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來首次!生育政策大地震,對你有何影響?

2020-11-15 宜人財富

養娃成本如大山壓頂,十四五規劃後會減輕?


計劃生育」一詞或將成為歷史,中國人口狀況面臨歷史性大變化!

近日中央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與以往的5年規劃相比,最大的不同當屬「計劃生育」這四個字眼消失!這應該是自1981年首次提出「計劃生育」、1982年被寫入基本國策以來,第一次被抹去。

養娃成本高企 生育意願降低

事實上,生育政策改革早就露出端倪。2011年放開雙獨二孩,2013年放開單獨二孩,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 …但是二胎政策的效果並不明顯。

最近三年出生率持續下滑,2019年出生率下降為1.048%,還不如發達國家1.67%。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說明我國目前的生育意願還不如發達國家。

據調查,職業女性中約有40%未生育的表示她們不想要小孩,將近63%已有一個孩子的在職媽媽表示她們不想再要第二個孩子。主要原因是她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對職業發展的擔憂」,以及開銷。

輿論普遍認為,最重要原因還是養孩子的經濟壓力太大,特別是在一線城市。

合理資產配置 提高家庭收入

高房價、高教育成本、養育成本、醫療成本等等,都是橫亙在大多數人面前的主要問題。畢竟,不想生的還是不想生,養不起的還是養不起。

值得關注的是,中央首次提出了「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這是最新的提法。具體還包括「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這樣的字眼。

當然,新政策從落地到實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此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家庭而言,面對當前養娃的巨額開銷,最重要的還是開源節流、增加收入。

做好投資理財規劃在未來家庭是首當其衝的,將資金靈活利用起來賺取收益。當家庭成員結構發生了變化,資金的配置也必然要隨之變化。

預留20%的短期流動資金以備不時之需,50%-60%的資金做好中長期配置,除此之外做好保險保障。


相關焦點

  • 日本出生率創12年來最低,對在日華人有何影響?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日,日本達成了一個新成就:3個月來首次單日新增0人死亡。 截至7日下午16點,日本國內累計感染者達到17182人,昨日新增18人感染,東京都就佔了14人,其中9人感染途徑不明,東京已連續7天每天都新增10人以上。
  • 全面放開生育真的要來?這四個字眼消失,39年來首次!
    於是,「計劃生育」在1981年首次出現,並在1982年確定為基本國策,寫入了憲法。近40年來,通過「計劃生育」政策,以及「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的宣傳,中國人口規模得到了有效控制。據了解,這期間至少減少了4億人口,減緩了人口快速增長所帶來的壓力。在人口質量上,也是持續提升。
  • 60%的人支持放開三孩:生育政策面臨大調整
    2018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達近1.7億,預計2050將近3.8億,屆時每3.4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首次將應對老齡化提升為中長期國家戰略。
  • 地震致東京迪士尼樂園關閉 系1983年建成後首次
    日本本州島東北部海域3月11日午後發生特大地震,並引發強烈海嘯。災難發生兩天後,日本氣象廳13日將地震的震級由芮氏8.8級上調到芮氏9級。截至本報今晨發稿,日本警方已確認遇難人數超過1351人,另有上萬人依然下落不明。宮城縣警察總部長沉痛地說:「死亡人數可能會上萬。」
  • 風笑天:「單獨二孩」:生育政策調整的社會影響前瞻
    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政策的實施,還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中國普通老百姓千百年來形成的傳統生育觀念、生育文化甚至生活方式。而所有這些都為整個中國社會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口基礎和文化基礎。   當然,國內外學術界在高度評價中國計劃生育政策所創造的這一奇蹟的同時,也高度關注這一生育政策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關注減少這些負面效應的政策措施特別是生育政策的調整問題。
  • 唐山發生5.1級地震,5年來周邊最大地震!95年來首次高於5級!
    5年來周邊地區最大的地震2020年7月12日0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的近20年來唐山周圍地區地震統計表上圖是北緯38-40度,東京117-119度範圍內發生過的大於3級的地震,四級以上的有6次,其中本次5.1級為最大地震!
  • 河北大廠首次實施生育津貼發放政策
    2020年1月,廊坊市出臺了《廊坊市生育保險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細則》,大廠醫療保障局深入貫徹上級文件精神,轉變工作思路,加快落實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工作。「自1月1日起,我縣首次實施生育津貼發放政策,將生育保險費徵繳和生育基金管理與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生育醫療費用由原來的按項目報銷調整為定額補貼發放。同時,實施女職工生育和計劃生育手術後的生育津貼政策,進一步加強女職工生育的待遇保障。」大廠醫療保障局職工醫保中心主任王震說。
  •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廢止汶川地震中有成員傷亡家庭再生育的決定
    封面新聞記者 李媛莉3月28日,四川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員傷亡家庭再生育的決定》廢止案(草案)提請會議審議。根據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所作的書面說明,為了幫助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員傷亡家庭解決實際困難,堅持以人為本開展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2008年7月25日,四川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員傷亡家庭再生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4·20」蘆山地震發生後,又出臺了
  • 獎勵生育政策來了,你願意生二胎嗎?
    近期,《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公布以後,引發各界熱議,嘲笑者有之,抱怨者有之、支持者也有之。細讀該《規劃》,發現最大特色在於提出要「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政策」。對此,一位剛生完「二孩」的網友表示,獎勵生育的政策必須具有相當的力度,才有可能促使原本糾結生不生二胎家庭下決心。
  • 省政協委員張朝祥:全面放開生育政策,鼓勵和補貼生育
    昨天,正在參加河南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張朝祥提出,政府應建立一套完整的生育補貼機制,解決適育家庭的後顧之憂,讓更多的適育夫妻積極生育二胎。據張朝祥介紹,國家全面放開二孩之初,專家曾預測2018年將是新生兒出生高峰,每年至少超過2000萬。如今,2018年已經過去,不僅沒有迎來所謂的出生高峰,卻首次跌破了1500萬。其實,這種趨勢在2017年就已經表現出來了。
  • 在動態的生育政策中反思試管嬰兒
    人口過快增長會誘導社會出現許多難題,計劃生育是為控制人口爆發式增長推動的一項生育政策,相當長的時期內,計劃生育是嚴格執行的。進入當代社會,由於經濟壓力影響與生育觀念的變化,新一代生育欲望變低,中國人口增長模式從高出生率向人口老齡化的態勢轉變。
  • 高齡對生育影響有多大?
    生殖中心 陳明麗 竇真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與時間延長,以及工作崗位競爭等原因,生育年齡的推遲已成為全球趨勢。加之2015年起,我國全面開放二孩政策,使得有妊娠需求的高齡女性的比例進一步增加。那麼多大算高齡生育?高齡對於生育究竟有什麼影響呢?
  • 解讀日本大地震之經濟影響 實錄
    ——解讀大地震之經濟影響  主持人(搜狐財經高級編輯魏喆):各位嘉賓、媒體、搜狐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朗潤搜狐經濟學人論壇。相信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大家都非常關注日本大地震,以往我們更加關注的是地震的災情,今天我們將從經濟的角度來解讀這場地震所帶來的影響。
  • 25天和35天來例假的女人,有何差別?對絕經和生育有影響嗎?
    月經也是女人來例假的俗稱,因為每個月都會來的月信,所以稱之為月經。正常情況下月經周期是會在28天左右的,不過也有很多女性並不是固定在28天,有的人25天就會來月經,而有的人35天,甚至有人2個月才會來一次月經,所以有很多的女性都比較好奇為什麼月經的周期相差會這麼大呢?
  • 日本阪神大地震:重建耗費近10年
    日本阪神大地震     從避難場所、臨時住宅、街區恢復到生活重建,耗費了近10年之久     對生活在關西地區的日本人而言,13年前的阪神大地震是一次慘烈的記憶。地震發生前,日本學者一般認為關西地區不可能有大地震發生,導致該地區缺乏足夠的防範措施和救災系統。     大地震發生後,有關機構先後三次派遣不同的調查團奔赴地震災區,調查團成員主要由日本各著名大學教授、國家研究機構專家構成。主要任務是調查災區的交通設施、生活基礎設施的受損情況,並依據調查結果制定搶險方案、災區重建方案。     但重建的過程艱辛而漫長。
  • 2021生育政策再迎「大調整」?專家提議放開三胎,但癥結卻是這個
    以我國為例,自20世紀80年代將「計劃生育」定為基本國策,再到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生育政策的調整即意味著我國的人口結構、老齡化程度及新生兒出生率等等因素出現了變化,優化人口結構成了政策調整的主要目標。在老齡化程度加劇、勞動力數量逐年減少及新生兒出生率連年降低的背景下,國家放寬生育政策,鼓勵只有1個孩子的夫妻積極生育二胎。
  • 2020年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我國生育政策
    計劃生育政策  1949年以來我國生育政策主要經歷四個階段的變化,分別為1949-1953的鼓勵生育階段,1954-1977的提倡計劃生育階段,1978-2001 的嚴格收緊生育階段和2002年至今的逐漸放開計劃生育階段:  1949-1953 鼓勵生育
  • 中國近百年來有四次7級以上地震導致經濟損失嚴重
    縱觀中國百年來的地震歷史,達到7級以上的地震就會產生巨大的危害,主要體現在房屋倒塌、人員死亡、經濟損失嚴重等。那麼下面先回顧一下中國近百年以來所發生的7級以上的地震:震前半年左右有 6級前震。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境內最大的一次地震。遼寧海城地震發生於1975年2月4日。地震震級為7.3級,震中烈度為Ⅸ度強。極震區長軸為北西西向。這是中國首次預報成功的一次7級以上大地震,並在震前採取了預防措施,從而極大地減少了居民傷亡。
  • 古巴7.7級地震有多強?7級地震和6級地震有何區別?區別太大了
    那次的唐山大地震震級是7.8級。這次古巴地震震級比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小了0.1級。7.7級地震和7.8級地震只差0.1級,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古巴發生7.7級地震我們有時候會看到關於地震的報導,某某地發生了地震,震級為7.0級或者是震級為6.0級。那麼7級地震和6級地震有何區別呢?地震的強度大小是用震級來衡量的。我們通常所說的地震震級又叫做芮氏規模。
  • 總參謀長陳炳德首次披露汶川大地震用兵過程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14.6萬名中國軍人抵達災區抗震救災,涉及地域之廣、動用力量之多、投入速度之快,都創下了我國軍隊抗災歷史紀錄。國外媒體稱:中國軍隊在震後的反應之快令世界震驚,並稱這一壯舉為「救援大長徵」。這14萬軍隊是如何調遣的,有什麼幕後故事?作為軍隊抗震救災指揮組組長,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陳炳德在《強軍之路》書中,首次披露了這一用兵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