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如何打造
具有辨識度的育人工作體系?
具體措施有哪些?
一起來看
2005年,在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的主持下,浙江省委建立了省領導聯繫高校並為師生作形勢政策報告制度。
在全國率先實施高校黨委宣傳部長由黨委委員兼任、高校思政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領導幹部講課聽課、幹部教師聯繫寢室等制度。
制定《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組織實施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質量提升、思政課教師素質提升以及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等「三項提升計劃」。
探索「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形成「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育人合力。
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認真實施《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組織編寫和實施《中小學德育課程教學指導意見》和涉及29門學科的《中小學學科德育指導綱要》。
推出德育地方教材:組織修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實踐》《浙江精神與浙江發展》《人 自然 社會》《小公民》《浙江人》《浙江潮》等20冊省編德育地方教材,以大量蘊含浙江精神的「浙江人」「浙江事」。
圍繞家校協同育人,推進網上家長學校建設,浙江在省級層面實現了4個全國領先。
【評論員觀察】
立德樹人為本 彰顯「紅船味道」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培養什麼樣的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們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樹人的前提是立德,立德的目的是樹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走在前列的浙江教育,歷來深諳這個辯證法,始終堅守這個價值觀。
思政工作是靈魂。課程是陣地,內容是主體,探索「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在之江大地,在教育主場,形成「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育人合力。早在2005年,在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的主持下,浙江省委建立了省領導聯繫高校並為師生作形勢政策報告制度。「思政星課堂」等燎原之勢的星星之火,生動回答了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
「三全育人」是遵循。澆花澆根,育人育心。教育不是提綱挈領,而是百千萬億工程。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比的是繡花的功夫,拼的是過硬的本領。遴選58所高校建設十大育人載體,重點實施四大育人工程,2020年省級專項經費由1600萬元/年提高到2000萬元/年。組織實施思政課教師「1151」培養計劃,培育100個名師工作室,著力培養10名領軍人才、50名拔尖教師、100名中青年骨幹教師……加之「百校聯百鎮」、「雙百雙進」等工程,讓「三全育人」理念有抓手、能落地、顯實效。
浙江特色是傳統。立德樹人是人心的工作,既要高瞻遠矚,亦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浙江「三個地」的政治優勢,組織編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實踐》《浙江精神與浙江發展》等德育教材並在全省高校推廣使用,讓思政課更具「紅船味」「浙江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讓德育工作生根、讓思政工作落地,激活育人鏈條、釋放育人活力。這些創新性做法、創造性研究,真正讓浙江教育的立德之課「活起來」、進而「火起來」。愛國愛黨愛鄉,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樹人更有煙火味、更接地氣。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浙江,體現在立德樹人上,彰顯在「紅船味道」裡。(鄧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