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如何鑑別和診斷

2020-12-23 騰訊網

子宮內膜癌可與異常子宮出血、老年性陰道炎、子宮內膜息肉或黏膜下子宮肌瘤、子宮頸癌、子宮肉瘤及輸卵管癌等疾病有相似之處。醫生需從多個方面通過詳細檢查進行判斷,避免與其他疾病混淆,以至延誤診斷。

1、異常子宮出血

與子宮內膜癌症狀相似,以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陰道不規則出血為主要表現。

2、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更年期常發生月經紊亂,尤其子宮出血較頻發者,不論子宮大小是否正常,必須首先做診刮,明確性質後再進行治療。

3、老年性陰道炎

常見於絕經後女性,表現為血性白帶。需進行超聲及宮頸細胞學檢查,以排除內膜增厚、內膜贅生物及宮頸病變。

4、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或黏膜下子宮肌瘤)表現與子宮內膜癌相似,症狀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可伴有陰道排液或血性分泌物。

5、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多見於生育年齡婦女,與內膜癌一樣,同樣表現不規則陰道流血及異常排液。如病理檢查為鱗癌則考慮來源於宮頸。癌胚抗原(CEA)免疫組化檢查,有助於宮頸癌與子宮內膜癌的鑑別。

6、原發性輸卵管癌

症狀與內膜癌相似,陰道排液異常、陰道異常流血和下腹痛,陰道塗片可能找到癌細胞。但輸卵管癌於子宮內膜活檢陰性,輸卵管可觸及腫物,有別於內膜癌。如包塊小而觸診不表者,可通過腹腔鏡檢查確診。

7、老年性子宮內膜炎合併宮腔積膿

常表現為陰道排出膿液、血性或膿血性排液,子宮多增大變軟。通過B超檢查可見炎性浸潤組織。子宮積膿常與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並存,鑑別時必須注意。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婦科知識或者有什麼疑問的,歡迎關注施法迪健康大講堂給我們留言哦,感謝大家的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子宮內膜增生的鑑別診斷
    子宮內膜增生症是由於患者月經失調或者內膜增厚不均進行診斷性刮宮,通過對刮取內膜標本的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病理學根據子宮內膜中腺體和間質結構的比例以及是否存在細胞核的異型性做出不同的診斷。所有內膜增生性病變從最初診斷到發展為癌的平均時間約為6年。
  • 為什麼說宮腔鏡是診斷子宮內膜癌最好的方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預防疾病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人到中老年的朋友,很多人都非常重視癌症的篩查,有些女性朋友們開始定期做癌症篩查了,主要就是乳腺癌和宮頸癌,那麼你像做宮頸癌篩查的時候,應該選擇什麼方法最好呢?你都說宮腔鏡是診斷子宮內膜癌最好的辦法,有什麼理論根據嗎?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 如何在術前鑑別子宮肉瘤和子宮肌瘤?
    在挪威,52.4%的子宮平滑肌肉瘤未能在術前或術中診斷,在美國,不同年齡段的子宮肌瘤患者術後發現子宮平滑肌肉瘤的概率在9.8~33.4/萬,由於子宮肌瘤是良性腫瘤,保留子宮的手術及保守性治療(如聚焦超聲消融治療、宮腹腔鏡等)在肌瘤治療中的應用日益廣泛;而對於早期子宮肉瘤,標準的手術方式是子宮雙附件切除,因此,術前鑑別診斷子宮肉瘤和子宮肌瘤對於肉瘤患者的治療非常重要。
  • 非經期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非經期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47歲的梁姨月經一向比較規律,但最近開始出現了月經紊亂。一開始她以為只是更年期內分泌失調所致,後來到醫院檢查,宮腔鏡下可見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粗,取異常病灶進行活檢,結果出來後,梁女士十分震驚:月經紊亂竟是子宮內膜癌惹的禍!
  • 子宮內膜癌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但子宮內膜癌可與子宮肌瘤同時存在,所以子宮過大者不一定為晚期子宮內膜癌。 1、實驗室檢查 血清腫瘤標記物檢查有助於鑑別良惡性病變。 子宮內膜癌患者可以出現血色素下降。 可結合血糖,血脂,肝腎功能檢查等檢查結果輔助診斷。
  • 子宮內膜癌成「婦科第一癌」
    子宮內膜癌七成是胖女子宮內膜癌又稱子宮體癌,好發年齡為58~61歲。子宮內膜癌作為女性生殖道常見三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尤其是肥胖已成為一種「流行病」,故與之相關的子宮內膜癌在未來數十年將繼續升高。因此,女性朋友們,尤其是肥胖的女性更應引起警惕。子宮內膜癌高危因素包括年齡、肥胖、不育、晚育、絕經延遲等。
  • 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 預防子宮內膜癌方法
    現在的很多女性朋友會有子宮內膜癌的病症,那么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有哪些呢?子宮內膜癌是怎麼引起的?是什麼原因導致,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症狀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子宮內膜癌有著很多的出血症狀。
  • 子宮內膜癌的預防與治療
    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簡稱內膜癌)、卵巢癌並稱婦科三大腫瘤,嚴重危害女性的身體健康。 臨床上一般將內膜癌分為兩種類型:Ⅰ型,雌激素依賴型。佔內膜癌的80%,一般發生在絕經前、圍絕經期,伴有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常見為腺癌;Ⅱ型,非激素依賴型。一般發生在絕經後,伴有萎縮性內膜,分化差,常見為漿乳癌、透明細胞癌、腺鱗癌。 Part.2 如何發現內膜癌?
  • 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
    據統計,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逐年升高,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二。大多數的子宮內膜癌發生於圍絕經期及絕經期女性。所以預防子宮內膜癌尤其重要。那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首先要了解子宮內膜癌發生的相關因素和原因。子宮內膜癌發生的相關因素和原因有哪些。
  • 更年期月經不調,為何變成了子宮內膜癌?
    更年期月經不調,為何變成了子宮內膜癌?      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的子宮內膜癌,是發生在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以來源於子宮內膜腺體的腺癌最常見。子宮內膜癌的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近年發病率在世界範圍內有上升趨勢。
  • 查子宮內膜癌首選B超
    核心提示:在北美和歐洲,子宮內膜癌發生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統癌症的首位,美國每年大約有49,560新發病例和8,190例死於子宮內膜癌,是導致死亡的第二位婦科生殖系統惡性腫瘤(僅次於卵巢癌)。   在北美和歐洲,子宮內膜癌發生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統癌症的首位,美國每年大約有49,560新發病例和8,190例死於子宮內膜癌,是導致死亡的第二位婦科生殖系統惡性腫瘤(僅次於卵巢癌)。  子宮內膜癌早期篩查方法中,最簡便有效的就是B超檢查。
  • 子宮內膜癌的三種檢查方法
    核心提示:B超檢查 子宮超聲檢查對子宮內膜癌在宮腔大小、位置、肌層浸潤程度、腫瘤是否穿破子宮漿膜或是否累及宮頸管等有一定意義,其診斷符合率達79.3~81.82%。   子宮內膜癌,又稱為子宮體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次於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真正發病原因迄今不明,但其發病的危險因素卻長期被人們注意。
  • 刮宮診斷子宮內膜癌的可信度高嗎?
    如果為宮頸腺癌誤診為子宮內膜癌,而按一般子宮切除處理,顯然不妥;若為子宮內膜癌而誤作子宮頸腺癌處理,也非所宜。但鏡檢並不能區別子宮頸腺癌或子宮內膜癌。因此需要作分段診刮。  先用小刮匙刮取宮頸管內組織,再進入喧囂腔刮取子宮兩側角及宮體前後壁組織,分別瓶裝標明,送作病理檢查。如內口遇害有阻力時可稍事擴張宮頸至5號。
  • 子宮內膜癌早期治癒率90%以上
    子宮內膜癌按病理組織學分類可分為腺癌、棘腺癌和透明細胞癌三種。其中腺癌佔90%左右,其轉移途徑有直接蔓延、淋巴道轉移及血行轉移,它的惡性程度較低、轉移慢、預後好。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63%~67%,早期病人治癒率90%以上。
  • 你知道子宮內膜癌的檢查方法有哪些嗎
    子宮內膜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它嚴重危害著女性的身心健康,但女性朋友都拿他沒辦法,對它只有恐懼,並不知道如何預防。我們的專家指出定期檢查對預防子宮內膜癌很重要,子宮內膜癌的檢查方法有哪些呢?子宮內膜癌,又稱為子宮體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次於子宮頸癌。
  • 子宮內膜癌怎麼治療?——趙宇清大夫子宮內膜癌科普系列
    擅長婦科良惡性腫瘤如子宮內膜癌、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異位症、肌瘤、卵巢囊腫等手術及綜合治療;婦科疑難病,內分泌,不孕症診治;近年致力於婦科腫瘤規範化、個體化治療。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佔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20%-30%。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飲食結構改變,我國的子宮內膜癌患者發病率逐年增高。
  • 子宮內膜癌能活多久 子宮內膜癌注意的飲食
    在第一時間延伸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生存期。子宮內膜癌能活多久好取決於子宮內膜癌患者日常日子。子宮內膜癌是一種常見的腫瘤,經過手術、化療治好的可能性達百分之七十左右,可是考慮到腫瘤易復發和搬運成惡性瘤,專家建議患者應服藥進行調度,別的加強身體的訓練,增強本身的免疫力,抵擋癌細胞的擴散和搬運,如此治好率能夠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五,所以,患者朋友也不要悲觀。
  • 一個檢查就可查出子宮內膜癌!女人別再猶豫了
    甜食會誘發子宮內膜癌嗎  甜食能惹來子宮內膜癌是因為它會使人發胖。人吃太多甜食的話,糖原儲存量過多就會轉化為脂肪。脂肪會使雌激素水平上升,轉化為雌酮。而子宮內膜癌是一種雌激素依賴型疾病,所以吃甜食確實會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直接說「甜食會誘發子宮內膜癌」是不對的,目前還沒有人因吃甜食而得這種癌症的。畢竟,癌症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飲食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所以只能說吃太多甜食會增加患癌機率。
  • 子宮內膜癌你了解多少?
    最近小編接到閨蜜的電話,說是自己經常下腹疼痛,感覺自己得了子宮內膜癌!這真是讓小編大驚失色啊!難道僅僅憑藉著下腹疼痛就懷疑自己是子宮內膜癌,這丫頭也太天真了,完全對這個病症不了解啊! 為此,小編特意帶著這個胡亂琢磨的閨蜜找醫生檢查了一番,這才讓她完全安心了,那麼到底什麼是子宮內膜癌呢?
  • 什麼人更容易得子宮內膜癌?這些女人很難躲過了
    子宮內膜癌臨床分為雌激素相關型(和體內的雌激素過多有關)和雌激素不相關型。高發年齡段為58-61歲,佔女性生殖道癌的20%-30%。子宮內膜癌的表現為,陰道出血;陰道有水樣或者血性液體的排出,如果合併感染,可能會有異味;晚期可能有疼痛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