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高考該不該被踢?相信這個問題大家不論是私底下還是網絡社區,都曾廣泛參與過激烈的熱討。如果站在學歷和個人能力展現上來說,我個人是完全贊同將英語踢出高考的,對此觀點反對者請暫時不要急著怒懟,我們先來看看網紅教授鄭強曾經高考的經歷。
說到網紅鄭強教授想必大家定是不陌生了,現在的鄭強教授熟悉多國語言,英語、德語和日語等等,張口就來的多國語言溝通也讓人看到了知識的淵博,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多國精通的語言都是鄭強教授後來才彌補上的。當初這位大教授高考的時候英語只考了29分,若是放在當下教育體系裡就是妥妥的英語學渣,想要考大學也是遙遙無期了。
不過,由於鄭強教授高考當年英語非主課程也不算是高考成績,所以不算高的英語學分對他高考的學分並非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如若不然恐怕當年在高考的時候就落榜了。即便是英語高考不算優秀,也不影響鄭強教授的成就和實力展現。
都說英語是一門工具,真如此比喻的話,工具最大的作用就是得到啟用,即便你英語出口就來、即便英語學分次次滿分,在用不上或用不好的時候,這個英語優勢(工具)也完全沒有用處,出口就來得滿口流利英語,如果只是對著親朋好友恐有崇洋媚外之名號。
如果我們把英語看得過重,在英語方面消耗的時間太多,最終只會阻擋原有的優勢外洩,倘若英語作為主課程之一,恐有很多人會因為英語這門功課而掉隊,甚至連讀大學的權利都一點一點地被剝削了。那些名校出來的大學生到最後工作的時候,又有幾位是將英語這個工具用上了?
再來說說深受大家敬仰的鐘南山院士,鍾南山院士能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要歸功於他的留學經歷。當時參加公派赴英留學生的他已經43歲了,並且當時英語考試只拿到了52.5分,這個成績可以說也並不優秀,但鍾南山到了英國之後就苦練英語,加上有英語學習環境的加以襯託學習起來也有了不少優勢。
學習英語有的時候更需要的是語言環境,對話中的樂趣和需求刺激才能讓大腦短暫記住某些語言,這也是為何很多英語很渣的人到了國外之後,他們的英語能力在短時間內可以有著很高的提升。
為何我贊成高考把英語踢出去?因為英語如若作為高考主科,分值太高的同時會引發教育不公,有很多人可能因為不精通英語而失去了考大學的機會,如果當初鄭強教授高考的時候英語是主科,可能當時的成績會讓他無緣於大學,可能也不會有今日的一系列成就。
英語作為國際的另一種溝通語言,在和其他外籍人士交流的時候非常重要,但個人成就的威名四射要顯得更重要。因為當你的個人成就讓他人敬仰的時候,即便英語再差、臺下認真聽講的人都在全神貫注,倘若光是一口流利的英語沒有什麼大成就,也不過是交流溝通裡的匆匆一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