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宮診斷子宮內膜癌的可信度高嗎?

2020-12-24 尋醫問藥

  診斷性刮宮:刮宮檢查為確診不可缺少的方法。不僅要明確是否為癌,還應明確癌的生長部位。如果為宮頸腺癌誤診為子宮內膜癌,而按一般子宮切除處理,顯然不妥;若為子宮內膜癌而誤作子宮頸腺癌處理,也非所宜。但鏡檢並不能區別子宮頸腺癌或子宮內膜癌。因此需要作分段診刮。

  先用小刮匙刮取宮頸管內組織,再進入喧囂腔刮取子宮兩側角及宮體前後壁組織,分別瓶裝標明,送作病理檢查。如內口遇害有阻力時可稍事擴張宮頸至5號。分段刮宮常在刮頸管時稍過深,將宮腔內容物誤認為是宮頸管癌者;或子宮內膜癌垂入頸管,誤認為是頸管癌或子宮體癌累及頸管;或原為宮頸管癌,癌組織過多,當小刮匙進入宮腔時,帶入一點宮頸癌組織而誤認宮頸癌變已達宮腔。各種情況皆表示病變已較晚,皆應按宮頸癌手術範圍處理為妥。

  刮宮時,力量應得當,如刮一下(次)兩下(次)就明確見到癌組織,則不必再進行搔刮,避免將子宮刮穿或人為的造成癌或炎症擴用,如刮宮得不到明顯的癌組織則必須進行宮腔全面搔刮,並注意宮底和子宮兩則角。將刮出的組織全部送作病理檢驗,這樣可確診或排除早期子宮內膜癌。若生殖器有炎症則應在炎症控制後進行,也可改用特製細的金屬管(內膜吸刮器)吸刮,以減少宮壁觸碰,但不宜用目前作人工流產的吸管,負壓亦不可過大。一般安上注射用針管抽吸即可,以避免吸的面積過大,過多損傷子宮腔組織。如吸刮所得組織很少,則仍可用刮宮術。如一次不能確診,而臨床可疑者,應定期複查。

  子宮內膜活檢的準確率為87~100%,優點在於是組織學診斷,是確診。但缺點是盲目取材或取材不足。特別在絕經後患者往往取材不足。故,目前逐漸傾向於宮腔鏡觀察下直接取活檢。

  值得提出的是按新的FIGO臨床分期,分段診斷性刮宮已不適用。且有文獻報導,分段刮宮困頸管與宮腔組織混淆,造成錯誤判斷;或早期頸管受累漏刮等;再者子宮下段已受累者其淋巴轉移等與子宮頸受累者相似。從而對它的價值提出疑意。但在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分段診斷性刮宮仍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確診方法。它的確診率高達94~97。5%,操作簡便、安全。當然,由於非直視下操作,偶爾也有遺漏病的可能。所以刮宮陰性時不能完全排除癌的存在。

  子宮肌瘤屬於良性腫瘤,依賴於雌激素生長,子宮肌瘤大多在妊娠等高雌激素情況下生長,絕經之後子宮肌瘤會逐漸縮小,嚴重的子宮肌瘤會對女性造成很大身心傷害,常並發卵巢和宮頸等惡變,但是還是有很多種治療方法,如針灸,藥物,子宮動脈栓塞術,而不是只有手術治療一種方法。

  子宮肌瘤是一種依賴於雌激素生長的腫瘤,如臨床常見於育齡婦女,30~50歲,尤其是在高雌激素環境中,如妊娠、外源性高雌激素等情況下生長明顯,而絕經後肌瘤逐漸縮小。

  子宮肌瘤雖然是一種良性腫瘤,但是對廣大女性造成了很大的身心損害。臨床實踐證實,子宮肌瘤常並發輸卵管、卵巢惡變,也極易與子宮體腺惡變和宮頸惡變同時存在,是影響現代婦女健康的重要原因。

  子宮是孕育生命的搖籃,無論是青春少女還是到了晚年,都要細心呵護,精心保護,當您患有子宮疾病時應到正規醫院進行精細檢查、準備治療,不能僅僅是因為得了單純的子宮肌疾病而將子宮一切了之。你也許就從此失去了一個當媽媽的機會!

  說到子宮肌瘤,恐怕許多婦女都已熟知這一女性最常見的腫瘤了。在婦科腫瘤中,有1/3的患者是子宮肌瘤,在30-50歲之間的成年婦女中,有1/5的人罹患這一疾病,具體到每個患者,只是瘤體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人有症狀,有人無症狀,有人的瘤子被發現時就被確診,有人終生未知而已。許多婦女對子宮肌瘤不甚了解,更是疑慮多多,她們擔憂的不僅僅是子宮肌瘤的惡變問題,更多的是子宮肌瘤本身的症狀和由此引起的健康問題。

  子宮肌瘤不治療會惡變嗎?

  一般來說,子宮肌瘤如不治療會逐漸增大,如生長過快或瘤體過大,或因某些原因(如帶蒂肌瘤的蒂較細長)導致供血不足,肌瘤可能發生變性,如囊性變、玻璃樣變、紅色變性等,但這些均屬於良性病變。

  子宮肌瘤惡變也稱為子宮肌瘤肉瘤變,其發生率很低,多見於年齡較大的患者,或者是生長速度較快的肌瘤。除此而外,一般的肌瘤不必過分擔心,因為子宮肌瘤的惡變率還不足千分之四,且只多見於肌壁間肌瘤。

  儘管子宮肌瘤惡變率很低,但是有些子宮肌瘤可以引起明顯的症狀,如月經量過多引起嚴重貧血,肌瘤過大向前壓迫膀胱而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向後壓迫直腸而引起便秘或大便困難等。另外,子宮肌瘤如紅色變性可致發熱、劇烈腹痛等。子宮肌瘤發生惡變時卻又可以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

  子宮肌瘤要不要手術?

  對於那些肌瘤生長緩慢、月經正常、沒有壓迫感和其他不適感的患者,則不需要做手術。

  當然,對於年齡較大,一般在40歲以上,已經完成生育計劃的婦女,是否手術主要取決於肌瘤的大小和症狀。子宮超過妊娠月份10周大小,又有明顯的出血和壓迫症狀,應該切除子宮,如果肌瘤小於這個大小,或症狀也不嚴重,可以暫時不手術,但要半年或一年複查一次。

  子宮肌瘤可用藥物治療嗎?

  在臨床上,更多的子宮肌瘤患者希望通過保守的藥物治療解決問題,畢竟切除子宮對女性來說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打擊。藥物治療除了傳統中藥的活血化瘀療法之外,主要是一些激素類的藥物,如甲基睪丸素、丙酸睪丸酮、炔諾酮、甲孕酮、甲地孕酮以及促黃體生成激素一釋放激素類似物。如果這個患者的肌瘤症狀是出血量很多,服用中藥可以明顯地減少其出血量,並改善疼痛症狀,但對於已經體積較大的肌瘤的消除,一般不會有神奇療效。

  必須指出,在使用激素藥物期間效果是可以的,最大時肌瘤體積可以縮小40%,但是停藥以後,肌瘤會逐漸地恢復到原來的大小,以後還可能繼續長大。更重要的是,激素類藥物不可能長年使用,必須考慮到它的副作用和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所以,一般來講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對子宮肌瘤進行藥物治療,其用藥劑量和方法須遵醫囑,千萬不可盲目濫用。

  切除子宮對性影響有多大?

  子宮切除後,會不會影響性生活的質量,這也是多數人關心的焦點問題。有人認為,子宮切除後,會減少陰道的分泌物及其潤滑度,從而使性生活發生困難。其實,子宮與陰道的潤滑和分泌並無直接聯繫。正常女性的陰道潤滑是由陰道黏膜滲出物和宮頸腺體的分泌物所致,同時與體內雌激素水平有關。子宮切除後,卵巢功能不受影響,陰道分泌功能正常,性興奮時,陰道黏膜和前庭大腺仍可分泌,起到潤滑作用。子宮切除後,陰道雖然可能暫時縮短,但手術後,性生活一恢復,陰道組織可逐漸延長,並不影響性生活的進行。大量事實說明,許多因子宮腫瘤、子宮炎症、子宮出血、子宮脫垂、子宮內膜異位等疾病而切除子宮的婦女,由於疾病得到根治,引起性交痛的因素被解除,再也不會為月經紊亂、計劃外妊娠或子宮癌等疾病而憂心忡忡,術後性生活較手術前更滿意,性生活次數也隨之增多。

  子宮摘除後,一般只要陰道頂端傷口癒合後,便可恢復正常的性生活,手術後創傷癒合時間需要6-8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宮腔鏡是診斷子宮內膜癌最好的方法?
    你都說宮腔鏡是診斷子宮內膜癌最好的辦法,有什麼理論根據嗎?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近幾十年來,子宮內膜癌已位居女性生殖道惡性癌瘤的第三位,佔女性全身惡性癌腫的百分之七,佔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20%~30%。近些年,子宮內膜癌在世界範圍內正呈上升趨勢。
  • 非經期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非經期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如何檢查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47歲的梁姨月經一向比較規律,但最近開始出現了月經紊亂。一開始她以為只是更年期內分泌失調所致,後來到醫院檢查,宮腔鏡下可見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粗,取異常病灶進行活檢,結果出來後,梁女士十分震驚:月經紊亂竟是子宮內膜癌惹的禍!
  • 子宮內膜癌的三種檢查方法
    核心提示:B超檢查 子宮超聲檢查對子宮內膜癌在宮腔大小、位置、肌層浸潤程度、腫瘤是否穿破子宮漿膜或是否累及宮頸管等有一定意義,其診斷符合率達79.3~81.82%。   子宮內膜癌,又稱為子宮體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次於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真正發病原因迄今不明,但其發病的危險因素卻長期被人們注意。
  • 你知道子宮內膜癌的檢查方法有哪些嗎
    子宮內膜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它嚴重危害著女性的身心健康,但女性朋友都拿他沒辦法,對它只有恐懼,並不知道如何預防。我們的專家指出定期檢查對預防子宮內膜癌很重要,子宮內膜癌的檢查方法有哪些呢?子宮內膜癌,又稱為子宮體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次於子宮頸癌。
  • 子宮內膜癌早期治癒率90%以上
    子宮內膜癌早期症狀明顯,不難察覺,如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    婦科檢查  全面了解子宮、盆腔狀況  一般醫生會通過婦科檢查,了解子宮及盆腔的情況,同時進行陰道脫落細胞學檢查,即使是陽性也具有參考價值,但不能作為確診的依據。  子宮內膜病理組織學檢查是確診子宮內膜癌的依據。
  • 子宮內膜癌成「婦科第一癌」
    子宮內膜癌七成是胖女子宮內膜癌又稱子宮體癌,好發年齡為58~61歲。子宮內膜癌作為女性生殖道常見三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尤其是肥胖已成為一種「流行病」,故與之相關的子宮內膜癌在未來數十年將繼續升高。因此,女性朋友們,尤其是肥胖的女性更應引起警惕。子宮內膜癌高危因素包括年齡、肥胖、不育、晚育、絕經延遲等。
  • 高度警惕「子宮內膜癌」!
    當然,內膜癌也會遺傳的,約20%的內膜癌患者有家族史,比如Lynch症候群,其發生內膜癌的風險就大大高於其他婦女。2. 哪些情況要高度警惕子宮內膜癌?絕經後有不規則陰道流血,不管出血來源於什麼地方,都要高度警惕內膜癌,必須做診斷性刮宮手術,以排除內膜癌。
  • 子宮內膜增生的鑑別診斷
    子宮內膜增生症是由於患者月經失調或者內膜增厚不均進行診斷性刮宮,通過對刮取內膜標本的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病理學根據子宮內膜中腺體和間質結構的比例以及是否存在細胞核的異型性做出不同的診斷。所有內膜增生性病變從最初診斷到發展為癌的平均時間約為6年。
  • 更年期月經不調,為何變成了子宮內膜癌?
    更年期月經不調,為何變成了子宮內膜癌?      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的子宮內膜癌,是發生在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以來源於子宮內膜腺體的腺癌最常見。子宮內膜癌的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近年發病率在世界範圍內有上升趨勢。
  • 子宮內膜癌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但子宮內膜癌可與子宮肌瘤同時存在,所以子宮過大者不一定為晚期子宮內膜癌。 1、實驗室檢查 血清腫瘤標記物檢查有助於鑑別良惡性病變。 子宮內膜癌患者可以出現血色素下降。 可結合血糖,血脂,肝腎功能檢查等檢查結果輔助診斷。
  • 專業又全面的子宮內膜癌系列科普短視頻,來了!
    原創 紀實人文頻道 紀實人文頻道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影響女性生育,但同時,在各類惡性腫瘤中,子宮內膜癌又被認為是「最能避免的癌」。子宮內膜癌預防及早期診斷的科普教育短視頻系列,由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和紀實人文頻道聯合打造,將從月經、婦科檢查、避孕藥、肥胖、遺傳因素這五個角度入手,通過實拍和動畫等形象的演繹,結合醫生的權威解讀,帶來最好懂、最好玩的專業知識。
  • 刮宮對身體有什麼傷害?會不孕嗎?
    一般診刮:適用於內分泌異常需了解子宮內膜變化及對性激素的反應、有無排卵、有無結核等症; 分段診刮:指操作時先刮頸管再刮宮腔,將刮出物分別送病理檢查,適用於診斷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其他子宮惡性腫瘤,並可了解癌灶範圍。
  • 絕經後不規律出血 當心子宮內膜癌
    □記者 李曉龍  絕經後突然出血要警惕  針對劉女士的情況,北京婦產醫院副院長王建東表示,女性子宮內膜癌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特別是絕經期前後的女性,常表現為已經絕經,卻突然發現有出血狀況。像劉女士這種出血,就要考慮是不是得了子宮內膜癌。  如果劉女士同時還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那麼得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就更高。
  • 子宮內膜癌如何鑑別和診斷
    子宮內膜癌可與異常子宮出血、老年性陰道炎、子宮內膜息肉或黏膜下子宮肌瘤、子宮頸癌、子宮肉瘤及輸卵管癌等疾病有相似之處。醫生需從多個方面通過詳細檢查進行判斷,避免與其他疾病混淆,以至延誤診斷。
  • 月經老不乾淨,可以不刮宮嗎?
    老是不乾淨,刮宮就能止血嗎? 醫生,我上個月剛刮過子宮,不是治療好了嗎?怎麼還亂出血呢? 1、刮宮能止血嗎?
  • 子宮內膜癌你了解多少?
    最近小編接到閨蜜的電話,說是自己經常下腹疼痛,感覺自己得了子宮內膜癌!這真是讓小編大驚失色啊!難道僅僅憑藉著下腹疼痛就懷疑自己是子宮內膜癌,這丫頭也太天真了,完全對這個病症不了解啊! 為此,小編特意帶著這個胡亂琢磨的閨蜜找醫生檢查了一番,這才讓她完全安心了,那麼到底什麼是子宮內膜癌呢?
  • 月經紊亂、閉經、陰道出血……30歲剛出頭她不幸患上子宮內膜癌
    32歲女生莉莉(化名),正值人生的青春年華,卻不幸被診斷出子宮內膜癌。她14歲初潮後就開始月經不規律,16歲閉經至25歲,4年前陰道不規則出血,其間間斷治療,直到被診斷為惡性婦科腫瘤。術後病理報告結果是子宮內膜複雜性增生伴不典型性,疑有癌變。為進一步明確診斷,專家又為患者施行了刮宮術,刮出少量內膜組織送檢,快速病理提示:子宮內膜癌,立即進行了子宮內膜癌根治術。「術中發現腫瘤已轉移到盆腔淋巴結,進行了盆腔、腹主動脈旁的淋巴結清掃。」該院婦產科丁波主治醫師惋惜地說,患者的子宮內膜癌已發展到晚期,子宮、輸卵管、卵巢全都切除了,目前正在進一步化療中。
  • 34歲子宮內膜癌患者順利生育,懷孕生孩子會把毛病帶掉?
    34歲子宮內膜癌患者順利生育,懷孕生孩子會把毛病帶掉?然而,當親朋好友聽說她之前得的是子宮內膜癌的時候,不由得驚呆了,子宮內膜癌不是要手術把子宮切了的嗎?怎麼秀秀她竟然還能保住子宮甚至生了孩子?是的,秀秀是幸運的。不是所有子宮內膜癌的患者都必須切除子宮的,有些子宮內膜癌患者經過嚴格的篩選、精心的治療和輔助生育措施,的確能夠保留住子宮,甚至生下健康可愛的寶寶。那麼,究竟哪些子宮內膜癌患者能夠在治療後保住子宮呢?
  • 揭秘那些「可怕」的婦科檢查—「肉疼」的刮宮
    刮宮,是通過刮匙刮取子宮內膜或宮腔內容物的小手術,分為診斷性刮宮(簡稱診刮)及治療性刮宮。,需證實或排除子宮內膜病變甚至子宮內膜癌、宮頸管癌,或其他病變如流產、子宮內膜炎等。 2、 月經失調,需了解子宮內膜變化及其對性激素反應者。 3、 超聲或影像學提示子宮內膜增厚或不均,需證實或排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癌或內膜增生性病變者。 4、不孕症,需了解有無排卵或內膜是否符合排卵周期變化者。
  • 子宮內膜癌的預防與治療
    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簡稱內膜癌)、卵巢癌並稱婦科三大腫瘤,嚴重危害女性的身體健康。 Part.1 簡單了解內膜癌 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又稱子宮體癌。 90%的患者有陰道不規則出血的症狀,包括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月經紊亂、絕經後出血等;25%出現陰道排液,包括血性、漿液性、膿血性等;隨著病情進展,患者還有可能出現下腹疼痛、貧血、消瘦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