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能活多久 子宮內膜癌注意的飲食

2020-12-20 三九養生堂

子宮內膜癌是怎麼引起的?由於很多的女性朋友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在夫妻生活或者是平時的生活中不注意一些問題,導致子宮內膜癌有機可乘。那么子宮內膜癌能活多久?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子宮內膜癌能活多久

子宮內膜癌醫治從原則上講。只需患者身體狀況能夠耐受,就應該在第一時間接受手術醫治。在第一時間延伸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生存期。子宮內膜癌能活多久好取決於子宮內膜癌患者日常日子。子宮內膜癌是一種常見的腫瘤,經過手術、化療治好的可能性達百分之七十左右,可是考慮到腫瘤易復發和搬運成惡性瘤,專家建議患者應服藥進行調度,別的加強身體的訓練,增強本身的免疫力,抵擋癌細胞的擴散和搬運,如此治好率能夠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五,所以,患者朋友也不要悲觀。

女性朋友一旦發現自己患病,應及時的進行治療,不要延誤病情。子宮內膜癌好發於子宮體的內膜層,以腺癌為主,多發生在婦女的更年期或絕經期,一經確診後,多採用手術治療,患者如能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自我保健及護理工作,對早日康復,提高生存質量具有明顯的效果。

一、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患者應減輕顧慮,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這是輔助治療的必要措施,同時,也是疾病康復的重要條件。

二、做好防範術後可能出現併發症

患者若能保持傑出的心態。多與病友及醫護人員溝通,可顯著減輕症狀。吐逆嚴重時可適當使用止吐藥物,同時應定時複查白細胞。為防止感染,應減少陪同探視,儘量不參與公共場合集會。

三、注意飲食結構

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後為預防陰道殘端出血、腸粘連,應保持大便通暢,食高鈣、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牛奶、海產品、豆腐、水果、蔬菜等。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法

一、手術治療

在子宮癌患者還在早期的時候首選方案就是手術治療。根據處於同一時期,能夠挑選不同手術切除計劃。在i期的子宮內膜癌時期,能夠進行子宮次徹底治癒術及雙側附件切除手術。在子宮內膜癌ⅱ期應進行,廣泛地子宮切除術及雙側盆腔淋巴結清掃與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

二、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治療子宮內膜癌的輔助方法,放療應包括腔內照射及體外照射。腔內照射主要針對子宮內膜癌的原發灶及其鄰近部位。體外照射則主要針對轉移的病灶。

三、化學治療

化療一般不作為主要治療方法,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不能手術或治療後復發者才考慮使用化療。化療的副作用大,使患者出現噁心,落髮,疲勞,腹瀉,嘔吐,發熱等現象。

四、鏈式多細胞生物免疫治療

鏈式多細胞生物免疫療法就是患者外周血細胞採集,實驗室細胞篩選、激活、擴增,細胞質檢,細胞回輸患者體內。鏈式多細胞生物免疫能有效清除微小病灶和殘餘癌細胞,加強放、化療治療效果,降低放化療的副作用,可以有效地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延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

子宮內膜癌是怎麼引起的

1.無排卵

如伴有無排卵型或黃體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宮出血者,長期月經紊亂,使子宮內膜持續受雌激素刺激,無孕酮對抗或孕酮不足,子宮內膜缺少周期性改變,而長期處於增生狀態。

2.不育

不育。患內膜癌的危險性顯著升高,在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約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這些患者因不排卵或少排卵,導致孕酮缺少或缺乏,使子宮內膜遭到雌激素持續性影響,妊娠期間胎盤產生雌,孕激素,使子宮內膜發作相應的妊娠期改變;哺乳期,因為下丘腦和垂體的效果,使卵巢功能暫時處於按捺狀況,使子宮內膜免於受雌激素影響,而不孕者,尤其是因無排卵引起的不孕,使子宮內膜長時間處於增生狀況。

3.肥胖

肥胖,尤其是絕經後的肥胖,明顯地增加了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絕經後卵巢功能衰退,而腎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可在脂肪組織內經芳香化酶作用轉化為雌酮,脂肪組織越多,轉化能力越強,血漿中雌酮水平也越高,雌酮是絕經後婦女身體中主要的雌激素,子宮內膜是雌激素的靶器官,子宮內膜長期受到無孕激素拮抗的雌酮的影響,可導致內膜由增生到癌變,某些基礎研究也指出,如增加了雄烯二酮到雌酮的轉換,也就增加了內膜由增生到癌變的發生率,有人統計,按標準體重,超重 9~23kg,患內膜癌的危險性增加了3倍,如超重>23kg,則危險性增加10倍。

一般將肥壯-高血壓-糖尿病。稱為子宮內膜癌三聯徵,北京醫科大學榜首隸屬醫院婦產科於1970~1991年共收治以手術為首要醫治的子宮內膜癌患者153例,其間20%伴肥壯,44.4%患高血壓,11.1%患糖尿病,其實,高血壓與糖尿病與子宮內膜癌並無直接關係,肥壯,高血壓和糖尿病可能都是由於下丘腦-垂體-腎上腺功用失調或代謝反常所形成的結果,一起,垂體促性腺功用也可能不正常,形成無排卵,無孕激素排洩,使子宮內膜長時間遭到雌激素的繼續刺激,有人以為,絕經前的肥壯,特別從年輕時就肥壯者也是內膜癌的高危要素,由於肥壯者常伴有相對的黃體期孕激素排洩缺乏,或一起伴有月經不調乃至閉經。

4.晚絕經

據有關報導,絕經年齡>52歲者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是45歲以前絕經者的1.5~2.5倍,晚絕經者後幾年並無排卵,只是延長了雌激素作用時間。

初潮晚(初潮延遲)對子宮內膜癌是個保護作用,尤其對絕經前的婦女,初潮晚可使內膜癌的危險性減少50%,初潮延遲可以減少雌激素對子宮內膜持續性的刺激作用。

5.多囊卵巢症候群

在40歲以下的內膜癌的患者中,大約19%~25%患有多囊卵巢症候群,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患者卵巢濾泡持續時間長,但不能成熟而達到排卵,使子宮內膜處於持續的雌激素刺激之下,缺乏孕酮的調節和周期性內膜脫落,導致內膜發生增生改變,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患者體內雄激素水平也增高,比一般人約增高3~4倍,而雄激素可轉化為雌酮,導致內膜增生或增殖症,進而可發生不典型增生甚至子宮內膜癌,患多囊卵巢症候群的女孩,以後發生內膜癌的可能性是正常月經同齡女孩的 4倍。

6.卵巢腫瘤

產生雌激素的卵巢腫瘤,如顆粒細胞瘤和卵泡膜細胞瘤,約25%的純泡膜細胞瘤並發子宮內膜癌。

結語:子宮內膜癌是一項比較可怕的疾病,但是患者只要積極的配合治療,子宮癌患者的手術治癒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如果加上患者平時的鍛鍊幫助治療,那麼治好率能夠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五。所以大家不要過於擔心,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哦。

相關焦點

  • 子宮內膜癌長什麼樣呢?
    子宮內膜癌的早期症狀是什麼?子宮內膜癌好發於圍絕經期和絕經後女性. 子宮內膜癌晚期會痛嗎?子宮內膜癌晚期發生的疼痛在身體不同部位會有不同表現。晚期一般指Ⅲ期和Ⅳ期。
  • 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
    據統計,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逐年升高,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二。大多數的子宮內膜癌發生於圍絕經期及絕經期女性。所以預防子宮內膜癌尤其重要。那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首先要了解子宮內膜癌發生的相關因素和原因。子宮內膜癌發生的相關因素和原因有哪些。
  • 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 預防子宮內膜癌方法
    現在的很多女性朋友會有子宮內膜癌的病症,那么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有哪些呢?子宮內膜癌是怎麼引起的?是什麼原因導致,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症狀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子宮內膜癌有著很多的出血症狀。
  • 子宮內膜癌怎麼治療?——趙宇清大夫子宮內膜癌科普系列
    擅長婦科良惡性腫瘤如子宮內膜癌、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異位症、肌瘤、卵巢囊腫等手術及綜合治療;婦科疑難病,內分泌,不孕症診治;近年致力於婦科腫瘤規範化、個體化治療。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佔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20%-30%。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飲食結構改變,我國的子宮內膜癌患者發病率逐年增高。
  • 非經期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非經期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47歲的梁姨月經一向比較規律,但最近開始出現了月經紊亂。一開始她以為只是更年期內分泌失調所致,後來到醫院檢查,宮腔鏡下可見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粗,取異常病灶進行活檢,結果出來後,梁女士十分震驚:月經紊亂竟是子宮內膜癌惹的禍!
  • 子宮內膜癌全切7年後還會復發嗎?子宮內膜癌先往哪擴散
    子宮內膜癌全切7年後還會復發嗎?子宮內膜癌先往哪擴散絕大多數的惡性腫瘤都有復發的可能,子宮內膜癌也不例外,但也並不是絕對的,子宮內膜癌是非常容易發生轉移的,通常會先蔓延到輸卵管部位,主要是從宮頸口開始不斷的蔓延擴散,從輸卵管一直侵犯到卵巢,嚴重的有可能會導致盆腔腹膜發生病變。
  • 懷孕有啥注意事項?懷孕能降低子宮內膜癌
    在發現自己懷孕後,不管是在飲食方面,還是運動方面都有很多注意事項。如果想要有個健康的寶寶,很多東西是不可以吃的,一定要配合醫生的建議,隨時調整飲食習慣。那麼,女性懷孕後有哪些注意事項?懷孕可以降低患子宮內膜癌嗎?
  • 子宮內膜癌你了解多少?
    最近小編接到閨蜜的電話,說是自己經常下腹疼痛,感覺自己得了子宮內膜癌!這真是讓小編大驚失色啊!難道僅僅憑藉著下腹疼痛就懷疑自己是子宮內膜癌,這丫頭也太天真了,完全對這個病症不了解啊! 為此,小編特意帶著這個胡亂琢磨的閨蜜找醫生檢查了一番,這才讓她完全安心了,那麼到底什麼是子宮內膜癌呢?
  • 子宮內膜癌的預防與治療
    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簡稱內膜癌)、卵巢癌並稱婦科三大腫瘤,嚴重危害女性的身體健康。 Part.1 簡單了解內膜癌 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又稱子宮體癌。 90%的患者有陰道不規則出血的症狀,包括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月經紊亂、絕經後出血等;25%出現陰道排液,包括血性、漿液性、膿血性等;隨著病情進展,患者還有可能出現下腹疼痛、貧血、消瘦等症狀。
  • 子宮內膜癌的三種檢查方法
    核心提示:B超檢查 子宮超聲檢查對子宮內膜癌在宮腔大小、位置、肌層浸潤程度、腫瘤是否穿破子宮漿膜或是否累及宮頸管等有一定意義,其診斷符合率達79.3~81.82%。   子宮內膜癌,又稱為子宮體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次於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真正發病原因迄今不明,但其發病的危險因素卻長期被人們注意。
  • 子宮內膜癌是怎麼引起的?
    子宮內膜癌是怎麼引起的? 1、生殖內分泌失調性疾病:如多囊卵巢症候群者,伴有無排卵或黃體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宮出血、長期月經紊亂,子宮內膜缺少周期性改變,使子宮內膜持續受雌激素刺激,無孕酮對抗或孕酮不足,而長期處於增生狀態。
  • 子宮內膜癌的四大早期症狀
    生活中人們一說到癌症在許多人看來那就是無藥可救的了,因為癌症的早期一般沒有太明顯的表現症狀,所以很難被發現,說到女性患子宮內膜癌如果及時發現,還能及時的治療,所以平時女性朋友要多留意自己的身體變化狀況,如果發現異常情況就得及時就醫,以下我為女性朋友介紹一下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早期的四大症狀吧!
  • 雌激素莫亂用 小心子宮內膜癌找上門
    而在女性生殖器癌症上,子宮內膜癌,目前是發病率排名前列的婦科惡性腫瘤疾病。上期我們了解了宮頸癌。本期,我們邀請到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名醫王冬,她將為我們詳細講述子宮內膜癌的病因、預防、症狀、診斷、治療、護理、飲食等方面的知識。
  • 淺談子宮內膜癌的3個特點
    它就是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約有7%的患者發生在20-44歲。子宮內膜癌看似很可怕,卻是很佛系的癌症。主要是由於子宮內膜癌的3個特點。在發展為子宮內膜癌之前,子宮內膜有相當一段時期處於「子宮內膜增生過長」的狀態,按照病情從輕到重分為子宮內膜單純性增生過長、子宮內膜複雜性增生過長。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是良性疾病,有1%~3%進展為內膜癌的可能。再發展下去就是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這是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癌前病變並不是癌症,但如果不處理,約30%可能進展為子宮內膜癌。如果能及時發現苗頭,便可以早發現、早治療。
  • 查子宮內膜癌首選B超
    核心提示:在北美和歐洲,子宮內膜癌發生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統癌症的首位,美國每年大約有49,560新發病例和8,190例死於子宮內膜癌,是導致死亡的第二位婦科生殖系統惡性腫瘤(僅次於卵巢癌)。   在北美和歐洲,子宮內膜癌發生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統癌症的首位,美國每年大約有49,560新發病例和8,190例死於子宮內膜癌,是導致死亡的第二位婦科生殖系統惡性腫瘤(僅次於卵巢癌)。  子宮內膜癌早期篩查方法中,最簡便有效的就是B超檢查。
  • 子宮內膜癌如何鑑別和診斷
    子宮內膜癌可與異常子宮出血、老年性陰道炎、子宮內膜息肉或黏膜下子宮肌瘤、子宮頸癌、子宮肉瘤及輸卵管癌等疾病有相似之處。醫生需從多個方面通過詳細檢查進行判斷,避免與其他疾病混淆,以至延誤診斷。
  • 子宮內膜癌成「婦科第一癌」
    人們的思想中認為,聽到癌這個字的時候覺得很可怕,據報導,子宮內膜癌目前在北京市的發病率已經超過宮頸癌,成為婦科第一大癌。在發達國家,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也居婦科惡性腫瘤的第一位。醫生表示,子宮內膜癌發病率的上升與老齡化、生活習慣改變、肥胖等有關。警惕肥胖!
  • 子宮內膜癌早期治癒率90%以上
    出現症狀 及時就診  陰道出血、異常的陰道排液、宮腔積液或積膿為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症狀,其中不規律的陰道出血是最典型症狀,開始是少量出血,偶爾為大量出血。  尤其是絕經後期的中老年婦女,一旦發現少量陰道出血,要高度警惕子宮內膜癌的發生。
  • 大豆異黃酮或不能降低子宮內膜癌風險
    亞洲國家的人患子宮內膜癌的概率低於西方國家的人。子宮內膜癌是子宮內壁的一種癌變。  這項新研究發現,食物中含有大量大豆的日本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概率與那些吃東西很少吃大豆的女性是一樣的。日本東京國家癌症中心的流行病學研究員桑吉夫·布薘梭奇領導了這項研究。  研究人員知道,日本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要比西方女性低。
  • 3個辦法,遠離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統非常常見的惡性腫瘤,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平均壽命的提高,子宮內膜癌的患病率還在逐年提高,雖然子宮內膜癌在早期會出現明顯的症狀,但是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還是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機會。給家庭帶來巨大影響。實際上子宮內膜癌不僅可治還有辦法來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