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茶香傳百年!省級非遺「茉莉花茶拼配(融萃)技藝」印象

2020-12-20 澎湃新聞

一縷茶香傳百年!省級非遺「茉莉花茶拼配(融萃)技藝」印象

2020-12-14 14: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還沒走進張俐麗的評茶室,陣陣茶香便撲鼻而來。雅致的評茶臺上,七八隻竹製茶盤有序排列,盤內盛放的是茉莉花茶。茶中留存的茉莉花幹被輕輕夾除,茶盤反覆搖動,茶葉順著茶盤邊緣滑落杯中。

張俐麗

向員工傳授

拼配技藝

「這是在為茶樣感官審評做準備,茉莉花茶拼配(融萃)技藝的基礎和關鍵就在於此。」張俐麗說。

當茉莉花茶與沸水在杯中相遇,蘊藏於葉片之中的香分子被個個激活,在茶室內肆意飛揚。在這幽幽香氣之中,聞香、觀湯、嘗味一氣呵成,茶樣孰高孰低,張俐麗已瞭然於心。

緊接著,按照審評結果,茶盤被再次排序。茶樣按照不同比例拼配在一起形成拼配小樣,衝泡、聞香、觀湯、嘗味……審評環節循環往復,直至那最為熟悉的一縷茶香從茶湯中溢出。

很快,一張手寫的「方子」遞到保管眼前。就像「抓藥」一樣,品種、克數都要照著「方子」來。茶葉被一層層鋪開,雙手伸進堆積的茶葉底部,將不同品種的茉莉花茶一同向上託起,茶葉從底部上升,再從指縫間滑落……同樣的動作不停地重複,直至所有茉莉花茶均勻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拼配大樣。

張俐麗在審評茉莉花茶

取來大樣再次衝泡,不同口味的花茶充分融合。「我們把這樣的融合稱為融萃。你嘗嘗,就是這個味兒,這就是幾代老太原人迷戀的花茶味道。」張俐麗說。

這份獨特的味道得來不易,背後是對百年傳統拼配工藝的堅守。

「許多好酒是調製而成的,同樣的道理,很多好茶也是源自拼配。」張俐麗說,茶葉的產區不同,品質、口味各有特色。老字號乾和祥創立百餘年來,拼配茉莉花茶的味道始終如一,這就是拼配(融萃)技藝最為講究的地方。

在省城「茶葉圈」,張俐麗的名字無人不曉。不僅因為她是乾和祥茶莊的掌門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茉莉花茶拼配(融萃)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更因為她對茶葉敏銳的鑑賞力。

「很多人對茉莉花茶拼配的認識不足,認為把等級和品質不同的茶攪合在一起就可以了。實際上,絕非那麼簡單。」張俐麗說,傳統的老太原花茶在開拼配單時非常嚴謹,注重拼配比例,「調味兒、調口兒」具體怎麼調,用多少茶來調,這都是「獨門秘方」。將各產區的花茶按一定比例合理地拼配,可以揚長避短,融合出香氣獨具的「晉味道茶」,這也是老太原茉莉花茶的魅力所在。

回憶起第一次接觸茉莉花茶的拼配,張俐麗說:「那是1979年,我20歲,剛來到太原市果品茶葉副食總公司工作不久。當年的審評流程沒有現在劃分得這麼細緻,拼配出來的茶只有兩三種。現在,茶葉感官審評有了國家標準,拼配茶的品類更豐富了。和茶葉打交道40多年,茶莊的很多事情都變了,但茶味兒沒有變,老顧客的口味兒沒有變,這份傳承下來的技藝也沒有變。」

傳統的拼配茉莉花茶是茶與茶的融合。如今,怎樣通過傳統拼配工藝實現茉莉花茶與中藥材的巧妙結合,成為張俐麗新的探索方向。經過與山西中醫藥大學近半年的合作研究,幾百次的試驗,桑葉茉莉茶成為老字號乾和祥的首款藥茶,兼具「茶的味道,藥的功效」。

「茉莉花茶的拼配技藝需要花一生精力去潛心鑽研。等鐘樓街老店重新開業後,我要把乾和祥茶文化展示給更多人,這既是情感所在,更是傳承人的使命。」說話間,張俐麗沏上一壺茉莉花茶。湊近一聞,茉莉花香沁人心脾;喝上一口,茶的醇厚帶著花的甘甜,仿佛置身細雨朦朧的春天,但又不乏初夏的亮麗清爽,兩個季節在唇齒間奇妙相遇……

近期熱點

太原迎澤區3000多萬元獎勵人才「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太原成為聯盟城市!

記者:王勇

原標題:《一縷茶香傳百年!省級非遺「茉莉花茶拼配(融萃)技藝」印象》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山西省級"非遺"達403項 國家級項目列全國第三
    原標題:山西省級"非遺"達403項 國家級項目列全國第三   人民網太原12月16日電(張瓊)近日,經山西省政府批准,山西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正式公布,第四批省級非遺項目共計50項、保護單位120個。加上前三批省級非遺保護項目,山西省級非遺保護項目已達403項、保護單位達723個。
  • 【非遺故事】陝西白水縣:九龍木雕雕刻技藝
    10月4日,我來到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雷牙鎮雷牙村,拜訪了非遺項目九龍木雕雕刻技藝傳承人——馬曉斌。馬曉斌,藝名江龍,1971年生於陝西白水九龍木雕世家,從小受到家族藝術氛圍的薰陶,耳濡目染,深得其父馬金財言傳身教。
  • 「四川非遺購物節」上線了,快去「雲享」樂山非遺特產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期間,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下,四川省聯合10餘家電商平臺舉辦首屆「四川非遺購物節」,創新探索非遺「雲消費」「雲體驗」的新業態。為方便廣大市民及時了解、參與四川非遺購物節,四川省非遺中心推出集全省非遺網店、非遺商品和非遺購物節活動動態於一體的「四川非遺購物節·集成平臺」。
  • 南京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2007年,南京板鴨、鹽水鴨製作技藝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也成為南京市級和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不僅鹽水鴨製作技藝帶起了旅遊,在他們手中,「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僅是單個或幾位手藝人的匠心,它變成了可以賦能大眾生活,並帶來經濟效益的「魔力棒」。非遺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 熱烈祝賀我校南京非遺技藝職業體驗中心被認定為省級中小學生職業體驗中心
    8月17日,江蘇省教育廳公布了江蘇省2019年中小學生職業體驗中心名單,莫愁中專南京非遺技藝職業體驗中心被認定為省級中小學生職業體驗中心。 莫愁中專緊貼時代脈搏,積極響應國家振興傳統文化發展的號召建設南京非遺技藝體驗中心,依託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學院的辦學資源,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辦學、體驗經驗。
  • 廣東非遺傳承人武舞相融聯僑情 創新傳承潮南英格技藝
    潮南英歌舞藝人洪飛英的創與傳 武舞相融聯僑情 創新傳承揚潮風  ●南方日報記者 張偉煒  都說「北有秧歌,南有英歌」,說起潮汕舞蹈,自然離不開英歌舞。每年春節期間,潮汕地區總少不了英歌舞,其粗獷豪邁、雄健有力的表演無不令人振奮。
  • 大學生比賽茶葉拼配烘焙技藝
    大學生比賽茶葉拼配烘焙技藝2017-11-24 09:40:07來源:安溪報-安溪新聞網    本報訊 (記者陳小娜)日前,首屆「濃韻匯」杯大學生茶葉拼配與烘焙比賽在安溪茶學院舉辦。    拼配環節,選手們須從提供的10個茶樣中,拼配出品質最接近茶樣、成本合算又最實惠的茶品。最終,劉禎、孟田田、張瑩三名選手脫穎而出,斬獲一等獎。
  • 茉莉花香雋永 福州古法窨制茉莉花茶傳承數百年
    福州是茉莉花茶發源地,茉莉花茶馳名中外。近日,記者來到福建福州閩侯縣城門鎮龍江村,實地探訪茉莉花茶百年技藝「十醉九星窨花陣法」。  據茉莉花茶百年技藝「十醉九星窨花陣法」第七代傳人翁文峰介紹,茉莉花從7月開始採摘,至國慶假期收尾。花農於正午時分採摘茉莉花,此間,日曬充足,採摘的茉莉花花香濃鬱、品質較好。將篩好的茉莉花均勻灑在茶船中。
  • 【正定非遺】延續手指間的千年傳奇,龍獅道具製作技藝
    【正定非遺】延續手指間的千年傳奇,龍獅道具製作技藝 2020-07-11 1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廈門大籠甜粿傳統製作技藝成省級非遺 兩柱就有1500斤
    -每年正月初九如期登場,兩柱重約1500斤,堪稱「閩南一絕」-同安區還有兩項同批上榜,分別是農民畫和澳頭蠔幹粥臺海網3月10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來自同安區祥平街道的「大籠甜粿傳統製作技藝」在新增項目名錄中榜上有名。
  • 碧潭飄雪獲2019全國茉莉花茶產品質量推選活動特別金獎
    近日,在首屆世界茉莉花大會暨第十一屆全國茉莉花茶交易博覽會、2019全國茉莉花茶質量推選活動上,執著追求茉莉花茶品質奢享的碧潭飄雪,從眾多茉莉花茶茶品中脫穎而出,榮獲「特別金獎」。
  • 豫園非遺技藝展開幕 上海老飯店首秀八寶鴨拆骨技藝
    原標題:上海老飯店首秀八寶鴨拆骨技藝  隨著中秋佳節的臨近,匯聚了眾多的老字號品牌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豫園又要亮一手了!近日,豫園中國日(節)豫園非遺技藝暨中秋文化展在豫園中心廣場拉開帷幕,作為2017上海旅遊節和上海購物節系列活動,將持續23天直至本月29日。
  • 畲族非遺怎樣傳給下一代?依託產業探索新傳承
    在新時期,傳承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尋找新途徑  畲族非遺,怎樣傳給下一代?  本報記者 卞軍凱 通訊員 劉其燚 肖丹  後繼乏人引擔憂,傳承人自發努力  (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總人口26萬餘人,其中畲族人口2.1萬人。
  • 濟南麵塑:糯米粉和白面 指尖技藝傳了300年
    即日起,大眾網濟南站推出人文地理類新聞欄目——《城·事》,在現實中勾勒濟南背影,在往事中講述濟南印象,在歷史、現在、未來的穿越交錯之間,記錄濟南,愛上濟南。日前,大眾網記者採訪到中國何派麵塑泰鬥,同時也是濟南麵塑省級非遺傳承人何曉錚,聽他講述濟南麵塑的文化傳承。  已有300餘年歷史,擅長塑造古裝戲曲人物  「麵塑是中國獨有的民間藝術,只濟南麵塑就有著300餘年的歷史。」何曉錚說,當今中國麵塑分為何派、湯派和郎派三個流派,受地域和歷史發展的影響,它們各有千秋。
  • 「Wangtea Lab x 有記」變百年茶廠為風格新茶坊
    來到店面前,先記得往右邊的店家瞧瞧,這是創立於1890年南糖北茶的年代,扮演臺灣茶外銷的重要推手「有記名茶」,有記在茶的製作過程中所擔負的,是把毛茶藉檢梗、焙火與拼配,成為一杯兼具香氣與口感、韻味悠長的精製茶,像是文山包種茶、高山烏龍、奇種(中度烘焙)烏龍茶,還有令西方國家印象深刻的東方美人與鐵觀音
  • 百年香味飄進盒區房 非遺技藝擁抱新零售煥生機
    此外,還有陝北黃老漢黃饃饃、老孫家醬牛肉等一批非遺美食都選擇在春節前牽手盒馬,擁抱新零售。1月14日,盒馬與富平縣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的發布會上,富平縣副縣長胡萬社表示,與盒馬的合作不只是銷售渠道,雙方要為新零售的合作方式共同開發,制定產業乃至加工、運輸、包裝、營銷等一系列標準,將傳統手工技法與新零售結合,才能共同做大富平柿餅的品牌,讓富平柿餅在享譽全國。
  • 臨海這個美食項目入圍「非遺薪傳」浙江傳統美食展評!是你愛的...
    臨海這個美食項目入圍「非遺薪傳」浙江傳統美食展評!是你愛的那個味道嗎? 近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非遺薪傳
  • 凝眾力弘非遺,萃華集團發起成立非遺黃金文化專項公益基金
    瀋陽萃華金銀珠寶股份有限公司發起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成立「黃金文化專項公益基金管理委員會」,用於研究、創新、傳承黃金工藝品製作技藝等公益項目,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涵養企業精神,培育現代企業文化,讓中華老字號煥發時代光彩。
  • 非遺購物節,「宜」在淘寶!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非|遺|傳|
  • 延平區評選茶洋窯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
    日前,由延平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組織開展的茶洋窯製作技藝區級非遺傳承人評選活動在南平市博物館舉行,28名茶洋窯工匠報名參評。茶洋窯製作技藝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遺址已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