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變化!生育政策提法改了:「計劃生育」淡出,什麼信號?

2020-12-20 澎湃新聞
「十四五」時期生育政策如何調整?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涉及到生育政策的內容包括: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在規劃《建議》針對生育政策的表述中,一個是提出「優化生育政策」,這個提法其實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就提出過。值得關注的是「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這是最新的提法。

什麼是「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人口學者黃文政的理解是,「這個表態是留有一定餘地的,我認為未來生育的政策的調整有一個很重要的節點,就是明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出來,如果相關數據較低,可能會有進一步的政策」。

未提「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在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之後,我國生育率有明顯的提升,但提升幅度和持久性不及預期。

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165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07‰;

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5‰;

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

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

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

在全面放開二孩後,2016年人口出生率小幅反彈之後,生育率又步入下降通道。記者調查後發現,很多夫妻在二孩全面放開之後,並沒有生二孩的打算。

鄧璐(化名)今年39歲,有一個9歲大的女兒,在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之後,卻並沒有生二胎的想法。她告訴記者,生二孩需要有人來照顧,他們夫婦都有全職工作,無法抽身。父母年紀也大了,沒辦法帶小孩子,自己也沒有太多精力去照顧二孩。

她跟朋友交流過,發現身邊的朋友有再生意願的不多。「我們都覺得有一個孩子就夠了。我的朋友基本是獨生子女或夫妻有一方是獨生子女,他們如果有生育意願,『二孩』剛放開時就已經生了,再放開對他們也沒有影響。」

鍾敏(化名)是一個3歲的男孩的母親,今年34歲,不打算生二孩。對她而言,生育、養育成本是首要因素,其次事業也是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她認為,有寶寶會分掉很多精力。如果工作忙,又是上升階段,沒辦法平衡生活和工作。一個孩子已經讓她在家庭和工作之間非常忙碌,沒有精力再養育二孩。

相對低的生育意願,影響了全面放開二孩對生育率的提升。黃文政表示,目前我國的生育率是比較低的,按照去年的數據可能只有1.4左右,這裡面還有放開二孩帶來的持續影響。隨著二孩放開的政策影響結束,未來生育率有可能會進一步下行。

陸傑華表示,「十三五」規劃提出的一些內容,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沒有再提。

「十三五」規劃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完善生育登記服務制度。而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的提法淡出。

「十九大報告中沒有再提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十九屆四中全會也沒有提到這一點。」陸傑華表示。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陸傑華指出,這一提法沒有非常明確的具體目標,而是有彈性和迴旋餘地的。我國有14億人口,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很重要,暗含著一個求同存異的指向。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提出「優化生育政策」,就意味著目前的生育政策沒有達到相應優化的目標,大的方向還是要進一步進行生育政策的調整和完善。

他表示,從調整生育政策的節點來看,近期有兩點值得注意,一個是今年的生育率的數據,生育規模及生育水平是否仍然處於下行態勢?另一個是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可能最早也要2021年5、6月份才能出來。

應對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意味什麼

幾位受訪的專家指出,目前生育政策有進一步調整的空間。對於生育年齡的父母來說,意味著什麼?

鍾敏指出,她和同事、朋友都認為並非生的小孩越多,養老就越有保障。相反,以他們為代表的80後重心不會百分百放在小孩身上,他們也有對自我、對事業的追求。

「二孩放開以後,身邊生二孩的很多都是40歲左右的朋友,這一輩人多是70後,比較期待生育放開。但我這一代,也就是80後,其實不會特別期望,放開之後影響也不大。」

鍾敏認為,二孩政策已經可以滿足她這一代人的生育需求了。現在在廣州生活,她感受到一線城市養孩子的成本有多高昂,大多數雙職工家庭的開支,也基本只能夠支撐二孩。

許勇(化名)已經有一個一歲半的女兒,目前計劃生二孩。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希望自己的女兒有個伴,如果有另一個孩子家庭氛圍更好。

他的妻子是全職太太,在家裡負責帶孩子,因此生二孩對他的工作影響並不大。「但由於生二孩有成本,所以也需要更多的收入。如果有更好的機會也會考慮跳槽,為孩子積累資本。」

對於生育政策調整,他認為對自己影響不大。「對80後或90後來說,不會像老一輩那樣生很多。我們會考慮孩子的養育跟教育問題,特別是教育,一定要對孩子負責。小孩如果太多,精力不夠,教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許勇表示,就他自己而言,兩個小孩已經夠了,他也不會考慮生三孩。

目前來看,生育、養育和教育的成本提升,已經成為生育率提升的「痛點」。規劃《建議》提出,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陸傑華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國面臨人口發展轉向性的一個變化階段。

第一,我國進入到了人口負增長的前夜;

第二,我國的老齡化發展將從快速進入了急速增長的階段;

第三,我國人口紅利在快速下降。

因此,他認為無論是「優化生育政策」,還是「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都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組成部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在之前表述中都是強調行動,這次上升到國家戰略,這是一個重要的轉變。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全面放開生育,也不可能完全應對老齡化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因此,還需要構建生育友好的政策體系,讓老百姓生得起也養得起。」陸傑華表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相關焦點

  • 重大變化!生育政策提法改了:「計劃生育」淡出,首提「增強政策包容性」!什麼信號?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在規劃《建議》針對生育政策的表述中,一個是提出「優化生育政策」,這個提法其實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就提出過。值得關注的是「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這是最新的提法。什麼是「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 「十四五」規劃建議未提「計劃生育」,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何解?
    關於生育政策,其中提出,「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界面新聞注意到,「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的提法首次出現在有關生育政策的文件中。
  • 衛計委:生育政策調整不能簡單理解為放開二胎
    原標題:生育政策調整方案適時出臺 昨天,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消息稱,為緩解衛生計生系統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日前決定開始實施「服務百姓健康行動」,並適時出臺完善生育政策調整方案。這一提法再度引發公眾關注,這是否是放開「二胎政策」或者「單獨二胎」政策的信號呢?
  • 計劃生育全面放開政策 這個政策實行原因有哪些
    眾所周知,因為計劃生育的原因,我們90後這一代大多為獨生子女,很多家庭裡都只有一個孩子。但是經過時間的推移,這項政策已經不適合國家發展,所以國家將生育問題放開。   儘管靴子尚未完全落地,時間表也無法預測,但這無疑是今年「兩會」衛計委更名衛健委以來又一個明晰的信號:全面放開生育限制可期可待。
  • 生育政策大地震,對你有何影響?
    「計劃生育」一詞或將成為歷史,中國人口狀況面臨歷史性大變化!近日中央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 2019最新計劃生育政策法規
    計劃生育主要內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從而有計劃地控制人口,對中國的人口問題和發展問題的積極作用不可忽視。下面就由華律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相關的犯罪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計劃生育政策法規  一、相關情況  目前為止,2017年計劃生育新政策還未出臺,仍以2016年最新計劃生育政策為準。若政策有變化,屆時會更新發布。
  • 生育政策的「獎與罰」:不宜立即全面取消計劃生育
    儘管各地多有出臺政策鼓勵生育二孩,然而在生育政策逐步調整的過渡期,激發生育意願依然受到諸多掣肘。「正在研究更多鼓勵生育政策」針對代表提出的「對符合條件並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獎勵的建議」,衛健委回復稱:「能否直接給予二孩家庭獎勵,仍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測算和政策論證。
  • 計劃生育內容要刪除?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這些內容 委員提這個建議
    委員李康也表示,「婚姻家庭分編編纂,在說明中提出『不再保留計劃生育的有關內容』。我建議這個提法一定要非常謹慎,關於計劃生育的內容提還是不提、如何提,一定要組織專門的深入調研、科學測算和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李康認為,計劃生育是寫入憲法的基本國策,在1982年寫入憲法,主要的內容就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有效控制人口。
  • 陸傑華:生育政策已迎來調整窗口期
    原標題:生育政策調整方案適時出臺 昨日,人口學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在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國家衛生計生委文件所提到的完善生育政策並非新的提法,早在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我國已明確提出要完善。
  • 河南擬修改計劃生育條例: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
    《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等八部地方性法規提請會議「打包」修改。其中,《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擬修改為:「提倡一對夫妻(含再婚夫妻)生育兩個子女。」河南省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等八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草案)的說明提到,2019年10月,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明確要求優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質量。
  • 生育意願不等於生育行為
    從2013年11月開始,各省級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單獨兩孩」政策。按照一些專家和政府官員的預測,在經歷長期的計劃生育政策之後,育齡夫婦一旦獲得擁有「兩孩」的機會,他們勢必會趨之若鶩地引發一場人口出生的小高潮。然而,結果卻出人意料:在過去的大半年中,符合生育條件而又提出申請的人數大大低於先前預估的數值。
  • 生育政策迎重大調整?「三胎」新提議背後,「生育分化」來了?
    人口結構變化作為公認的人口大國,咱們國家坐擁14億人口,享受滾滾紅利的同時,也一度為人口「發愁」。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計劃生育」成為基本國策之一,大量80後、90後成了獨生子女。然而時過境遷:經過幾十年發展,中國人口結構早已發生潛移默化改變,「老齡化」和「少子化」居然就在身邊——這種情況下,「計劃生育」的基本人口政策雖然未變;不過面對老齡化加劇、勞動力資源減少等問題,專家普遍認為「生育政策將迎重大調整」。
  • 生育政策再次重大調整!即將放開三胎,一種「新趨勢」誕生
    因此,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中國開始計劃生育,這種措施是為了控制中國人口增長過快,在計劃生育這一個政策推出來之後,全國上下的宣傳口號都是優生優育,並且各個地區對於計劃生育也是抓得比較緊
  • 廢除計劃生育政策最新消息 放開生育你願意生幾個
    最近中國全面放開生育又成了熱門話題,隨著二胎的放開,這項政策已經不是不可能事情,近日有消息稱有可能在今年或者明年就將全面放開二胎。   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說,國務院已要求就取消計劃生育政策進行研究,打算在全國範圍內實施。
  • 「十四五」規劃增強生育政策的包容性,確保優化生育的重要路徑
    11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有關人口政策的內容如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 生育政策再現鬆動信號 育兒概念股迎春風
    近段時間,關於「單獨二胎」政策有望啟動的報導引起社會熱議,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昨日(8月6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衛生計生委)網站發布消息稱,要「完善生育政策,適時出臺調整方案」。  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對A股育兒概念股構成利好。
  • 五大信號預示全面放開生育臨近,你生嗎?
    近年來「計劃生育」在中央重要文件中逐漸消失,2018年計生機構取消、民法典分編草案不再保留計劃生育內容等信號頻發,並且出生人口即將大幅下滑,未來生育政策有望全面轉向,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政策或已不遠,問題是,你生嗎?
  • 中國取消計劃生育刷爆外媒,全面放開生育成必然
    不過此前我國生育政策已經開始調整,2015年底開始鼓勵生二胎,今年3月,國家機構改革取消了「計劃生育」機構,同時刪除了「為更好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擬訂計劃生育政策」等內容。一切的政策調整,都釋放著一個信號:全面放開生育或已不遠。  生育政策的調整主要是因為,中國不僅已經告別了人口紅利時代,還即將進入「人口通縮時代」。
  • 非計劃生育內生育子女能否申領生育保險金?
    但是《社會保險法》規定只要繳納了生育保險費的即可享受生育保險待遇,並未設置限定條件。但當地關於計劃生育政策的規定的「有配偶的一方與他人生育第一個子女的按照計徵基數的十至十四倍徵收社會撫養費」,只是規定有配偶的一方與他人生育子女的處罰辦法就是徵收社會撫養費,而未規定不應享受職工生育保險待遇,應該認為社保部門對此作了擴大化理解。
  • 「計劃生育」淡出,全面放開三胎,這樣人們就敢生孩子了?
    為了預防老齡化加重對我國經濟產生不利的影響,近幾年國家一直在調整生育政策。2015年,國家開始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後,產假也出了新規,產假的天數由之前的98天延長至128天至158天,並且全國已有25個省份陸續落實。最近,十四五規劃建議發布,其中提到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