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到晚看手機,不給就哭鬧,家長可以這樣做

2020-09-15 未小白

由於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不但孩子的假期無限延長,還不能隨意出門玩耍。因此很多孩子在家抱著手機一看就是半天,甚至有的孩子不給看就哭鬧,家長們也是各種發愁,各種抱怨。

孩子在3歲左右會形成自我意識,也就是說他會有自己的主意,也能明白大人的意思甚至已經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因此當他想做的事情被阻止時可能會出現反抗苦惱的的行為。


孩子每天在家大部分時間都在玩手機,家長怎麼辦?

1.約法三章

首先,完全杜絕孩子接觸電子產品是不可能的。適當的接觸對孩子也是有一定好處的。因此可以在看手機之前與孩子立一個約定,規定好觀看時長。

這裡建議3歲以下不要觀看手機,而3歲-6歲的孩子,觀看時長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因此可以在手機後臺設置定時,同時跟孩子約定好到時間以後就停止,這種方法大多數情況下是很有用的。

當然在孩子做到時,一定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因為就是你的誇獎鼓勵他下一次做到繼續遵守約定。

2.哭鬧的正確管教方式

假如約定時間到了,當你要求收回手機而孩子拒絕並反抗甚至出現哭鬧的時候。你要堅定立場,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破壞你的規則。

不要當著家人的面對他大聲呵斥,更不能採取打罵的方式,因為你對他的行為會影響他未來的行為。那么正確的方式是把他帶到安靜的房間,坐下來微笑面對他,反而等他哭夠之後他便明白你的立場和你是依然愛他的。

3.有意義的陪伴

儘管國家已經開放二胎政策了,但現在大多家庭依舊不敢負擔養育兩個孩子的重任,所以的小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特殊時期整日在家圈養,倘若父母無暇顧,那孩子只能自己在一旁玩玩具,日復一日,那些玩具也變得不能滿足他們的獵奇心理。

6歲以下的小孩子自主安排活動內容的能力有限,而且由於自制能力差,所以對於需要家長來合理地安排好這一天中什麼時間該做什麼。


而有意義的陪伴不簡單的你和孩子共處一室,你忙你的事情,讓孩子自己玩自己的玩具,或者你陪孩子坐在一起卻自己刷著手機看新聞玩遊戲。而是要跟孩子有語言和精神上的交流。

比如一起做遊戲,一起看看故事書,一起做一個有趣的手工,一起畫一幅隨意的塗鴉,甚至一起做家務務。讓孩子幫忙摘摘菜葉,洗個小手絹,甚至擦擦小椅子,他們都能玩得不亦樂乎。


而孩子在與你交流的時候,他能學到很多東西,想像力,語言能力各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幫助。這些都將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的養成,更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專注力差,持續做某一件事情的時間短,非常容易被外界環境所吸引,所以要儘量豐富孩子的活動內容。如果你不知道該跟孩子做些什麼的話,可以上網搜索一些親子互動的遊戲之類的。

因此只要一直事情做,做有意思的事情,孩子會自然而然地從手機中脫離出來,家長也就無需苦惱!

相關焦點

  • 假期孩子手機成癮,「罪魁禍首」家長有推脫不掉的責任
    放假這麼長時間了,我和老婆逐漸意識到孩子看手機的問題,一天到晚的看,眼睛都不帶停一會的,吃飯也是手不離開手機,問題總是這樣下去也不是好事,雖然小孩子能從手機上學點東西,但相比較於手機成癮,對眼睛的損害,學的那點東西都是微乎其微的。
  • 8歲男孩,不給手機看就撒潑打滾哭鬧不停,家長的教育方式很重要
    現在這個年代,幾乎所有的小孩都會玩手機,幾歲的孩子,手機都玩得很溜,因為一出生就接觸了這個東西。據我觀察,並不是所有的小孩子父母不給手機看就會耍賴、哭鬧,包括我自己的孩子,才5歲多,每天也會用到手機上網課,一般上完課,就會主動把手機給我,或者有時候想順便玩下手機,我會及時過去把手機要過來,告訴她玩手機會壞眼睛之類的,她並沒耍賴、哭鬧,而是開開心心做別的去了。
  • 面對孩子哭鬧該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做
    孩子有時候吵著一定要買某樣東西,不買就哭鬧打滾,小時候哄哄就好了,但是越大越不聽哄,甚至以不吃飯、不上學等等來威脅家長,很多家長被這種事弄得很頭疼。尤其當爸爸遇到的這樣的情況時,更加無可奈何,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 如果孩子一直看手機,不給看就哭鬧怎麼辦?
    當代社會,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隨著時代發展,手機和大人如影隨形,小孩子也成了不可或缺的日用品,那麼如果孩子一直沉迷手機,不給看就哭鬧不止怎麼辦?一、規定看手機時間,最長不超過半小時。可以事先和孩子約定好,要講信用。如果不講信用下次就不能再看,養成孩子自律的習慣;用玩具或者戶外活動吸引孩子注意力,轉移孩子的視線,讓孩子的眼睛得到足夠休息。
  • 是孩子做的不對,還是家長做的不夠好?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自主行為開始變強,行為做事都不像嬰兒時期那樣的完全依賴於爸爸媽媽,這是一件好事麼?當然,這也不是一件壞事,事情的好壞要看家長們如何去處理它們! 大家都說可怕的兩歲,那是因為孩子在兩歲之後開始慢慢對人和事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有時不願去聽從父母的建議「一意孤行」,因為孩子年齡還小沒有足夠的經驗去分辨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這樣的行為很是讓家長們苦惱。
  • 孩子一天到晚玩手機不學習也不出門怎麼辦
    前不久有一位媽媽在後臺管理留言板留言,說她的孩子一天到晚都在家玩手機,不出去玩,都不念書學習培訓,怎麼講也不聽,不清楚該咋辦。,卻不知道,手機不容易毀了孩子,可以毀了孩子的僅有父母的愚昧與逃避責任。 小姑娘如同日常生活在真空泵中一樣,其他孩子可以見到、聽見、聊得的一些事兒,她所有一無所知,因在在她的世界時間,看不見、認知不上一切風險危害的事情。
  • 手機正在毀掉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讓孩子不被手機危害!
    正確做法: 1.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為責罰手段。 2.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 自閉症的表現:可以這樣有效處理孩子的哭鬧,建議家長收藏
    有了孩子的家長都遇到過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哭鬧時,都會手足無措。正在發脾氣哭鬧的孩子,他們聽不進去大人講的道理,若是家長妥協,回頭孩子還這樣,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要是處理的冷靜,孩子又會哭起來沒完沒了,吵得家長頭疼不已。
  • 不給孩子買玩具就打滾哭鬧?比起吼罵妥協,家長這樣做效果更好
    無論價格高低,媽媽要是不買,彤彤立刻就開啟打滾哭鬧模式。雖說彤彤家境尚可,但是這樣縱容下去也不利於培養彤彤的金錢觀。於是媽媽想盡了各種辦法:威脅、吼罵、冷處理等,最狠的一次彤彤為了一個500塊的玩具硬生生躺在地上哭鬧了2小時,最後還是以媽媽的妥協收場。相信很多家長都曾遇到過彤彤這樣的孩子,家長該如何處理更有效呢?比起吼罵妥協,這樣做效果更好。
  • 手機正在毀掉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暑假讓孩子遠離手機癌
    ,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遊戲很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下面這三招,家長們可以嘗試。其實,要想讓孩子不沉迷手機,可以這樣做:1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 孩子對手機依賴性大,家長要這樣做,讓孩子與手機分開
    當然,由於手機中有很多「有意思」的APP,也讓很多的小孩子都非常的感興趣。對此,家長們感到十分頭痛,孩子自從有了手機後便慢慢的喪失了與人交際的欲望,失去了對做其他事情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手機中,就像吸食了鴉片一樣,怎麼也停不下來。那麼孩子為什麼對手機就如此的「依賴」呢?這其中的因素很複雜,但不外乎以下幾點。
  • 一歲半寶寶愛玩手機,不給就哭鬧,家長該怎麼辦?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基本人手一部手機,作為家長,孩子才一歲半,沒事就給孩子玩手機,這是很不好的。孩子看到你玩手機,你不給他都很想玩,別說主動給他了。現在很多家長覺得看孩子麻煩,或者沒空管他,給他一個手機自己玩多省事。
  • 孩子懼怕看牙,家長這樣做孩子不哭不鬧
    可是,一聽到看牙,很多孩子都非常抗拒,尤其是有蛀牙的,聽到要拔牙,就又哭又鬧。但也有些孩子對看牙非常配合,一點也不害怕。孩子的表現與家長平時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家長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不懼怕看牙?這個「家長四要四不要」是牙醫總結的經驗,非常實用,爸爸媽媽都看一看,學一學,孩子看牙不哭不鬧!
  • 孩子哭鬧、耍賴,是因為有了「秩序感」,家長可以這樣做
    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我總是會發現孩子會突然無緣無故的大哭了起來,其實他們哭鬧並不是情緒化的而是有原因的,有的時候只是他們內在的秩序被打亂了,孩子就會因為不舒服而大哭大鬧。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家長們其實能夠發現的有些孩子對於玩具的擺放順序特別在意,有的時候家長給他們擺出了,你必須要還原到原來的位置才可以,還有一些孩子走路就只能走固定的路線,一絲都不願意改變,其實這些都是他們有秩序感的表現。
  • 聰明家長這樣做,讓孩子遠離手機「癌」
    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遊戲很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我看著你玩兒完這一局,然後你就去做作業,可以嗎?」可能看了這麼多,真正做起來,很多家長還是很頭疼,如何在父母親自陪伴孩子,和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之間找個平衡點呢?下面這三招,家長們可以嘗試。
  • 幼兒園新生入園困難,哭鬧不配合,家長應該這樣做
    ,那畫面可以說是災難現場,一個小朋友哭鬧可能還會傳染其他人。,不要開先例,哭鬧就可以不上幼兒園等,這會加長孩子哭鬧時間,更難心甘情願的去上學。久而久之,孩子還會出現一些心理陰影,容易缺乏安全感,變得粘人。還沒上幼兒園的寶寶,家長可以提前做哪些準備?
  • 班主任提醒:手機正在毀掉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讓孩子寒假不被手機危害!
    2.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遊戲很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我看著你玩兒完這一局,然後你就去做作業,可以嗎?」☞12-18歲:適當幹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 手機正在毀掉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暑假讓孩子遠離手機成癮
    建議: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為責罰手段。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 當孩子用哭鬧的方式來威脅家長時,家長應該怎樣做?
    當孩子用哭鬧的方式來威脅家長時,家長應該怎樣做?同事有一次跟我聊天時忍不住向我訴苦說:有一次,他的孩子想要買冰淇淋吃,同事不答應,孩子就哭鬧著要挾同事,同事看大庭廣眾的,也不想孩子繼續這樣,就答應了孩子,從那次以後,孩子每次想要什麼東西,只要同事不給他買,他就用這樣的方法來讓同事妥協,基本上都很有用。
  • 孩子玩手機停不下來,沒收不是辦法,可以這樣做
    徐先生家上五年級的兒子小浩,平時喜歡玩手機遊戲,最近更是迷上了,不論是在路上,餐桌上,還是在床上,總是低頭玩遊戲。家長不論怎麼勸,小浩就是不聽。徐太太經常對著徐先生嘮叨,希望做爸爸的能解決這個問題。徐先生趁著小浩睡覺,把兒子手機裡所有遊戲都禁用掉。第二天,小浩發現遊戲點擊了卻玩不了,以為是手機壞了,立刻變得狂躁,把手機猛砸到地上,還跺上2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