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翰翰早上就是不願意去新轉的學校,就鬧著想回原來的學校。
5歲半的明明就是早上起床就哭著鬧著不想上學,想再回到幼兒園。
新的學期,有些孩子會面臨升學轉學, 有些孩子的反應不是很大,順利度過這個轉折點,有些孩子就會出現上述孩子的反應。翰翰媽媽用了說教、威脅、命令這些溝通方法,結果是無效,孩子真的兩天沒有上學,無奈,大人要上班,只能留在家裡姥姥看著了。
孩子不上學是萬萬不可以的。疫情,我們都體驗了孩子在家,家長們愁得都在巴不得讓孩子回到學校接受學校的教育。環境是可以塑造人,影響人,管理人的。特別是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正常的教育環境。
轉學或者升學,孩子不願意去父母該怎麼處理?
大人面對新環境都有強烈的感受,一樣具有挑戰性,都是跳出舒服圈的過程。
舒服圈: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同學、熟悉的老師,當然當孩子踏出這個圈子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害怕。
走出舒服圈來到新環境也是一一份勇敢!
所以孩子對一個陌生的環境有不願意的感受也是正常的。何況他還是一個孩子。
怎麼才能讓孩子遇到問題時候,可以緩解家長的煩惱,找到孩子的問題真相,從而度過這個難關呢?
當人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都會有憂慮。
那裡的同學老師和現在的同學是一樣的嗎?會不會好相處啊?
我能在新環境中找到新朋友嗎?她們能喜歡我嗎?
也有很快適應新環境的,那就是自來熟!自來熟也是一種融入環境的方法,但是那也是一種偽裝。也會在未來帶來問題,孩子還是很孤獨,自來熟是自己沒有打開心扉假裝的認識,但是沒有建立真正的友誼。
1.態度一定要先行:
孩子的說不想上學還是上幼兒園,家長如果想去調整你的孩子,就需要家長有個接納孩子當下狀態的心
接納的心:接納孩子的當下一切的言行舉止,切記不能有改變孩子的想法,不是按照你的想法來。
同理的心:感同身受,換位思考,在孩子的位置感受孩子的感受
真誠的心:坦率,真實,真切,讓孩子感受到你真的跟他在一起。
2.方法跟上
積極傾聽是家長的解決孩子困擾的最有效的武器。方法看似簡單,又貌似會做,其實很多人不會做積極傾聽。
該怎麼做好積極傾聽?
專注的眼神:
要給孩子以眼神的專注,最好坐的位置是平等的,孩子沒有大人高,最好是蹲下來跟孩子溝通。
沉默:
沉默是積極溝通最基本的一個技能。沉默是金。家長們太愛說話了,一個問題能帶出好多話,讓孩子沒有說話的機會。不是裝樣子在傾聽,而是人在心在。
理解式的應答:
是很好用的給予孩子認同和回應的有效方式!嗯、啊、哦、幾個簡單的字就會讓孩子開口說出在學校遇到的事情和各種同學。記得是引導而不要插話打斷。
積極傾聽聽什麼:事實+感受。
聽的是孩子不想上學的事實,在此不要去自以為的分析判斷。
通過積極傾聽,和孩子一起探尋不願意去新環境的真相。
舉例:五歲半的明明不願意去學前班,明明媽媽給他做了積極傾聽
明明:我不想上學了
媽媽:哦
明明:我不喜歡大班
媽媽:嗯
明明:媽媽給我轉學
媽媽:嗯嗯。你是說不喜歡這個學前大班,感受你不開心
明明:嗯
媽媽:哪裡讓你不開心
明明:老師的臉不好看
媽媽:哦!你是說郭老師的臉不好看,
明明:嗯,孫老師(之前的幼兒園的班主任)愛笑
媽媽:哦,你是說郭老師不愛笑
明明:嗯,很嚴厲
媽媽:哦,你是說郭老師比孫老師嚴厲
明明:嗯
媽媽:寶貝兒,你是不是覺得學前班跟以前的幼兒班不一樣了?
比如:老師不一樣了,郭老師和之前的孫老師不一樣了;桌椅變化了,現在有了自己的桌子椅子,睡覺的床也變成了現在要在桌子上趴著睡了,
明明:(孩子認真的不斷的點頭):嗯
媽媽:這種變化就是說明你在長大,要有一個新環境陪著你。
(孩子聽懂了,一個心結打開了又舒暢的上學去了)
再有一次又不想上學了:
明明:媽媽,老師說我
媽媽:哦!老師說你啦,心情不好是不?
明明:是,老師說我不好!
媽媽(同理孩子):寶貝兒,老師說你:不是說你這個孩子不好,是把錯誤的行為改了就好!
(這句話說了三遍)
從此孩子不再說不願意上幼兒園。如果有,還是用這樣的積極聆聽就可以解決的。
3.切記:積極傾聽過程中不評判,不分析;多鼓勵、多回應
1.讓孩子知道他的反應是正常的
2.落落大方
3.儘快找到一個可以說上話的人
4.帶點小禮物也是融入環境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新環境有牴觸是正常的,家長在情感上多高質量的同頻情感陪伴,給孩子時間慢慢接受,他自己就會慢慢適應的。幫助孩子慢慢尋找新環境的樂趣,鼓勵找自己的新朋友。
時間就會給到孩子和家長答案的。
作者:薇娜 一粒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