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總是做事不專注;沒有時間觀念,總是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做事沒有長久性;家長不督促就不學習......究其原因都是因為缺乏自控力。
提到自控力,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叫「斯坦福棉花糖實驗」。
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對一批幼兒園的孩子進行了自控力測驗。測驗方式是讓一群4歲孩子獨自面對一塊棉花糖,他們可以選擇立即吃掉,或者耐心等待15分鐘後,就能得到兩塊棉花糖。結果,有的孩子選擇了立即吃掉,有的孩子抵抗住了誘惑,成功得到了兩塊棉花糖。
之後,實驗人員又對這些孩子進行數年跟蹤研究。發現在4歲時就能夠為兩塊糖果等待的孩子,絕大多數都在未來有良好的學業成就、更健康的身體、更好的人際關係和婚姻質量,入獄、犯罪的可能性也更小。
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長的「秘密武器」,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時時處處都在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也有很多家長會問:「聽話乖」和「自控力」一樣嗎?這是不可以等同的,簡言之,前者是被動的,後者是主動的。
今天張桂莉老師和馬志國老師將向大家介紹其中的原因並告訴大家:
如何區分二者的差別?
什麼是良好的自控力?
如何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聯手中國教育報新媒體,為那些對家庭教育有困惑、渴望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朋友,傾情打造「家庭教育每周一課」。本期我們關注聽話的「乖」孩子就意味著自控力良好嗎?(點擊本段文字,即可進入課程視頻,3月20日晚19:30播出。)
家庭教育每周一課
聽話的「乖」孩子就意味著自控力良好嗎?
▲▲▲
本期特約嘉賓
張桂莉:美國傑出教育貢獻獎獲得者,《龍媽媽鷹媽媽—中美合金教育培養成功孩子》作者,美國東卡大學(East Carolina University)教授/系主任。
馬志國 :應用心理學研究員,全國網上家長學校特聘心理健康專家。
主持人——楊媽駕到
楊詠梅: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主編,資深媒體人,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第二屆中國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畢業於北師大,當過中學老師,養育女兒的過程中,走過不少彎路、流過很多眼淚,希望自己的育兒代價和專業探索為讀者提供幫助。
如何收看直播
即可收看課程視頻
3月20日晚19:30
準時播出!
本期互動
聽話的「乖」孩子就意味著自控力良好嗎?
歡迎把您的觀點、建議,留言分享給我們!
本文編輯 | 武冰潔
責任編輯 | 武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