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狀態的英雄——清華大學李焰老師談敘事療法

2021-03-03 大康心學院

2017年11月18日到19日,大康心理中國精英心理諮詢師(COC)「四師聯講」培訓課程第四期《敘事療法》在大康心理學校小寨校區成功舉辦。李焰老師受邀為COC學員進行授課,與學員共同度過了完美的兩天。

清華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教授

國際後現代對話中心特聘敘事專家

(Center for Postmodern Dialogue)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健康心理學博士

在兩天的課程中,李焰老師用深入淺出的講解給我們打開了敘事療法的大門。

在課堂上,設置了豐富的分享活動,讓學員通過不斷地討論分享,了解了敘事療法的定義、後現代心理學思潮等內容,掌握了敘事療法角度下的「致病」原因、外化的對話和改寫的對話等理論方法,獲得了自身的進步和成長。

李焰老師所說的「改變一個人絕不是讓他由壞變好,而是讓他好上加好」、「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狀態的英雄」等金句,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敘事療法的魅力。

  

敘事心理治療的創始人和代表人物是澳大利亞臨床心理學家麥克·懷特(Michael White)及紐西蘭的大衛·愛普斯頓(David Epston),他們於1980年代提出一種富有後現代主義精神且真正「以人為本」的後現代心理療法——敘事治療。

敘事療法是受到廣泛關注的後現代心理治療方式,它擺脫了傳統上將人看作問題的治療觀念,透過"故事敘說"、"問題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變得更自主、更有動力。敘事療法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現代心理治療技術,具有操作性強,效果顯著等特點,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敘事療法在個體諮詢、家族婚姻治療、團體諮詢、學校諮詢等領域均有良好的效果。

敘事療法非常適合現代社會的學校心理諮詢,對學校而言,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高心理素質,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奠定基礎,是學校工作的需要,更是個人健康發展、全面成才的需要。但因為資源有限,學校不適合做長程的心理諮詢。這時短平快的後現代主義心理治療就進入了學校心理諮詢的視野。

在課後我們對李焰老師就敘事療法在國內的發展情況以及在高校內的應用進行了採訪。

問題1:請問李焰老師,敘事療法在中國的發展情況如何?

我了解敘事療法是在2006年,參加大陸第一個敘事療法的培訓課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1年。

現在我們會看到一些同行會說我是敘事流派的,我是後現代領域流派的,也有很多諮詢師使用敘事療法作為自己的理論取向去為來訪者開展工作,說明敘事療法在中國大地上已經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這些發展,都離不開一些培訓機構以及專家學者的大力推進,比如吳熙娟老師等等的專家老師。

現在在後現代理論流派裡面,敘事、焦點、合作取向都在中國大地上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和推廣,所以我對敘事療法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問題2:您覺得敘事療法在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中的應用是否適合?

我在大學中工作,所以我也比較去考量敘事治療這樣的領域流派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幫助和作用,我覺得非常的適合。

敘事療法第一比較積極正向,大學生都是正在成長的生命,他們都希望自己更好,可是他們現實生活中出現一些了困惑,我們敘事治療去陪伴來訪者,讓他們尋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力量

敘事治療強調每個生命、越是成長的生命,身上都有積極的力量,我們的工作方向是讓生命、成長的生命好上加好

敘事治療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它在諮詢中挖掘出來的一些積極正向的力量,那個力量是來訪者自己生命中本來就已經存在了的,而不是諮詢師強行加上的。

每個來訪者都是自己生命狀態中的英雄,都是自己的榜樣,當一個人發現人生的榜樣就是他自己的時候,這樣一種鼓舞不是別人的鼓舞所能達到的

而且敘事治療能夠探索來訪者的內心世界,大學生他們的基本修為、邏輯思維、語言的表達能力都足以用敘事治療來工作

我們大學還是比較強調短程、焦點的心理諮詢,因為資源有限,人格的成長和發展其實要放在生活中,不提倡做長程的心理諮詢,所以敘事更加適合,

 

敘事治療不僅僅用在諮詢中、包括也用在危機幹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裡,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關焦點

  • 聽:熙琄老師原音介紹李焰老師
    ,工作和社會工作繁重,最重要的工作職責是清華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教授,她是國內第一批跟隨熙琄老師專業系統學習敘事的親傳弟子,曾與熙琄老師共同合作,錄播50個學時的《敘事療法》線上視頻課程。 特別特別的開心,李焰老師可以到我們廣州易濤心理的平臺來跟大家分享她多年在敘事的體會、經驗、創造。我認識李焰老師已經有10多年了。我覺得李焰老師特別的紮實,很多人可能都曉得李焰老師是清華大學諮詢中心的主任,負責很多的諮詢協會不同的位置和工作,我不太記得一些細節,但是她在我們的諮詢領域當中是非常被尊敬的。
  • 李焰-敘事療法課程
    敘事,簡單地說就是說故事。每個故事都是一個敘事,但敘事並非都是傳統意義上的故事,相比之下,它具有表達內容和方法上的多樣性和複雜性。關於什麼是敘事,有各種各樣的表述,如「敘事是我們解釋世界的源泉」;敘事是「人們理解自我生活和經歷的方式,我們一直在故事中遊弋」;敘事是「記述,或設計以表達所發生的事情的前後聯繫的例子」等。敘事的拉丁語的本意指的是行為和具有連續性的體驗。
  • 書單| 藝術療法/聚焦療法/敘事療法
    每個治療師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他們包括那些拒絕談話的孩子、那些否認自己行為責任的強姦犯以及那些患有精神病性幻覺的成年人,這只是幾個簡單的例子。本書包含了心理治療的相關理論建構以及關於評估和治療的實踐方案。而真正賦予本書活力的是眾多的案例回顧,其中包含很多藝術作品的展示,這些都來自作者十六年的實踐經驗。
  • 敘事療法 後現代主義心理學丨治療心理問題的方法
    敘事療法 後現代主義心理學丨治療心理問題的方法原創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9-11收錄於話題#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老師文章149個作者簡介:李嘉琪——超心理學專家、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心向正覺健康管理首席超心理療愈師、幸福人生學院導師。
  • 明塾二期 | 匯通後現代敘事理念與國學傳統
    但我們發現,在心理學教育中,這種現代教育制度偏理偏技術的教法,可能不利於學生掌握一門療法,所以,我們嘗試結合中國本土的塾師教育式的方式來傳播敘事的理念,明塾課程就是這樣的設置。我們為課程配備了大量的助教,助教老師都是李明老師弟子班的優秀弟子和多年跟隨李老師學習的研究生中的佼佼者。
  • 《敘事療法》:學會這三點,不用心理諮詢師也能讓你擺脫煩惱
    為了讓志願者的心理援助熱線工作做得更加有質量,切實幫助到來電者,很多心理學大咖都開展了培訓。我也斷斷續續地聽了很多課程,驚奇地發現,除了強調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之外,很多老師在講課時都提到了敘事療法。他們說,不管是對有心理問題的人,還是對陷入困境的普通大眾,敘事療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好老師就是生命的英雄
    橫看成嶺側成峰,每個人都能從不同角度看出不同問題給出不同答案。我則一直堅持,教育的關鍵在人。真正決定教育品質的,永遠取決於講臺上的那個人。其他一切,無論制度、經費、技術等等還是其他,真正的目標都應該是創造條件,更好地為人服務,為教師服務。一位好老師,必然會創造出美好的教育。  什麼是好老師?可能每個人心中的標準並不完全相同,不同的時代也會有不同的答案。
  • 用生命書寫,用行動言說——新教育教師生命敘事集錦
    新教育是由鮮活的實踐和生動的教育敘事組成的。——盧志文。教誨是條漫長的道路,榜樣是條捷徑。命令只能指揮人,榜樣卻能吸引人。模範比教訓更有力量。啟事在教誨,成事在榜樣。——佚名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敘事,這個敘事一定有其特定的生命原型,我們也把它稱為自我鏡像或人生榜樣,以什麼樣的人為榜樣,我們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 2018年敘事階段課程(吳熙琄體系)成都招生
    從此,她進入了後現代心理學的世界,一個相信人不等於問題,相信每一個人是面對自己問題專家的世界。在這裡,諮詢師不是解決問題的專家,而是提問的專家:提出好問題讓對方發現自己本有的力量。人可以透過故事去界定自己的問題,也可以通過故事消融自己的問題。每個人都有力量,打造出量身定做的成長劇本。
  • 用生命書寫,用行動言說——田野草根的實踐,生命在場的敘事
    新教育是由鮮活的實踐和生動的教育敘事組成的。——盧志文。教誨是條漫長的道路,榜樣是條捷徑。命令只能指揮人,榜樣卻能吸引人。模範比教訓更有力量。啟事在教誨,成事在榜樣。——佚名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敘事,這個敘事一定有其特定的生命原型,我們也把它稱為自我鏡像或人生榜樣,以什麼樣的人為榜樣,我們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 敘事療法視角下的自我關照
    第一個,可以說是敘事療法最鮮明的觀點,即人不等於問題,問題本身是問題,人和問題的關係是問題。所以,作為助人者,我們需要有這樣的一種思維,要看到每個人的人生故事都非常豐富,除了他說講述的問題故事以外,我們相信他一定是有其它故事(非問題故事,或者說偏好故事)的作為敘事諮詢師,我們需要去幫助求助者發現他們人生中那些無法被問題故事涵蓋的故事。
  • 敘事醫學就是寫作文嗎?淺談敘事護理平行病歷寫作
    從後現代主義的視角出發,敘事治療相信,每個人都是認識和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我們每個人,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如,有的人成長於單親家庭,有的人遭受家庭暴力,有的人身體不好,有的人從小自卑……人的成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面對那麼多的問題。
  • 敘事治療的基本方法
    ,賦予意義的,並通過發現其生活故事中遺漏的部分,引導來訪者重建具有正向意義的生命故事,喚起來訪者內在力量的療法。那麼,敘事治療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呢?敘事治療的另一個特點是「外化」,也就是將問題與人分開,把貼上標籤的人還原,讓問題是問題,人是人。如果問題被看成是和人一體的,要想改變相當困難,改變者與被改變者都會感到相當棘手。問題外化之後,問題和人分家,人的內在的本質會被重新看見與認可,轉而有能力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 李開元:除了寫論文,史學研究也要會歷史敘事
    [摘要]「學歷史的人不寫歷史,只有作家來寫,寫了讀者又不滿意。所以該由歷史學者自己來寫,並且是在研究的基礎上來寫作一個非常流暢的敘事。」李開元說。2000年3月,學者李開元出版了《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
  • 陳焰老師教您如何處理情緒,應對壓力
    要說情緒,我們每個人都逃不了干係。情緒的發展和變化是我們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產生的。情緒在制約人,也在成就人,還在損害人,不同的情緒有著不同的生活。我們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擁有我們自己需要的情緒,使情緒獲得應有的表達和展示。所以,我們必須對情緒作出真正的了解。
  • 參加清華大學與幸福公益減壓安心團體心得:覺察壓力、關愛自己
    芳飛老師:參加清華大學與幸福公益減壓安心團體心得為了緩解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產生的就業、生活、工作、學業等壓力,幫助更多的人找到多種應對壓力的方法,提升積極面對未來的能力,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與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聯合發起了「網絡團體心理輔導與諮詢項目
  • 專訪| 李開元:除了寫論文,史學研究也要會歷史敘事
    李開元:不一樣。日本學術的最大特點就是比較堅實,它有個傳統維持得非常好——就是繼承性非常強,比如老師這輩做了一個課題,下一代的學生會繼續做同樣的東西。這樣一代代繼承和增補下去,學術脈絡很清晰。李開元:相反,我覺得非常高興的是,出土的東西剛好證明了我原來的預測是對的。原來我認為漢代初年實行大規模的分田分地,就是高帝五年在分田,而且我是按照《商君書》的記載,重要的如《高帝五年詔》就一條材料。西嶋定生以及田餘慶他們都看過,都不敢用,就是一條材料嘛(孤證)都不敢說話。我就把這條材料當真來做。
  •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人都必須也應該好好珍愛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寶貴的,每個人都必須也應該好好珍愛自己的生命。正如保爾·柯察金所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句話明確地寫出了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時常會看到某某人死於車禍、死於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這些常常讓我們感到一種茫然和失落,感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擊。
  • 《生命消逝的禮讚》:以敘事展現醫學的溫度和努力
    死亡這一事件會激發強烈的情感,將逝者,逝者的親屬與社會關係,人的精神世界,以及最後的陪伴和見證者(包括醫務人員及其他人)都關聯了起來。在書中,以敘事的獨特性展現了作者與「自我」,「醫生」形象及職業特徵賦予的「他者」與「自我」的互動,當下的醫學生與未來的醫生身份的互動,作者與點評者的互動,以及作者、點評者與讀者的互動。從而,構成了多重視域互動的生命敘事。這樣的敘事,對於醫生的成長價值獨特,不可逾越。
  • ​敘事治療學習筆記
    >(三)敘事在家庭治療中的應用2019年10月17至20日,我參加了中澳敘事療法兩年制國際培訓項目的第二階段,組織者是李明博士和心盟,授課教師是澳大利亞達利奇中心Mark Hayward老師,他主講的題目是兒童、夫妻和家庭敘事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