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在路上

2021-02-16 仍然在路上

仍然在路上,是我公眾號的名字,也是我對思政情懷的折射。2017年我帶的學生畢業後,我開通了公眾號。三年半的時間裡,我推送了200多萬字的原創文章。公眾號剛創立的時候,我承諾每天推送一篇原創文章,如果哪一天沒有推送,就是我沒有思想了;身體出問題了;網絡壞了。從2017年7月到2018年大年初二,我做到了沒有間斷一天。初二的早上我孩子看我在忙公眾號文章,他提醒我說:「您能做到每天都寫,但是後臺每天要給您推送的。」我明白了他的意思,後臺要休息的,從初三開始,我改成了節假日不推送文章。剛開始的時候,公眾號沒有開通打賞功能,很多粉絲覺得我不容易,讓我開通這個功能。我考慮了一下,便於2019年1月2日開通了打賞功能。因為我獲得了一些榮譽之後,我和學校籤訂了協議,我要把有些獎金、稿費、書稿費、報告費作為基金。基金的宗旨是「您為祖國服務,我為您服務」。我想開通打賞功能也好,我可以把打賞費用全部放到基金裡,為基金更多地籌集費用。這樣,從2019年1月1日開始,我又恢復了每天推送一篇公眾號原創文章。到2020年12月31號,兩年的時間裡,我每天都推送一篇原創文章。大家打賞了18萬元,我全部放到了基金。看到這些文字,我感慨萬千。真是不容易,我克服了很多困難,我自我表揚一下。前兩天基金會的同志告訴我,有個老同志找到了基金會,他說他看到公眾號文章,硬是堅持要為基金打賞1萬元。我也沒有見過這個同志,不知他能不能看到今天我這篇公眾號文章,在此我代表所有使用這個基金的人,向他表示衷心地感謝,有什麼我能幫他的事情,請他聯繫我。當然開通公眾號的目的還不是為了打賞,主要是與大家交流,特別是與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大學生交流。很感謝大家對我的點讚、支持,前兩天我推送了《寫給大學生朋友的一封信》一文,直接閱讀4.3萬人。大家在我的公眾號後臺還反映、提出了很多問題,有的希望我跟他們討論。一些普遍性的問題,我在公眾號平臺做了公開回復,大量的還只限於我和他們個人之間進行的交流。僅去年一年,我就回復了六百多封信。儘管如此,確實因為太忙,有些回復遲了些;有些根本沒有時間回復,在此希望能夠得到理解、諒解。

仍然在路上,就是說現在還在路上。當初公眾號的名字想叫「永遠在路上」。一是這個名字被註冊了;二是也不可能永遠在路上,覺得還是仍然在路上比較貼切。什麼時候就不在路上了呢?我想我對思政的這份情懷只要一息尚存,便將存在下去,除非我實在做不下去了,我離世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新年致辭中說:「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百年徵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我們秉持以人民為中心,永葆初心、牢記使命,乘風破浪、揚帆遠航,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一名老思政人,我會勇做奮鬥者。不過從明天開始,我的公眾號文章將不在微信中推送了,想看我的文章就直接到公眾號平臺上看。另外,我想對此前發表的公眾號文章進行分類整理,因此,節假日就不保證推送了,也儘量給後臺一定的休息時間。

十分感謝大家對「仍然在路上」的關心、關注、支持、幫助。凡是今年給公眾號打賞100元以上的粉絲,可以把您的詳細地址報來。我郵寄一本我籤名的書做紀念。不知有沒有我答應贈送我籤名的書卻忘了郵寄書的粉絲,您也一併告知。

值此新年之際,祝大家一切都好!

相關焦點

  • 【探訪】擁有一流硬體的重點小學,在探索STEM教學的路上仍然磕磕絆...
    【探訪】擁有一流硬體的重點小學,在探索STEM教學的路上仍然磕磕絆絆 作者:寧寧 發布時間:
  • 都說一級建造師難,但備考的路上仍然有人在堅持
    其實在成功這條路上,必定沒有很多同行者,為了這場考試,你需要推掉很多朋友的邀約,放棄自己各種興趣,或許在這場考試中,我們真的需要這種孤獨,排除幹擾,才能使夢想得以堅持、目標才能實現。
  • 散文《畢業季,在路上》
    在這紛擾的世間,我早已分不清起點與終點,而我所知道的,便是我在路上,追尋著遠方,悽風冷雨,獨自漂泊。行走在紅塵路上,每個人都有前進的方向,風也好,雨也罷,坎坷泥濘,委屈憂傷,寂寞痛苦,歡喜惆悵,然而,風捲殘雲,秋風落葉之後,我們仍會啟程,循著心路的痕跡,不卑不亢,亦柔亦剛。
  • 王永年——翻譯家已在路上
    王永年的身份有很多,但他最為人所知的就是翻譯家,他大概也最愛這個身份——據說,晚年的王永年深居簡出,翻譯的工作卻一直沒有停下:當博爾赫斯的詩歌、小說和凱魯亞克的《在路上》無數次被年輕人心懷忐忑地翻開,王永年作為譯介者便又一次成為一種語言與另一種語言、一個靈魂與另一個靈魂之間的「靈媒」。
  • 我們再度歸來 仍然滿載熱愛
    我們再度歸來 仍然滿載熱愛——湘鋼一中教育集團2020年下學期開學工作暨績效考核測評大會  當代商報訊(通訊員 戴婷婷)暑夏止步於此作為教師,業務是安身立教之本,須始終保持勤勉;學習永遠在路上,須始終保持謙恭的態度;科研是生產力,須始終強化研究提升質量水平與內涵。隨後,王敏就後疫情時代的安全問題、學校人事優化問題、後期各類獎勵評比問題等進行說明。
  • 行走在路上的鄭州貨代
    鄭州當地貨量有限,靠外部輸送帶來的增量,必然付出成本,至於這些成本支付給了哪一方,先說說鄭州貨代的幾個層次,其中,第一梯隊國有背景、外資背景、內資上市貨代背景的公司,掌握著航司和班列資源,佔據著鄭州進出貨流的必經之路,政策紅利流到這,基本到此為止了;而處在中間的當地貨代,以及其它城市流入的貨代分公司,仍然以利差和指定貨存活,沒什麼扶持,談不上發展,只能算個網點,少數掌握貨代資源的如空運包艙
  • 《在路上》版本戰
    美國芝加哥作家博物館中展示的《在路上》原稿本鄭凌峰「我還年輕,我渴望上路。」這句放浪不羈、狂熱酷炫的「在路上」宣言,可能正是傑克·凱魯亞克《在路上》這部小說的吸引力所在——儘管這部小說的書名便頗為吸引眼球。
  • 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他們的青春在路上
    我們今天談論的不是電影,而是《在路上》這部作品。我們通常稱《在路上》是一部小說,但在這部書剛面世的時候,很多人根本不承認它是一部小說,有的甚至認為它連「文學作品」都算不上。據凱魯亞克說:《在路上》是他花了七年時間旅行,最後在三個星期內用一部打字機和一卷120英尺長的列印紙完成了初稿。
  • 春運在路上的悲情與意義
    團圓是春節亙古不變的話題,即便是各種文化元素彼此影響、互通有無,年味逐漸淡化的今天,合家團圓仍然顯得至關重要。因為大家都忙於團圓,春節期間的網絡消停了很多,除了吐槽春晚,似乎也只剩下那幾句意思相近的祝福了。不過也有亮點,其中就包括微信發紅包,它讓多數人有了發紅包的機會,這一傳統習俗藉助新技術煥發了新意。
  • 設備發行方:目前仍然可使用 沒有退出市場時間表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臨近年末,為了趕上免費申領ETC設備的末班車,最近幾天,位於古宜路上的ETC網點每天人滿為患。不少市民都向我們反映,「排隊大半天,辦理5分鐘」成了這裡的常態。那麼,有沒有解決辦法呢?
  • 幸福路上,行動路上
    2020年9月25日上午,為決勝全面小康,增強民族凝聚力,積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志願精神,在鄭州市委宣傳部指導下,鄭州人民廣播電臺聯合社會資源籌拍了殘疾人公益院線電影《幸福路上》。沐芳社工同轄區內困境家庭及困境兒童一同觀看了《幸福路上》電影。電影《幸福路上》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了一群歷經磨難而不屈服的殘疾人,身殘志堅,頑強生活,勇敢地向厄運挑戰,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創造精彩生活的故事。整部影片傳達出殘疾者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和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渴望。是以堅持不懈的毅力來反抗生活的不幸,以堅定不移的決心來改變命運方向的電影。
  • 保康:走教路上 她們初心不變
    12月17日星期四,筆者又碰到熊志雯和秦琪兩名老師,他們與以往的每個星期四一樣,正在匆匆趕往雙坪教學點走教的路上……那裡還有11名孩子等著她們上體育、音樂和英語課。  雖然學生由17人減少到11人,但體育、音樂和英語學科教學,依靠原有的教師仍然無法解決,「巡迴走教」落實短線學科和英語學科教學的重擔,依然又落在了兩名90後教師的肩上。雖然學生人數變少了,但她們的初心沒有改變!
  • 《在路上》:在路上,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而同樣描述的在路上背景的另一本書《在路上》,儘管在主角的性格塑造和故事整體氛圍都大相逕庭,然而最終故事的主角都最後找到了對自我價值的肯定。這本書作者是美國「垮掉的一代」作家傑克·凱魯亞克創作的長篇小說,描述的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他們走遍了美國大陸,途中的他們在尋求本能的釋放、自我的表達和精神上的自由。
  • 初中生優秀作文:走在路上
    他告訴我:做人要像松竹那樣堅定有節,根深深扎入大地,渴飲甘泉,未出土時便有節,枝搖星月,葉拍蒼天,直到凌雲高處,仍然虛心。走在路上,堅定的信念在左,堅定的意志在右,堅定如種子,我走在路上手握堅定,時時播種,時時開花!堅定,永恆的主題!
  • 滾燙的青春,不安的靈魂,在路上
    在短暫又漫長的人生路上:匆匆走過晴天,雨天。四處漂泊和鬥轉星移,忙碌不覺間、韶華漸老,老成了思念故鄉的樣子。回顧往事,不堪的或驕傲的仍歷歷在前。只是桑梓之思的情懷逐漸顯露出來,仿佛突然年輕時的躁動歸位,是那麼的按耐不住,讓年邁的殘軀坐立不安。心中不知不覺亦不知何時動了落葉歸根的土……。待到竹子開花,年華遲暮。
  • 快樂是奮鬥路上的潤滑劑
    但在奮鬥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已疲憊不堪,甚至心灰意冷,卻仍然吃力地前行,就只會摔跤或者迷失幻境。人不是機器,機器還有修整期,更何況我們這血肉之軀。所以當我們感覺支撐不住了,不如放慢腳步,看一看一直錯過的彩霞,聞一聞久違的花香,或者像我一樣,偶爾玩一玩兒時的遊戲,你會發現,快樂很快就會回到身邊。當快樂回來後,精氣神也就緊跟著回來了,再做起事來,效率會更高。
  • 華人走南洋路上的共和國—蘭芳共和國
    而各部族的內部事務,仍然由酋長負責。蘭芳共和國主要的範圍差不多是現在加裡曼丹島。蘭芳共和國攜手當地土著居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長達100餘年,直到19世紀末被荷蘭殖民者所吞併。蘭芳共和國成為歷史,海外華人在下南洋路上的不易與艱辛,更加說明了華人勇往直前、不懼艱難的精神傳承。
  • 永遠在路上的在路上:評韓寒電影《後會無期》
    於是他們就開車上路了,在路上,在他們橫跨大陸自駕旅途上的經歷了不同的傳奇故事,同時那些際遇也讓他們有了各自不同的命運歸宿,到最後,他們生活的開始徹悟了,但,似乎都沒有明白。《後會無期》於2014年07月24日在內地上映,最終票房為6.29億。
  • 青春在路上 ——汪國真新詩精選
    原標題:青春在路上 ——汪國真新詩精選 [書籍信息]   書 名:青春在路上 ——汪國真新詩精選   作 者 汪國真   出版日期 2015年4月沒見過大山的巍峨真是遺憾;見了大山的巍峨沒見過大海的浩瀚,仍然遺憾;見了大海的浩瀚沒見過大漠的廣袤,依舊遺憾;見了大漠的廣袤沒見過森林的神秘,還是遺憾。世界上有不絕的風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濤,大漠有風沙,森林有猛獸。即便這樣,我依然喜歡。   打破生活的平靜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種屬於年輕的景致。真慶幸,我還沒有老。
  • 脫貧路上政協情深!
    編者按8月6日,人民政協報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發文章《脫貧路上政協情深——山東政協系統助力脫貧攻堅工作記事》,對山東政協系統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情況進行報導,現予轉發。脫貧路上政協情深——山東政協系統助力脫貧攻堅工作記事記者 張文敬 通訊員 高曉東2020-08-06期 01版盛夏時節,山東省政協圍繞「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