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涉及到生育政策的內容包括: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在規劃《建議》針對生育政策的表述中,一個是提出「優化生育政策」,這個提法其實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就提出過。值得關注的是「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這是最新的提法。
什麼是「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人口學者黃文政的理解是,「這個表態是留有一定餘地的,我認為未來生育的政策的調整有一個很重要的節點,就是明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出來,如果相關數據較低,可能會有進一步的政策」。
未提「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在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之後,我國生育率有明顯的提升,但提升幅度和持久性不及預期。
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165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07‰;
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5‰;
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
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
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
在全面放開二孩後,2016年人口出生率小幅反彈之後,生育率又步入下降通道。記者調查後發現,很多夫妻在二孩全面放開之後,並沒有生二孩的打算。
鄧璐(化名)今年39歲,有一個9歲大的女兒,在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之後,卻並沒有生二胎的想法。她告訴記者,生二孩需要有人來照顧,他們夫婦都有全職工作,無法抽身。父母年紀也大了,沒辦法帶小孩子,自己也沒有太多精力去照顧二孩。
她跟朋友交流過,發現身邊的朋友有再生意願的不多。「我們都覺得有一個孩子就夠了。我的朋友基本是獨生子女或夫妻有一方是獨生子女,他們如果有生育意願,『二孩』剛放開時就已經生了,再放開對他們也沒有影響。」
鍾敏(化名)是一個3歲的男孩的母親,今年34歲,不打算生二孩。對她而言,生育、養育成本是首要因素,其次事業也是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她認為,有寶寶會分掉很多精力。如果工作忙,又是上升階段,沒辦法平衡生活和工作。一個孩子已經讓她在家庭和工作之間非常忙碌,沒有精力再養育二孩。
相對低的生育意願,影響了全面放開二孩對生育率的提升。黃文政表示,目前我國的生育率是比較低的,按照去年的數據可能只有1.4左右,這裡面還有放開二孩帶來的持續影響。隨著二孩放開的政策影響結束,未來生育率有可能會進一步下行。
陸傑華表示,「十三五」規劃提出的一些內容,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沒有再提。
「十三五」規劃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完善生育登記服務制度。而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的提法淡出。
「十九大報告中沒有再提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十九屆四中全會也沒有提到這一點。」陸傑華表示。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陸傑華指出,這一提法沒有非常明確的具體目標,而是有彈性和迴旋餘地的。我國有14億人口,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很重要,暗含著一個求同存異的指向。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提出「優化生育政策」,就意味著目前的生育政策沒有達到相應優化的目標,大的方向還是要進一步進行生育政策的調整和完善。
他表示,從調整生育政策的節點來看,近期有兩點值得注意,一個是今年的生育率的數據,生育規模及生育水平是否仍然處於下行態勢?另一個是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可能最早也要2021年5、6月份才能出來。
應對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意味什麼幾位受訪的專家指出,目前生育政策有進一步調整的空間。對於生育年齡的父母來說,意味著什麼?
鍾敏指出,她和同事、朋友都認為並非生的小孩越多,養老就越有保障。相反,以他們為代表的80後重心不會百分百放在小孩身上,他們也有對自我、對事業的追求。
「二孩放開以後,身邊生二孩的很多都是40歲左右的朋友,這一輩人多是70後,比較期待生育放開。但我這一代,也就是80後,其實不會特別期望,放開之後影響也不大。」
鍾敏認為,二孩政策已經可以滿足她這一代人的生育需求了。現在在廣州生活,她感受到一線城市養孩子的成本有多高昂,大多數雙職工家庭的開支,也基本只能夠支撐二孩。
許勇(化名)已經有一個一歲半的女兒,目前計劃生二孩。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希望自己的女兒有個伴,如果有另一個孩子家庭氛圍更好。
他的妻子是全職太太,在家裡負責帶孩子,因此生二孩對他的工作影響並不大。「但由於生二孩有成本,所以也需要更多的收入。如果有更好的機會也會考慮跳槽,為孩子積累資本。」
對於生育政策調整,他認為對自己影響不大。「對80後或90後來說,不會像老一輩那樣生很多。我們會考慮孩子的養育跟教育問題,特別是教育,一定要對孩子負責。小孩如果太多,精力不夠,教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許勇表示,就他自己而言,兩個小孩已經夠了,他也不會考慮生三孩。
目前來看,生育、養育和教育的成本提升,已經成為生育率提升的「痛點」。規劃《建議》提出,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陸傑華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國面臨人口發展轉向性的一個變化階段。
第一,我國進入到了人口負增長的前夜;
第二,我國的老齡化發展將從快速進入了急速增長的階段;
第三,我國人口紅利在快速下降。
因此,他認為無論是「優化生育政策」,還是「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都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組成部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在之前表述中都是強調行動,這次上升到國家戰略,這是一個重要的轉變。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全面放開生育,也不可能完全應對老齡化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因此,還需要構建生育友好的政策體系,讓老百姓生得起也養得起。」陸傑華表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