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7最新綜述 | 巨噬細胞免疫檢查點阻斷:基於臨床試驗結果和CD47-SIRPα結構功能的回顧與展望

2021-02-12 華人抗體


近日,華人抗體協會旗下期刊、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Antibody Therapeutics發表一篇原文標題為「Macrophage checkpoint blockade: a perspective on results from initial clinical trials and on CD47-SIRPα structure-function」的綜述論文[1]。該論文的英文全文可通過如下連結或者點擊文末左下角的「閱讀原文」來免費獲得:https://academic.oup.com/abt/article/3/2/80/5822067

值得一提的是:Antibody Therapeutics在2018年曾經發表了一篇復旦大學鞠佃文教授課題組的有關CD47/SIRPα的綜述論文[2],標題為:「Insights into CD47/SIRPα axis-targeting tumor immunotherapy」 (https://academic.oup.com/abt/article/1/2/37/5085238)

CD47/SIRPα領域近年來進展很快,最新的這篇綜述論文的通訊作者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Dennis Discher教授,該教授也是美國工程院院士。該文作者通過對CD47-SIRPα結構和功能特徵分析,結合目前已知的臨床前結果和臨床數據,回顧並展望了基於CD47-SIRPα巨噬細胞免疫檢查點通路阻斷的研究策略和方向。本文意在對這篇綜述進行簡要介紹。

  

巨噬細胞免疫檢查點通路是一個表達在巨噬細胞表面的信號調節蛋白α(SIRPα)和表達在靶細胞表面的CD47結合形成的抗吞噬信號軸[3]。近十年來,CD47-SIRPα信號通路已經成為了腫瘤治療的一個潛在靶點,且已有多個靶向CD47和SIRPα的候選藥物處於臨床前和臨床研究開發中。多個臨床前試驗結果顯示,靶向CD47的單一療法在同源小鼠模型上展示了一定的治療效果。但臨床試驗結果發現,除了一些皮膚癌和外周淋巴瘤,靶向CD47的單一療法對大多數的腫瘤是無效的。而聯合療法,比如靶向CD47的抗體聯合抗CD20抗體利妥昔單抗,能夠有效治療淋巴瘤,是一種比較有潛力的治療策略。該綜述分析了CD47-SIRPα的結構和結合關鍵特徵,總結了當前臨床前和臨床試驗數據,並指出了該領域未來的研究策略和方向。

這篇綜述論文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CD47的結構和功能

2、SIRPα的結構和功能

3、CD47與SIRPα結合及其他配體

4、免疫檢查點CD47-SIRPα及其抑制劑

5、免疫檢查點CD47-SIRPα的臨床研究現狀

6、免疫檢查點CD47-SIRPα的序列、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

7、未來CD47-SIRPα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發展展望

作者以目前臨床上T細胞腫瘤免疫治療的不足為切入,指出巨噬細胞在腫瘤免疫治療中也發揮重要作用。巨噬細胞在實體瘤中廣泛存在且通過激活吞噬作用清除靶細胞。其中,巨噬細胞SIRPα與靶細胞CD47之間的「平衡」控制著巨噬細胞對靶細胞的吞噬作用。在本綜述中,作者分析了SIRPα和CD47的序列、結構和功能,探討了SIRPα-CD47在機體固有免疫系統中的作用,並總結了目前有關SIRPα-CD47的治療性抗體及臨床使用策略。

1、CD47的結構和功能

CD47又稱為整合素相關蛋白,在正常和病變組織中廣泛表達。CD47屬於Ig超家族成員,是一個由N端胞外IgV樣結構域,5次跨膜螺旋,和C端胞質尾區組成的膜受體糖蛋白。CD47的主要受體有三類:1.整合素;2.血小板反應蛋白-1;3. SIRPα;CD47與受體的結合影響細胞黏附、遷移、炎症調節及吞噬功能。當紅細胞缺失CD47時,能夠被脾巨噬細胞迅速清除,因而,CD47作為一個「自我識別」的標誌首次被發現。CD47與SIRPα形成的信號通路及其作用如圖1(英文原文圖1)所示。

圖1,「Don’t eat me」信號通路及其在固有免疫系統中的作用。

2、SIRPα的結構和功能

SIRPα也是Ig超家族成員,是一種主要表達在髓系造血細胞如巨噬細胞、單核細胞、樹突狀細胞和粒細胞表面的跨膜蛋白。SIRPα有三個Ig超家族結構域,一個N端V樣結構域(D1)和兩個C1樣結構域;一個跨膜螺旋連接胞質尾區;末端區域能與CD47結合;其胞質尾區有4個酪氨酸殘基,能夠通過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傳遞抑制性信號。SIRPα有多個配體,包括CD47,Sp-A和Sp-D等。有研究發現SIRPα也參與胰島素的分泌和肌肉的形成過程;但目前闡釋最為明確的還是SIRPα通過結合其他細胞表面的CD47抑制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3、CD47與SIRPα結合及其他配體

在鼠、兔和人等種屬,CD47是SIRPα最主要的配體,但親和力並不高。本文作者總結了目前已知的CD47和SIRPα的配體及其親和力(表1, 英文原文表1)。一般而言,CD47的N端IgV結構域與SIRPα的D1結構域結合。通過X射線晶體結構分析,發現CD47/SIRPα複合物三個特異的高密度結合位點,分別在CD47 β 鏈FG環區與SIRPα的BC, CD,DE和FG環區之間。此外,其他配體如整合素、血小板反應蛋白-1及血小板反應蛋白-1衍生多肽等也通過CD47的N端IgV結構域與CD47結合。SIRPα也可分別與配體Sp-A和Sp-D結合。目前已發現Sp-D與SIRPα的D3結構域結合,但尚不清楚Sp-A與SIRPα結合的結構域。

表1,CD47-SIRPα配體親和力

4、免疫檢查點CD47-SIRPα及其抑制劑

免疫抑制性信號CD47與SIRPα結合後,磷酸化SIRPα的ITIM基序,然後招募和激活細胞質磷酸酶SHP-1和SHP-2,磷酸化下遊包括樁蛋白、非平滑肌-肌球蛋白2A等蛋白,降低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當IgG激活Fc受體後,通過在巨噬細胞內快速骨架重組和信號蛋白累積,在細胞表面形成「吞噬突觸」,從而對靶細胞、細菌和粒子等進行吞噬。作者通過檢索,對目前已知靶向CD47-SIRPα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人源化抗CD47抗體,抗SIRPα抗體,SIRPα融合蛋白等進行了總結(英文原文表2)。

5、免疫檢查點CD47-SIRPα的臨床研究現狀

三十年前,在卵巢癌患者的體內,首次發現放射性元素標記的抗CD47抗體能夠識別腫瘤。該研究揭開了研究CD47治療腫瘤的序幕。隨後,數十年間,CD47已經成為了臨床研究中腫瘤免疫治療的一個潛在靶點。目前已有多個靶向CD47-SIRPα的臨床1期和2期試驗正在開展。文中,作者對這些試驗報告中的關鍵策略和結果進行了綜述,發現抗CD47單一療法對大多數腫瘤無顯著治療效果,並且常導致紅細胞的大量減少等副作用。而聯合療法,比如Hu5F9-G4聯合利妥昔單抗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客觀緩解率和完全緩解率和治療腫瘤,是一種比較有潛力的治療策略。同時,作者也對基於候選藥物如TTI-621、TTI-622、CC-90002、ALX148等的單獨或者聯合應用的臨床試驗進行了深度總結(表2,英文原文表3)。

表2, CD47-SIRPα治療性抗體的臨床試驗

6、免疫檢查點CD47-SIRPα的序列、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

探究影響CD47和SIRPα的結合和功能的末端殘基,對開發新型檢查點抑制劑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作者通過序列對比和晶體結構分析,揭示了CD47和SIRPα與其配體跨種屬結合的結構基礎(圖2)。

圖2, CD47和SIRPα與其抑制劑的晶體結構。

7、未來CD47-SIRPα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發展展望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靶向免疫檢查點CD47-SIRPα的單一療法和聯合療法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反映了目前臨床上對新型、安全、有效的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和技術的強烈需求。而當前免疫檢查點CD47-SIRPα抑制劑的試驗數據顯示,我們仍需進一步尋找更合適的、更優異的候選藥物。作者們相信,在未來數年間,將有更多的有潛力的藥物被開發出來用於滿足不斷增長的臨床需求。

1. AbdelAziz R Jalil, Jason C Andrechak, Dennis E Discher, Macrophage checkpoint blockade: a perspective on results from initial clinical trials and on CD47-SIRPα structure-function. Antibody Therapeutics, 2020, 3, 80-94.

2. Zhang, X.; Fan, J.; Ju, D. Insights into CD47/SIRPa axis-targeting tumor immunotherapy. Antibody Therapeutics 2018, 1, 27-32.

3. Feng, M., Jiang, W., Kim, B.Y.S. et al. Phagocytosis checkpoints as new target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19, 19, 568-586.

中文譯者:章旭耀 李玉彬

中文審閱:王守業

中文編輯:王寶龍

關於華人抗體協會

華人抗體協會是一個非營利、非政府的公益性組織,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全球性華人抗體專業組織。協會側重關注治療性抗體,並致力於創建一個全球性平臺,以促進在治療性抗體研發,生產以及商業化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華人抗體協會與牛津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發行同行評審英文專業期刊: Antibody Therapeutics。

華人抗體協會網站:https://www.chineseantibody.org

Antibody Therapeutics網站:https://academic.oup.com/abt


相關焦點

  • CD47最新綜述:回顧與展望
    CD47/SIRPα領域近年來進展很快,最新的這篇綜述論文的通訊作者為賓夕法尼亞大學的Dennis Discher教授,該教授也是美國工程院院士。該文作者通過對CD47-SIRPα結構和功能特徵分析,結合目前已知的臨床前結果和臨床數據,回顧並展望了基於CD47-SIRPα巨噬細胞免疫檢查點通路阻斷的研究策略和方向。
  • 全球超20款CD47單抗邁入臨床,中國佔一半!
    總得來說,MDS、AML和DLBCL三大適應症是magrolimab重點推進的領域。02、Trillium:TTI-621和TTI-622Trillium的策略是開發兩款針對CD47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其研發管線中TTI-621和TTI-622都是靶向CD47的SIRPa融合蛋白。
  • 免疫檢查點阻斷抗體副作用的處置
    然而,在有接受CTLA-4和PD-1阻斷的患者引起免疫相關性胰腺炎的報導後,當出現臨床疑似胰腺炎時都會作澱粉酶和脂肪酶檢測。接受CTLA-4和PD-1阻斷的臨床試驗澱粉酶和脂肪酶升高的患者中大部分人無症狀,這尚無明確的臨床意義,因為他們不符合胰腺炎的診斷標準。
  • ...天境生物(IMAB.US)攜CD47最新臨床成果新登SITC國際舞臺
    在生物創新藥的研發與投資領域,創新藥物的研發和審評是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而創新生物藥企的內在價值,則需要可靠的臨床結果來揭開。半年前,吉利德公司以總金額49億美元收購了專注研發CD47通路抑制劑的生物技術公司FortySeven後,全球業界意識到,針對CD47-SIRPα通路的創新療法有望成為繼PD-L1之後,腫瘤免疫領域又一片豐饒的新大陸。
  • 針對CTLA-4的免疫檢查點療法(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最新...
    基於這些研究結果,Gabrilovich博士及其同事開始尋找是否可以聯合CK2抑制劑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增強它們的抗腫瘤效果。「我們的新結果表明使用一種CK2抑制劑以操縱腫瘤微環境也許可以使病人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更敏感,從而提高其臨床療效,儘管我們還需要在臨床試驗中進行確認。」 Gabrilovich博士組裡的博士後研究員、該研究第一作者Ayumi Hashimoto說道。
  • 新一代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突破還是延續?
    然而,利用檢查點機制逃避抗腫瘤免疫反應是癌症的一個主要特徵,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因此授予James Alliso和Tasuku Honjo。他們的基礎科學研究表明,這些IRs是免疫調節的主要機制,通過檢查點阻斷可以重新激活功能失調的抗腫瘤免疫,是抗癌免疫治療的有效靶點。
  • 史上最新最全最權威的肝癌免疫治療進展!
    然而,過去幾年藥物的快速發展導致了其他血管生成抑制劑和幾種免疫檢查點阻滯劑(ICBS)的批准,這些藥物已經被列為晚期肝癌的治療中。此外,最近貝伐單抗與阿特利珠單抗聯合應用的成功標誌著肝癌一線治療的重要變化。
  • 生長激素企業玩「跨界」,長春高新CD47抗體在美國獲批臨床
    12月18日,長春高新(SZ:000661)公告表示,其子公司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賽藥業」)旗下的金妥利珠單抗獲FDA臨床批准。根據公告,金妥利珠單抗可針對血液系統惡性腫瘤 (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開展臨床試驗。
  • 每經數說丨11月上半月新藥研發:CD47單抗PK安全性和耐受性,天境...
    值得注意的是,天境生物、康方生物、信達生物相繼披露CD47藥物的臨床研究結果,新一代CD47單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無嚴重貧血出現,但尚未披露臨床相應數據,還需經過一系列的挑戰和驗證。在基於同一靶點的創新藥研發上,同質化的競爭更看重研髮結果成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天境生物、康方生物、信達生物相繼披露CD47藥物的臨床研究結果後,三家公司股價均有所上浮,天境生物當日上漲8%,信達生物當日上漲2%,康方生物當日上漲3%。
  • B肝關鍵靶點免疫調節劑Tα1,詳解作用機制,促進缺陷重新建立
    如果介紹過關於免疫調節劑Tα1的作用機制後,還沒有弄明白,接下來我們談談它被應用在慢性WHV模型中的表現。 WHV模型中,Tα1治療與B肝病毒血症減少相關,此外,胸腺肽α1(Tα1)還在臨床試驗中證明對慢性B肝患者有效,副作用相比IFN-α少,以亞洲患者為例,其有效性已經被證明。
  • 研究總結新輔助檢查點阻斷的臨床實驗
    研究總結新輔助檢查點阻斷的臨床實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3 12:26:32 荷蘭癌症研究所Christian U.
  • NK細胞,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方向
    雖然目前在細胞因子治療方法,以及NK細胞過繼轉移等方面有所進步,但是,腫瘤細胞表達的針對NK細胞免疫檢查點的配體,仍然能夠抑制NK細胞介導的腫瘤細胞裂解。 於是NK細胞功能缺失,腫瘤逃逸,病情加劇。因此目前有一些新的藥物被研發出來,針對腫瘤-NK細胞的抑制型免疫檢查點,以限制這種抑制作用。
  • 「珍藏版」Nature綜述|纖維化:從發生機制到藥物研發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纖維化不可逆,但臨床前模型和臨床試驗均表明,它是一個高度動態變化的過程。當組織受到損傷時,會發生局部成纖維細胞的激活,炎性介質的分泌以及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 ECM)(例如膠原蛋白和纖連蛋白)的合成,這些變化共同啟動愈傷反應。然而,當損傷是嚴重性或反覆發作時,ECM成分會持續累積進而導致組織結構破壞,器官功能障礙甚至衰竭。
  • 信達生物LAG-3/PD-L1雙抗申報臨床
    轉自 | 醫藥觀瀾 今天今日,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最新公示,信達生物申報的1類生物新藥IBI323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不同於單抗藥的單一靶向性,雙特異性抗體含有2種特異性抗原結合位點,可通過結合不同表位,起到激發導向性的免疫反應等特殊的生物學功能。從信達生物在研管線可以看到,雙特異性抗體是該公司重點研發領域之一。根據公開信息,該公司目前至少有8款雙特異性抗體,大多為具創新的「first-in-class」產品,包括腫瘤細胞+免疫細胞產品,免疫細胞雙靶點抑制和腫瘤細胞雙靶點抑制。
  • 又一溶瘤病毒產品在華獲批臨床 攜帶四個免疫因子
    轉自 | 醫藥觀瀾9月17日,中生復諾健生物的VG161在中國獲批臨床,擬開發用於治療具有可注射病灶的晚期惡性實體瘤。根據新聞稿,VG161同時攜帶IL12、IL15/15RA(IL15和IL15受體α亞基)和PD-L1阻斷肽(PDL1B)的基因,是全球首個攜帶四個免疫因子溶瘤病毒產品。
  • CK2抑制劑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可消除多種腫瘤
    根據一項最近由美國費城威斯達研究所發表在《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聯合一種新型的酪蛋白激酶2(Casein kinase 2,CK2)抑制劑和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以顯著增強兩種抑制劑的抗癌效應。
  • 信達生物在2020年SITC線上大會公布CD47單抗IBI188(Letaplimab)單...
    )在美國開展的單藥治療晚期惡性腫瘤的1a期臨床研究(NCT03763149)的研究結果。同時公司正在美國開展「評估IBI188聯合阿扎胞苷治療初診中高危MDS受試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1b期研究。」 NCT03763149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來自START(South Texas Accelerated Research Therapeutics)的Amita Patnaik表示:「近年來,腫瘤免疫檢查點治療逐漸成為研發熱點。
  • 綜述: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的臨床現狀與發展趨勢
    近日,《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發表了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相關的綜述,強調了免疫細胞在癌症免疫治療中的潛力,並總結了這一領域的一些臨床現狀和發展趨勢。近年來,NK細胞廣泛使用面臨的阻礙正在不斷被發現與解決,正在進行的試驗結果,特別是過繼轉移中使用的NK細胞系的臨床結果,都提示著這種免疫細胞的臨床發展潛力。
  • 2017年度巨獻:癌症免疫療法重磅級研究解讀
    PD-1阻斷療法激活的T細胞還需依賴CD28共刺激   doi:10.1126/science.aaf0683   阻斷PD-1通路的抗癌藥物(也被稱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今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來治療黑色素瘤、肺癌和幾種其他的癌症。
  • 氫氣抑制乳腺癌細胞生長和巨噬細胞相關
    氫氣治療癌症是最近比較熱的研究方向,但是嚴格意義上氫氣對癌症的治療作用並不明確,仍然需要大量基礎和臨床研究證據。基礎研究方面應該重點尋找氫氣治療癌症的理論依據,臨床研究方面重點是確定氫氣治療各種類型癌症的人體試驗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