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正在加快。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佔比超過12.6%,部分省市早已超過14%,率先邁入了"中度老齡化"社會。到"十四五"期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3億人。
老齡化程度加深,將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包括基本養老保險支出提升、醫療負擔沉重、勞動力短缺、社會創新力不足等。為了預防老齡化加重對我國經濟產生不利的影響,近幾年國家一直在調整生育政策。
2015年,國家開始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後,產假也出了新規,產假的天數由之前的98天延長至128天至158天,並且全國已有25個省份陸續落實。
最近,十四五規劃建議發布,其中提到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值得注意的是,五年前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到的是"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但"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沒有出現"計劃生育"一詞,這意味著在"十四五"期間,以限制生育為特色的計劃生育有望退出歷史舞臺。
此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也是首次提出,這裡面隱藏著什麼信息呢?專家解讀認為,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就是包容各種生育形態的家庭,包括三孩、四孩,以及徹底取消對非婚生育孩子和單親家庭的歧視性政策,這樣或許能提高人口出生率。
為了應對老齡化、少子化的問題,前不久經濟學家任澤平提出建議:建議放開三胎,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實際上,現在的人們的生育意願低,並不是因為生育政策不允許,而是因為養育孩子的成本太高了。
如今的孩子可謂是四腳吞金獸。有人算過這樣一筆帳,一線城市的中產階層父母,可能需要投入150-250萬左右,才能完成高質量育兒的願望。如果家庭還需要購買學位房,則需要再增加數百萬乃至上千萬的費用。
除了養育孩子成本高之外,高房價的困擾也是人們不敢生的重要原因。2020年全國住房均價已經突破1萬元,相比1998年翻了5倍,而北上深等城市更是突破6萬元。年輕人掏空四個口袋,背上沉重的房貸才能買得起一套房。生活已經被房價逼得十分拮据了,怎麼還敢生二胎,更不用說三胎了。
由此,國家只是單純地放開生育政策並不能讓人們的生育意願提高。只有切實降低教育成本、房價壓力等,解決年輕人"生不起"的問題,年輕人"生得起"、"養得起"後,出生率自然會有所提升,老齡化困局也就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