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八月二十六日電題:「個人的幸運國人的榮譽」——訪國際統計學最高榮譽考普斯「總統獎」得主範劍青
中新社記者盧峰
三十八歲的範劍青剛獲得二000年國際統計學最高榮譽考普斯「總統獎」。「是個人的幸運,也是中國人的榮譽」範劍青說,能夠以中國人的身份獲獎而感到自豪,也讓世界再次認識中國人在學術領域的成就。
「總統獎」一九八一年開始頒發,旨在表彰對統計學作出貢獻的專業人士。範劍青之前,李子梁、胡健福及王永雄也分別獲得該項殊榮,範劍青認為,中國人具有「永遠向上,自我挑戰」的求學精神,預計將來會有更多中國人能獲得殊榮。
範劍青今次是以「非參數建模」的理論獲獎,透過這種統計方法,用電腦來簡單地處理複雜的統計分析。範劍青舉例說,這種理論和方法可應讓我們更確定哪些是影響健康的因素,在制定複雜經濟統計圖表、信息的圖像處理等方面也大派用場。
一般人對統計學的印象是大堆數字和百分比。範劍青說,統計學應改稱「信息科學」,要因應統計對象與各個學術領域的人才合作解決問題,故必須兼備經濟、生物科技、資訊科技等各方面知識。他認為,香港具有良好的商業基礎建設,配合中西文化交流的特點,很適合作統計學研究,希望能多邀請國際著名人士到港作專題講座,尋求研究及合作,推動統計學在香港的發展。
怎樣才是有效的調查呢?範劍青說,一般統計要有九百人的調查對象,才能確保誤差率少於百分之三,人數較少的調查誤差率也相對較高,必須要留意抽樣方法來確保準確性。
兩個十歲及十二歲的女兒經常問範劍青:「你是大學終身教授,為甚麼還要不斷鑽研?」他說,就是為了追求一個學術理想:「求真探究釋疑難」。
範劍青與香港中文大學籤了三年的合約,擔任大學統計學系系主任,計劃在香港成立統計學的研究課程,與北京大學合辦文憑課程,加強內地與世界統計學的接軌,繼續推動統計學在華人社區的持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