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打遊戲對孩子的童年來說,意味著什麼?
A:
玩物?放鬆手段?娛樂工具?寓教於樂的成長機會?
還是無意義地浪費時間?
如果你是家長,恐怕認同最後一點會多一些。
如果你是孩子,更可能認同前四點。
每年都有新入學的父母發現,一直被管得乖乖的孩子,上學以後,突然開始成宿成宿地打遊戲……其實,原因在於之前的成長中,父母沒有幫助孩子一起共同就打遊戲和生活、學習形成合理的平衡。
那麼,我們應如何引導孩子們平衡生活、學習與遊戲?
或者說,我們應如何引導青少年健康遊戲,並使遊戲為孩子們的成長帶來最大價值?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孩子滿腦子都是遊戲怎麼辦?」面對這個問題,已經讓無數父母為之頭疼了,有的甚至變成了尖銳的家庭矛盾,難以攻克。對此,小編給各位家長几點建議,希望對你們有所啟發。
父母要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童年時期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孩子是很需要的。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家長的壓力也很大,要花很多時間去工作。我們不能增加陪伴的時間,但我們可以提高陪伴的質量。在有限的時間裡,和孩子一起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比如說一起爬山,一起旅行,一起野餐,一起玩拼圖,一起看個電影等等,這些活動都是很好的,既可以讓孩子放鬆,還能在玩的過程中學到書本上沒有的東西和品質,而且還可以讓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更親密。有了這麼多喜歡的事兒,孩子又怎麼會沉迷網遊呢。比起遊戲,孩子更喜歡爸爸媽媽的陪伴。
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鼓勵,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是非常渴望,來自父母的愛、接納、肯定、讚賞、尊重。如果這些渴望能被滿足,他們就會給自己積極正面的評價,就會去做好自我管理,就知道把握好自由與邊界。如果這些渴望總是得不到滿足,他們的行為就會出現偏差,而且很難糾正。在一本育兒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是個氣餒的孩子。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多給他們鼓勵。
玩遊戲,既要有規則,又要有自由。在規則之下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我們在教育孩子面前要學會換位思考。孩子在作業和遊戲面前肯定是選擇遊戲。對此,我們可以給孩子定下相應的規則,比如,周一到周四沒有娛樂時間,周五晚上,周末,有玩手遊的娛樂時間,具體時間可以商議。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慢慢地習慣了。當我們給了孩子規則和自由,他的分寸感也會慢慢地培養出來,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會提升。還會因此減少在這件事情上引發的衝突。
給孩子選擇一款簡單易用的管理軟體。我兒子六歲,他玩遊戲,但不會沉迷,可以很好地自我管理。我們不用看著也不用去說,他玩一會兒或者看一會兒自己就會停下來。因為我半年前給他選擇了愛學生APP,一款簡單易用的手機管理軟體。愛學生App集時間管理、應用管理、應用統計、視力保護、行走禁看、危險區域、緊急求救、親情通話、軌跡定位九大功能於一體,做到讓家長放心管理,讓孩子安心上網。
有了愛學生APP,可實時了解孩子使用手機的動態,作為父母的我們可根據實際情況隨時切換學習模式、娛樂模式、鎖屏模式及自定義模式,切實客觀地管理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長,輕鬆解決孩子遊戲成癮的問題。
孩子患上遊戲癮,的確是一件讓人痛苦的事情!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希望以上幾點,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