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臺舉辦「《星際穿越》中的天文學」天之文沙龍主題活動

2020-12-20 中國科學院

上海天文臺舉辦「《星際穿越》中的天文學」天之文沙龍主題活動

2014-12-11 上海天文臺

【字體:

語音播報

  最近朋友間的問候語從你吃飯了嗎改為你看《星際穿越》了嗎?這部刷遍朋友圈的科幻電影被譽為硬科幻代表作之一,影片中涉及到系外宜居行星、黑洞、高維時空等大量天文學領域的前沿問題。面對這股席捲全球的「天文解讀熱」,在電影上映後不久後的12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聯合上海電影博物館、上海天文館(籌)(上海科技館分館)共同推出了「《星際穿越》中的天文學」——天之文沙龍主題活動,從科學的視角解讀了影片中涉及到的天文學概念,並首次邀請到天文學者、科幻迷、影評人的嘉賓組合,從天文、科幻、電影藝術欣賞等多角度探討了這部關注度極高的作品。 

  活動公告發布僅6個小時,通過天之文論壇、天之文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報名的觀眾人數就遠遠超過現場可容納的100個席位。為配合本次活動的氛圍特別選擇的現場——上海電影博物館藝術影廳,不僅座無虛席,連過道都坐滿了慕名而來的觀眾。

  解讀電影的環節中,嘉賓左文文博士天文專業的角度,就電影中涉及到的天文概念——蟲洞、黑洞、引力、時空彎曲、引力彈弓、潮汐力、高維時空、系外宜居行星等逐個進行了解讀,使觀眾了解它們的基本概念以及天體物理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和進展,同時介紹了上海天文臺有關專家和團組所做的研究工作,對影片中容易引起誤解的概念進行了澄清。主持人龔理作為資深科幻迷,展示了大量經典的太空題材科幻電影中出現的類似的天文元素,讓觀眾大飽眼福的同時,通過對比更容易了解天文元素在科幻作品中的含義;獨立影評人胡寅回到電影藝術本身,從人文和哲學的角度對影片中天文元素的表達手法進行提煉升華,「用科學意義上的黑洞來隱喻人性意義上的心理黑洞」等獨立觀點得到了很多觀眾的共鳴。 

  觀眾交流環節非常熱烈,上海天文臺的一些科研人員也作為觀眾來到現場,其中陳亮博士還「客串」解答了一個關於「噴流」的專業問題。活動的尾聲,十位幸運的現場觀眾獲得了上海天文博物館門票和電影票作為紀念。活動結束後,不少觀眾用手機掃大屏幕上的天之文微信二維碼,並圍著嘉賓探討感興趣的天文話題,希望獲得更多有趣的天文資訊。 

  一位觀眾在接受新聞晨報記者的採訪時提到「我是百分百的科學盲,但這場講座聽完後覺得聽懂了60%。」這種沙龍式的主題活動從公眾最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使得了解天文知識的過程自然而趣味十足,與電影藝術相結合的探討方式令人感悟到天文與人文的深層次呼應,激發更多人對天文學產生興趣。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最近朋友間的問候語從「你吃飯了嗎」改為「你看《星際穿越》」了嗎?這部刷遍朋友圈的科幻電影被譽為「硬科幻」代表作之一,影片中涉及到系外宜居行星、黑洞、高維時空等大量天文學領域的前沿問題。面對這股席捲全球的「天文解讀熱」,在電影上映後不久後的12月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聯合上海電影博物館、上海天文館(籌)(上海科技館分館)共同推出了「《星際穿越》中的天文學」——天之文沙龍主題活動,從科學的視角解讀了影片中涉及到的天文學概念,並首次邀請到天文學者、科幻迷、影評人的嘉賓組合,從天文、科幻、電影藝術欣賞等多角度探討了這部關注度極高的作品。 
  活動公告發布僅6個小時,通過天之文論壇、天之文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報名的觀眾人數就遠遠超過現場可容納的100個席位。為配合本次活動的氛圍特別選擇的現場——上海電影博物館藝術影廳,不僅座無虛席,連過道都坐滿了慕名而來的觀眾。
  解讀電影的環節中,嘉賓左文文博士天文專業的角度,就電影中涉及到的天文概念——蟲洞、黑洞、引力、時空彎曲、引力彈弓、潮汐力、高維時空、系外宜居行星等逐個進行了解讀,使觀眾了解它們的基本概念以及天體物理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和進展,同時介紹了上海天文臺有關專家和團組所做的研究工作,對影片中容易引起誤解的概念進行了澄清。主持人龔理作為資深科幻迷,展示了大量經典的太空題材科幻電影中出現的類似的天文元素,讓觀眾大飽眼福的同時,通過對比更容易了解天文元素在科幻作品中的含義;獨立影評人胡寅回到電影藝術本身,從人文和哲學的角度對影片中天文元素的表達手法進行提煉升華,「用科學意義上的黑洞來隱喻人性意義上的心理黑洞」等獨立觀點得到了很多觀眾的共鳴。 
  觀眾交流環節非常熱烈,上海天文臺的一些科研人員也作為觀眾來到現場,其中陳亮博士還「客串」解答了一個關於「噴流」的專業問題。活動的尾聲,十位幸運的現場觀眾獲得了上海天文博物館門票和電影票作為紀念。活動結束後,不少觀眾用手機掃大屏幕上的天之文微信二維碼,並圍著嘉賓探討感興趣的天文話題,希望獲得更多有趣的天文資訊。 
  一位觀眾在接受新聞晨報記者的採訪時提到「我是百分百的科學盲,但這場講座聽完後覺得聽懂了60%。」這種沙龍式的主題活動從公眾最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使得了解天文知識的過程自然而趣味十足,與電影藝術相結合的探討方式令人感悟到天文與人文的深層次呼應,激發更多人對天文學產生興趣。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列印 責任編輯:程博

相關焦點

  • 上海天文臺天文博物館組織公眾科學日活動
    5月16日、17日是中科院第11屆公眾科學日,全國科技活動周開幕,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為了讓更多公眾有機會走近天文,位於佘山之巔的上海天文博物館(上海天文臺佘山科普教育基地)於16-18日(周六、日、一)免費開放,並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使用望遠鏡觀看太陽黑子的機會,還準備了兩場主題新穎的天文沙龍活動。
  • 上海交大與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合作推進天文學及相關領域全面發展
    9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依託上海交大在學科布局、教學和生源方面的優勢,以及上海天文臺的科研隊伍和天文觀測設備方面的優勢,雙方將在科學研究、學科建設、人才交流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 錢學森圖書館暑期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圓滿落幕
    8月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共同推出的升級版「學·問沙龍」成功開講。至此,錢學森圖書館暑期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圓滿完成。2018年暑假期間,錢學森圖書館針對青少年學生、親子家庭等主要受眾群,通過星際航行、大師之路、進館有益三大主題,精心策劃推出了一系列以互動體驗、研學實踐為特色的主題教育活動。在為期2個月的暑假中,錢館的暑期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共吸引約3100餘人次青少年參與其中,成為了青少年觀眾快樂成長的第二課堂。
  • 「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紫金山天文臺迎來新臺長
    地處江蘇南京、享有「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之稱的紫金山天文臺已於近日迎來新臺長。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官網消息,11月23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來紫金山天文臺組織召開主要領導調整宣布會議,分院分黨組書記朱懷誠同志宣讀了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有關任免通知,趙長印同志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官方簡歷顯示,目前,紫金山天文臺臺長、黨委書記已由趙長印「一肩挑」。
  •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在基礎研究方面,擁有若干具有國際一流競爭力的研究團隊;在應用研究方面,上海天文臺在國家導航定位、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上海天文臺設有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中心、天體物理研究室、射電天文科學與技術研究室、光學天文技術研究室、時間頻率技術研究室5個研究部門。
  • 從物理學角度分析《星際穿越》:逃離黑洞用到了哪些天文學知識?
    最近《流浪地球》大火,很多網友便拿來跟好萊塢的一些科幻片作對比,其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同時逃生系列的電影《星際穿越》,說到《星際穿越》這部電影,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子。它在繼承發揚《2001太空漫遊》電影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一些人類的情感,使得這部電影有血有肉,十分好看。
  • 全球天文臺二十四小時直播接力棒傳至上海
    中新社上海四月四日電 (宗晨亮)國際天文學會主辦的「天文學一百小時」活動接力棒今天傳至上海。四日九時四十分,上海天文臺二十五米射電望遠鏡參加全球天文望遠鏡二十四小時網上直播活動,向全世界介紹中國在天文學方面的進展。
  • 上海天文臺2002年招生
    碩士研究生招生    上海天文臺能按天文學一級學科授予學位,在天文學學科內各個專業都招收五年制碩博連讀生(由考生申請)和學校推薦免試生。設有天文學博士後流動站。有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各1名。
  • 京津冀即將建成一座兒童天文臺
    用天文學抓住好奇心寶寶出生後,就對世界充滿強烈的好奇。到稍大後,寶寶們會觀察周圍的一切,一切都是那麼新鮮有趣。當孩子們更大後,他們會向父母提出各種問題,這便是好奇心。如何留住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呢?天文學是一個窗口!5,6歲的孩子們,才開始對科學和宇宙感興趣,所以5,6歲常常被譽為「天文敏感期」。
  • 《賽爾號》全新版本穿越星際之門10.30上線
    賽爾號年度資料片穿越星際之門將在10月30日正式上線!天外有天,茫茫的宇宙中隱藏著無數的奧秘。其中最神秘的,就是無盡能源。經過辛苦的追尋,賽爾號終於發現了無盡能源的線索。星際之門已經開啟,新的世界,新的夥伴等著你!全新冒險,即將展開!現在就來穿越星際之門,驚喜福利等你來哦!
  • 「旅行者2號」星際穿越首批數據發布
    「旅行者2號」探測器是第二個穿越日光層邊界的探測器。而「旅行者1號」探測器在2012年進入星際空間,傳回了非常寶貴的日球層頂數據。但是,由於探測器上的等離子體設備損壞,研究人員無法收集到那次穿越的完整數據。  現在,作為人類最遙遠的使者,這兩艘旅行者號探測器都航行在太陽的影響範圍,即日光層之外。日光層猶如宇宙中的一個巨大氣泡,太陽及太陽系行星等處於「氣泡」內。
  • NASA「旅行者2號」星際穿越首批數據發布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沁涵)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11月4日公開了5項研究論文,發布NASA「旅行者2號」探測器進入星際空間的首批測量數據,透露了太陽系邊緣的詳細情況。《自然·天文學》上發布的關於「旅行者2號」的論文截圖。
  • 2020年青島市科技活動周活動:青島艾山天文臺
    青島艾山天文臺主辦單位:青島艾山天文臺舉辦地點:膠州洋河鎮張家塋艾山天文臺舉辦時間:8月29日聯 系 人:王鳳    聯繫方式:18963027758(電話同微信)   活動內容:艾山天文臺位於山東省青島市膠州洋河鎮,山東省最大的天文科研科普綜合體
  • 天外訪客「奧陌陌」名字來源夏威夷語 現代天文學擁抱夏威夷土著文化
    天外訪客「奧陌陌」名字來源夏威夷語 現代天文學擁抱夏威夷土著文化  Emma Chou • 2019-01-14 15:38
  • 南大再添一名「天文臺臺長」!
    此前,已有嚴俊、趙剛等多位校友擔任中國天文機構的重要領導人南京大學天文系校友們表現亮眼當然離不開南京大學天文學超強的實力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南京大學天文學排名全國第一2020年7月25日由南京大學自主研發的
  • 大學天文學學科專業簡介:關於宇宙和星星的科學
    主幹課程:普通天文學、體物理、恆星物理、計算天文學、天體化學、就業方向:機關、事業單位、航空航天相關機構(比例不低)、各地天文臺(比如貴州的天眼)、天文儀器設備公司;深造:冷門專業,開設院校很少。擁有博士授予權的高校不超過10個。
  •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考研...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2020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簡稱上海天文臺)成立於 1962 年,其前身是 1872 年建立的 徐家匯天文臺和 1900 年建立的佘山天文臺。
  • 國家天文臺:科普短視頻讓更多人愛上天文學
    在很多人心目中,國家天文臺是神秘和高大上的代名詞,那裡雲集了一大批科技「牛人」,每天都在探討和研究玄之又玄的宇宙星空。不過,你或許不知道國家天文臺也有接地氣的一面,在抖音平臺上,國家天文臺開設了官方帳號,而且人氣「爆棚」。
  • 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成立 湖北將再增一座天文臺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喻家山天文臺同時啟動規劃建設。這意味著,除了九宮山天文臺外,湖北將再增一座天文臺。天文學是研究宇宙及宇宙間各類天體的形成、結構和演化的學科,也是六大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數、理、化、天、地、生),其關注最前瞻的科學問題,相關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學和應用價值。近年來,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發展迅速。
  • 「星際計劃」大型航天主題科普展落地上海麗寶樂園
    麗寶樂園自開業以來,一直致力於打造獨具特色的主題風格商業樂園。精選原創、有趣、好玩的主題展覽活動,與業態租戶強強聯合,以獨特的生活美學理念,引領市民朋友一起探索生活樂趣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