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到19日,大康心理中國精英心理諮詢師(COC)「四師聯講」培訓課程第四期《敘事療法》在大康心理學校小寨校區成功舉辦。李焰老師受邀為COC學員進行授課,與學員共同度過了完美的兩天。
清華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教授
國際後現代對話中心特聘敘事專家
(Center for Postmodern Dialogue)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健康心理學博士
在兩天的課程中,李焰老師用深入淺出的講解給我們打開了敘事療法的大門。
在課堂上,設置了豐富的分享活動,讓學員通過不斷地討論分享,了解了敘事療法的定義、後現代心理學思潮等內容,掌握了敘事療法角度下的「致病」原因、外化的對話和改寫的對話等理論方法,獲得了自身的進步和成長。
李焰老師所說的「改變一個人絕不是讓他由壞變好,而是讓他好上加好」、「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狀態的英雄」等金句,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敘事療法的魅力。
敘事心理治療的創始人和代表人物是澳大利亞臨床心理學家麥克·懷特(Michael White)及紐西蘭的大衛·愛普斯頓(David Epston),他們於1980年代提出一種富有後現代主義精神且真正「以人為本」的後現代心理療法——敘事治療。
敘事療法是受到廣泛關注的後現代心理治療方式,它擺脫了傳統上將人看作問題的治療觀念,透過"故事敘說"、"問題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變得更自主、更有動力。敘事療法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現代心理治療技術,具有操作性強,效果顯著等特點,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敘事療法在個體諮詢、家族婚姻治療、團體諮詢、學校諮詢等領域均有良好的效果。
敘事療法非常適合現代社會的學校心理諮詢,對學校而言,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高心理素質,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奠定基礎,是學校工作的需要,更是個人健康發展、全面成才的需要。但因為資源有限,學校不適合做長程的心理諮詢。這時短平快的後現代主義心理治療就進入了學校心理諮詢的視野。
在課後我們對李焰老師就敘事療法在國內的發展情況以及在高校內的應用進行了採訪。
問題1:請問李焰老師,敘事療法在中國的發展情況如何?
我了解敘事療法是在2006年,參加大陸第一個敘事療法的培訓課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1年。
現在我們會看到一些同行會說我是敘事流派的,我是後現代領域流派的,也有很多諮詢師使用敘事療法作為自己的理論取向去為來訪者開展工作,說明敘事療法在中國大地上已經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這些發展,都離不開一些培訓機構以及專家學者的大力推進,比如吳熙娟老師等等的專家老師。
現在在後現代理論流派裡面,敘事、焦點、合作取向都在中國大地上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和推廣,所以我對敘事療法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問題2:您覺得敘事療法在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中的應用是否適合?
我在大學中工作,所以我也比較去考量敘事治療這樣的領域流派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幫助和作用,我覺得非常的適合。
敘事療法第一比較積極正向,大學生都是正在成長的生命,他們都希望自己更好,可是他們現實生活中出現一些了困惑,我們敘事治療去陪伴來訪者,讓他們尋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力量
敘事治療強調每個生命、越是成長的生命,身上都有積極的力量,我們的工作方向是讓生命、成長的生命好上加好
敘事治療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它在諮詢中挖掘出來的一些積極正向的力量,那個力量是來訪者自己生命中本來就已經存在了的,而不是諮詢師強行加上的。
每個來訪者都是自己生命狀態中的英雄,都是自己的榜樣,當一個人發現人生的榜樣就是他自己的時候,這樣一種鼓舞不是別人的鼓舞所能達到的
而且敘事治療能夠探索來訪者的內心世界,大學生他們的基本修為、邏輯思維、語言的表達能力都足以用敘事治療來工作
我們大學還是比較強調短程、焦點的心理諮詢,因為資源有限,人格的成長和發展其實要放在生活中,不提倡做長程的心理諮詢,所以敘事更加適合,
敘事治療不僅僅用在諮詢中、包括也用在危機幹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裡,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