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性刮宮:刮宮檢查為確診不可缺少的方法。不僅要明確是否為癌,還應明確癌的生長部位。如果為宮頸腺癌誤診為子宮內膜癌,而按一般子宮切除處理,顯然不妥;若為子宮內膜癌而誤作子宮頸腺癌處理,也非所宜。但鏡檢並不能區別子宮頸腺癌或子宮內膜癌。因此需要作分段診刮。
先用小刮匙刮取宮頸管內組織,再進入喧囂腔刮取子宮兩側角及宮體前後壁組織,分別瓶裝標明,送作病理檢查。如內口遇害有阻力時可稍事擴張宮頸至5號。分段刮宮常在刮頸管時稍過深,將宮腔內容物誤認為是宮頸管癌者;或子宮內膜癌垂入頸管,誤認為是頸管癌或子宮體癌累及頸管;或原為宮頸管癌,癌組織過多,當小刮匙進入宮腔時,帶入一點宮頸癌組織而誤認宮頸癌變已達宮腔。各種情況皆表示病變已較晚,皆應按宮頸癌手術範圍處理為妥。
刮宮時,力量應得當,如刮一下(次)兩下(次)就明確見到癌組織,則不必再進行搔刮,避免將子宮刮穿或人為的造成癌或炎症擴用,如刮宮得不到明顯的癌組織則必須進行宮腔全面搔刮,並注意宮底和子宮兩則角。將刮出的組織全部送作病理檢驗,這樣可確診或排除早期子宮內膜癌。若生殖器有炎症則應在炎症控制後進行,也可改用特製細的金屬管(內膜吸刮器)吸刮,以減少宮壁觸碰,但不宜用目前作人工流產的吸管,負壓亦不可過大。一般安上注射用針管抽吸即可,以避免吸的面積過大,過多損傷子宮腔組織。如吸刮所得組織很少,則仍可用刮宮術。如一次不能確診,而臨床可疑者,應定期複查。
子宮內膜活檢的準確率為87~100%,優點在於是組織學診斷,是確診。但缺點是盲目取材或取材不足。特別在絕經後患者往往取材不足。故,目前逐漸傾向於宮腔鏡觀察下直接取活檢。
值得提出的是按新的FIGO臨床分期,分段診斷性刮宮已不適用。且有文獻報導,分段刮宮困頸管與宮腔組織混淆,造成錯誤判斷;或早期頸管受累漏刮等;再者子宮下段已受累者其淋巴轉移等與子宮頸受累者相似。從而對它的價值提出疑意。但在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分段診斷性刮宮仍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確診方法。它的確診率高達94~97。5%,操作簡便、安全。當然,由於非直視下操作,偶爾也有遺漏病的可能。所以刮宮陰性時不能完全排除癌的存在。
子宮肌瘤屬於良性腫瘤,依賴於雌激素生長,子宮肌瘤大多在妊娠等高雌激素情況下生長,絕經之後子宮肌瘤會逐漸縮小,嚴重的子宮肌瘤會對女性造成很大身心傷害,常並發卵巢和宮頸等惡變,但是還是有很多種治療方法,如針灸,藥物,子宮動脈栓塞術,而不是只有手術治療一種方法。
子宮肌瘤是一種依賴於雌激素生長的腫瘤,如臨床常見於育齡婦女,30~50歲,尤其是在高雌激素環境中,如妊娠、外源性高雌激素等情況下生長明顯,而絕經後肌瘤逐漸縮小。
子宮肌瘤雖然是一種良性腫瘤,但是對廣大女性造成了很大的身心損害。臨床實踐證實,子宮肌瘤常並發輸卵管、卵巢惡變,也極易與子宮體腺惡變和宮頸惡變同時存在,是影響現代婦女健康的重要原因。
子宮是孕育生命的搖籃,無論是青春少女還是到了晚年,都要細心呵護,精心保護,當您患有子宮疾病時應到正規醫院進行精細檢查、準備治療,不能僅僅是因為得了單純的子宮肌疾病而將子宮一切了之。你也許就從此失去了一個當媽媽的機會!
說到子宮肌瘤,恐怕許多婦女都已熟知這一女性最常見的腫瘤了。在婦科腫瘤中,有1/3的患者是子宮肌瘤,在30-50歲之間的成年婦女中,有1/5的人罹患這一疾病,具體到每個患者,只是瘤體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人有症狀,有人無症狀,有人的瘤子被發現時就被確診,有人終生未知而已。許多婦女對子宮肌瘤不甚了解,更是疑慮多多,她們擔憂的不僅僅是子宮肌瘤的惡變問題,更多的是子宮肌瘤本身的症狀和由此引起的健康問題。
子宮肌瘤不治療會惡變嗎?
一般來說,子宮肌瘤如不治療會逐漸增大,如生長過快或瘤體過大,或因某些原因(如帶蒂肌瘤的蒂較細長)導致供血不足,肌瘤可能發生變性,如囊性變、玻璃樣變、紅色變性等,但這些均屬於良性病變。
子宮肌瘤惡變也稱為子宮肌瘤肉瘤變,其發生率很低,多見於年齡較大的患者,或者是生長速度較快的肌瘤。除此而外,一般的肌瘤不必過分擔心,因為子宮肌瘤的惡變率還不足千分之四,且只多見於肌壁間肌瘤。
儘管子宮肌瘤惡變率很低,但是有些子宮肌瘤可以引起明顯的症狀,如月經量過多引起嚴重貧血,肌瘤過大向前壓迫膀胱而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向後壓迫直腸而引起便秘或大便困難等。另外,子宮肌瘤如紅色變性可致發熱、劇烈腹痛等。子宮肌瘤發生惡變時卻又可以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
子宮肌瘤要不要手術?
對於那些肌瘤生長緩慢、月經正常、沒有壓迫感和其他不適感的患者,則不需要做手術。
當然,對於年齡較大,一般在40歲以上,已經完成生育計劃的婦女,是否手術主要取決於肌瘤的大小和症狀。子宮超過妊娠月份10周大小,又有明顯的出血和壓迫症狀,應該切除子宮,如果肌瘤小於這個大小,或症狀也不嚴重,可以暫時不手術,但要半年或一年複查一次。
子宮肌瘤可用藥物治療嗎?
在臨床上,更多的子宮肌瘤患者希望通過保守的藥物治療解決問題,畢竟切除子宮對女性來說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打擊。藥物治療除了傳統中藥的活血化瘀療法之外,主要是一些激素類的藥物,如甲基睪丸素、丙酸睪丸酮、炔諾酮、甲孕酮、甲地孕酮以及促黃體生成激素一釋放激素類似物。如果這個患者的肌瘤症狀是出血量很多,服用中藥可以明顯地減少其出血量,並改善疼痛症狀,但對於已經體積較大的肌瘤的消除,一般不會有神奇療效。
必須指出,在使用激素藥物期間效果是可以的,最大時肌瘤體積可以縮小40%,但是停藥以後,肌瘤會逐漸地恢復到原來的大小,以後還可能繼續長大。更重要的是,激素類藥物不可能長年使用,必須考慮到它的副作用和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所以,一般來講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對子宮肌瘤進行藥物治療,其用藥劑量和方法須遵醫囑,千萬不可盲目濫用。
切除子宮對性影響有多大?
子宮切除後,會不會影響性生活的質量,這也是多數人關心的焦點問題。有人認為,子宮切除後,會減少陰道的分泌物及其潤滑度,從而使性生活發生困難。其實,子宮與陰道的潤滑和分泌並無直接聯繫。正常女性的陰道潤滑是由陰道黏膜滲出物和宮頸腺體的分泌物所致,同時與體內雌激素水平有關。子宮切除後,卵巢功能不受影響,陰道分泌功能正常,性興奮時,陰道黏膜和前庭大腺仍可分泌,起到潤滑作用。子宮切除後,陰道雖然可能暫時縮短,但手術後,性生活一恢復,陰道組織可逐漸延長,並不影響性生活的進行。大量事實說明,許多因子宮腫瘤、子宮炎症、子宮出血、子宮脫垂、子宮內膜異位等疾病而切除子宮的婦女,由於疾病得到根治,引起性交痛的因素被解除,再也不會為月經紊亂、計劃外妊娠或子宮癌等疾病而憂心忡忡,術後性生活較手術前更滿意,性生活次數也隨之增多。
子宮摘除後,一般只要陰道頂端傷口癒合後,便可恢復正常的性生活,手術後創傷癒合時間需要6-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