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Jean-Marie Lehn作客「化學學堂系列講座」

2020-12-24 清華大學新聞網

諾獎得主Jean-Marie Lehn作客「化學學堂系列講座」

 展現超分子化學的魅力

  清華新聞網10月29日電 10月23日下午,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法國斯特拉斯堡路易斯-巴斯德大學Jean-Marie Lehn教授應邀作客「化學學堂系列講座」,在清華學堂102報告廳作了題為「化學展望:從分子到超分子再到自適應化學」(Perspectives in Chemistry: From Molecular to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towards Adaptive Chemistry)的講座。

圖為Lehn教授作講座。

  講座中Lehn教授從自己的研究經歷出發,講述了從分子化學到超分子化學發展的歷程,進而提出基於動態共價鍵的組合動態化學。在這些基礎上,他提出通過對具有環境刺激響應性的組裝單元的精確設計,可以構建具有複雜功能的自適應化學體系(Adaptive Chemistry)。講座結束後,Lehn教授現場即興演奏鋼琴,並與化學系同學共同合奏曲目。

  Jean-Marie Lehn於1957-1960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獲得理學學士學位。1960年進入Guy Ourisson教授實驗室開展三萜烯化合物的構象和物理化學性質研究,1963年6月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在哈佛大學Robert B. Woodward教授實驗室完成與維生素B12全合成相關的一年博士後研究工作後,他回到斯特拉斯堡大學。1966年起任助理教授,1970年成為斯特拉斯堡路易斯-巴斯德大學化學系教授。1968年,他合成了一種籠狀的穴醚分子,可以與多種金屬離子形成超分子複合物,以此為開端,他開始了基於「分子識別」的受體化學研究。1987年,Lehn教授在年僅48歲時,與D.J. Cram和C.J. Pedersen一起,因「發展了具有高度選擇性的結構特異性相互作用的分子」分享了諾貝爾化學獎。

  自1987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之後的二十多年裡,Lehn教授在全世界倡導「超分子化學」。與分子化學不同,超分子化學是關於分子間相互作用和分子聚集體的化學。目前,超分子化學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體系,成為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同時它也提供了一種超越分子層次的思維方法,推動著其它相關學科的進步。Lehn教授憑藉在此領域的傑出貢獻,被尊稱為「超分子化學之父」。他是世界各地多個學術組織的會員,包括法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外籍榮譽會員、以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

圖為Lehn教授與同學合奏曲目。

  報告會由清華學堂化學班首席科學家張希院士主持。化學學堂班學生、化學系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多位教師參加報告會。

供稿:化學系 編輯:冰 冰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女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希望與川大在化學醫學領域合作
    諾獎得主女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希望與川大在化學醫學領域合作 9月11日,諾貝爾獎獲得者阿達·約納特在四川大學作講座。楊樹攝(視覺四川)     在四川大學□本報記者李寰  作為海科會的重頭戲之一,對話權威——四川大學專場,迎來了諾獎得主以色列女科學家阿達
  • 南京高中學霸自學大學化學 與諾獎得主英語對話
    劉天嘯對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爾納爾教授 今年3月30日,南京一中迎來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爾納爾教授,學校的幾位化學學霸獲得與諾獎得主對話的機會,高二(2)班的劉天嘯就是其中一位他高中才開始化學競賽,已經自學到大學的內容。目前,他獲得2016年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二等獎、江蘇省一等獎。英語也是他的強項,獲得2016年全國中學英語能力競賽全國一等獎,所以,他與諾獎得主可以輕鬆用英語對話。 「自然生長」出來的小學霸 劉天嘯的成長經歷,處處體現著「自然」二字。
  • 那些年,SAF給你和諾獎得主面對面的機會!
    因此,你也有可能遇上本屆諾獎得主賴因哈德·根策爾教授的課程哦! 課程信息: 學生可以選擇「光學與現代物理學」和「電子與電磁」兩個實驗室方向,參與實驗設計、數據分析等實驗室活動,獲得寶貴的實驗室實操經驗。
  • 諾獎得主羅伯特·C·默頓教授受聘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並做學術講座
    諾獎得主羅伯特·C·默頓教授作學術講座10月29日晚,諾獎得主羅伯特·C·默頓(RobertC.Merton)教授受聘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儀式及羅伯特·C·默頓教授學術講座在成龍校區龍湖劇場隆重舉行邀請諾獎得主走進師大,是學校在新的發展時期堅持不懈繁榮和發展學術文化、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方略之一。此次邀請默頓教授來校講學並聘請默頓教授作為學校榮譽教授,是推進學校學科建設、提升學術水平的重要舉措,對加強學校國際交流,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帶動學校雙一流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希望默頓教授今後能為學校的學科建設和發展提供更多幫助和指導。
  • 引入「諾獎」得主,不能只看「帽子」
    而這場報告會之所以如此受學生歡迎,原因僅僅是報告者是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近年來,隨著高校和政府對於諾獎得主引進的重視,像這樣由他們帶來的學術報告已屢見不鮮,諾獎得主在高校承擔教學任務、帶領科研團隊或實驗室的現象更是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雙一流」戰略實施之後,國內高校的「諾獎熱」更是愈演愈烈。
  • 諾獎得主受聘為我省一高校榮譽教授
    本報訊 (記者卞曄)9月5日,「海智惠贛鄱——諾獎大師江西行」活動在東華理工大學舉行,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根岸英一教授受聘為該校榮譽教授,這是東華理工大學首次授聘諾貝爾獎得主為榮譽教授。授聘儀式結束後,根岸英一為該校數百名師生作學術報告。根岸英一於1935年出生於中國長春,在日本長大,於1958年獲得東京大學學士學位。
  • 諾貝爾化學獎今揭曉 身邊的這些諾獎成果你發現了嗎?
    跨界得獎化學獎得主涉獵多重學科諾貝爾獎的創立者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曾發明硝化甘油炸藥。按照他的遺囑,諾貝爾化學獎旨在頒給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從以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名單可以看出,不少獲獎者的獲獎成就並非出自傳統的化學研究,而是涉及生物學、物理學等多重學科,因此諾貝爾化學獎也被調侃為「理科綜合獎」。1908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因「對元素蛻變以及放射化學的研究」,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他風趣地調侃道:「這是我一生中絕妙的一次玩笑!」
  • 諾獎得主:這種物質將成為能源革命核心
    圖為日本科學家吉野彰。新華社/法新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 日本媒體報導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旭化成名譽研究院吉野彰當地時間12月8日上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發表紀念演講。吉野彰介紹了作為獲獎理由的鋰電池開發經過和未來。他指出,人類正迎來解決環境問題的能源革命時代,並表示「鋰電池將成為核心」。
  • 諾獎得主電子科大開課!16個學時1個學分
    與諾貝爾獎得主面對面交流,聽他們分享成長經歷,聊科研之路,說生活趣事,這對電子科技大學的學生們來說不算新鮮的事。但通過選課的方式來聽諾獎得主上課,並要按學時計算學分,還要參加考試,這可就有驚喜了。菲爾茲獎得主首次在國內高校開課27日,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Efim Zelmanov教授從電子科技大學校黨委副書記申小蓉手中接過榮譽教授的聘書,標誌著該校「大師課
  • 諾獎得主說「我的工作像重慶」
    作為研究化學的專家,卻在討論AI,麥可·萊維特這樣解釋:我的工作,有點像兩江交匯之處的城市,就像是重慶,有兩條河流交匯於此。對於我來說,一條河是計算機科學,另一條是生物科學,所以我研究的領域叫做計算生物學。
  • 諾貝爾化學獎10月9日揭曉 身邊的這些諾獎成果你發現了嗎?
    跨界得獎化學獎得主涉獵多重學科諾貝爾獎的創立者瑞典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本人就是一名化學家,曾發明硝化甘油炸藥。按照他的遺囑,諾貝爾化學獎旨在頒給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從以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名單可以看出,不少獲獎者的獲獎成就並非出自傳統的化學研究,而是涉及生物學、物理學等多重學科,因此諾貝爾化學獎也被調侃為「理科綜合獎」。1908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因「對元素蛻變以及放射化學的研究」,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他風趣地調侃道:「這是我一生中絕妙的一次玩笑!」
  • 2017「引文桂冠獎」名單出爐 預測諾獎得主—新聞—科學網
    科睿唯安日前宣布了其2017年度「引文桂冠獎」得主,預測在今年或不久的將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研精英。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科瑞唯安「引文桂冠獎」自2002年首度頒布以來,已有共43位該獎項得主榮膺諾貝爾獎。
  • 凌晨電話響起:諾獎得主是怎樣徵服病毒的
    Rice) 在接受諾獎官方採訪的時候都說了什麼?整理 | 思敏責編 | 崔箏「凌晨四點多電話鈴聲響個不停,我當時是窩著火接的電話。」2020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之一的奧爾特這樣說。在得知是諾獎委員會的來電,這份怒氣瞬間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十足的驚喜。
  • 饒毅教授、方舟子、諾獎得主和上海交大……
    今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著名生物學家饒毅教授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撰文指出:以蒙塔尼耶是諾獎得主的身份,聲稱新冠病毒的來源和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的核酸序列,有很強的欺騙性。新冠病毒不含愛滋病毒的序列,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公開說明了。
  • 深圳高中生驚豔諾獎得主,為中國贏來諾貝爾創新公益計劃
    深圳高中生自建平臺為同齡人圓夢發起人熱心公益,自籌50萬元捐贈演講感動諾獎得主 為中國贏來諾貝爾創新公益計劃她們40分鐘的案例分享,獲得了諾獎得主Ada Yonath的極大肯定,為中國贏來寶貴的諾貝爾創新公益計劃參與資格。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回顧史上諾獎最年輕得主!
    而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保持最年輕諾獎得主頭銜長達99年!(歡迎在下文中找答案喲)諾貝爾獎1895年,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在遺囑中將自已大部分財產設立化學、物理、文學、生理醫學以及和平獎的獎金,用於獎勵在這些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1968年開始,瑞典中央銀行一直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提供獎金。
  • 唯一華人,「四院院士」戴宏傑入選諾獎指標「引文桂冠」獎
    9 月 23 日,擁有 Web of Science、InCites 等著名論文及期刊索引平臺的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宣布了 2020 年「引文桂冠獎」得主,預測在今年或未來可能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共有 24 位科學家入選,其中包含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
  • 諾獎得主不懂英語的一記響亮耳光
    據日本《產經新聞》10月8日報導,日本科學家小林誠、益川敏英摘得了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桂冠,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改變世界的理論竟然是洗澡的產物。同時,益川敏英的學術成果享譽世界,但他對英語一竅不通,從未走出過日本。
  • 諾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發表主題演講
    諾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發表主題演講
  • 2020年諾獎得主 學 歷 大 比 拼!
    文章字數:2663閱讀時間:5  min■ Summary 2020年的諾貝爾獎終於揭曉完畢在人們的印象中,這一盛典都是頂級學者們的「神仙打架」然而今年的諾獎得主中,Wilson)→本科:哈佛大學碩士:哈佛大學博士:哈佛大學現任教:史丹福大學運籌學教授諾獎: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改進拍賣理論並發明全新拍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