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不是「小大人」鎮痛退熱別用成人藥

2020-12-19 環球網

有時候,家中小兒發熱又不願意去醫院,家長可能會選擇用家中「小藥箱」自己解決問題。甚至,用大人的解熱鎮痛藥減量給孩子服用。出於退熱效果好,很多家長就認為,這解熱鎮痛片真管用,以後碰到孩子發熱自行服藥就行了,免得去醫院就醫要乘車、掛號、候診、就診、取藥等一系列繁瑣環節,這樣做省事省時又省錢。

其實,這些家長的做法是錯誤的。解熱鎮痛藥儘管是非處方藥,但是很多家長並不知道此類藥物也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尤其對兒童。在藥物使用上,嬰幼兒不同於年長兒,年長兒不同於成人。藥物在成人身上產生的輕微不良反應,在兒童身上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臨床上,大多數醫生的做法是依據孩子體重和體表面積減量,而如何減量,則靠醫生臨床經驗和兒童胖瘦不同進行換算。但是,此種按成人藥計算兒童劑量的做法,也有兒科專家表示不贊同。

因為不同時期孩子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洩能力都不同,絕不能單單按體重、年齡或體表面積來換算,兒科疾病的藥物治療比成人要複雜得多,應根據不同時期孩子特點和具體病情確定治療方案。由此看來,兒童發熱最好選用兒童版藥品。

那麼,孩子發熱,如何選擇藥物?當體溫在38.5℃以下,孩子精神狀態良好時,可不必使用退熱藥,給孩子多飲水,同時配合物理降溫。比如洗溫水澡或用溫溼毛巾擦拭全身,在沒有冷風直吹的情況下,脫去過多的衣物,或鬆開衣物,有利於散熱。

當體溫超過38.5℃,就有必要使用退熱藥了。目前市場上常用的兒童退熱藥有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口服溶液,通過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讓孩子發汗降溫。由於藥物劑型不同,含量不同,給孩子服用前,家長一定要仔細按照說明書上規定的劑量服用。有些家長急於給患兒退熱,往往加大退熱藥的使用劑量或使用次數,其實退熱藥的藥效並非是應用劑量越大退熱效果越強。也有些家長几種退熱藥物同時給患兒使用,可很多不同商品名的藥品,往往含有相同成分,數種退熱藥物的聯合應用並非有協同作用。超劑量用藥或盲目聯合用藥,易引起患兒過度出汗,甚至造成虛脫、脫水、電解質紊亂,增加了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危險。兒童退熱最好使用一種藥物,如果需要聯合用藥,必須遵醫囑。

另外,服藥後一定要多喝水,從而更好地發揮藥效和補充出汗丟失的水分。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能濫用解熱鎮痛藥。兒童發熱的原因,也許是普通感冒,也可能是麻疹、肺炎等嚴重疾病。在沒有查出病因前,濫用解熱止痛藥,會掩蓋病情,妨礙正確診斷。特別是幼兒高熱時,如果使用解熱止痛藥不當,還會引起出汗增多、體溫突然下降而虛脫。因此,兒童發熱家長最好不要自行給孩子服藥,應根據醫生的診斷對症下藥。

不僅是鎮痛退熱藥,大多數成人用藥物均不宜給兒童服用。兒童不是小大人,按「縮小版」成人劑量給兒童用藥,極不科學。兒童的肝腎功能發育還不成熟,其肝臟、腎臟的解毒排毒能力很弱。

在給兒童選用藥物時,最好是選用上市時間長的兒童專用藥,如無兒童專用藥,不能自行按照成人劑量減半、酌情計算,而應該請醫生指導,以保障用藥安全。

文/鄔時民

相關焦點

  • 兒童不是「小大人」 鎮痛退熱別用成人藥
    有時候,家中小兒發熱又不願意去醫院,家長可能會選擇用家中「小藥箱」自己解決問題。甚至,用大人的解熱鎮痛藥減量給孩子服用。藥物在成人身上產生的輕微不良反應,在兒童身上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臨床上,大多數醫生的做法是依據孩子體重和體表面積減量,而如何減量,則靠醫生臨床經驗和兒童胖瘦不同進行換算。但是,此種按成人藥計算兒童劑量的做法,也有兒科專家表示不贊同。
  • 兒童不是「小大人」 兒童家具別用「縮小版」
    年紀小小, 神情泰然,,「官樣」十足,出口不凡,近年來,因很多家長都把兒童當作「小大人」來對待,導致越來越多稚氣未脫的孩子們,從言行舉止到衣食住行,都被過早地被貼上成人化的標籤,在兒童家具方面也不例外,有很多家長認為,兒童家具就是成人家具的「縮小版」, 殊不知,兒童不是「小大人」,
  • 兒童退熱用藥避開六大坑
    何豔玲介紹,糖皮質激素「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用好了可以救命,但是對於沒有明確診斷、僅僅是因為發燒就隨意使用糖皮質激素類作為退燒手段,效果確實立竿見影,但卻可能掩蓋了真正的病因。因為發熱除了感染,還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現,假如強行用激素把發燒「壓下去」,有可能會掩蓋其他惡性疾病,導致病情惡化的結果。
  • 這3種解熱鎮痛藥物,兒童能用嗎?
    《解熱鎮痛藥在兒童發熱對症治療中的合理用藥專家共識》(2020年)中指出,2月齡以上兒童體溫≥38.2℃伴明顯不適時,可採用退熱劑;高熱時推薦應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不推薦安乃近、乙醯水楊酸、保泰松、羥基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賴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藥物作為退熱藥應用於兒童。
  • 兒童退熱藥的選擇
    為幫助各位家長做好退熱藥的「選擇題」,現將臨床常用的幾種退熱藥作一下介紹:  ◆阿司匹林  是一種古老的退熱藥,1899年開始使用,其退熱作用較強,但副作用大,主要為胃腸道出血,血小板減少,其最嚴重副作用是瑞氏症候群,病死率為30%。英國明確規定,16歲以下兒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該藥在國內兒科也趨於淘汰。
  • 治療兒童發燒,退熱貼不是標配
    原標題:治療兒童發燒,退熱貼不是標配退熱貼越來越成為有娃家庭的標配,小兒發燒,先往額頭貼一貼,省得體溫太高「燒壞腦袋」。不過退熱貼對退燒有沒有用?我們的腦袋又會不會真的被「燒壞」?有些退熱貼還添加了薄荷、冰片等中成藥成分,像清涼油一樣有「使皮膚感覺清涼」的作用。「退熱貼不是藥物,算是一種輔助醫療手段。」王天成說,本質上,它就是一種物理降溫方式,和影視劇裡常出現的「把溼毛巾蓋額頭上」沒什麼不同。除了退熱貼之外,溫水沐浴、酒精擦身、敷冰袋等物理降溫的做法也很常用。但事實上,發熱是身體在細菌、病毒刺激下的防禦反應,是對免疫系統的刺激和啟動。
  • 寶寶發燒用退熱貼不靠譜?4種坑娃的退熱方法別再用!
    很多媽媽留言諮詢關於「發燒」的問題,也有媽媽在群裡討論各大退熱方法,其中提到了退熱貼的使用:媽媽A:我娃每次發燒,我都會用退熱貼,總覺得貼上涼涼的挺管用。媽媽B:我也用,具體有沒有效果不清楚,就是圖個心裡安慰。
  • 遵守這些兒童用藥原則,家長不要「用意念」給孩子服藥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物用得好是治病良方,用不好則會成為害人的毒藥。據悉,我國每年有3萬多名兒童因用藥不當致聾,兒童的藥物不良反應率為成人的兩倍。今天是國際殘疾人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來談一談兒童用藥該注意什麼。
  • 兒童退熱成份一覽 退燒藥看成份 安全放心是首選
    醫院與藥房出售的退熱藥有許多類,劑型有水劑、片劑、栓劑與針劑四類,許多家長在選擇時常常無所適從。為幫助各位家長做好退熱藥的「選擇題」,現將臨床經常使用的幾種退熱藥作一下介紹:阿司匹林:是種古老的退熱藥,1899年開始使用,其退熱作用比較強,但是不良反應較大,主要為胃腸道出血、血小板減少,其最嚴重不良反應是瑞氏症候群,死亡率為30%。
  • 兒童不是「小大人」,治療孩子咳嗽需謹慎用藥
    兒童並不是「小大人」,很多成人藥給孩子吃不僅不能起效,反而可能造成不良反應。在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期的兒童,具有獨特的生理構造,他們的許多臟器尚未發育完善,肝、腎的解毒和排洩功能以及血腦屏障的作用均不健全,對很多藥品的代謝、排洩和耐受性差,使用不當就容易發生藥源性危害。沒有認識到嬰幼兒生理上的獨特性,盲目把成人的藥品給孩子服用,這種看似平常的做法後面其實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 央視曝尼美舒利解熱鎮痛藥成兒童「殺手」(圖)
    央視曝光「尼美舒利」解熱鎮痛藥成「殺手」  新快報訊 近日,央視曝光一種名為尼美舒利的解熱鎮痛藥,稱其可能致兒童死亡。  據央視報導,2010年11月26日,在北京兒童用藥安全國際論壇上,來自美國和英國的兒童專家,及全國近百位兒科學者提醒,在兒童發熱用藥的選擇上需慎用尼美舒利,該藥對中樞神經和肝臟造成損傷的案例時常出現。
  • 用激素退熱,這樣做到底對不對 ?
    糖皮質激素到底有沒有退熱作用 ?如果有的話,應該如何應用才能安全退熱呢 ?如果不建議應用於退熱,那臨床中的應用是否違規呢 ?糖皮質激素有很好的退熱作用,可使發熱患者體溫迅速下降,中毒症狀得以改善。因此,部分醫生把激素當成常規退熱藥,在一些感染性疾病,甚至不明病因所致的發熱中使用,特別在基層醫院中這種現象常見。
  • 美國召回、法國警告慎用 布洛芬還能放心用嗎
    召回公告(圖片來源:美國食藥監局官網)美國因不符合標準召回部分批次布洛芬一直是被國內外認可的兒童退熱藥之一(兒童藥品名稱為「美林」)。值得一提的是布洛芬屬於非甾體抗炎藥,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產生鎮痛、抗炎作用,不少痛經的女性也會用此藥減緩痛經。為何如此一款常用藥會被召回呢?美國食藥監局在2019年1月的確發布了一條召回布洛芬的公告,但召回的僅是濃度超過規定標準的部分批次。
  • 多大的孩子能用退熱貼,使用退熱貼注意事項
    每當孩子們遇到感冒生病的時候,家長們非常著急憂心,遇到孩子體溫升高的時候會採取各種辦法給孩子降溫,其中就不可避免的會用到退熱貼。可是有很多家長對於退熱貼的功效不太清楚,都想知道多大的孩子能用退熱貼,使用、選購退熱貼的時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就讓我們共同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 兒童不是「小大人」 ,用藥需留意安全隱患
    長期以來,臨床兒童用藥遵循根據成人標準酌情減量使用的原則,這種用藥習慣已經養成,殊不知,兒童並不是「小大人」,兒童用藥的安全隱患需要留意。 在去年9月由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主辦的首屆兒童安全用藥傳播與發展大會上,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發布了《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其中顯示:中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兒更是達到4倍,而我國兒童專屬藥品卻不足2%,兒科醫生缺口20萬。
  • 「退熱」藥物大盤點
    退熱藥物通過調節人體機能,使人體體表血管擴張、進而使散熱增加,同時抑制寒戰、使機體產熱減少,從而降低體溫。臨床上使用的退熱藥多屬於解熱鎮痛抗炎藥(又稱為非甾體抗炎藥),常用劑型有口服劑型、注射液、栓劑等。常用退熱藥的分類1.
  • 退熱貼原來並不能退熱,孩子發燒可別指望它!
    退熱貼並不能退熱這個被無數家長奉為神器的退熱貼,主要是由PC隔離紙、無紡布和高分子凝膠(內含薄荷、冰片、色素、水)構成。它的主要原理是,當退熱貼和寶寶額頭肌膚接觸時,通過凝膠內水汽蒸髮帶走額頭熱量,從而起到局部降溫的效果,跟用冰袋敷頭或冷毛巾敷頭的效果差不多。
  • 發燒時用什麼降溫最靠譜?是用退熱貼安慰自己,還是吃退熱藥?
    華子說,退熱貼的最大作用,是產生心理安慰,真想退燒的話,還是吃退熱藥更靠譜。一、人體發熱是自身的防禦功能人體的正常體溫在37℃左右,這是最適宜進行生命活動的溫度。哪種退熱方法更靠譜呢?1、退熱貼:退熱貼是物理降溫方法的一種,原理就是退熱貼中含有一層液體凝膠層,貼在額頭上的時候,可以依靠裡面的水分蒸髮帶走熱量。這種方式其實與外敷冷毛巾、枕冰墊、擦溫水等降溫原理是相同的。物理方式降溫只是降低體表的溫度,對身體核心溫度不產生影響。
  • 最新版兒童退熱指南,寶寶發燒不能這樣吃退燒藥!
    退熱藥怎麼用?某月齡能針對性用什麼藥?最大劑量為多少?在什麼狀態下使用最佳?如何判斷舒適度?.......近期,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呼吸學組等學術機構組織相關專家撰寫了《解熱鎮痛藥在兒童發熱對症治療中的合理用藥專家共識》,將以上問題都重新做了界定。
  • 退熱貼不退熱卻遭家長熱捧,孩子發燒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
    近日,在央視新聞報導退熱貼效果與用涼毛巾敷相差無幾之後,「退熱貼無法退熱」也上了微博熱搜。 家有幼兒的家長都會在孩子發燒後在腦門上貼上一片價格並不算很便宜的退熱貼,但北京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副主任醫師高恆妙醫生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