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圳市龍崗區實驗學校 汪敏
關於體育遊戲,咱體育老師每堂課上幾乎都會用到,它的作用自然也不言而喻。而室內體育遊戲考慮到在狹小空間的教室內進行,如果沒控制好場面的話還可能對其他班級造成影響。所以關於室內體育遊戲大家的態度是想玩而不敢玩,筆者這就帶你突破這個「迷局」。
關於教室內的體育遊戲個人認為:因主客觀條件所致在教室裡進行的,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活動方式並按照一定規則進行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育人活動。
都知道因霧霾天氣或暴雨天氣所致體育課只能轉為室內進行,而上好室內體育課是室外體育課的必要補充,據調查大部分體育老師反饋室內體育課不好上,如果將體育理論內容融入到遊戲中還擔心室內體育遊戲收不住場麼?一起來看看這樣的案例:。
案例一《螞蟻找家》
學段:水平一一年級。地點:教室內體育課。
目標:強化團隊意識,讓學生的課堂專注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得到提升。
遊戲情境:螞蟻是群居類動物,與夥伴關係密切,遇上緊急情況時也能排著隊伍按順序找到自己的家,學生扮演螞蟻,每個人的座位就是家。
遊戲規則:聽音樂按既定路線輕跑,聽到音樂停時立即跟著隊伍找位置,以最短時間時間內小組人員到位多的小組獲勝。
遊戲路線:以小組間間隔的空間為跑動場地,跑動路線為「S」型順時針或反向跑動。
遊戲效果:隨著音樂的帶動課堂氛圍活躍,學生練習積極性高,規則意識逐漸樹立,集體責任感強。
案例二《我是救援隊》
學段:水平三四年級
目標:學生能通過相互包紮的練習,學會急救的同時體驗相互幫助的快樂。
遊戲情境:5-8人為一小組的救援隊,每一個救援隊都接到傷員電話,小組成員進行任務分工,如:小組宣傳員(小組取名,畫海報),聯絡員(負責電話記錄)、路線規劃員(所需器材)、救治人員(設計救治步驟)、受傷人員、護士等
遊戲規則:規定時間內小組成員完成:組名、小組海報製作、小組口號、救援步驟等設計、並練習相互包紮的技巧。每個小組成員都有任務。最後以投票形式進行評比。
遊戲效果:團隊責任感提升,學會受傷時的處理方法,從而在生活中及時救助自己或幫助他人。
有老師擔心室內體育遊戲場地、空間狹小有安全隱患,紀律不好維持。怎樣讓室內體育遊戲課沒煩惱,學會這幾招輕鬆上好室內體育遊戲課。
一、安全第一,樹立規則意識
無規矩不成方圓,室內體育遊戲如果沒有規則,授課不僅沒有效果,還會讓亂成一鍋粥的課堂影響其他班級上課,課堂安全隱患凸顯。所以教師在給學生玩遊戲之前,先約定規則再講解遊戲玩法,達成共同遵守的規則。
二、目標明確,促進身心健康
遊戲目標決定遊戲內容和組織形式,室內體育遊戲的開展當然要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重點,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簡單易操,有趣味有氛圍
一看就懂一學即會,簡單易於操作更利於學生參與,更利於結果的裁判,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趣味更濃(例如: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利用自己的書包,進行側平舉、前平舉書包練習,鍛鍊上肢力量,練習次數多的小組獲勝)。
四、掌控有度,做到收放自如
萬事皆有度,一味地遊戲會失去教育的意義,玩樂有度方能達到最好的狀態,室內體育遊戲目的是為了育體育人,切忌本末倒置。
很多體育遊戲比較老套,學生都輕車熟路了,興致不高,怎麼辦?室內體育遊戲創編有妙招:
1、利用傳統遊戲或器材進行改編(如:抓子遊戲可延伸為拋子翻字卡接住遊戲,必須翻過卡接住子才算完成一次,規定時間內完成的次數多者獲勝。)
2、將室外體育遊戲進行改編(如:為增強學生籃球球性,小組進行站立位雙手向後或向前傳球比賽;還可以小組沙包擲準,以投擲的合計分數高的小組獲勝。)
3、借鑑網絡視頻遊戲進行創編(如:對照視頻做對應動作,動作正確率高的小組獲勝。)
4、自製器材進行設計(如:小組拋氣球比賽,看哪組每一位同學先完成規定次數的拋氣球練習,先完成的小組獲勝。還可以玩「氣吞山河」即吹紙比賽,看誰的紙飛毯先飛過界,先飛過界者獲勝。)
室內體育遊戲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1、根據學情進行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遊戲,更有利於遊戲的開展,促進其身心健康;
2、制定安全遊戲應急預案,以備不時之需;
3、約定宣洩情緒的方式如:贊成、支持時用手掌拳交替變換,減少對其他班級的幹擾;
4、明確規則,儘量不用或少用「懲罰」,多以鼓勵為主,激勵的傳達正能量會激發學生更多的潛能。
室內體育遊戲好玩、有趣,如能借鑑筆者推薦的小策略,把握好遊戲方向,掌控好遊戲的度,我們的室內體育課堂會更輕鬆。期待我們的室內體育遊戲課,能讓學生玩中學、樂中益,體育課堂更趣味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