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楚門的世界》中,楚門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

2020-12-20 南城煙雨錄

「我想所有人都會質疑各自生活的真實性,就如同孩子們總愛詢問自己是否被領養一樣。」《楚門的世界》的編劇安德魯·尼科爾的話告訴我們,一個人並不只是單純自我的存在,還有本我、超我的影子。

《楚門的世界》是派拉蒙影業公司於 1998 年出品的一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提名以及金球獎、歐洲電影獎等多項大獎。影片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楚門對於早已規劃好的虛假人生一無所知,自我的現實生活雖然無憂無慮,但這並不是他想要的,本我在一直計劃著逃離,最終他擺脫現實的束縛,選擇了自己想要的超我生活。

本我、自我和超我出自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弗洛伊德把人格結構分成三部分:處於潛意識本能的我、現實世界中的我和理想化自由的我。下面,我將從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解讀,主人公楚門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重人格特徵。

一、 本我:衝破現實的束縛,追尋自己想要的自由

弗洛伊德認為,所謂的「本我」就是隱藏在人心裡最處處,最原始、最模糊的部分,也是冰山理論中最底層的部分,相當於潛意識。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動物本能的衝動,它是人們心理最真實的寫照,它完全處於潛意識之中。對於楚門來說,那種最原始的欲望就是追尋屬於自己的自由世界。當楚門看見那艘沉沒的小船時,想到了出海遇難的父親,他兩腿發軟邁不開步子,這就是他潛意識的本我觸發的反應。他一次次衝破現實的束縛,但是這一潛意識的陰影並沒有離開他,他在現實中畏手畏腳,始終在逃避,自由似乎離自己很遠。

在上班路上,楚門再次看見自己的老父親,當他走進仔細看時,父親卻被帶上公交車離他而去。父親曾經帶他出海,是楚門嚮往世界的化身,父親的出現,正是嚮往的世界在楚門潛意識裡的掙扎。

楚門向心愛的女神施維亞表白,卻被告知周圍的一切都是假的,女神被帶走了,只留下一條紅色圍巾。正是這條現實的圍巾,引起了楚門本我對現實的質疑,他表現出對現實的對抗,他感覺有人監視他,這裡不是他要呆的地方,他要逃離去追尋屬於自己的世界。

在我看來,父親和女神的出現就是楚門潛意識本我對自己的催促,要逃離這個虛假的世界。弗洛伊德說:「本我的動力表達了個體有機體生命的真實目的,那就是滿足它的先天需要。」本我作為一股無形的力量,引導楚門去直面自己的真實目的,那就是逃離,去滿足自己對自由的需要。

二、 自我:面對虛假的現實,努力地尋找突破

在弗洛伊德看來,「自我」,是本我的現實體現,是本我與外部世界溝通的橋梁,它奉行「現實原則」,需要排除現實的種種阻礙,最終滿足內心需要。楚門對現實產生厭倦,他要逃離,他選擇了很多種逃離的方式,比如飛機、大巴和自駕,最後都以失敗告終。現實的自我在努力尋找突破口,但是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面對現實自己也很無奈!

經過一番努力,楚門找到了一個突破口,他駕駛著小船航行在大海上,現實中不僅有風浪,還有巨浪,楚門堅強地挺了過來。風浪過後,太陽出來,楚門撐起風帆,繼續前行。他逃離了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為設計的桃源島,向著本我嚮往的世界砥礪前行。

在這個虛擬的社會群體中,楚門沒有體驗過自然的親情、甜蜜的愛情、真誠的友情。所以,扭曲的世界必然有不自然的地方,這種殘酷的真實令他不能再忍受這些符號似的人與人的關係。這虛假的現實跟楚門的本我的呼喚格格不入,他要選擇逃離。

在我看來,既要面對現實,又要順應本我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現實是一個規律的世界,而本我卻是不受束縛的內心回歸。這讓我想起借山而居的青年畫家張二東,隱居終南山,過著令人羨慕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這似乎順應了自己的本性,但是現實卻沒有那麼詩意,棲居深山生活起居哪有那麼容易。楚門為了心中的理想世界,也是承受了現實中凡人不堪承受之重。

三、超我:認清現實的世界,勇敢地做出選擇

弗洛伊德認為,「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處於人格的最高層,是由於個體在生活中,接受社會文化道德規範的教養而逐漸形成的。超我規定著道德的標準,它的主要功能是按照至善原則指導自我,限制本我,以便達到理想自我的實現。

楚門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大海的盡頭,他邊摸著藍天,邊走向階梯,打開了那扇世界盡頭的門,看到的是一片黑暗。此時,楚門真正認清了這個現實的世界,實現了超我的轉化,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走進那扇未知的黑暗之門。

楚門為什麼沒有走回頭路呢?因為精心打造出的這個平和安寧的「桃源鎮」如製作人所言,一切都是美好的,有如伊甸園般安靜祥和,到處是友善的笑臉和問候的話語。但是這一切都不是真實的,嚮往自由的本我,絕不允許自己受到欺騙和束縛。

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曾說:「即使在最黑暗的情境下,我們也能保持精神的自由與心靈的獨立。」楚門很紳士地向虛假的世界告別,毅然決然地走進了那扇門。走向那未知的黑暗世界,這正是楚門苦苦追尋的精神自由和心靈獨立。不管那個黑暗的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麼,他都不在乎,因為楚門得到了心靈的頓悟,他找回了那個失去的自我,也找回了那個自由自在的本性,他從此進入了理想化的世界。

結語

通過以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對楚門三重人格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楚門努力地衝破現實自我的束縛,順應內心深處本我的訴求,進入了理想化的超我境界。在這個過程中,楚門不斷地與現實對話,實現了對現實更深層次的認識,從而成功逃離虛假的現實,走進自己嚮往的真實世界。

相關焦點

  • 《楚門的世界》:從三個層面淺析主人公如何衝破束縛重獲自由
    更可怕的是,只有他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正在被直播,他身邊的所有人都是演員,父母愛人朋友同事都是,甚至連鄰居家的一條狗都是,他們都在配合節目組演戲,只為了不讓楚門發現自己活在一個虛假的世界,楚門就在這樣一個「人造」的世界中活到了三十歲。有的人到了三十歲可能就妥協了。雖然日子沒那麼喜歡,感覺總是在重複,但起碼吃喝不愁衣食無憂、沒有太大的壓力,也就接受了這種生活。
  • 《楚門的世界》,你我都是楚門,看不清逃不出
    是的吧,只有電影才敢這麼演,《楚門的世界》便是講述了這樣一個令人無法想像的故事,唯有最後的結局稍稍給人些許安慰。楚門從小被一家影視公司收養,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有了妻子,生活在一個美麗安靜的島上,只是他不可能想到的是,所有的一切都在計劃之中,他每一天的生活都在數不盡的攝像頭下曝光著,供以全世界的人觀看。
  • 微微影視說:經典電影楚門的世界,芸芸眾生中突破自我,尋找方向
    這是東晉名士陶淵明筆下所描寫的世外桃源,我想這也是歷經人世滄桑的無盡的仁人志士所追尋的這麼一種世外桃源的生活。其實我們生活在虛假的世界裡面到底是享受真實更快樂一些,還是在真實的世界裡面享受虛假更快樂一些呢?每個人心目中都應該有自己的一番桃花源。
  • 《楚門的世界》:從傳播學的角度看
    「楚門的世界」是媒介創造的一個擬態環境,並非客觀環境。影片中,楚門從小就生活在一座小島上,那裡布滿了5000架數字攝像機,並且小島上全部是一批訓練有素的職業演員和臨時演員。而楚門卻並不知情,一直以為自己所生活的環境是真實環境。那麼何為擬態環境呢?
  • 早上好,以防我見不著你,所以下午好,晚上好,晚安—楚門的世界
    楚門發現他所生活的世界充滿了謊言,原先30年前奧姆尼康電視製作公司收養了一名嬰兒,他們刻意培養他使其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紀實性肥皂劇《楚門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為此獲得了巨大的收益。為了獲得自由,楚門想盡了辦法,最後他決定從海上離開這座小城。
  • 《楚門的世界》:利用SMART原則,幫你實現自我救贖
    就拿有我的朋友N來說,她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想報學前教育專業,但她在提交那一刻,被父母阻攔了,在她的父母的苛責下,她由原先幼師專業改成了土木工程專業。就這樣,她的幼師夢被父母掐滅了。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總是以「我還不是為你好」這個強大而又無法反駁的理由,以此來強迫我們按照他們的意思去做事情。
  • 楚門的世界:三大細節,令楚門發現整個世界在說謊
    《楚門的世界》是派拉蒙影業公司於1998年出品的一部電影,由彼得·威爾執導,金·凱瑞、蘿拉·琳妮、諾亞·艾默裡奇、艾德·哈裡斯等聯袂主演。金·凱瑞憑藉劇情片《楚門的世界》獲得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男演員獎。一個人的世界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一個人是不是真正自由的,怎麼來衡量,怎麼來說得清楚呢。
  • 如果楚門當初沒有逃出桃源島,《楚門的世界》就變成了《布景》
    而《楚門的世界》,堪稱經典中的經典。《楚門的世界》講述的是男主角楚門在嬰兒時期就被一家電視製作公司收養,公司還為他量身打造了一部紀實性真人秀《楚門秀》,他的一舉一動都被實時到全世界。而楚門作為唯一的主角,在他長大的三十多年裡,接觸過許許多多的人,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職業演員,按照各自的劇本陪著楚門演戲,然而楚門對此一無所知。直到有一天,楚門在大街上撞見了自己本該已經"去世"的父親,雖然父親很快就被人拖走,楚門也被人群分隔開,無法追上去。
  • 《楚門的》:使用SMART原則來幫助你實現自我救贖
    他的生活中隱藏著無數的場景,他的環境是假的,他的親戚朋友都是受導演邀請的演員,他是他生命中唯一的主角。當楚門發現他住在一個受控的世界裡時,他拼命想逃走,儘管在生產團隊的路上遇到了障礙,他並不害怕。他選擇了渡船,後來發現這是製作團隊設置的海景,不管導演「勸說」,他義無反顧衝到未知的自由世界。
  • 楚門的世界,how is it going to end ?
    但是,整個世界似乎繞著他轉,觀光就是去沒去過的地方,但是只要他去的地方,他在哪哪裡下雨,只要他你想著出去坐哪裡的飛機都沒有座位,坐大巴車就出故障,別人的回答是:行船走馬三分險,何況搭飛機開車出去就堵車。仿佛整個世界都與他作對。
  • 豆瓣9.3《楚門的世界》:對不起,我沒成為你期待的模樣|百家故事
    楚門秀的總導演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個世外桃源。在他眼中,他打造的世界才是世界本該有的樣子,沒有惡沒有流浪漢,純潔而美好。整齊的街道、整齊的房屋、陽光、鮮花、明亮、循規蹈矩、按部就班,裡面的一切都是可控的。
  • 《楚門的世界》:走得出桃花源,但外面的世界,一樣虛假
    我身處之外還有沒有世界?有人在關注我的一舉一動嗎?楚門的世界就和你開了一個大玩笑,楚門擁有著平淡的人生,有溫柔的妻子,情同手足的好友,和睦的鄰居還有一份閒散的工作,楚門認為,自己完全就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類。直到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原來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 《楚門的世界》:換作是你,你是繼續做楚門,還是勇敢走出去?
    一個公司收養了一名嬰兒,他們刻意培養他使其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紀實性肥皂劇《楚門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由此獲得成功。然而這一切卻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該劇的唯一主角——楚門。楚門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島的小城(實際上是什麼呢?
  • 《楚門的世界》,你看的是直播隱私的熱鬧,而我看的是經典臺詞!
    《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這是部好電影,然而我卻錯過了它好多年,直到最近才抽空得以觀賞。楚門是一檔火爆全球的真人秀節目主人公,從他的出生到三十歲,他的生活每日二十四小時的被實時直播。 每日起床刷牙洗臉,對著鏡子裝酷扮帥,楚門上班,下班回家,洗澡上廁所睡覺,圍繞著他的是五千多個無處不在的攝像頭。
  • 《楚門的世界》: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你知道楚門的世界嗎?在現場直播中,楚門準時出世。準確來說,楚門出生在一檔真人秀中,對,他的一身將是一場完美的現場直播。這個節目沒有劇本、沒有提示卡。未必是傑作,但如假包換。這是一個人一生的真實記錄。這個真人秀,我們稱為楚門的世界。在楚門的世界中,一起都是假的,天空是假的,海洋只是普通的人仿造的,甚至在他生命中出現的所有人也只是個演員。導演在有限的空間中創造了一個世界——楚門的世界,以此來協助導演完成一場特殊又真實的真人秀。楚門的一切將暴露在鏡頭中。「早安!」「午安!」
  • 楚門的世界
    B組定位對精神世界的關照,套用熱詞,意在身心靈的修煉上。他們物質追求不高(也可能是達不到物質線,所以追求不到)。他們「清新脫俗」,但又不可能象古人一樣真正隱居山林,所以還得應付紛至沓來的帳單和實際的購房購物的需求。曾看過一本政治諷喻的小說《1984》,印象最深的是社會對人們意志的清洗。小說裡的虛構當然可以用非常誇張的手段達到洗腦的目的,看得令人心生寒意。
  • 《楚門的世界》:5000個攝像頭監視,24小時直播,人生就是真人秀
    《楚門的世界》是一部超現實劇情片,故事說起來並不複雜,但餘韻深遠,回味悠長,就算是再詼諧的橋段、再令人捧腹的表演,也難掩故事中那一抹悲涼的底色。楚門的日常生活被24小時不間斷地在全球各地直播,他的喜怒哀樂牽動著無數觀眾的心弦,人們跟著他哭,跟著他笑,為他忘記生活中的瑣碎,忘記工作中的煩惱。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人們到底為何如此熱衷於追看楚門的真人秀?
  • 《楚門的世界》:出逃的乖孩子,拯救的從來都不是自己的人生
    《楚門的世界》(下文簡稱《楚門》),最先吸引我的是海報上富含感染力的笑容,讓人忍不住想去了解什麼事讓他如此開心,了解後才發現他的前半生可以用悲劇來形容。父親的關心,是擔心他觸碰到真相。妻子和他的枕邊私語,是反覆練習的劇本。
  • 假如再不能遇見,祝你早午晚都安——《楚門的世界》
    電影情節的一切到讓我感到太震驚,情節太過於離奇,這世上怎麼會有這樣事情。然而時隔六年之後再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感到確實一絲對生活的無奈和對自己一絲悲哀。其實我們都是各自生活的楚門,差別只是最後楚門走出了他的世界,而大多數的人卻像我一樣患得患失終其一生都將在其中徘徊。
  • 豆瓣9.3《楚門的世界》:一個被攝影機選擇重構的世界
    但當某一次我們不得不跟他產生接觸的時候,又會發現,這個人其實並沒有傳言中的那麼難相處,反而十分和藹可親。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忍不住產生疑惑:為什麼聽說的和事實不一樣?事實上,這種自我發現和他人傳言之間的矛盾,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