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不但孩子的假期無限延長,還不能隨意出門玩耍。因此很多孩子在家抱著手機一看就是半天,甚至有的孩子不給看就哭鬧,家長們也是各種發愁,各種抱怨。
孩子在3歲左右會形成自我意識,也就是說他會有自己的主意,也能明白大人的意思甚至已經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因此當他想做的事情被阻止時可能會出現反抗苦惱的的行為。
孩子每天在家大部分時間都在玩手機,家長怎麼辦?
1.約法三章
首先,完全杜絕孩子接觸電子產品是不可能的。適當的接觸對孩子也是有一定好處的。因此可以在看手機之前與孩子立一個約定,規定好觀看時長。
這裡建議3歲以下不要觀看手機,而3歲-6歲的孩子,觀看時長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因此可以在手機後臺設置定時,同時跟孩子約定好到時間以後就停止,這種方法大多數情況下是很有用的。
當然在孩子做到時,一定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因為就是你的誇獎鼓勵他下一次做到繼續遵守約定。
2.哭鬧的正確管教方式
假如約定時間到了,當你要求收回手機而孩子拒絕並反抗甚至出現哭鬧的時候。你要堅定立場,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破壞你的規則。
不要當著家人的面對他大聲呵斥,更不能採取打罵的方式,因為你對他的行為會影響他未來的行為。那么正確的方式是把他帶到安靜的房間,坐下來微笑面對他,反而等他哭夠之後他便明白你的立場和你是依然愛他的。
3.有意義的陪伴
儘管國家已經開放二胎政策了,但現在大多家庭依舊不敢負擔養育兩個孩子的重任,所以的小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特殊時期整日在家圈養,倘若父母無暇顧,那孩子只能自己在一旁玩玩具,日復一日,那些玩具也變得不能滿足他們的獵奇心理。
6歲以下的小孩子自主安排活動內容的能力有限,而且由於自制能力差,所以對於需要家長來合理地安排好這一天中什麼時間該做什麼。
而有意義的陪伴不簡單的你和孩子共處一室,你忙你的事情,讓孩子自己玩自己的玩具,或者你陪孩子坐在一起卻自己刷著手機看新聞玩遊戲。而是要跟孩子有語言和精神上的交流。
比如一起做遊戲,一起看看故事書,一起做一個有趣的手工,一起畫一幅隨意的塗鴉,甚至一起做家務務。讓孩子幫忙摘摘菜葉,洗個小手絹,甚至擦擦小椅子,他們都能玩得不亦樂乎。
而孩子在與你交流的時候,他能學到很多東西,想像力,語言能力各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幫助。這些都將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的養成,更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專注力差,持續做某一件事情的時間短,非常容易被外界環境所吸引,所以要儘量豐富孩子的活動內容。如果你不知道該跟孩子做些什麼的話,可以上網搜索一些親子互動的遊戲之類的。
因此只要一直事情做,做有意思的事情,孩子會自然而然地從手機中脫離出來,家長也就無需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