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養娃過程中,遇到難題時,彆氣餒

2020-12-13 兩口育兒

這個世界上,父母是最容易做的,他們是唯一不需要持證上崗的工作,但卻沒有問過孩子願不願意成為他們的孩子。但其實大家知道嗎?做父母也很不容易。

正是因為做父母不需要考試和持證上崗,所以他們對如何做父母也是一知半解、十分懵懂。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他們也經歷過緊張、困惑和迷茫,擔心自己不能把孩子養好。

所以孩子在覺得父母對自己不夠好時,不要急著在心裡與父母「絕交」,要學會體諒父母。畢竟,和你是第一次做人家的孩子一樣,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當然,無論如何,電影中那個母親對待孩子的方式都是不對的。

以下有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到眾多「新手父母」。

不要照搬別人的育兒經驗

正如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換句話說,他們是獨一無二的。因此,父母不能因為看到別的父母把孩子教育得很好,就去照搬他們的經驗,因為他們的育兒方式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說不定還會適得其反。

父母要知道:養育孩子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見招拆招的過程。遇到各種問題時,需要自己去面對,去學習如何做一個父母。而所謂的經驗,其實只是一個參考,並不能照搬。

不要試圖掌控孩子的人生

很多父母都有掌控欲,覺得自己把孩子生下來就有權掌控他們的人生。其實不是這樣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所以,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愛的釐米》中,佟大為飾演的男主角就有一個控制欲非常強的母親,她是單身母親,自己把孩子拉扯大,對孩子有強烈的佔有欲。

雖然她總是給兒子介紹對象,但每次也是她強行拆散了他們,因為她覺得那些女人搶走了自己的兒子。

不得不說,這樣的母親其實是失敗的,心理也有些病態。父母們都應該知道,愛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給他們自由成長的空間。

做一個成長型的父母

所謂成長型的父母就是和孩子一起進步,因為我們不是生來就會做父母的,所以難免會犯錯。比如有時會誤會了孩子,這並不可恥。

我們要做的是對孩子道歉,並且下一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不是最好的父母,但可以一點點向著這個方向努力。

孩子是第一次當孩子,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希望彼此都能多多包容。

最後有一些話,希望分享給天下所有父母:生而為人,有太多的無奈,會經歷太多悲歡離合。孩子之於我們,是生命的延續、愛的結晶,而不是人生的複製。

這一世能成為血緣至親是我們的緣分,父母應該好好珍惜這段緣,時刻反思自己,而不是隨意濫用做父母的權利傷害自己的孩子。

相關焦點

  • 95後父母養娃風格別具一格:我也是第一次當媽,憑什麼讓著你
    這時小張突然心血來潮,先是哄騙兒子下車去看另外一頭有什麼東西,而自己便騎上了搖搖車跑了,搞得兒子吵著鬧著,在後面追著滿頭大汗,丈夫在另一旁也是非常無奈,只好抱著兒子一起去追。有時候小張兒子突然鬧脾氣抓小張的頭髮,小張也會跟著鬧脾氣,抓孩子的頭髮,小張表示:我也是第一次當媽,憑什麼讓著你。95後父母養娃風格別具一格:我也是第一次當媽,憑什麼讓著你。
  • 孩子遇到難題時,父母別著急,採用批判性思維的3種方法
    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國內的孩子,在遇到難題時更擅長去解決問題,而非去發現、提出問題。例如讓大人簡單地詢問孩子,是喜歡喜羊羊還是喜歡灰太狼。絕大部分孩子都更都會回答喜歡喜羊羊,因為在他們的心中,喜羊羊是正義的象徵,灰太狼只是黑暗邪惡的象徵。
  • 你在養娃過程中有口頭禪嗎?它可以暴露你是一個什麼樣的父母。
    每次住校回家時,尤其看見孩子玩時,總是不經意的問她,自己有時候都不記得問了幾遍了,都成慣性了不問都不成。看見大寶就想問她,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以至於有時反問我:「媽媽,不是剛問過嗎?有完沒完,這就寫還不行嗎?」其實我們父母說的每一句口頭禪都有它潛在的深意,都會不經意把父母的觀念流露出來,而不自知。
  • 父母 也是第一次當父母
    每次崩潰到流淚時需要的不是埋怨而是一句安穩。   她說,其實孩子生病的時候最脆弱的是媽媽,最需要安慰的也是媽媽,女人都是感性動物。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現在我越來越來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了。
  • 父母面對孩子總情緒「暴躁」?兒童心理學家:父母中了孩子的套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相愛相殺,真的是個有趣的過程,父母日常嫌棄子女,子女日常反抗父母,讓人哭笑不得。相愛自不必說。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存在於每時每刻,孩子惦記著父母的愛和恩情,父母對孩子的疼愛和愛護也是天然存在的。父母呵護孩子從脆弱的嬰兒成長成獨立的成人,孩子也常常在生活中給父母支撐和愛的表達。
  • 建議父母持合格父母證上崗?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過這樣一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目前看來真是一語中的。在遇到這類事件時,相信還有一種父母,他們會主動承認自己及孩子的過失,主動道歉,並且會認真教導孩子,做人要有禮有節。但凡有素質的父母,都明白一個道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會對孩子起到效仿作用。「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 小學第一年至關重要,孩子易出現「氣餒情緒」,父母要重視
    父母不僅會在自己孩子面前嘮叨著他們的不足,也會當在外人面前數落自己的孩子,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長記性,才能讓孩子有進步。但是父母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當孩子一次又一次被父母否定批判時,他們自然而然就會退縮,會氣餒,從而不願意努力,畏懼一切挑戰的機會。
  • 成長的過程遇到很多困難,在氣餒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成長的過程自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在氣餒的時候,我們可以轉換思維模式,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化包袱為財富,與孩子共同成長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或者挑戰的時候,我們始終可以選擇是把它變成人生的包袱,還是把它變成人生的財富?這兩個不同的視角會影響你怎麼看當下這件事。如果想要把挑戰變成財富,那麼就要去想,這個情形能夠帶給自己和孩子什麼樣的契機,幫助彼此有所收穫,共同成長。
  • 孩子是第一次長大,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應該互相包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很多家庭裡都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孩子認為自己的成長中,父母只會約束自己,而他們自己如果做錯了什麼事情,就不會很好的處理,有時候還不願意聽孩子的想法。可是,孩子們也忘記了,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
  • 青少年成長中遇到的挫折,父母這樣培養耐挫能力
    小學四年級的顧凱雖然生性活潑,對什麼事情都想試試,可他從小就有個毛病,一遇到困難就灰心喪氣,失去繼續探索的信心。 他四歲時,做了一架飛機模型,可老是飛不上天,他氣得把飛機模型扔在地上,用腳踩壞從此再也不做飛機模型了。
  • 育兒過程中,父母應該起到這些作用,你做到了嗎
    朋友的孩子因為成績下滑壓力大,無法上學,去做心理諮詢,第一次諮詢回來,我問怎麼樣,朋友說孩子好像有些抗拒,看不出有效果,我說第一次看不出效果很正常,需要一個過程。朋友說和孩子好好談了談,告訴她戰勝困難需要靠自己。朋友對孩子說的話,需要正確的大道理,但對孩子來說,未必有作用,甚至有可能會讓孩子覺得無助。
  • 孩子遇到困難就大哭,發脾氣,氣餒,抗挫力差怎麼辦?
    我家孩子,遇到困難就大哭,發脾氣,氣餒,抗挫力差怎麼辦?父母很容易給孩子貼上抗挫力差的標籤,因為,我們的期望是,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沒有任何情緒地把問題解決掉。這是作為成人的我們也很難做到的,何況是孩子。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抗挫力?父母要如何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調節呢? 1、什麼是抗挫力?
  • 養娃頭 3 年,有些事父母越早了解越好
    向下滑動,查看乾貨滿滿的大綱▼都說為人父母要終身學習,因為寶寶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問題。當娃還是小肉團時,當家長的每天最關心娃的吃喝拉撒睡,吃好了嗎?吃飽了嗎?睡好了嗎?所以,當你在育兒群看到有爸媽餵 4 個月不到的寶寶吃蛋黃時,就不要心急給孩子添加輔食啦~
  • 學會這12個小妙招,讓你在育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都能迎刃而解!
    學會這12個小妙招,讓你在育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都能迎刃而解,太厲害了!學會這12個小妙招,讓你在育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都能迎刃而解,太厲害了!父母們都面臨著一個普遍的難題:寶寶們出生時沒有隨身攜帶育兒手冊。不過,網上很多父母想出了一些絕妙的主意。一起來看看吧!學會這12個小妙招,讓你在育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都能迎刃而解,太厲害了!
  • 《易經》:人遇到困難,不要氣餒,化解得當,逆境也是崛起的契機
    今天通過《易經》坎卦和履卦,告訴大家:人遇到困難,不要氣餒,化解得當,逆境也是崛起的契機。1、堅定信念:不要氣餒,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我們每一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解決的根本方法,在於調整你的心態:遇到困難,不要氣餒。人生在世,每個活著的人,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人人平等,沒有人例外。這麼想,你就能坦然面對困難。當你能坦然面對困難,不逃避,不抱怨,接下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 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也是父母完善和學習的過程
    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孩子與父母原本的親密關係,反而阻礙了相互間的正常溝通,自己處於一種弱勢的地位,那麼你與他人的談話,便會時時注意對方的臉色,為了達成心願,你必定會注意不要惹怒對方,而其實在你的心中,是窩著一肚子火的,這樣就不難理解,如果孩子和家長交談的時候,家長如果太強勢,說話時並不考慮孩子的感受,那麼孩子雖然不贊同家長所說的,也只能藏著一肚子火,久而久之,這種狀態轉變成了一種默默的抗拒,家長逐漸會感覺這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把家長的話當耳旁風
  • 這幾本書幫你解決養娃難題
    「養娃」這個世界上最困難的工作不只需要體力,更需要智慧。很多父母會選擇通過讀書提升自己,但面對多如牛毛的家庭教育類圖書,常常無從下手。今天大力嬤嬤精選出7本相關領域教授、經驗豐富專家的著作,幫父母更好地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形成正確的養育觀念。
  • 你們是第一次做父母,我們也是第一次做兒女
    上周,一張「亞洲父母道歉指南」圖上了熱搜——當父母和孩子吵了架,而彼此都很「倔強」時,「吃飯了」就變成了雙方不言的默契。評論中,一眾網友表示這也太過真實了吧,仿佛有人偷窺自己的童年。誰在小時候還沒有個被揍得眼淚汪汪,也不敢不去吃飯的經歷了呢?果然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爸媽。
  • 《中國式養娃報告》,父母看了要流淚
    養娃到底有多費錢?天貓最新發布的《中國式養娃:2019天貓親子消費報告》顯示,隨著95後加入生育大軍,新手父母在帶娃消費上投入逐年升高!網友們忍不住做了調查,發現95後養娃成本增速已經跑贏房價,養娃"損失"的何止一套房啊!
  • 能不能別一遇到難題就喊「媽」?媽媽輔導作業被氣哭,很無奈
    能不能別一遇到難題就喊「媽」?王女士輔導了沒一會,就被兒子氣哭了,看到兒子又要喊「媽」,王女士心態崩了:「能不能別一遇到難題就喊媽?」,要求父母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這樣才能夠正確面對孩子在寫作業中犯下的低級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