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普洱茶以越陳越香,生津回甘的口感博得了大眾的喜愛。市面上的普洱茶品牌品種繁多,怎樣辨別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呢?
冒充老茶冒充老茶的唯獨的辦法就是新茶做舊,做舊的方式通常有兩種,一是新茶做舊,另一種是包裝做舊。因為老茶難求,現在做舊很專業了,很難中止區分。冒充老茶湯色、葉相幾乎能以假亂真,但唯一的一點做舊做不了的就是陳香老韻,所以,辨別「高質量」的冒充老茶只需經過品飲才可分辨。假冒老茶有一定的市場規模,主要是見過、喝過真正老茶的人少之又少,
分辨時缺乏鑑賞標準。至於包裝做舊,沒有專業的水準新人難以鑑別。包裝做舊以前多出自臺灣、香港。所以,做舊老茶令人難以防範,除非對老茶情有獨鍾,否則還是遠離的好。冒充原料原料的冒充主要來自某些省份的小葉種原料,無論是按官方的標準還是茶友的說法,小葉種原料從本質上來說就不是普洱茶。這種茶相對較容易分辨。
這種茶有微微酸味,無論怎樣衝泡都無法去除。這種茶看上去很漂亮,細芽細葉,精緻小巧,有的連芽帶葉只需3至4毫米,與雲南普洱茶的葉形極不吻合。又因湯色不錯,很容易迷惑人心。冒充工藝為迎合市場需求迷惑茶客,在加工工藝上採用烘青工藝、紅茶工藝製造普洱茶,使得茶變得香味濃鬱,湯色紅亮,增加了賣相。
採用這種工藝加工製造出來的茶,不一定都是質量很差的茶。採用烘青製造出來的茶,不能長時間存儲,新茶喝起來很香,放幾年就會變得很難喝。採用部分紅茶工藝,即鮮葉採摘後並不按常規的時間殺青,待葉梗葉片有些大面積發紅才殺青,這種茶湯色非常漂亮,
但香氣、口感的轉化明顯不如普洱傳統工藝所制之茶,且時間越長,問題越明顯。鑑別這類茶比較簡單,只需茶香得不同尋常,那定是烘青。假設茶泡開後呈現大面積的紅葉紅梗,便是紅茶工藝了。
傳統普洱茶葉也會呈現一些紅色,那是正常採摘時茶梗端頭因指壓變紅,或因疏忽偶爾呈現紅邊,與紅葉紅梗是不一樣的。冒充古樹冒充古樹茶,非常普遍,可以說是比比皆是。以次充好。不是新人品飲就能區分的。冒充名山冒充名山,就是以普通茶來冒充名山產的茶,本質上也是以次充好。這種茶市面上與冒充古樹茶一樣,眾多成災,班章、易武、冰島、景邁被冒充最多。鑑別這些茶也並非普通茶客可行。冒充純料冒充純料通常都是以拼配茶來冒充,與冒充古樹、冒充名山一模一樣,但並非拼配茶就一定不是好茶。拼配作為一種伎倆,其目的是使茶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