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天文臺:科普短視頻讓更多人愛上天文學

2020-12-19 中國青年網

  在很多人心目中,國家天文臺是神秘和高大上的代名詞,那裡雲集了一大批科技「牛人」,每天都在探討和研究玄之又玄的宇宙星空。不過,你或許不知道國家天文臺也有接地氣的一面,在抖音平臺上,國家天文臺開設了官方帳號,而且人氣「爆棚」。

  打開國家天文臺的抖音官方主頁,瀏覽他們的短視頻作品,你會驚奇的發現原來天文知識的畫風也可以如此清奇:比如應該怎麼理解銀河系併合矮星系呢?因為----銀河系是個「貪吃鬼」。黑洞在宇宙空間裡「大嘴吃四方」配上一段《victory》背景音樂,讓人分分鐘熱血沸騰。最重要的是,視頻雖短,但信息量巨大,大家在閒暇時間就能學到不少天文知識。

  或許有人會問,國家天文臺這些短視頻都是出自誰手呢?其實,國家天文臺為了推進科普工作,特別設立了科學家輪值機制,輪值團隊成員都是妥妥的天文大咖。比如團隊成員之一的苟利軍研究員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天體物理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後,現在是國家天文臺恆星級黑洞爆發現象研究創新團組負責人。

  正是由於這些天文大咖的群策群力,國家天文臺的短視頻收到抖音用戶的熱烈追捧。目前,國家天文臺官方抖音號雖然只發布了20個作品,但卻收穫39.2萬粉絲,獲贊超過157.6萬。

  在由中國科學報社與字節跳動聯合發起的「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中,國家天文臺抖音創作團隊受到評委的一致好評,獲得優秀短視頻製作機構獎。「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由中國科學報社與字節跳動聯合發起,旨在激發科研人群、高校師生通過抖音短視頻發布科普短視頻,推動全民科普、傳遞科學精神。

  對此,苟利軍表示:此次獲獎無疑是對國家天文臺抖音創作團隊的肯定。國家天文臺製作這些科普超短視頻,目的是藉助抖音平臺,讓更多公眾愛上天文學、愛上璀璨浩瀚的宇宙天空,激發大眾的科學興趣,努力樹立良好的社會示範效應。

(免責聲明:中國青年網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紫金山天文臺迎來新臺長
    地處江蘇南京、享有「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之稱的紫金山天文臺已於近日迎來新臺長。紫金山天文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紫金山天文臺是以天體物理和天體力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所,該臺也是國家天文臺的組成單位之一。而此前擔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的常進已於今年10月履新國家天文臺臺長。
  • 上海交大與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合作推進天文學及相關領域全面發展
    在管理機制改革方面,雙方將尋求更多更穩定的平臺支持,共同爭取國家各部委、中科院以及上海市和國家JM融合發展的各類資源。在人才培養方面,雙方將共同推進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後培養等領域的合作,為天文科研和技術隊伍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優良人才儲備。
  • 上海天文臺舉辦「《星際穿越》中的天文學」天之文沙龍主題活動
    上海天文臺舉辦「《星際穿越》中的天文學」天之文沙龍主題活動 2014-12-11 上海天文臺 這種沙龍式的主題活動從公眾最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使得了解天文知識的過程自然而趣味十足,與電影藝術相結合的探討方式令人感悟到天文與人文的深層次呼應,激發更多人對天文學產生興趣。
  • 多所高校開設或恢復天文學專業,傳統冷門專業要「翻身」?
    作為川內唯一開設了天文學專業的高校,西華師大物理與空間科學學院羅志全院長介紹,西華師大2015年開設了天文學專業,與國家天文臺共建。該校的天文學專業面向全省,按一本招生,招生計劃在30到35名。從第一年招生開始,報考情況學校就很滿意,去年招了34名,今年招了33名。今年,該校已經申報了天文學的碩士學位點,有望2018年開始研究生招生。
  • 華中科技大學天文學系正式成立!系華中地區首個
    來自國家及地方天文臺、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天文學科的院士、專家200多人線上線下齊聚一堂共同見證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期待天文學系、物理學院能承擔起國家重任,期待更多的人對星空多仰望、對星空多思考。天文學系成立儀式後,來自國內外四十多個高校、科研院所和天文臺的兩百多名專家參加了華中科技大學天文學科發展研討會,為華中地區天文學科未來的建設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 紫金山天文臺:來一場天文「朝聖」之旅—新聞—科學網
    不久前,國家旅遊局、中國科學院共同發布了「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紫金山天文臺成為首十之一。 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紫金山天文臺位於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城遺址附近。天堡城是太平天國時期修築的重要的軍事要塞之一,築於絕壁之巔,可以俯瞰全城。
  • 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成立 湖北將再增一座天文臺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喻家山天文臺同時啟動規劃建設。這意味著,除了九宮山天文臺外,湖北將再增一座天文臺。天文學是研究宇宙及宇宙間各類天體的形成、結構和演化的學科,也是六大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數、理、化、天、地、生),其關注最前瞻的科學問題,相關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學和應用價值。近年來,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發展迅速。
  • 大學天文學學科專業簡介:關於宇宙和星星的科學
    天文學是六大自然科學基礎之一,是研究天體和宇宙的科學。當今學術界的研究熱點,比如暗物質與暗能量、宇宙大爆炸等,都與天體物理學緊密相關。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更是風行一個時代,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喜歡天文學的學子。下面簡單介紹一個國內天文學領域內著名的幾所高校的天文學學科情況。
  • 京津冀即將建成一座兒童天文臺
    ▲LAMOST (郭守敬望遠鏡)本研究來自中國、美國、西班牙等7個國家29家單位,共包括55位作者,其中中國佔了大半。 用天文學抓住好奇心寶寶出生後,就對世界充滿強烈的好奇。到稍大後,寶寶們會觀察周圍的一切,一切都是那麼新鮮有趣。當孩子們更大後,他們會向父母提出各種問題,這便是好奇心。如何留住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呢?天文學是一個窗口!5,6歲的孩子們,才開始對科學和宇宙感興趣,所以5,6歲常常被譽為「天文敏感期」。
  • 天文臺+天文系:這所「雙一流」高校發力天文學科建設
    這是華中科技大學天文學系系主任鄭小平教授創作的一首原創詩歌。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天文學家是浪漫的,也是理性的。那麼,如果你們學校也有一座天文臺,你是否也想成為一名仰望星空、問天求索的天文學家呢?「天琴計劃」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於2014年提出、通過在太空中進行引力波探測來進行天文學、宇宙學及基礎物理前沿研究的空間計劃,該計劃的基本方案是於2035年前後在約10萬公裡高的地球軌道上,部署三顆全同衛星構成邊長約為17萬公裡的等邊三角形編隊,建成空間引力波探測天文臺,開展空間基礎科學前沿研究。
  • 「全國科普日」:天文臺科普開放與3D觀影活動
    一、「全國科普日」:
  • 華僑城中學有座天文臺,孩子們在這裡可以仰望星空
    為培養學生對科學、天文學的興趣,近日,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燕晗山天文臺正式啟用。一所中學,為什麼要建天文臺?華僑城中學校長蔡樹男表示,天文是一個能發展學生探索欲的一門學問,它會讓學生有宏觀的思維方式。天文綜合了多項科學,首先要有基礎數學、物理、地理等學科知識,其次天文觀測過程中還要進行設計、實驗,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知識短視頻 科普更走心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發展,湧現出越來越多分享知識、傳播知識的內容創作者。他們是擁有知識、熱愛分享、熟諳技巧的科普達人。這些優質的內容供給,滿足並創造了巨大的知識需求。戴建業感嘆,那真是一代浪漫的人。這段講課視頻被放上抖音時,戴建業還不知道後者是什麼。一年多以後,他成為被稱為泥石流的網紅教授,抖音號擁有近400萬粉絲,上千萬點讚。生活在合肥的「珍大戶」,則是一名有著近10年金融工作經歷的律師。她在業餘時間利用短視頻給網友們科普經濟學常識。
  •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黨支部與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黨委開展貫徹...
    2020年12月8日,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黨支部赴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懷柔太陽觀測基地開展以「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進科研設施與科學數據開放共享」為主題的聯學活動。平臺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蘇靖,紀檢委員、副主任王瑞丹,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紀委書記歐雲出席,兩單位黨員同志共同參加。活動中,國家天文臺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了國家天文臺現狀、歷程以及在天文學領域開展科技創新、國際合作方面的進展成效。相關負責同志就太陽觀測做了主題報告。
  • 兒童健康科普短視頻亮相
    由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支持,上海市兒童醫院和上海炫動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哈炫兒童健康小劇場」公益項目正式啟動。「哈炫兒童健康小劇場」是一個全新的兒童健康科普短視頻節目,依託兒童醫院的專業資源,將0-6歲兒童健康科普知識以短視頻形式展現出來,向大眾普及兒童健康小常識,提升家長健康素質。項目計劃第一期製作30集,每集傳授1-2個科普知識點,時長為3-5分鐘。
  • 天文學專業不好找工作,喜歡它有什麼用?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朋友圈絕大多數從事科普工作的人,基本上都懂一點天文學。有些直接就是拿過天文學的博士學位,或者從事過與天文學搭界的職業。比如,孫正凡、李淼、李進忠等等。孫正凡據了解,高校天文學專業畢業後,工作不是太很好找。這大抵是事實。據朋友介紹,天文學專業的學生如果拿不到博士學位,根本不可能混進圈子。
  • 你知道,讓小朋友愛上宇宙、星空的正確方式嗎?
    《中國兒童視聽百科·飛向太空(第一版)》曾榮獲「2016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編委會成員都是天文界赫赫有名的專家學者:李 元,著名天文學家 中國天文館事業開創者李競,國家天文臺博導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員
  • 南大再添一名「天文臺臺長」!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天文大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光學天文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The Local Universe」科學組織委員會委員,LAMOST科學委員會主任。曾任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北京天文學會理事長。
  • 從「中華星」到「悟空」:紫金山天文臺科學家70年的「追星記」
    張鈺哲是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新中國成立後紫金山天文臺的第一任臺長。在過去的70年,一代又一代天文學家,用他們的堅韌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追尋浩瀚宇宙,繪製銀河畫卷。 今天的紫金山天文臺,是一個擁有很多「第一」頭銜的天文學研究基地,如今,這裡承擔更多的是科普教育的職能。走進紫金山天文臺,拾級而上,進了展館正中的一尊銅像就是張鈺哲先生。
  • 關於活用校園天文臺資源及籌建「深圳天文聯盟」交流會圓滿舉行
    布吉中學、龍華高級中學、翠園中學、厚德書院等多所學校的科學老師以及相關科普工作者,在深圳市天文臺開展關於活用校園天文臺資源及組建天文聯盟相關事宜的交流會。深圳市天文臺代表及工作人員,深圳市天文學會秘書長孫毓睿、理事吳翔和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秘書長辛世民等20餘名相關人員出席了本次交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