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檢查就可查出子宮內膜癌!女人別再猶豫了

2020-12-22 39健康網

  有研究稱,每周吃甜食兩到三次的女性,比不吃甜食的人,患子宮癌的風險增加了三成。這是真的嗎?

  

  甜食會誘發子宮內膜癌嗎

  甜食能惹來子宮內膜癌是因為它會使人發胖。人吃太多甜食的話,糖原儲存量過多就會轉化為脂肪。脂肪會使雌激素水平上升,轉化為雌酮。而子宮內膜癌是一種雌激素依賴型疾病,所以吃甜食確實會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直接說「甜食會誘發子宮內膜癌」是不對的,目前還沒有人因吃甜食而得這種癌症的。畢竟,癌症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飲食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所以只能說吃太多甜食會增加患癌機率。

  子宮內膜癌近年發病率有所增長,想遠離這種癌,女性朋友要對它有一定了解,除了少吃甜食之外,平時還要控制體重,尤其是更年期的女性,更要及時做檢查,以便及早發現病灶。

  如何篩查子宮內膜癌

  婦科腫瘤的症狀都很相似,子宮內膜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不規則陰道出血(多半為少量出血),病情比較嚴重時,腫瘤組織壞死,還會排出血水樣液體;部分患者因為排液和血液的瘀積,還會刺激子宮收縮,引發陣痛。當出現以上症狀時,應該儘早去醫院檢查。

  腫瘤專家介紹,宮腔鏡是子宮內膜癌診斷的「金標準」,它可以清晰看到病灶的大小、範圍和部位,還能直接取下病灶組織用來活檢。

  得了子宮內膜癌要切除卵巢嗎

  臨床統計顯示,子宮內膜癌術後病人的5年生存率可達80%,而且現在手術主要採用腹腔鏡,對病人身體損傷小,恢復也快。不過子宮內膜癌容易轉移到腹主動脈淋巴結,所以一般術後要配合放化療防止復發。

  子宮內膜癌患者是否要切除卵巢不可一概而論,雖然保留卵巢有一定風險,但因為子宮內膜癌較容易早期診斷,所以選擇保留卵巢的患者還是很多。

  此外,專家鄭重提醒,子宮內膜癌發病率雖然比不上宮頸癌,但也是一個隱患。大家平時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包括少吃甜食保持健康體重,避免服用激素食物,關注子宮異常出血,及時治療癌前病變等。

相關焦點

  • 非經期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非經期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47歲的梁姨月經一向比較規律,但最近開始出現了月經紊亂。一開始她以為只是更年期內分泌失調所致,後來到醫院檢查,宮腔鏡下可見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粗,取異常病灶進行活檢,結果出來後,梁女士十分震驚:月經紊亂竟是子宮內膜癌惹的禍!
  • 子宮內膜癌的三種檢查方法
    核心提示:B超檢查 子宮超聲檢查對子宮內膜癌在宮腔大小、位置、肌層浸潤程度、腫瘤是否穿破子宮漿膜或是否累及宮頸管等有一定意義,其診斷符合率達79.3~81.82%。   子宮內膜癌,又稱為子宮體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次於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真正發病原因迄今不明,但其發病的危險因素卻長期被人們注意。
  • 孕婦查出子宮內膜癌 醫生冒險手術助她產子
    核心提示:32歲的楊女士3年前查出子宮內膜癌,常規治療必須摘除子宮,但她新婚不久尚未生育,哭求醫生保住生育功能。醫生冒險手術切除病灶的同時,保全了完整子宮。幸運的是,癌細胞沒有出現轉移,去年她懷孕成功,上月底她生下一名健康女嬰。
  • 子宮內膜癌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子宮內膜癌患者多為老年婦女,絕經期延遲,或月經不規則,合併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年輕有不規則陰道流血者,尤其經過治療而無效者,應做診刮。 早期一般婦科檢查多無所發現,子宮體不大,宮頸光滑,附件也無異常。晚期則子宮增大,有血性白帶或腐崩的癌組織,有的則在宮頸口可見突出的息肉狀腫物,以及腹痛。
  • 你知道子宮內膜癌的檢查方法有哪些嗎
    子宮內膜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它嚴重危害著女性的身心健康,但女性朋友都拿他沒辦法,對它只有恐懼,並不知道如何預防。我們的專家指出定期檢查對預防子宮內膜癌很重要,子宮內膜癌的檢查方法有哪些呢?子宮內膜癌,又稱為子宮體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次於子宮頸癌。
  • 武漢女子查出子宮內膜癌又想生寶寶 醫生冒險手術保住子宮助她產子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圖為:蔡紅兵(右)和寶寶的外婆抱著寶寶&nbsp&nbsp&nbsp&nbsp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李晗 通訊員楊麗麗)32歲的楊女士3年前查出子宮內膜癌
  • 子宮內膜癌的出血特點 預防子宮內膜癌方法
    子宮內膜癌會經常出現這樣的症狀,所以如果呈現陰道不規則出血,一定要提高警覺,那麼還有一下幾種狀況會伴有出血,要加以區別。1、原發性輸卵管癌陰道排液、陰道流血和下腹痛,陰道塗片可能找到癌細胞而和內膜癌相似。而輸卵管癌宮內膜活檢陰性,宮旁可捫及腫物,有別於內膜癌。如包塊小而觸診不表者,可經過腹腔鏡檢查確診。2、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多見於生養年齡婦女。
  • 絕經後不規律出血 當心子宮內膜癌
    □記者 李曉龍  絕經後突然出血要警惕  針對劉女士的情況,北京婦產醫院副院長王建東表示,女性子宮內膜癌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特別是絕經期前後的女性,常表現為已經絕經,卻突然發現有出血狀況。像劉女士這種出血,就要考慮是不是得了子宮內膜癌。  如果劉女士同時還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那麼得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就更高。
  • 女人們避之不及的子宮內膜癌,你需要知道這些!
    而提及子宮內膜癌,更是讓每個女人都瑟瑟發抖。 子宮內膜癌分為雌激素依賴型和非雌激素依賴型兩種。 大部分子宮內膜癌屬於雌激素依賴型。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的發生與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持續刺激直接相關。也就是,沒有生育史的女性更易患子宮內膜癌,因為缺乏孕激素對抗,子宮內膜長期處於過度增生的狀態,進一步發展就會引發子宮內膜癌。
  • 什麼人更容易得子宮內膜癌?這些女人很難躲過了
    子宮內膜癌臨床分為雌激素相關型(和體內的雌激素過多有關)和雌激素不相關型。高發年齡段為58-61歲,佔女性生殖道癌的20%-30%。子宮內膜癌的表現為,陰道出血;陰道有水樣或者血性液體的排出,如果合併感染,可能會有異味;晚期可能有疼痛症狀。
  • 子宮內膜癌如何鑑別和診斷
    子宮內膜癌可與異常子宮出血、老年性陰道炎、子宮內膜息肉或黏膜下子宮肌瘤、子宮頸癌、子宮肉瘤及輸卵管癌等疾病有相似之處。醫生需從多個方面通過詳細檢查進行判斷,避免與其他疾病混淆,以至延誤診斷。
  • 子宮內膜癌怎麼治療?——趙宇清大夫子宮內膜癌科普系列
    那麼得了子宮內膜癌該如何治療呢?1、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手術治療為該類腫瘤的首選治療方法。手術-病理分期包括全子宮+雙附件(卵巢和輸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結清掃+/-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術,術後無高位因素患者按計劃隨訪觀察;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根據情況選擇輔助放療和或化療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提醒:預防子宮內膜癌的4個正確方式,你做對了嗎?
    核心提示:癌症是世界五大絕症之一,對女性來講,常見的癌症有肝癌、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宮頸癌等。子宮內膜癌是繼宮頸癌之後的第二大常見女性癌症。女性一般會在50歲左右絕經,絕經後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漸衰竭,這期間是女性防範子宮內膜癌的重要時段,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因此,女性們要了解清楚子宮內膜癌的症狀有哪些,才能及時自我診斷並採取相應措施,同時,也要知道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
  • 子宮內膜癌的預防與治療
    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簡稱內膜癌)、卵巢癌並稱婦科三大腫瘤,嚴重危害女性的身體健康。 Part.1 簡單了解內膜癌 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又稱子宮體癌。 90%的患者有陰道不規則出血的症狀,包括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月經紊亂、絕經後出血等;25%出現陰道排液,包括血性、漿液性、膿血性等;隨著病情進展,患者還有可能出現下腹疼痛、貧血、消瘦等症狀。
  • 子宮內膜癌高危人群請注意!
    一位50多歲的阿姨,曾在其他醫院就診被確診為子宮內膜癌,當地醫院建議她轉市級大醫院進一步治療。但患者及其家屬拒絕到大醫院,慕名而到平南二醫院就診。 入院後,經檢查,患者身高144cm,體重70KG,腹圍100cm,屬於肥胖患者,且合併有高血壓。
  • 查子宮內膜癌首選B超
    核心提示:在北美和歐洲,子宮內膜癌發生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統癌症的首位,美國每年大約有49,560新發病例和8,190例死於子宮內膜癌,是導致死亡的第二位婦科生殖系統惡性腫瘤(僅次於卵巢癌)。   在北美和歐洲,子宮內膜癌發生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統癌症的首位,美國每年大約有49,560新發病例和8,190例死於子宮內膜癌,是導致死亡的第二位婦科生殖系統惡性腫瘤(僅次於卵巢癌)。  子宮內膜癌早期篩查方法中,最簡便有效的就是B超檢查。
  • 子宮內膜癌的四大早期症狀
    生活中人們一說到癌症在許多人看來那就是無藥可救的了,因為癌症的早期一般沒有太明顯的表現症狀,所以很難被發現,說到女性患子宮內膜癌如果及時發現,還能及時的治療,所以平時女性朋友要多留意自己的身體變化狀況,如果發現異常情況就得及時就醫,以下我為女性朋友介紹一下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早期的四大症狀吧!
  • 中年女經期異常一年多延誤治療,竟被查出子宮內膜癌
    近段時間,劉女士不論怎麼吃藥也止不住血了,又因疫情影響害怕去醫院而一拖再拖,等到她去醫院就診時,竟已「拖」成了子宮內膜癌。5月5日記者得知,劉女士已接受了腹腔鏡子宮內膜癌微創手術,目前恢復良好。專家在為劉女士做手術去年年初,劉女士因經期紊亂、量多到醫院就診,經B超檢查發現子宮內膜增厚。
  • 得子宮內膜癌的女性,多數存在「共性」,發現3個異常,別拖延
    子宮健康是女性比較關心的話題,而子宮內膜癌也是影響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近年來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逐漸升高,而在2014年上海的子宮內膜癌發病率更是超過宮頸癌,成為了婦科癌症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對於一些年輕的女性也不是不需要警惕,近年來也有7%左右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是發生在20歲至44歲左右的女性中。所以女性應該提高警惕,定期進行B超檢查。
  • 子宮內膜癌早期治癒率90%以上
    子宮內膜癌按病理組織學分類可分為腺癌、棘腺癌和透明細胞癌三種。其中腺癌佔90%左右,其轉移途徑有直接蔓延、淋巴道轉移及血行轉移,它的惡性程度較低、轉移慢、預後好。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63%~67%,早期病人治癒率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