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抓娃娃」,一樣難抓到
價格與線下無差,但遊戲影響因素多,難以抓取 打法律擦邊球,專家建議不要深陷其中
抓到娃娃那一刻的成就感,讓不少消費者覺得十分過癮。(資料圖片)
近幾年掀起的「抓娃娃熱」,培養了大量的抓娃娃愛好者,也讓抓娃娃機變得無處不在:商場、地鐵站、電影院……但你試過在家裡用手機抓娃娃嗎?近日,三湘都市報記者發現,手機軟體應用裡出現了不少「線上抓娃娃」的APP,因為註冊後不受時間、場地等限制,可以隨時隨地「抓娃娃」,受到了玩家的歡迎。那麼,線上和線下「抓娃娃」有何區別?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柯妤
註冊方便,價格與線下無差
相對於實體抓娃娃,在線抓娃娃可以通過手機操作虛擬操縱杆,實現遠程操控。這對玩家來說,免了去商場的麻煩,足不出戶就可以體驗遊戲樂趣。
5月3日,記者打開手機應用商城, 以「抓娃娃」為關鍵詞搜索,「UFO抓娃娃」、「共享娃娃機」、「夾娃娃」……出現的相關APP超過100家。其中,下載量最大的APP收到評價次數就已達到14.4萬次。記者隨機下載了其中3款APP,發現均可以使用微信直接登錄,註冊過程十分方便。
此外,在這些APP主頁上分布有多個娃娃機主題房間,除了不同款式的布娃娃玩偶,還設置有「實用品」、「美妝」、「小零食」等物品房間。如在一款名為「UFO抓娃娃」APP上,根據不同種類,每款抓取一次需要19至29個娃娃幣,約合人民幣2元到6元,與線下抓娃娃消費價格基本持平。新用戶註冊完畢後,商家會送少許遊戲幣,如果消費完,就要另外進行充值。10元可以購買100個娃娃幣,並根據購買金額贈送一定數量的遊戲幣,最高的是充328元3280個娃娃幣,贈送700個娃娃幣。
遊戲影響因素多,難以抓取
隨後,記者通過手機觸屏嘗試在「UFO抓娃娃」APP直播畫面裡抓取一隻小豬佩奇。可以看到,和真實的娃娃機一樣,線上娃娃機也有「上、下、左、右」按鍵,抓一次一般為30秒時間,調整好後,按下「確定」鍵,抓娃娃的夾子就會自動落下、抓取。
不僅如此,還可以和網友互動留言,交流經驗,如抓到娃娃,商家承諾會用快遞寄送到家。可惜,儘管記者嘗試了多達9次的抓取,均未能成功。
「線上和線下其實差不多,都要至少抓個20次才能抓到的。」在知乎上,一名痴迷線上抓娃娃的用戶這樣總結自己的經驗。而線下抓娃娃愛好者90後王小姐則對記者表示,在屏幕上玩家無法直觀看到所抓娃娃的材質和品質,而攝像頭是否清晰、網絡卡頓問題和操作的流暢度等因素也會影響到遊戲體驗,「玩了幾把線上抓娃娃後,我只能說它帶給我的體驗遠不如線下操作。從手機屏幕上看娃娃機和在現實中看很不一樣,把握不準位置,體驗度一般。」
新鮮感過後,用戶留存率低
據了解,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直播、社交以及遊戲類網際網路公司紛紛投身線上娃娃機遊戲開發行列。然而,作為一款網際網路產品,如何鎖定消費群體,並吸引輕度玩家或新玩家參與其中並長期依賴才是問題的關鍵。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在線抓娃娃APP低留存率、低打開次數、低使用時長。總體來說,這種APP對新用戶的吸引性較差,又留不住老用戶,產品的瓶頸很明顯。
根據獵豹大數據統計,這類APP的7日留存率普遍在10%以下。對大多數用戶來說,最初的新鮮感消失後,這類APP便不再有吸引力。
專家觀點
打法律擦邊球 不要深陷其中
「很多人求勝心理比較強,越抓不到越想抓。」愛好者王小姐說,「最享受抓到娃娃那一刻的成就感,這種體驗很過癮。」然而,相比於實體抓娃娃,王小姐認為線上「抓娃娃」APP軟體直接用微信登錄,有可能洩露個人隱私,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對此,江蘇健行律師事務所律師周超塵認為, 「抓娃娃」屬於用財物下注,並且希望贏得較大財物的行為,「可能涉嫌賭博,有打法律擦邊球之嫌。如果涉及金額較小,比如節日期間親友之間帶彩頭的牌局或者打麻將,一般不視為違法。」
「就現在來說,如果出現為抓娃娃產生高額消費的情況,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非理性消費承擔責任,而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也應當起到積極引導作用。」周律師建議, 「抓娃娃」遊戲一定不要深陷其中,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