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103歲的晉華珍總能記起從前的艱辛和勤勞。
愛乾淨
老人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都要打兩盆水洗澡。孫兒說,這個習慣老人至少保持了50年。
好身板
70歲的時候,老人背得動100斤牛草,徒步三公裡。如今一切都喜歡自理,凡事喜歡自己動手。
重陽話長壽,活得明白最重要。
103歲的晉華珍,地道的成都人。從小到老,都住在成都的石人片區。6年前,石人北路蓋起了敬老院,她約著一個要好的婆婆,住了進去。
她喜歡逛公園,享受著不停跟人打招呼的感覺。只要飯點到,晉華珍還沒回去,她的護工便會去石人公園找她,進而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群老人在石頭臺階上排排坐好,晉華珍端坐在中間,提高了嗓音向大家回憶:過去,自己曾是個怎樣的種田能手。「70歲時,還能背起重百斤的背簍,徒步3公裡賣牛草。」
說起長壽的秘訣,老人沒有其他的,就是愛乾淨,每天洗兩次澡。早上起床後、晚上入睡前,她都會自個兒打上兩盆水,把自己洗得乾乾淨淨,從不讓護工插手。孫兒說,老人這個習慣至少保持了50年。
高情商
機智應對晚輩「考驗」
有一種喜悅,叫做家有百歲老人過重陽。
10月27日早上7點,石人北路晚霞託老所。晉華珍醒了,翻出自己最喜歡的大花棉衣,戴上一貫的紅色毛線帽、碎花袖套。一身喜慶的她,坐在床前,靜靜等待著。9點,孫子小謝開著車從溫江趕來,把她接到了附近一家茶樓。
沏上普洱,茶香氤氳,晉華珍瞧見一大家子陸續趕來,弟媳、孫侄女、孫侄子……不一會,10來個人將兩條長沙發坐得滿滿當當。見孫媳婦抱著4歲的重孫,坐在了自己旁邊,晉華珍笑逐顏開,湊了過去,問起來,「哪個送他(上幼兒園)?」
晉華珍並不知道,她儼然成為了今天的主角。晚輩們交替著坐在她旁邊,挨個「考」她,「還認得到我不?」認得的,就直接說名字,想不起來的,她便機智地回應,「我眼睛看不實在了,認不清楚。」無論晉華珍怎麼說,總有一陣哈哈大笑接上,整個茶桌上,充盈著笑聲。
人到老年,總愛回憶過去。「我那時候還挑牛草去賣!」重要的事情,晉華珍叨念了三次。
孫子小謝說,奶奶晉華珍沒上過學,在田地裡幹了一輩子農活,練就了一副好身板。直至70歲時,她還要下田割牛草,百斤的牛草把背簍塞得滿滿。那時,奶奶的背影讓人心酸——長長寬寬的背簍,將她的背部遮得嚴嚴實實,唯一露出的一雙小腳,快頻地走著。她徒步3公裡,按幾分錢一斤的價格,把牛草賣給了牧牛人。
晉華珍的弟媳說,晉華珍兒子10歲那年,丈夫離去了。於是,晉華珍每日起早貪黑,拼命幹活,把唯一的兒子拉扯大。「那哈(那會)的日子不好過啊。」晉華珍總這樣嘮叨。
老年交
90多歲婆婆的「嚮導」
24年前,晉華珍隨小謝住進了新樓房。喜歡熱鬧,儘管家住6樓,晉華珍每天至少下樓兩次,出門透透風。平時一個人在家,她還會自己做飯、燒菜。6年前的一天,她忘了關煤氣爐,還好小謝回家早,及時發現。就在那時,石人北路蓋起了一座託老所,小謝考慮,送她過去,有人專門照看更合適。而晉華珍卻把這當成了老友重聚的機會,她向一個要好的婆婆發出邀請。兩人相約著,先後住進了託老所。
10月27日,記者問她,「住敬老院好不好?」她清晰地回答,「我關不了火,一個人(住),咋個辦嘛。」
而當初被她約著同住的婆婆已經離去,她又覓到了一個90多歲的曾姓婆婆。每天,兩人都要在一塊吃飯、聊天。然而,就在上個月,曾婆婆視力突然下降,啥也看不清楚了,於是,晉華珍反而成為了她的嚮導。護工小胡回憶,有一天,晉華珍到曾婆婆屋裡喚她吃飯,曾婆婆竟然伸出右手,拉住晉華珍的衣角,站了起來,再一步一步地跟著她,向飯桌挪步。「呀,我的曾婆婆,你怎麼還去拉晉婆婆,兩個人都摔著了,怎麼得了!」小胡大叫起來。
晉華珍的牙齒掉得只剩幾顆了,但她的床頭,卻始終有一袋為別人準備的花生。小胡說,晉華珍認為,花生是祈福之物。每次出去遊逛回來,都會買上一袋,但凡有人進房間,她就會散花生給別人,以表示為人祈福。
愛乾淨
每天早晚洗兩次澡
歲月,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容顏,卻不能褪掉一個人的堅持。103歲的晉華珍一生勤勞,依然生活自理,凡事儘量自己動手。
每天醒來,她自己穿好衣服後,會在床沿邊坐定片刻,爾後依靠臀部移動,移坐到床鋪最右邊,再起身開門。雖然護工小胡就睡在她的左側,她並不會吭聲打擾。最令人感慨的是,活到這把歲數了,晉華珍依舊堅持每天洗兩次澡。起床後、入睡前,晉華珍都會自個兒打上兩盆水,把全身洗一遍。她堅持,這件事得自己完成,從不讓小胡插手。洗得太勤,皮膚水分不夠,前不久,晉華珍過敏起來。從那以後,小胡就把香皂收了起來,但晉華珍每天還是要用清水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