮頸管有無受累等情況,並協助手術前正確進行臨床分期。宮腔鏡類似全面刮宮。如宮頸狹窄或患者不能耐受,可在麻醉下進行,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子宮內膜癌患者均需採用宮腔鏡檢查,宮腔內有明顯腫瘤佔位者應慎重。

  其他有助於診斷子宮內膜癌的影像檢查方法還有CT及核磁共振(MRI)成像檢查。它們可用於觀察宮腔、宮頸病變,肌層浸潤及淋巴結轉移等情況。這些方法有助於確定病變範圍及治療方案,尤其是 MRI,可對腫瘤的大小和浸潤肌層的深度做出準確的估計。此外,腫瘤標記物CA125或CA19-9指標的升高也有助於子宮內膜癌的早期診斷。

相關焦點

  • 子宮內膜癌的四大早期症狀
    生活中人們一說到癌症在許多人看來那就是無藥可救的了,因為癌症的早期一般沒有太明顯的表現症狀,所以很難被發現,說到女性患子宮內膜癌如果及時發現,還能及時的治療,所以平時女性朋友要多留意自己的身體變化狀況,如果發現異常情況就得及時就醫,以下我為女性朋友介紹一下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早期的四大症狀吧!
  • 子宮內膜癌5年生存率90%
    子宮內膜癌5年生存率90% 南方農村報2017-09-12 10:14:04 閱讀(6302)子宮內膜癌:改良術式減少復發  此次大會主席、中山三院婦產科主任李小毛介紹,子宮內膜癌與子宮頸癌、卵巢癌並稱為婦科三大惡性腫瘤,術後3年內復發率較高,如何進一步提高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效果是臨床治療難點之一。  李小毛團隊通過對省內大樣本臨床病例的觀察,發現子宮內膜癌復發部位多數在盆腔,其中原因之一可能是與沒有徹底清掃盆腔淋巴結有關。
  • 子宮內膜癌:一種常見但又易被忽視的癌症!早期的4個信號別忽視
    子宮是女性孕育生命的搖籃,它十分的脆弱,很容易受到各種疾病的侵擾,子宮內膜癌就是其中之一。子宮內膜癌是發生在子宮中的一種惡性腫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腫瘤之一,每年大概有二十萬的女性會患有這個疾病。導致子宮內膜癌的原因很多,通常情況下,與體內的激素分泌異常有關,在患者早期的時候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許多患者在出現異常時,再去檢查已經到了晚期。這是一種極為常見但又容易被忽視的癌症,奪去了很多女性的生命。
  • 子宮內膜癌怎麼治療?——趙宇清大夫子宮內膜癌科普系列
    Ⅱ型子宮內膜癌是非雌激素依賴型,發病與雌激素無明確關係,這類少見,預後不良。如子宮內膜漿液性癌,透明細胞癌,癌肉瘤等。早期子宮內膜癌的症狀不典型,多為陰道不規則流血、或絕經後陰道流血,陰道排液,極易與很多婦科疾病混淆。如圍絕經期無排卵功血、生育期婦女的婦科炎症疾病、妊娠相關疾病、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放置宮內節育器也會有不規則的陰道流血,因此較容易被忽視。
  • 子宮內膜癌能活多久 子宮內膜癌注意的飲食
    子宮內膜癌是怎麼引起的?由於很多的女性朋友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在夫妻生活或者是平時的生活中不注意一些問題,導致子宮內膜癌有機可乘。那么子宮內膜癌能活多久?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子宮內膜癌能活多久子宮內膜癌醫治從原則上講。只需患者身體狀況能夠耐受,就應該在第一時間接受手術醫治。
  • 非經期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非經期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47歲的梁姨月經一向比較規律,但最近開始出現了月經紊亂。一開始她以為只是更年期內分泌失調所致,後來到醫院檢查,宮腔鏡下可見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粗,取異常病灶進行活檢,結果出來後,梁女士十分震驚:月經紊亂竟是子宮內膜癌惹的禍!
  • 女人們避之不及的子宮內膜癌,你需要知道這些!
    而提及子宮內膜癌,更是讓每個女人都瑟瑟發抖。 子宮內膜癌分為雌激素依賴型和非雌激素依賴型兩種。 大部分子宮內膜癌屬於雌激素依賴型。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的發生與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持續刺激直接相關。也就是,沒有生育史的女性更易患子宮內膜癌,因為缺乏孕激素對抗,子宮內膜長期處於過度增生的狀態,進一步發展就會引發子宮內膜癌。
  • 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 預防子宮內膜癌方法
    現在的很多女性朋友會有子宮內膜癌的病症,那么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有哪些呢?子宮內膜癌是怎麼引起的?是什麼原因導致,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症狀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子宮內膜癌有著很多的出血症狀。
  • 查子宮內膜癌首選B超
    在北美和歐洲,子宮內膜癌發生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統癌症的首位,美國每年大約有49,560新發病例和8,190例死於子宮內膜癌,是導致死亡的第二位婦科生殖系統惡性腫瘤(僅次於卵巢癌)。  子宮內膜癌早期篩查方法中,最簡便有效的就是B超檢查。
  • 早期子宮內膜癌治療策略對照研究
    近日,美國和加拿大學者完成的兩項大規模隨機研究對早期子宮內膜癌的治療策略進行了探索。結果提示,無論是盆腔淋巴結清掃術,還是輔助放療,均未使患者在總體生存率或無復發生存率方面獲得額外益處。
  • 關於「子宮內膜癌」,你需要知道這些!
    外源性雌激素單一外源性雌激素治療如達5年以上,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增加10~30倍。採用雌孕激素聯合替代治療則不增加罹患內膜癌的風險。7. 遺傳因素約20%內膜癌患者有家族史。遺傳性非息肉樣結腸直腸癌(HNPCC,又稱Lynch症候群)患者發生結腸外癌的風險增高,主要包括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和胃癌等。Lynch症候群相關子宮內膜癌佔全部子宮內膜癌2%~5%,有Lynch症候群的女性,其終生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為70%。有子宮內膜癌家族史的其他家庭成員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危險也相應增加,一級親屬患子宮內膜癌的女性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大約為對照組的1.5倍。
  • 子宮內膜癌成「婦科第一癌」
    人們的思想中認為,聽到癌這個字的時候覺得很可怕,據報導,子宮內膜癌目前在北京市的發病率已經超過宮頸癌,成為婦科第一大癌。在發達國家,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也居婦科惡性腫瘤的第一位。醫生表示,子宮內膜癌發病率的上升與老齡化、生活習慣改變、肥胖等有關。警惕肥胖!
  • 雌激素莫亂用 小心子宮內膜癌找上門
    癌症是女性的頭號殺手,尤其是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女性身體的兩個部位最容易感染癌症——那就是乳房和生殖器。而在女性生殖器癌症上,子宮內膜癌,目前是發病率排名前列的婦科惡性腫瘤疾病。上期我們了解了宮頸癌。
  • 子宮內膜癌的預防與治療
    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簡稱內膜癌)、卵巢癌並稱婦科三大腫瘤,嚴重危害女性的身體健康。 隨著Hpv疫苗的發展與普及,人們對宮頸癌的關注與日俱增,而內膜癌仍未引起足夠重視,其原因可以歸於以下3點:早先內膜癌在西方國家發病率較高,但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其發病率也呈持續上升和年輕化趨勢;患者有病恥感,即使出現異常症狀,也不願宣之於口;內膜癌大多發生於50歲以上的女性,而老年女性陰道較乾澀,查體痛苦,大多不願規律體檢。
  • 子宮內膜癌的三種檢查方法
    核心提示:B超檢查 子宮超聲檢查對子宮內膜癌在宮腔大小、位置、肌層浸潤程度、腫瘤是否穿破子宮漿膜或是否累及宮頸管等有一定意義,其診斷符合率達79.3~81.82%。   子宮內膜癌,又稱為子宮體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次於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真正發病原因迄今不明,但其發病的危險因素卻長期被人們注意。
  • 子宮內膜癌高危人群請注意!
    一位50多歲的阿姨,曾在其他醫院就診被確診為子宮內膜癌,當地醫院建議她轉市級大醫院進一步治療。但患者及其家屬拒絕到大醫院,慕名而到平南二醫院就診。 入院後,經檢查,患者身高144cm,體重70KG,腹圍100cm,屬於肥胖患者,且合併有高血壓。
  • 絕經後不規律出血 當心子宮內膜癌
    □記者 李曉龍  絕經後突然出血要警惕  針對劉女士的情況,北京婦產醫院副院長王建東表示,女性子宮內膜癌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特別是絕經期前後的女性,常表現為已經絕經,卻突然發現有出血狀況。像劉女士這種出血,就要考慮是不是得了子宮內膜癌。  如果劉女士同時還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那麼得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就更高。
  • 絕經2年月經復返 防子宮內膜癌
    絕經2年月經復返 防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原則,應根據臨床分期、癌細胞的分化程度,患者周身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決定。因為內膜癌絕大多數為腺癌,對放射治療不敏感,故治療以手術為主,其他尚有放療、化療及其他藥物等綜合治療。
  • 子宮內膜癌長什麼樣呢?
    子宮內膜癌的早期症狀是什麼?子宮內膜癌好發於圍絕經期和絕經後女性.子宮內膜癌的早期症狀最主要的就是不規則的陰道出血,特別是絕經期以後異常的陰道出血,量不多淋漓不盡,但如果發展到已經把大血管給破壞了,出血量可以很大。還有就是陰道分泌物的異常,陰道不規則排液、排液量增多,有時排液可以夾雜癌組織的小碎片。抗炎治療無效。有時會出現下腹痛、腰骶部不適,肚子脹、厭食等。所以,女性如果出現不規則陰道流血排液,尤其是絕經後,一定要高度重視,而且每年的定期檢查也非常必要。
  • 子宮內膜癌全切7年後還會復發嗎?子宮內膜癌先往哪擴散
    子宮內膜癌全切7年後還會復發嗎?子宮內膜癌先往哪擴散絕大多數的惡性腫瘤都有復發的可能,子宮內膜癌也不例外,但也並不是絕對的,子宮內膜癌是非常容易發生轉移的,通常會先蔓延到輸卵管部位,主要是從宮頸口開始不斷的蔓延擴散,從輸卵管一直侵犯到卵巢,嚴重的有可能會導致盆腔腹膜發生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