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啟示錄:勘破欲望的執著而讓自己快樂

2020-12-14 梅山易學

欲望是人類的本能,是人的本體產生的想要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是深植於基因中的一種與生俱來的最原始和基本能力,在生命的每個階段,其欲望的目標都會有所不同。

網圖

比如說,在幼稚階段,可口的食物能維持生命就可以,到了成年階段,酒色財氣樣樣都想要,到了老年階段,如何健康和延年永壽才是頭等大事等等,不一而足。

許多的人一談到欲望就色變,卻不知欲望本無善惡之分,關鍵在於如何去控制好自己對於欲望索求的尺度,因為基本的欲望是生存的必然,而超出承受範圍的欲望就變成了執著,欲望本來無限,以自己的有限之身去執著於這無限,人生又怎麼可能會感覺到幸福和快樂呢?

網圖

什麼是執著?心中固執拘泥於對某一事物的執念不能放下而無法超脫,亦指堅持不懈。

世人的痛苦,大部分都來源於對欲望的執著,從固執的去追求許多超出自己需求的貪慾生成,得到就欣喜,失去便痛苦,得到想要更多,沒有想要擁有,人生就在這得與失之中來回折騰。

比如說錢財,人們總是在追求更多,才造成許多悲劇,如果甘於平凡,人們只需要很少的錢財便足以維持生活,可是人們卻在不停地追足足更多的金錢,為什麼呢?

網圖

為了通過金錢去追求更多的欲望,想要用金錢來通達各種不同的貪慾,從生理、愛欲、精神等各方面去滿足自己的需求,於是乎就不停地追求金錢,甚至於是不擇手段的追求。

金錢到手,便又生出了得失之心,不甘心於將自己辛辛苦苦所聚攏起來的錢財再散失出去,一旦有所損耗便心痛不已,於是又生出了執著之心,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後代可以長久的擁有這些財富。

網圖

你看,圍繞著這些金錢財富和超出了自己需求的欲望,人們便每時每刻都生活在一種不安於當下的痛苦之中,絲毫也難以體會到快樂和幸福。

那麼怎樣才能勘破欲望的執著而讓自己快樂呢?

首先要明了欲望本是來源於貪婪,是在追求超出自己需求的過度量,只有靜下心來反省自己,才能明白這個世界上的欲望都是無窮無盡的,如果拘泥於欲望而陷入了其中,那便成為痛苦的根源。

網圖

有人喜歡當官,有人喜歡賺錢,有人喜歡女色,有人喜歡美酒,可是多大才算官,錢有多少才夠,色到何處才美呢,沒有一個標準,今天所滿足的,明天便會不滿意,喜新厭舊,見異思遷,於是就想要追逐更好的,可是,不見得你所有的欲望都會有滿足的時候。

於是就陷入了空虛、痛苦的貪著之中無法自拔,因為所有的時間都在追逐貪慾之中,在得失之中不停的兜圈子,所以心無片刻之安,更不用說清靜快樂了。

網圖

明了了欲望本是由貪婪而來,那麼我們便需要《金剛經》中的智慧來勘破對於這些欲望的執著,才能結束因此所帶來的痛苦,從而讓自己達到快樂的境地。

《金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祖在《金剛經》中告訴我們說,這個世界上所有存在的一切都是無常的,人如此,物如此,貪慾亦是如此。

網圖

這個世界上沒有恆常不變的東西存在,如果我們用自己的變化之身去執著的追求無常的萬物,那就註定只能陷入於痛苦的沼澤之中。

因為欲望無窮,而我們的承受能力有限,即使想不痛苦,恐怕也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佛祖在《金剛經》中,連用了夢、幻、泡、影、露、電六種事物來比喻這個世間萬物的無常變化,希望能藉由這些轉瞬即逝而無法留存的東西來使世人放棄執著,放下心中的執念而歸於本心,尋找到清靜快樂的自己,不再有痛苦。

網圖

人們的痛苦大部分都來自於貪慾,一旦勘破了貪慾的本質而放下,不再生出執著拘泥之心,便會得到知足常樂的清靜快樂,美好的生活由此而始,當下即是極樂淨土,對此,不知大家以為如何?

相關焦點

  • 誦讀《金剛經》,會讓你獲得不可思議!
    ,都不能影響到自己的心,安住於自己本來的樣子裡,領略到生命最初的喜樂,用心把世間的路走好。得到的欲望,守住的欲望,是人類最基本的欲望。想要得到,就會擔心失敗;想要守住,就會害怕失去;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心裡問題:焦慮。 怎樣解決焦慮?《金剛經》指明了一條徹底的道路:不執著。只要對一切的對象不再執著,一切外界的對象就不會再對你構成不確定,甚至威脅,你就不會再有不安、擔心、害怕、恐懼、就不會再有焦慮。
  • 《金剛經》中這幾句話,反覆去讀,對你自己很有好處!
    《金剛經》的殊勝在於智慧。誦《金剛經》,既得大智慧,又修大功德,實是兩全其美的妙法!堅持念金剛經,可御惡念,速消業障!金剛經上這3句經文,若能反覆去讀,對你自己很有好處!金剛經中這兩3句話,就是要我們認識世界與自己的關係,其次通過認清自己和整個世界後,做到這一點,就可以如是降伏其心,精進修為。所以,老僧人說:《金剛經》中這幾句話,反覆去讀,對你自己很有好處!那麼,老僧人所說的這幾句話,究竟是哪幾句呢?第一句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 再說《金剛經》四句偈
    昨天的時候,我們說到《金剛經》結尾有四句非常著名的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今天我們接著說。這四句偈,在《金剛經》中甚為著名。故而究根結底,一切著相的有為法,都似夢幻轡影一般。
  • 《金剛經》:一念起,一念滅,緣起緣滅,該放下時就要放下
    《金剛經》: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如來常常說,你們比丘,既然知道我所說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渡過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捨棄,何況非法呢?是啊,佛法尚且需要捨棄很多東西,何況是我們平常人的一生呢。
  • 《金剛經》中最有靈性的3句話,若能悟透,瞬間開悟
    無論是長年讀佛經的佛教信徒,還是對有興趣初學的人來說,想透徹了解《金剛經》都非易事,因為其智慧深邃,邏輯嚴密,其中的佛法智慧值得我們仔細思考,審查自我。  跟著《金剛經》學心態  ■ 不強求  《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讀了《金剛經》,才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快樂
    《金剛經》裡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人間的一切現象都是虛妄且短暫的,只有「無住生心」才是事實真相。佛家的觀點認為,人在修行中覺悟,就會產生一種不可思議的感應,從清淨心生出來喜悅,是一種真正的快樂,任何欲望上的滿足都比不上這種自然流露出來的愉悅感,並且綿綿不斷,這時清淨心就猶如一隻快樂的泉眼,能生出無窮無盡的真正快樂,佛家稱之為「法喜充滿」。我生長在農村,是見過泉眼的人。
  • 《金剛經》這部經的名稱,到底是什麼意思?
    由此證明鑽石的純度與透光率,相當之高,這就是鑽石的特點,寓意著學習《金剛經》用「鑽石般閃耀明亮的眼睛」,來看親身心和世界的真相,摧破一切是我的虛妄,從而遠離執著得到徹底的解脫,達到修行的彼岸。正如《金剛經》裡所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金剛經~一部生活啟示錄
    今天有重讀《金剛經》的想法和行為,著實因為昨天聽了一節課。第一次接觸蔣勳老師是因為聽他解讀紅樓夢,後來知道他的《美的沉思》,再後來就是聽了聽他的自然療愈——他在池上親近自然的生活,再就是這節捨得與不捨得,人生兩難的這堂直播課,這堂課中他提到了《金剛經》在他失去母親後的療愈作用,給了他應對無常的點撥,所以我就起了重讀這部經典的想法……第一次讀金剛經應該是在兩年前,《了凡四訓》這本書後邊的附錄
  • 《金剛經》最富含哲理的幾句話,讀通此經,即可開悟
    一說起《金剛經》,出家、在家的人,怕都是非常的熟悉。出家的人,每日早晚課,都念得會背了。在家的人,只要稍有文化,也是沒有不知的。甚至有人認為佛教念經,念的就是《金剛經》。難道還有其他的經?不是他們孤陋寡聞,而是《金剛經》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
  • 《金剛經》中「空」的意義是什麼?
    《金剛經》是般若系經典之一,而般若經的主旨乃為闡明「空」的義理,因此先略說「空」的意義。一般人望文生義,甚至有解釋「空」時,形容空沒有形體:它(物件)是什麼,空就是什麼。如一間房子,空就是一間房子;一隻杯,空就是一隻杯。
  • 《金剛經》中有兩句處世名言,悟透了,受益終生
    佛教有繁多經典,但是有這麼一本經被稱之為「經中之經」,那就是《金剛經》。《金剛經》不是講述四大金剛的經文,《金剛經》的全稱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就是一本讓人能夠斬斷煩惱,去掉妄執的佛教經典。《金剛經》在佛教的地位是第一無二的,對於剛入佛門的人來說,想要了解佛法,是必須要從《金剛經》著手去通讀,但是對於一個修為高深的佛教高僧來說,一本《金剛經》還是讀不完,讀不盡。哪怕對於一個沒有皈依佛門的世俗人來說,《金剛經》也可以讓人領悟到人生不一樣的真諦和智慧。
  • 《金剛經》中的這三句話,若悟懂了,可以讓自己少走彎路
    但是人們可以在世俗中擺正自己的位置。世俗就是一個大染缸,無論你是怎樣的人,都需要適應這個染缸。而《金剛經》則是可以讓你在這世俗中找到內心的寧靜。我特別喜歡《金剛經》裡面的這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世間的事情,很多都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修行的不夠,才導致讓自己煩惱徒增。但是事實上,這些事情根本沒有達到讓你苦惱的程度。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的心而已。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誦讀金剛經有大福報,可幫助人破迷開悟,增進法身慧命,究竟解脫。就如《三皈依》裡所說: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佛法是人生的指路明燈,助人遠離無明黑暗,得到救渡。本篇文章,小編就該經中的五大名句,為大家簡要闡釋,希望大家能夠受益。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金剛經》之中最核心的2句話,若能理解,即明此經
    佛陀所講述的大乘經典《金剛經》的核心思想,即是緣起性空。在此核心思想的基礎上,又從兩方面進行深入闡述。一方面闡述「於外掃其相」,另一方面闡述「於內破其執」。《金剛經中》「於外掃其相」的核心之句,即是下面這個偈子: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金剛經》所講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怎麼理解?
    《金剛經》上有句話「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佛法都應該放下,不應該執著,何況是其他東西呢?這句話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呢?下面我們簡單探討一下,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大德批評指正。佛陀在菩提樹下開悟後第一句話就是:「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管你學不學佛,本來就是佛。只是因為妄想、執著、煩惱障礙了自性,雖然本身是佛,但卻得不到佛的智慧德相,無法受用。但是我們的智慧德相併沒有損失,沒有丟掉,只是暫時被障礙住了,只要我們把這個障礙去掉,自性就能恢復。怎麼去掉呢?
  • 《金剛經》:這4個四句偈,蘊含了如來的最高智慧!
    《金剛經》作為佛教的大乘經典,是流傳最廣、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禪宗更是將《金剛經》視為至寶,許多上根利器之人因受持《金剛經》而迅速成就。佛陀在《金剛經》之中,多次提到「四句偈」。說明了受持《金剛經》的福德巨大,即使是受持四句偈福德亦是不可估量。不過,《金剛經》中雖然多次出現四句偈,但是沒有明確指出是哪個四句偈。其實深入考察《金剛經》,佛陀的本意沒有限定四句偈是哪句,而可以是多句。《金剛經》中確實有多個四句偈,且都是經典至極,可謂蘊含了佛陀如來的最高智慧。以下4個四句偈,在《金剛經》中甚為著名。
  • 八個佛教用語 勘破前世今生
    ▍虛無生命本是一場虛無,你認為自己是什麼,就是什麼。即使有一天,你從夢中醒來,也不必害怕,你會發現,有更多的人比你更渴望做夢。人的一生,本來一半便是在夢中度過。▍當下在這個時代的我們,能夠把自己安排對了的很少。越聰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應在哪個地方擱下那個心。心實在應該擱在當下的。
  • 大乘寶典《金剛經》五句經文,通透佛法奧妙,瞭然大千世界!
    《金剛經》也稱作《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其全名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此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卷。《金剛經》屬於《大般若經》的第九會,《大般若經》全本共六百卷,是以宣揚諸法皆空為主旨的經典合集,在這諸多經卷之中,則以《金剛經》中的思想最為精妙,也傳播最為廣泛。本篇列舉《金剛經》中五句較有代表性的經文與君共悟,淺嘗輒止,以作了解。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金剛經這3句話,反覆去讀,功德無量!
    《金剛經》上說,一個人做再多的布施,哪怕用滿三千大千世界的寶物去布施,這個人所得功德,也不如受持讀誦金剛經的功德更大。金剛經上這3句經文,若能反覆去讀,功德無量。第一句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 「空」是什麼空,《金剛經》「空」的境界
    《金剛經》的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其中「般若」意為「智慧」。但般若又不等同於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智慧。在佛教看來,世俗凡夫的智慧不過是小聰明或者是愚妄,因為這種智慧屬於經驗的世界。用《金剛經》的話說,就是「住」(執著),它畢竟不是對世界的全面把握,是虛妄的見識。而般若是超越了經驗世界的認識境界,它是對空的體認。「空」是沒有煩惱阻礙的清淨狀態,保持一顆空靈之心才能包容萬物,獲得圓滿自在。佛陀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