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何小敏 通訊員 穗發宣) 為貫徹實施國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打造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粵港澳大灣區區域交通樞紐,支撐南沙高標準推進國家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廣州城市副中心「三區一中心」建設,近日,廣州市政府、廣東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實施《南沙綜合交通樞紐規劃(2020~2035年)》。
規劃提出將南沙打造成為「承載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功能區、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交通中心及支撐國際化濱海新城的綠色智慧交通示範區」總目標,明確南沙綜合交通體系的發展策略、發展重點和發展舉措,強化南沙與廣州主城區、灣區東西兩岸城市一體化銜接,形成鐵路、航運、航空、公路「四位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灣區「半小時交通圈」。
規劃重點布局了面向2035年的南沙交通設施項目。樞紐方面,規劃建設「3主3輔多節點」客運樞紐體系,3主即南沙站、慶盛站、郵輪母港樞紐,3輔即橫瀝站、南沙客運站、通用機場,多節點即黃閣站、蕉門站、大湧東站、大崗站、欖核站、十六湧站等;規劃打造「1特2主1輔多節點」交通物流樞紐,1特即南沙港國際航運樞紐,2主即萬頃沙物流基地、大崗貨運站,1輔即小虎島物流中心,多節點即沙仔島、黃閣、裕豐、欖核、東湧物流中心等。
通道方面,國家鐵路及城際軌道新增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按高鐵標準規劃建設中南虎城際、肇順南城際,將深南高鐵、贛深客專引入南沙;城市軌道規劃建設地鐵18號線、22號線及4號線「兩快一慢」連通市中心的大容量軌道通道,構建「環+放射」區內城市軌道網絡結構;骨幹道路規劃建設由主幹道組成的內環通道及高快速路組成的外環通道,重點建設獅子洋通道等過江通道加密灣區東西岸聯繫,形成「六橫七縱」的高快速路網;航空發展規劃預留了南沙通用機場及其周邊交通體系;港口發展規劃建設以南沙作業區為主、沙仔島作業區為輔、小虎及蘆灣作業區互為功能補充的客貨兼顧的現代化綜合性國際門戶樞紐港;此外,結合優質生活圈建設,對蕉門河、慶盛等五大功能組團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慢行交通系統進行規劃指引。
【來源:信息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