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4: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還沒走進張俐麗的評茶室,陣陣茶香便撲鼻而來。雅致的評茶臺上,七八隻竹製茶盤有序排列,盤內盛放的是茉莉花茶。茶中留存的茉莉花幹被輕輕夾除,茶盤反覆搖動,茶葉順著茶盤邊緣滑落杯中。
張俐麗
向員工傳授
拼配技藝
「這是在為茶樣感官審評做準備,茉莉花茶拼配(融萃)技藝的基礎和關鍵就在於此。」張俐麗說。
當茉莉花茶與沸水在杯中相遇,蘊藏於葉片之中的香分子被個個激活,在茶室內肆意飛揚。在這幽幽香氣之中,聞香、觀湯、嘗味一氣呵成,茶樣孰高孰低,張俐麗已瞭然於心。
緊接著,按照審評結果,茶盤被再次排序。茶樣按照不同比例拼配在一起形成拼配小樣,衝泡、聞香、觀湯、嘗味……審評環節循環往復,直至那最為熟悉的一縷茶香從茶湯中溢出。
很快,一張手寫的「方子」遞到保管眼前。就像「抓藥」一樣,品種、克數都要照著「方子」來。茶葉被一層層鋪開,雙手伸進堆積的茶葉底部,將不同品種的茉莉花茶一同向上託起,茶葉從底部上升,再從指縫間滑落……同樣的動作不停地重複,直至所有茉莉花茶均勻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拼配大樣。
張俐麗在審評茉莉花茶
取來大樣再次衝泡,不同口味的花茶充分融合。「我們把這樣的融合稱為融萃。你嘗嘗,就是這個味兒,這就是幾代老太原人迷戀的花茶味道。」張俐麗說。
這份獨特的味道得來不易,背後是對百年傳統拼配工藝的堅守。
「許多好酒是調製而成的,同樣的道理,很多好茶也是源自拼配。」張俐麗說,茶葉的產區不同,品質、口味各有特色。老字號乾和祥創立百餘年來,拼配茉莉花茶的味道始終如一,這就是拼配(融萃)技藝最為講究的地方。
在省城「茶葉圈」,張俐麗的名字無人不曉。不僅因為她是乾和祥茶莊的掌門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茉莉花茶拼配(融萃)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更因為她對茶葉敏銳的鑑賞力。
「很多人對茉莉花茶拼配的認識不足,認為把等級和品質不同的茶攪合在一起就可以了。實際上,絕非那麼簡單。」張俐麗說,傳統的老太原花茶在開拼配單時非常嚴謹,注重拼配比例,「調味兒、調口兒」具體怎麼調,用多少茶來調,這都是「獨門秘方」。將各產區的花茶按一定比例合理地拼配,可以揚長避短,融合出香氣獨具的「晉味道茶」,這也是老太原茉莉花茶的魅力所在。
回憶起第一次接觸茉莉花茶的拼配,張俐麗說:「那是1979年,我20歲,剛來到太原市果品茶葉副食總公司工作不久。當年的審評流程沒有現在劃分得這麼細緻,拼配出來的茶只有兩三種。現在,茶葉感官審評有了國家標準,拼配茶的品類更豐富了。和茶葉打交道40多年,茶莊的很多事情都變了,但茶味兒沒有變,老顧客的口味兒沒有變,這份傳承下來的技藝也沒有變。」
傳統的拼配茉莉花茶是茶與茶的融合。如今,怎樣通過傳統拼配工藝實現茉莉花茶與中藥材的巧妙結合,成為張俐麗新的探索方向。經過與山西中醫藥大學近半年的合作研究,幾百次的試驗,桑葉茉莉茶成為老字號乾和祥的首款藥茶,兼具「茶的味道,藥的功效」。
「茉莉花茶的拼配技藝需要花一生精力去潛心鑽研。等鐘樓街老店重新開業後,我要把乾和祥茶文化展示給更多人,這既是情感所在,更是傳承人的使命。」說話間,張俐麗沏上一壺茉莉花茶。湊近一聞,茉莉花香沁人心脾;喝上一口,茶的醇厚帶著花的甘甜,仿佛置身細雨朦朧的春天,但又不乏初夏的亮麗清爽,兩個季節在唇齒間奇妙相遇……
近期熱點
太原迎澤區3000多萬元獎勵人才「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太原成為聯盟城市!記者:王勇
原標題:《一縷茶香傳百年!省級非遺「茉莉花茶拼配(融萃)技藝」印象》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