酗酒的英國人 他們說這是一種文化?

2020-12-17 網易旅遊

酒吧在英國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應該和一些歐美國家的咖啡館、中國的茶館一樣,都是當地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國內,很多人對酒吧的印象感覺不太好,會認為那是不太安全的地方。而在英國的生活裡,去酒吧就像中國人聚會吃飯唱歌看電影一樣,很普遍,很平常。而且只要你是和朋友結伴,而不是深更半夜的獨自醉酒,其實,沒有那麼危險混亂的。

英國的酒吧分為pub、bar和club,Club和國內酒吧類似,但開放時間會更晚。Bar和pub類似,偏向於喝酒聊天。

有時候酒吧裡沒有座位,即使外面寒風陣陣,也能看見許多穿著西裝的英國人站在酒吧外,拿著一杯啤酒和朋友聊天,這是一天中最輕鬆的時刻。

英國酒吧文化有著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所以很多酒吧並不是身處現代的建築中,而是藏身在頗具年代感的古建築中,酒吧裡面有很多壁畫、徽章、古樸的內飾。

在這裡你會看到20歲左右的年輕人,也會遇到已經花白頭髮的老爺爺,大家很自在地一邊小酌一邊聊天。

你知道的酒吧A面

酒吧可算是英國最出了名的事物之一了。記得哪裡看見過這樣的描述,英國的國民都是一群酒鬼,如果哪天政府把酒吧關了,說不定議員們會帶著百姓們一起造反。說的確實有幾分道理,英國的人無論男女老少,幾乎都很愛喝酒。尤其是每逢周末,他們總愛跟朋友們一起三五成群的去酒吧掃蕩一圈。有些酒吧一到周末的晚上就擁擠的不行,變身成夜店,音響開得震天響,舞池裡到處是竄動的人頭,無論是濃妝豔抹的女郎,英俊瀟灑的「紳士」,還是邋裡邋遢的青年,個個滿口酒氣,狂野無比。

有時候,哪怕在寒風刺骨大冬天的晚上,你還能見到來來往往的靚女們,身著露背性感吊帶,貼身短裙,腳踩十幾釐米恨天高,在零下幾度的街頭吆五喝六,穿梭於各個酒吧之間,著實讓我們這群中國來的小夥伴看的目瞪口呆。

有時候,他們也會有穿著奇葩到不行的,比如穿著粉紅色連衣裙抹著口紅的男士們。剛開始見到這個會很稀奇,不過後來就見怪不怪了。尤其是英國的學生們,他們經常會為party設定一個主題,然後要求來聚會的成員們穿著儘量與主題相符。比如有一次,我跟幾個好友一起參加一個奇裝異服party,實在是大開眼界,男扮女裝穿護士服啊,畫煙燻妝啊都還是好的,更有幾個男生直接穿了三角內褲戴朵大紅花就過來了的,party開到一半high到內褲早已不知去向,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只好沒出息地途中趁早開溜。

有時候喝醉了,有些人會就地一躺,乎地就睡了過去。在英國,我有好幾次在凌晨的街頭,遇到一群人把躺在地上醉的不省人事的人扛上救護車,然後車子閃著燈鳴著笛火急火燎地往醫院趕。我有一個朋友的室友,就曾經因為在新生周的時候,晚上去酒吧喝多了,一不小心在大街上把腿給摔斷了,坐了好幾個月的輪椅呢。

大晚上地走在街上,你往往總能遇見幾個醉醺醺的人衝你打招呼跟你搭訕。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呢就是裝作沒聽到繼續走你的路。一旦你禮貌性地回復了一下,他可能就會一路跟著你回家了哦。

在英國,最有名的Fish and Chips也是和酒吧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源淵的。High了一整晚之後,肚子自然是呱呱餓得不行啊。男男女女從酒吧出來,很自然地會去街頭小店裡買份便宜又香噴噴的Fish and Chips,或者買個雙層漢堡,奶酪匹薩之類的邊走邊聊。想要詳細了解酒吧都有什麼經典食物,請點擊這裡閱讀紅領巾之前的介紹。

你不知道的酒吧B面

說了這麼多,可別把你嚇到了哦。其實,英國的酒吧並沒有大部分國人想的這麼亂。首先對於酒吧的管理是很嚴格的,跟在這裡去超市買酒一樣,你必須出示你的ID(當然如果你看上去像是25歲以下的他們就有權問你)。每次進入夜店,門口還會有一些高大威武的酒保負責查看每一個人的ID,如果你長得很年輕,就會要你出示身份證明你18歲以上。沒有證明的話則會被毫不留情地擋在門外哦。如果有人在酒吧裡鬧事,這些人也會很快的被酒保強制請出去的。

其次,跟中國人相比,外國人確實是相對開放一些,但作為紳士之國,他們也是很有禮貌的。在酒吧裡通常會有很多人跟你搭訕,不過如果你明確表達你的姿態或暗示你不願意進一步交流的話,他們會尊重你的意願不會死纏爛打的(當然也有個別不知趣的,那就要小心了)。

第三,英國人的生活裡,酒吧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就跟中國人聚會吃飯看電影一樣,很普遍也很尋常。不像在中國的酒吧,別說大人,很多年輕人也會皺起眉頭表示對這種地方很不屑,感覺那是個很亂很不安全的地方。對於英國人來說,那是是很難得的周末輕鬆一把的機會,有助於消除一整周工作或學習的緊張或壓力感,好好釋放一下自己。你可以理解為咱們中國人晚上休閒是和朋友吃飯和唱KTV,則英國人就是去夜店跳舞喝酒。

第四,咱中國來的小夥伴自然是相對沒那麼開放的,但是,如果你認為酒吧裡很難看到中國人的痕跡,那你就錯了哦。現在在英國,走到哪裡你都能聽到熟悉的國語或者粵語,特別是倫敦啊愛丁堡啊曼徹斯特這一類的大城市。主要是學生居多。而很多來這邊讀書的,又都是「土豪」,家裡比較有錢。一部分的學生來這裡以後,很快適應了這樣輕鬆自由的氛圍,也會經常跟夥伴們一起去酒吧high一下。因此,你在英國的酒吧裡也是很容易看到東方人的面孔的,穿著一身的名牌,畫著西式的濃妝,踩著時尚的高更。

所以啊,英國的酒吧文化其實還是很特別的。酒吧沒有很多人想像中的那麼危險混亂(當然這個也分地區和酒吧),但也不能說是個簡單的地方,畢竟去的人還是魚龍混雜。來英國不體驗一把夜店可是很遺憾的,但真要體驗的話,記得和小夥伴們結隊一起哦,不要一個人半夜獨自回家。如果怕自己出去不安全,各個學校自己也會有bar,也會定期組織類似的活動,相對來說更安全。


那麼英國人的酒吧文化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英國人對於酒吧的觀念?

中國的酒吧基本都是新興的,被貼上的標籤是「娛樂場所」。而在英國,大大小小各具風味的酒吧不計其數,每個酒吧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不乏有數百年歷史的。它們成為英國百姓的休息社交場所,代表著英國的傳統,也體現著英國人的特性,可以說酒吧是英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二,英國人去酒吧的目的?

在中國,朋友們去酒吧可能大多是為了狂歡。而在英國,人們去酒吧大多是為了安靜地聊聊天。英國人很少像中國人一樣去家中拜訪、聊天,所有的鄰裡交往、朋友相聚基本上都是在酒吧中進行的。人們稱小酒吧為Pub(Public House的簡稱),Pub在英國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能和咖啡館在其他歐美國家、及茶社在中國是一樣的。

第三,英國人去酒吧的頻率?

對於大多數在中國的朋友來說,平時可能不會頻繁地去酒吧,只有在聚會或周末需要放鬆時才會去,而且基本上都是年輕人。但對於英國人而言,去酒吧幾乎是一項日常活動,下班後去酒吧喝幾杯,聊聊天,一天的疲勞和煩惱也就漸漸消散。無論年輕還是年長,酒吧幾乎都是每個英國人必去的地方,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

第四,英國人去酒吧大多喝什麼酒?

英國人喜歡喝啤酒,全國有400多家啤酒廠,每一家都會生產好幾種啤酒,喝啤酒則是英國人的傳統習慣之一。但是建議女同學去酒吧不要點啤酒,因為杯子比較大,女孩子端起來顯得不是那麼優雅,可以點不同種類的紅酒品嘗一下。


第五,英國人喜歡聚集在酒吧看球?

在有歐洲杯和英超聯賽的時候,酒吧通常都會擠滿了人。為什麼英國人不願意靜靜地呆在家裡看比賽,而是都跑到了酒吧,在人擠人的空間中,享受這種氣氛呢?也許只能用「這是一種文化」來解釋。如果你是個球迷,一定要去湊個熱鬧;如果你對足球不感興趣,那千萬別在有比賽的時候去酒吧。

第六,英國酒吧裡的食物?

中國朋友喝酒時,大多喜歡備上「下酒菜」。英國的酒吧裡雖然也有可口的食物供應,但英國人基本上都是一杯一杯地直接喝下去,大多不會邊吃邊喝。

本文來源:網易旅遊綜合 責任編輯:劉星妍_liuxingyan

相關焦點

  • 杜拉斯:真正酗酒的人是最單純的人?
    由中國演員梁家輝和英國演員珍·瑪奇主演。是影史上最受推崇的情慾電影之一。杜拉斯晚年染上了酗酒的陋習,脾氣變得孤僻古怪,最終由於喉癌死於巴黎,於1996年3月3日逝世,終年81歲,葬於蒙帕納斯公墓。現在想來,酒精恐怕是杜拉斯最忠誠的愛人。今天分享的是杜拉斯的文章《酗酒》,王道乾翻譯。
  • 看英國人的紳士文化 感受異域的文化氛圍
    小夏 攝  英國人的紳士文化獨具特色。英國影視作品裡的紳士們口音純正,衣著得體,優雅而迷人。他們在俘獲了不少少女心的同時,也讓更多的國人了解到英國的紳士文化。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赴英留學,他們感受著由英國人的紳士文化所營造出的不一樣的文化氛圍。
  • 《天線寶寶》「丁丁」扮演者去世,願天堂沒有酗酒
    據英國媒體報導,《天線寶寶》「丁丁」的扮演者西蒙-巴恩斯去世,享年52歲,而他的死因也十分悲慘,凍死街頭,當地警方也證實了他的死不存在他殺。據西蒙-巴恩斯的鄰居說,他一直都有酗酒的壞習慣,鄰居也一直擔心酗酒的西蒙-巴恩斯會出事,果然如今凍死街頭,十分悽涼。
  • 茶葉是英國人一種飲品,更是英國人的生活方式
    茶葉是英國人一種飲品,更是英國人的生活方式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對世界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中國飲茶文化重視品茶者在飲茶過程中映射的審美,中國茶文化的表意功能也得到逐步擴大。茶葉傳入歐洲之後,並未像咖啡、可可等受到歡迎,直至其傳入英倫三島,居然奇蹟般的引起飲茶風潮,並由此產生世界獨特的英國茶文化。英國最初茶只作為藥品,隨後慢慢上升為貴族的奢飾品,慢慢發展成為國民大眾的日常飲品,茶文化對英國文化、歷史等方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英國散文家約翰.普利斯特裡的作品文筆雋永、溫和典雅,幽默睿智、題材廣泛。他的不少散文中均有關於茶葉的描寫。
  • 英國的下午茶文化讓人羨慕
    英國人愛喝茶是世界聞名的。茶的故鄉並不在英國, 而是在中國。中國是種茶、制茶和飲茶最早的國家。據說茶是查理二世的王后凱薩琳帶到英國的。凱薩琳出嫁時從東印度公司購買了中國紅茶,把它帶到英國王宮。她把喝茶當作一種宮廷樂趣。
  • 加拿大研究發現:酗酒增加多種癌症患病機率
    英國《每日郵報》8月5日援引麥吉爾大學流行病學醫學院副教授安德烈婭·貝內代蒂博士的話報導:「結果十分令人震驚。酗酒者患食道癌、胃癌、結腸癌、肝癌、胰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的機率大大增加,其中患食道癌和肝癌的機率最高。」 酗酒對直腸癌、膀胱癌、黑色素瘤等癌症的患病機率沒有明顯影響。
  • 研究:工作繁重易導致酗酒
    他們發現,性別差異對這一結論並無影響。該研究結果近日刊登在《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如果女性每周飲酒量超過14杯、男性超過21杯,就會被認為是高風險酗酒。 About 20 per cent of Australians drink at levels that put them at risk of lifetime harm from injury or disease.
  • 英國的飲食文化告訴你為什麼他們叫貴族!
    英國的畜牧業較為發達,但由於地域和自然條件的限制,糧食和畜牧產品均需要進口,因此,外來飲食文化對英國飲食習俗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一般認為,1066年諾曼人的到來給英國烹飪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前的羅馬人雖然也給英國帶來了新的烹飪知識,但在他們走後許多知識就失傳了。諾曼人對飲食比較講究,他們把法國、義大利的生活習慣、烹飪方法帶到了英國。
  • 英國人「舌尖上的中國」:中國菜包含中國文化密碼
    會令很多人吃驚的是,這些文字故事背後的作者,這個對舌尖上的中國情有獨鐘的,是在牛津長大在劍橋大學取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土生土長的英國女孩Fuchsia Dunlop,她的中文名叫扶霞·鄧洛普。這本中國飲食文化非虛構作品的名字也不膚淺如什麼《老外與中餐》,而是暗含著一種性感的味覺——《魚翅與花椒》。
  • 他們說:所謂嘻哈,其實是一種生活狀態
    在一部名叫《Back 2 Tape》的紀錄片中,歐洲知名音樂記者 Niko Hüls 探訪了歐洲嘻哈文化中的重要角色——塗鴉藝術家,街舞者,DJ,說唱歌手,追尋他們走上嘻哈之路的過程,以及他們對嘻哈文化的理解。這部紀錄片讓我們意識到,嘻哈早已變成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態度,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改變社會的力量。換句話說,即使不去塗鴉說唱,你也可以過一種嘻哈的生活。
  • 北京科技大學出臺規定:抽菸酗酒請客收回獎學金
    材料學院的龐曉露補充說。  然而,抽菸、酗酒、請客等現象在高校裡比較普遍,如何界定為「不良生活習慣」?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又由誰來監督?這些規定到底能不能管得住學生?  北科大學生處李豔芳老師介紹,限制抽菸、酗酒是從關心學生身體健康的角度出發,拿獎學金請客也完全違背了國家發放獎學金的意願。但無論你是不是拿獎學金去大吃大喝,這種生活習慣也與學校的文化氛圍不相匹配。
  • 銀時不會說「請等我回來」,他會說「我不再酗酒了」
    今天在群裡看到一群人在討論小豬的事情,說他在某音上面對粉絲說了一句「請等我回來」,然後這圈子又炸了,第一時間搶熱點的是誰你猜猜(肯定不是我),知乎上關於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問題,已經有 406 個答案了。他們編輯回答的速度真是太快了,佩服,佩服。我當然不想跟你討論羅的事情,我對他不熟,只知道他是一位全能藝人,唱歌,跳舞,電影,綜藝,多人運哦不,不好意思,說漏嘴了。
  • 病毒放不倒英國人,酒可以
    △要想看請一個英國人的真面目,帶他去酒吧準沒錯對於社交拘泥症患者的英國人來說,酒吧正是在打破外界的各項規則,是英國人人際關係的潤滑劑。更有意思的地方是,英國的酒吧也有隱形的自身規則,在一種亂中有序,有條不紊的方式下進行著。
  • 茶道文化在英國的發展歷程
    在英國,茶最初是「藥品」和「毒藥」,隨後上升到貴族的奢侈品,再之後卻遭受社會的「四面圍攻」,最後才成為必需品——國民飲料,進而演變成當今風靡世界的紅茶文化。這一過程雖然漫長但是卻增添了英國歷史、文化、社會等多方面河流中的美麗。時間證明,英國的強大和重要性;向前發展的藝術和科學等,甚至是幸福的社會體制都與茶密不可分。
  • 留學生融入當地文化生活 切記把握好四要素
    在加拿大就讀本科、現在英國讀碩士的劉超霞深有體會,她就在加拿大看到過一些上中學的小留學生們吸食大麻,「我是高中畢業以後去的溫哥華,因為在加拿大大麻產生的初衷是為了給患有很嚴重頭疼病的人,政府出售給需要治病的人,市場環境是有的;其次,外國人很多人覺得吸食少量大麻不會對健康產生特別大的危害、上癮了才會危害。我知道的初高中比較小的留學生們受到當地學生影響,也會認為吸食沒有問題,一起吸食。」
  • 英國文化體系裡的國家,法官都要佩戴假髮,起源是因為一種傳染病
    在近代以後,我們國家衰落的很徹底,這種衰落導致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弱勢,被很多西方文化取代。這方面體現最明顯的應該就是香港了,因為在清朝末年以後,這個地方被英國人統治了超過一百年的時間。而英國在近代以後,又是西方世界的領頭羊,所以英國文化對香港的影響很深遠,最明顯的就是香港人基本都會講英語,而且我們如果看過香港的電視劇(這些年香港的電視劇衰落的很厲害),就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英國文化遺留下來的東西,那就是在法庭上法官都會戴一個假髮。這些假髮都是一模一樣,而且是白色的或者應該是淡黃色。
  • 英國人是世界上最糟糕的遊客,每年有5000多名人,在國外被捕!
    估計大多數人對英國人的印象都是禮貌又友善的樣子,男的是紳士,女的是淑女。但是令我們萬萬想不到的是,形象如此完美的英國人,居然是世界公認最糟糕的遊客。這可不是我說的,而是國際旅遊機構的調研結果。英國人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溫文爾雅,他們喜歡酒後亂那啥,幾杯威士忌後甚至會一言不合上街裸奔。
  • 紳士是英國最成功的文化輸出
    不過紳士風度是英國最成功的文化輸出產品之一。我在牛津大學的一位中國學生向我提議寫一寫英國紳士這個話題,因為他覺得這個話題既令人著迷,也讓人困惑。這讓我不禁思考,對紳士的崇拜為什麼會存續這麼久,紳士在今天還有沒有什麼作用。今天我們的社會氣氛非常激烈,人們為了脫歐、川普、福利和移民等問題而分歧嚴重,#MeToo(我也是)運動對男性特權發出了嚴厲的抨擊。
  • 看了英國人的文化牆,才知道他們的幽默不是蓋的
    每個人都知道英國是一個幽默而且內斂的國度
  • 英國的下午茶文化
    茶在當時是只有富貴人家才享用得起的一種珍饈,喝它的人想讓全世界都知道他們能買得起它。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富貴人家會在他們的肖像畫裡畫上精美的瓷器和精緻的茶,以便向世人展示他們所擁有的財富是多麼巨大。  下午茶不僅為達官貴人所熱衷,就連他們的僕人們也非常積極地效仿著主人們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