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宮內膜癌怎麼治療?——趙宇清大夫子宮內膜癌科普系列
擅長婦科良惡性腫瘤如子宮內膜癌、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異位症、肌瘤、卵巢囊腫等手術及綜合治療;婦科疑難病,內分泌,不孕症診治;近年致力於婦科腫瘤規範化、個體化治療。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佔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20%-30%。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飲食結構改變,我國的子宮內膜癌患者發病率逐年增高。
-
雌激素莫亂用 小心子宮內膜癌找上門
高血壓、肥胖、糖尿病人群是該病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進行一次檢查11月底,原央視主持人方靜病逝,享年44歲,親屬治喪小組發布訃告:「我們的親人方靜於2015年11月18日上午10點26分因癌症醫治無效去世」。消息一經公布,眾多她的生前好友和媒體同仁、明星等紛紛在網上表達了悼念之情。
-
子宮內膜癌的四大早期症狀
生活中人們一說到癌症在許多人看來那就是無藥可救的了,因為癌症的早期一般沒有太明顯的表現症狀,所以很難被發現,說到女性患子宮內膜癌如果及時發現,還能及時的治療,所以平時女性朋友要多留意自己的身體變化狀況,如果發現異常情況就得及時就醫,以下我為女性朋友介紹一下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早期的四大症狀吧!
-
子宮內膜癌成「婦科第一癌」
人們的思想中認為,聽到癌這個字的時候覺得很可怕,據報導,子宮內膜癌目前在北京市的發病率已經超過宮頸癌,成為婦科第一大癌。在發達國家,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也居婦科惡性腫瘤的第一位。醫生表示,子宮內膜癌發病率的上升與老齡化、生活習慣改變、肥胖等有關。警惕肥胖!
-
非經期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非經期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47歲的梁姨月經一向比較規律,但最近開始出現了月經紊亂。一開始她以為只是更年期內分泌失調所致,後來到醫院檢查,宮腔鏡下可見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粗,取異常病灶進行活檢,結果出來後,梁女士十分震驚:月經紊亂竟是子宮內膜癌惹的禍!
-
子宮內膜癌的預防與治療
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簡稱內膜癌)、卵巢癌並稱婦科三大腫瘤,嚴重危害女性的身體健康。 Part.1 簡單了解內膜癌 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又稱子宮體癌。 90%的患者有陰道不規則出血的症狀,包括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月經紊亂、絕經後出血等;25%出現陰道排液,包括血性、漿液性、膿血性等;隨著病情進展,患者還有可能出現下腹疼痛、貧血、消瘦等症狀。
-
月經紊亂,絕經後下身出血,警惕子宮內膜癌
沒有懷孕的時候,子宮內膜會每個月脫落一次形成出血,就是來月經。月經受卵巢雌激素、孕激素控制。卵巢年輕功能好每月排卵,女人每月就來一次月經。如果卵巢衰老退休了,子宮內膜也該休息了絕經了。子宮內膜癌是發生在子宮內膜上的惡性腫瘤,由子宮內膜異常的、不受控制地增生引起。哪些人容易得子宮內膜癌呢?
-
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 預防子宮內膜癌方法
現在的很多女性朋友會有子宮內膜癌的病症,那么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有哪些呢?子宮內膜癌是怎麼引起的?是什麼原因導致,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症狀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子宮內膜癌有著很多的出血症狀。
-
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
據統計,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逐年升高,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二。大多數的子宮內膜癌發生於圍絕經期及絕經期女性。所以預防子宮內膜癌尤其重要。那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首先要了解子宮內膜癌發生的相關因素和原因。子宮內膜癌發生的相關因素和原因有哪些。
-
什麼人更容易得子宮內膜癌?這些女人很難躲過了
子宮內膜癌臨床分為雌激素相關型(和體內的雌激素過多有關)和雌激素不相關型。高發年齡段為58-61歲,佔女性生殖道癌的20%-30%。子宮內膜癌的表現為,陰道出血;陰道有水樣或者血性液體的排出,如果合併感染,可能會有異味;晚期可能有疼痛症狀。
-
子宮內膜癌能活多久 子宮內膜癌注意的飲食
子宮內膜癌是怎麼引起的?由於很多的女性朋友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在夫妻生活或者是平時的生活中不注意一些問題,導致子宮內膜癌有機可乘。那么子宮內膜癌能活多久?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子宮內膜癌能活多久子宮內膜癌醫治從原則上講。只需患者身體狀況能夠耐受,就應該在第一時間接受手術醫治。
-
月經紊亂、閉經、陰道出血……30歲剛出頭她不幸患上子宮內膜癌
術後病理報告結果是子宮內膜複雜性增生伴不典型性,疑有癌變。為進一步明確診斷,專家又為患者施行了刮宮術,刮出少量內膜組織送檢,快速病理提示:子宮內膜癌,立即進行了子宮內膜癌根治術。「術中發現腫瘤已轉移到盆腔淋巴結,進行了盆腔、腹主動脈旁的淋巴結清掃。」該院婦產科丁波主治醫師惋惜地說,患者的子宮內膜癌已發展到晚期,子宮、輸卵管、卵巢全都切除了,目前正在進一步化療中。
-
得子宮內膜癌的女性,多數存在「共性」,發現3個異常,別拖延
子宮健康是女性比較關心的話題,而子宮內膜癌也是影響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近年來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逐漸升高,而在2014年上海的子宮內膜癌發病率更是超過宮頸癌,成為了婦科癌症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4、過度肥胖人群對於肥胖人群,更容易影響女性體內的內分泌出現失常,雌激素分泌過量堆積在人體內,更容易刺激子宮出現病變,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也會更高。
-
子宮內膜癌全切7年後還會復發嗎?子宮內膜癌先往哪擴散
子宮內膜癌全切7年後還會復發嗎?子宮內膜癌先往哪擴散絕大多數的惡性腫瘤都有復發的可能,子宮內膜癌也不例外,但也並不是絕對的,子宮內膜癌是非常容易發生轉移的,通常會先蔓延到輸卵管部位,主要是從宮頸口開始不斷的蔓延擴散,從輸卵管一直侵犯到卵巢,嚴重的有可能會導致盆腔腹膜發生病變。
-
專業又全面的子宮內膜癌系列科普短視頻,來了!
原創 紀實人文頻道 紀實人文頻道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影響女性生育,但同時,在各類惡性腫瘤中,子宮內膜癌又被認為是「最能避免的癌」。子宮內膜癌預防及早期診斷的科普教育短視頻系列,由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和紀實人文頻道聯合打造,將從月經、婦科檢查、避孕藥、肥胖、遺傳因素這五個角度入手,通過實拍和動畫等形象的演繹,結合醫生的權威解讀,帶來最好懂、最好玩的專業知識。
-
更年期月經不調,為何變成了子宮內膜癌?
更年期月經不調,為何變成了子宮內膜癌? 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的子宮內膜癌,是發生在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以來源於子宮內膜腺體的腺癌最常見。子宮內膜癌的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近年發病率在世界範圍內有上升趨勢。
-
大豆異黃酮或不能降低子宮內膜癌風險
亞洲國家的人患子宮內膜癌的概率低於西方國家的人。子宮內膜癌是子宮內壁的一種癌變。 這項新研究發現,食物中含有大量大豆的日本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概率與那些吃東西很少吃大豆的女性是一樣的。日本東京國家癌症中心的流行病學研究員桑吉夫·布薘梭奇領導了這項研究。 研究人員知道,日本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要比西方女性低。
-
子宮內膜癌早期治癒率90%以上
□河南省腫瘤醫院研究員 程心超 子宮內膜癌是婦科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佔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15%~20%,並易發於50~60歲的人群,患者平均年齡為56歲,較宮頸癌遲發10年,多發於未婚、肥胖、絕經晚和患有高血壓、多囊卵巢症候群、某些卵巢腫瘤,有盆腔放療史以及腫瘤家族史等人群。
-
哈醫大二院婦科專家提醒:哪些人需要警惕患上子宮內膜癌?
人民網哈爾濱4月19日電 相對人們廣為熟知的宮頸癌和卵巢癌來說,子宮內膜癌是比較陌生的,但子宮內膜癌對女性造成的危害卻不容忽視。哈醫大二院婦科四病房主任孔憲超介紹,子宮內膜癌是原發於子宮內膜的上皮性惡性腫瘤,其中多數是起源於內膜腺體的腺癌,佔婦女生殖道惡性腫瘤的20%~30%。 子宮內膜癌在世界範圍內,北美、北歐地區發病率最高,約為發展中國家的10倍。
-
女人們避之不及的子宮內膜癌,你需要知道這些!
而提及子宮內膜癌,更是讓每個女人都瑟瑟發抖。 子宮內膜癌分為雌激素依賴型和非雌激素依賴型兩種。 大部分子宮內膜癌屬於雌激素依賴型。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的發生與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持續刺激直接相關。也就是,沒有生育史的女性更易患子宮內膜癌,因為缺乏孕激素對抗,子宮內膜長期處於過度增生的狀態,進一步發展就會引發子宮內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