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的「乖」孩子就意味著自控力好嗎?|家庭教育每周一課第8期預告

2020-12-25 中國教育報

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總是做事不專注;沒有時間觀念,總是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做事沒有長久性;家長不督促就不學習......究其原因都是因為缺乏自控力

提到自控力,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叫「斯坦福棉花糖實驗」

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對一批幼兒園的孩子進行了自控力測驗。測驗方式是讓一群4歲孩子獨自面對一塊棉花糖,他們可以選擇立即吃掉,或者耐心等待15分鐘後,就能得到兩塊棉花糖。結果,有的孩子選擇了立即吃掉,有的孩子抵抗住了誘惑,成功得到了兩塊棉花糖。

之後,實驗人員又對這些孩子進行數年跟蹤研究。發現在4歲時就能夠為兩塊糖果等待的孩子,絕大多數都在未來有良好的學業成就、更健康的身體、更好的人際關係和婚姻質量,入獄、犯罪的可能性也更小。

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長的「秘密武器」,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時時處處都在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也有很多家長會問:「聽話乖」和「自控力」一樣嗎?這是不可以等同的,簡言之,前者是被動的,後者是主動的

今天張桂莉老師和馬志國老師將向大家介紹其中的原因並告訴大家:

如何區分二者的差別?

什麼是良好的自控力?

如何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聯手中國教育報新媒體,為那些對家庭教育有困惑、渴望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朋友,傾情打造「家庭教育每周一課」。本期我們關注聽話的「乖」孩子就意味著自控力良好嗎?(點擊本段文字,即可進入課程視頻,3月20日晚19:30播出。

家庭教育每周一課

聽話的「乖」孩子就意味著自控力良好嗎?

▲▲▲

本期特約嘉賓

張桂莉:美國傑出教育貢獻獎獲得者,《龍媽媽鷹媽媽—中美合金教育培養成功孩子》作者,美國東卡大學(East Carolina University)教授/系主任。

馬志國 :應用心理學研究員,全國網上家長學校特聘心理健康專家。

主持人——楊媽駕到

楊詠梅: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主編,資深媒體人,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第二屆中國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畢業於北師大,當過中學老師,養育女兒的過程中,走過不少彎路、流過很多眼淚,希望自己的育兒代價和專業探索為讀者提供幫助。

如何收看直播

即可收看課程視頻

3月20日晚19:30

準時播出!

本期互動

聽話的「乖」孩子就意味著自控力良好嗎?

歡迎把您的觀點、建議,留言分享給我們!

本文編輯 | 武冰潔

責任編輯 | 武冰潔

相關焦點

  • 哪些養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自控力發展?|家庭教育每周一課第9期預告
    研究表明,在孩子自控力培養的問題上,家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上周張桂莉老師和馬志國老師已經做了詳細介紹,本周二位老師將來聊聊哪些養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自控力發展。很多時候,不是孩子自控力不好,而是父母原則性不夠強,沒有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孩子的自控力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持續、緩慢的過程,需要父母在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中慢慢培養。那麼,哪些養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自控力發展?
  • 孩子學習動力不足怎麼辦?|家庭教育每周一課第1期預告
    那麼,身為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發掘孩子的學習動力,是我們當下非常重要的任務。孩子學習動力不足怎麼辦?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動力?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聯手中國教育報新媒體,為那些對家庭教育有困惑、渴望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朋友,傾情打造「家庭教育每周一課」。本期我們關注孩子學習動力不足怎麼辦?
  • 人工智慧時代,更需要人際互動能力|家庭教育每周一課第18期預告
    近幾年有個網絡熱詞叫「宅男宅女」,越來越多孩子也開始用「人機互動」代替「人際互動」,在虛擬空間聊得火熱、手指飛舞,見了面卻無話可說、不會一起玩。這種現象意味著什麼?人工智慧時代,更需要人際互動能力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聯手中國教育報新媒體,為那些對家庭教育有困惑、渴望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朋友,傾情打造「家庭教育每周一課」。本期我們關注人工智慧時代,更需要人際互動能力(點擊本段文字,即可進入課程視頻,5月22日晚19:30播出。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出現以上情況,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孩子缺乏自控力。高自控力的孩子做事情往往更有耐心和毅力,善於控制自己的衝動情緒,並且更有能力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至關重要,上周張桂莉老師和馬志國老師介紹了哪些養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自控力發展,本周二位老師將來聊聊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 | 家庭教育每周一課第33期預告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特別容易衝動,家長在識別情緒之前,第一步是覺察自己的情緒。情緒管理的前提是認可孩子獨特的價值,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控制孩子。人為何會情緒失控?我們又該如何察覺、調控自己的情緒呢?人類的大腦分為生理(原始)腦、情感(情緒)腦和思維(認知)腦,其中,生理腦掌管著人類的根本機能,比如呼吸、心跳、運動、早期感覺系統等,但不能控制人的情緒。
  • 「乖」是你對孩子最大的褒獎嗎?「好孩子」應該是什麼樣?
    養個「乖小孩」,是很多父母的願望。在很多父母心中,「乖」是好孩子的表現。不哭不鬧不惹事,父母說什麼聽什麼,多讓人省心!可是,乖,對於孩子的成長,對於孩子的一生來說,真的是件好事嗎?在單一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家長認為:聽話就是好孩子。於是,在他們眼中,「乖」就是好孩子的最高標準。
  • 溫順、乖巧聽話的孩子好嗎
    童童是個非常乖的5歲多男孩。一直以來, 父母親都覺得,這孩子子特別好帶,很聽話,很省心。童童對許多事情也沒有過多要求,經常一個人玩,並且可以玩很長的時間;家長感覺也落清靜,便不去多管孩子了。平時就覺得孩子很「乖」「聽話」,挺老實說在幼兒園裡童童也是「很乖的」,不太喜歡和小朋友玩,也不惹事情,只是到了孩子大班快結束,就要上小學的時候,孩子就是不願意去讀書了!
  • 你還在進行「乖孩子」教育嗎?不「乖」的孩子,往往能走得更遠
    在很多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是被大人教導著「要乖」、「要聽話」,有意無意地總被用「乖」這個字眼來衡量好與壞很多情況下,在家長無法用自己的命令使孩子停止動作的時候,就會搬出「乖小孩」這個詞,「寶寶,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只有乖小孩才有糖吃哦...」小孩子感知世界,會通過各種各樣、自由自在的方式去看、去聽、去觸摸,但往往在家長對孩子的行為不滿意的時候,就會給孩子貼上「不乖」的標籤。
  • 晉江:只讓孩子「聽話」真的好嗎 專家:孩子不需要那麼聽話
    「聽話」是個主觀性非常強的詞。生活中,人們習慣用「聽話」來代指「非挑戰性的行為」,而用「不聽話」來代指所有給我們惹麻煩的行為。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要求孩子聽話。但是,只讓孩子「聽話」就真的好嗎?  這期親子課堂,特地邀請晉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諮詢師、晉江市龍僑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鄭雅雙分享為什麼要允許孩子「不聽話」,怎麼和孩子更好地相處。
  • |家庭教育每周一課第6...
    將這四個要素有效地聯結起來,我們就能夠有效地與孩子進行溝通,減少和孩子發生衝突。作為家長,首先要充分體會和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同時要學會通過語言來感受孩子的真實需要,傾聽孩子的請求;其次要觀察和分析孩子的需要是否已被自己真正的感受到;最後要將自我的觀察轉化為具體的語言表達出來告訴孩子。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很乖,長大了卻這麼不聽話?
    他現在雖小,沒有能力反駁你,但是等他慢慢長大,有能力反駁了,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這個爆發很可怕,到時候你會覺得孩子為什麼小時候很乖,長大了卻這麼不聽話。 所以我想學習科學育兒,別人的經驗和知識也只是借鑑而已,並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而是希望結合自己家小孩性格,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家小孩的育兒方法。
  • 孩子越乖越好?讓孩子乖乖聽話是害不是愛,父母該醒醒了
    導讀:孩子越乖越好?讓孩子乖乖聽話是害不是愛,父母該醒醒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越乖越好?讓孩子乖乖聽話是害不是愛,父母該醒醒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毀掉一個孩子有多簡單?一句「乖,聽話」就夠了。
    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好,孩子幸福?但有的父母正在毀掉孩子而不自知。比如,很多父母喜歡說「乖,聽話」,這一句就足以摧毀孩子。為什麼?因為父母強調的是「聽大人的話,別鬧」。當父母想讓孩子聽話時,只有一個原因「詞窮了,管不了孩子了」。言外之意就是:別那麼多廢話,聽我的就行了。
  • ——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
    不用說動手,懲罰都不行,好吧,那就放下所有身段,學著獎勵誇讚,不是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嗎?得,這回專家又發話了:不獎不罰。這屆父母徹底暈了,不獎不罰,佛系管娃,熊孩子怎麼辦?自控力難道會自動上身?這次由資深媒體人兼育兒專家凱薩琳·雷諾茲·劉易斯寫作的這本《不獎不罰: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給中國父母支了個大招兒。
  • 不獎不罰: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
    以前家長只要一揚手、一瞪眼,孩子就乖乖聽話,現在完全行不通。有網友說,孩子越來越難管,是因為現在的家長越來越「心慈手軟」。對付熊孩子,就該態度強硬,確保家長的權威。真是這樣嗎?面臨孩子的自控危機,傳統高壓策略和獎罰手段都不靈驗,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
  • 白茶清歡: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怎麼樣,家長們互相碰面了解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和批評,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 【節目預告】你會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周末生活呢?|第471期
    第471期節目預告讓我們跟隨小記者彭敏尚一起去採訪一下吧~平時吃飯的時候你會挑食嗎?你覺得挑食這樣的習慣好嗎?怎樣搭配飲食才是比較合理健康的呢?此次「母親河·生命樹」美術教育科普活動紮根於湖南生態文明建設,與長沙博物館「湘江北去——長沙古代歷史文化陳列展」內容構成了湖湘文化主題科普教育活動整體,是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湖南師範大學美術教育研究基地 」規劃的「美,好生活」系列美術教育科普活動組成部分。
  • 邦元英語:乖孩子≠好孩子,別讓「乖」束縛了你的孩子!
    隨著身體、智力的逐步成長,寶寶們的性格也日益凸現出來,「乖」或「不乖」也成為寶媽們嘮嗑的常用話題。「你家的寶寶乖嗎?」「我家寶寶乖得很哩」「寶寶可乖!家長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多麼聽話、多麼懂事」,在我們的認知裡也把聽話和懂事作為一個優秀孩子的專有名詞,然而事實真的這樣嗎?那些聽話懂事的「乖」孩子到最後成了優秀的人?小時候小編就是乖乖女一枚,聽家長的話、聽老師的話,學習生活都循規蹈矩沒有絲毫的馬虎,活脫脫一個大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 孩子在家這段時間,如何「點燃」他的內在動力?| 家庭教育每周一課...
    教育的過程不僅要從外部解放孩子,而且還要喚醒孩子內在的心靈能量與人格理想。 很多孩子,特別是我們認為成績不好的孩子就像是石塊裡面沉睡的獅子,我們應該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天賦潛能和內在力量,激發孩子的生命創造力。
  • 習慣≠聽話!好的習慣影響一生,而「不聽話」是孩子的天性
    一個非常乖的不會反抗和表達自己的孩子一定是一個長期受到壓迫的、沒有創造力的孩子。小一點的孩子不是不聽話,而是他們無法建立「聽話」和「未來」的關係,他們無法預知未來,沒有把原因和結果相聯繫的認知能力。所以,我們反覆地告訴孩子要穿衣,否則會感冒,還不如直接讓他試試,冷了自然就回來拿了,或者你幫孩子拿上,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他。事實勝於雄辯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