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生態治理要注重「水沙平衡」

2020-12-20 和訊評論

  本文由安邦諮詢授權和訊網智庫發布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形象地說法是「一碗水,半碗泥」,上世紀50—90年代年均入黃泥沙量13億噸左右。黃河的高泥沙含量主要是由於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不過,最新對中國黃土高原進行的水土保持生態考察結果顯示,黃河的年均輸沙量已從最多時的16億噸減少到本世紀的3億噸左右,減幅達80%。

  中科院院士傅伯傑的研究團隊在2016年第一期《自然》雜誌刊登最新研究,指近60年來,黃河輸沙量減少達90%。黃河年輸沙量近期明顯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從1999年以來在黃土高原地區實施的退耕還林(草)工程及其他水土保持生態工程。通過植被恢復與重建,黃土高原植被覆蓋度已從1999年的31.6%增加到2013年的59.6%。黃河水利委員會發布的《2014年黃河泥沙公報》顯示,黃河幹流龍門、潼關水文站均出現建站以來最小年輸沙量。

  傅伯傑認為,黃河曾經是世界上輸沙量最大的河流,近年來黃河輸沙量銳減,「是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在黃土高原建壩庫、梯田等工程,造成1970年至1990年黃土高原產沙減少。學者認為,談到黃河治理問題,應注重協調「水沙關係」。

  傅伯傑指出,黃河水沙不同源,水主要來自上遊青藏高原,泥沙來自中遊黃土高原。未來若「水多沙少」會造成下遊侵蝕加劇,「水少沙多」則會淤積,應思考如何達成平衡。中上遊產流產沙減少,也會造成下遊用水問題,河口三角洲也會因為缺乏足夠泥沙,養分循環受影響。

  有專家也表示,黃河的輸沙量雖然減少了,但黃土高原侵蝕模數仍未達標,水土流失問題依然嚴重。黃土高原土壤侵蝕模數依然保持在每年每平方公裡4000-6000噸,土壤侵蝕量仍在生態紅線的4倍以上。通俗來講,輸沙量雖然減少,但沙土可能衝到溝裡而堆積,坡面的水土流失依然嚴重,水土保持的程度距離生態安全目標仍有距離。

(責任編輯:李士英 HN071)

相關焦點

  • 四川省水利廳專題調研黃河流域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工作
    本站訊 為切實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利專項規劃工作,四川省水利廳於近日赴黃河上遊的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若爾蓋縣、紅原縣等地開展水生態修復與治理調研工作。   調研組一行深入松潘縣大姓鄉二道海溼地、黃龍鄉三道片溝防洪工程、安宏鄉至縣城河道治理工程、川主寺成蘭鐵路水土保持項目、巴西及邛溪鎮才部柯河小流域、阿西溼地、黑河生態治理工程、黃河幹流災害點、阿木鄉擬建水庫、白河擬建沙化治理及草場保護工程等多個生態治理和水利項目現場進行了實地調研,詳細了解了黃河上遊生態保護治理的系列措施和舉措,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
  • 黃河水利委員會與流域省(區)共話黃河大保護大治理 攜手推進黃河...
    本站訊 9月16日,黃河水利委員會在鄭州組織召開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座談會,總結回顧一年來黃河水利委員會和黃河流域省(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探索實踐及成效,交流經驗做法,凝聚思想共識,探討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方向與路徑。
  • 劉以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今年1月初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專題研究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8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的當下,經濟參考網專訪新疆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與改革研究院名譽院長、天山經濟論壇主席劉以雷教授,解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治理的重大意義和政策措施。
  • 學習時間 | 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濟源示範」!
    張戰偉強調,要聚焦重點、精準施策,把濟源打造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要站在全國、全省、全流域的高度,準確把握濟源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的稟賦、定位和特點,正確處理保護和治理的關係、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係、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和濟水文化保護傳承的關係、謀劃長遠和幹在當下的關係,心繫國家戰略,胸懷國之大者,緊緊抓住保護治理核心,堅守黃河安瀾底線,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傳承黃河濟水文化根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大保護、大治理,突出重點關鍵
  • 姚愛興:建議組建黃河水權交易中心 以大保護大治理推動黃河流域高...
    但這一戰略的實施面臨難題和短板不少,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寧夏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姚愛興提案建議:加強黃河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系統規劃和管理,實施分區分類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健全黃河生態環境治理協調機制,治理目標納入環保考核機制, 建立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建立健全黃河大保護大治理的法治保障,啟動建設黃河高質量發展生態經濟帶,以大保護大治理推動黃河全流域高質量發展的。
  • 汪恕誠指出海河流域治理的核心問題是生態
    他提出海河流域治理要把生態恢復作為工作目標,要求海委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這一目標來進行。同時強調,治水要善於抓主要矛盾。黃河治理的一切工作要緊緊圍繞實現四個目標,太湖治理要把防治汙染作為核心。 海河流域人口密集,城市眾多,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區,位置十分重要。
  • 講座︱馬瑞詩:用GIS研究黃河流域的生態變遷
    「黃河流域的生態演變」作為中國一個老生常談且經久不衰的研究方向,古今中外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和答案。2018年6月13日,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世界史研究中心主任Ruth Mostern(馬瑞詩)應邀來到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在思勉人文樓5303學術報告廳進行關於「黃河」的一個主題報告。
  • 兩會聚焦丨圍繞水資源 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大文章
    李寬端建議,推進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加強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的系統保護治理。去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正式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毫無疑問,這為山東的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未來,山東會有哪些動作、又將如何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這篇大文章?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圍繞黃河展開熱議,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 《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印發實施
    、省政府印發了《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簡稱《規劃》),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規劃》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對標國家規劃綱要,充分徵求吸納了國家有關部委和我省各市州、各部門及社會各界意見建議。
  • 南科院黨委中心組學習研討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
    本站訊 2019年10月10日,南科院召開黨委中心組學習會,專題學習研討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黨委書記段虹主持會議,院長陳生水,大壩中心主任、副院長孫金華,副院長李雲,黨委副書記林曉斌,紀委書記朱壽峰參加學習並作交流發言。
  • 智庫訪談|張永生:以生態文明新思維重新定義黃河流域的發展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孕育出中華文明,滋養著華夏兒女。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以下簡稱「黃河流域座談會」),首次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掀開了新時代黃河治理與保護的新篇章。
  • 陝西七部門共同發布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意見
    9月29日,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陝西省人民檢察院、陝西省公安廳、陝西省生態環境廳、陝西省自然資源廳、陝西省水利廳、陝西省林業局共同召開《關於加強協作推動陝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見》新聞發布會,該《意見》旨在推動建立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行政執法+檢察監督+司法審判」的綜合治理模式,全面深化陝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州論壇舉行
    原標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州論壇舉行昨日下午,作為2019國際智慧城市峰會的重要分論壇之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州論壇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來自全國水利、生態、經濟等方面的專家圍繞黃河安瀾示範、生態保護標杆、文化自信地標以及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建言獻策。
  • 構建山東黃河流域國家公園體系 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黃河流經山東省9個設區市,9市區域內擁有各類國家級和省級公園等,如泰安市泰山國家風景名勝區、汶河國家溼地公園、徂徠山汶河國家水利風景區;淄博市原山國家森林公園、姚家峪生態旅遊度假區等。為保護黃河流域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依據《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山東省應以自然保護地生態價值高低為依據,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包括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與自然公園 3 種類型的體系。一是在重要自然保護地設立國家公園。
  • 黃河生態修復要克服「單打一」不搞「整齊劃一」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的報導】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兩點:一是一定要堅持系統觀念,對黃河流域生態系統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既要克服『單打一』,也要注意不搞『整齊劃一』;二是一定要注意科學方法,要立足自然地理格局,特別要注重水資源的剛性約束作用,進行科學修復,追求實效。」
  • 直播預告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戰略研討會,等你來!
    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是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與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主辦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論壇,將於2020年12月14日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學術報告廳西廳召開。想了解黃河流域生態狀況與發展戰略想聽頂尖科學家和權威專家的解讀和報告嗎?
  • 擁抱黃河 奏響聊城樂章——寫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
    7月21日,《濟南市人民政府聊城市人民政府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籤署;  9月3日,在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法治協作聯席會議上,濟南、聊城等7市聯合建立五項機制;  8月29日,山東城市黨報黃河戰略高峰論壇啟動;9月16日,黃河流域九省區50多家黨報成立黃河流域地市報業聯盟,助推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文化高質量發展。
  • 推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在黃河流域落地生根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當前,黃河流域水環境汙染、水資源短缺、水生態退化問題交織,已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切實轉變高耗水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為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新思路。
  • 財政部回函陝西省林科院院長: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
    3月16日,華商報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獲悉,近日,財政部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省林業局副局長、省林業科學院院長昝林森所提建議時表示,將繼續通過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陝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修復和高質量發展,並進一步完善財政扶持政策,積極支持林業科技推廣示範。
  • 各地環保頭條丨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調研檢查黃河流域生態...
    7月1日,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在調研檢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作時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高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大旗,高標準抓好黃河鄭州段流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整治這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