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將到,你想過用這樣方式去祭祀嗎?

2020-12-18 紅星新聞網

遠程祭祀

手機APP祭掃

8月25日是中元節,每到此時,成都人都會祭祀先人、緬懷逝者,城市小區裡、河道邊、綠化帶不乏市民焚燒冥幣、香蠟等現象。天府早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天堂信箱寄語」等綠色、環保的祭奠逝者方式逐漸開始流行。而基於網際網路+的發展也出現了多種網絡祭掃的渠道,例如手機APP、祭祀網站等,更有公墓推出了微信掃墓,可以提供遠程祭祀服務。這些網絡祭掃的模式也被網友們親切稱為「用指尖寄託哀思」。

相關規定

成都禁止在公共場所焚燒香蠟紙錢

中元節快到了,家住成都跳傘塔街道某小區的王先生有些擔憂,「每年這個時候,附近都有焚燒祭祀用品的行為,整得烏煙瘴氣的,紀念家人本無可厚非,但汙染了環境卻著實讓人憤懣。」據負責該路段的衛生服務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年中元節期間,清潔區域內都會有不少公共場所焚燒祭祀用品的行為,其中府南河臨江中路段與火燒堰兩條河流的河道邊和棕北花園、棕南花園、林蔭街小遊園、磨子橋小遊園、磨子巷小遊園、勝利村小花園等6個小遊園內,這種情況最多發。」

8月20日,成都市城管委等7個部門聯合發出《關於中元節期間禁止在公共場所焚燒祭祀用品的通告》,明確禁止在成都建成區範圍內的城市道路、廣場、河邊、樹林、草坪等公共場所焚燒香蠟紙錢等祭祀用品,禁止沿街兜售香蠟紙錢等祭祀用品。

網絡祭掃

老人擔心網站關門 情感難以寄託

80後的張女士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我們家有個傳統,每年清明節都是一大家人一起去掃墓,然後再聚個餐,一般都有兩三桌人,而中元節則是自家幾個人,在住家附近找個地方悼念親人。」

張女士描述說,祭祀時香蠟錢紙是必備的,還會準備一些水果、飯菜和酒,「幾年前,我們會在小區附近找個角落擺上一些食物,然後燒一些錢紙,還會為親人撒上一杯酒寄託哀思,不過這兩年小區附近都禁止燒紙了,所以每年為了找燒紙的地方也會很費一番事兒。」

今年,張女士提前半個月就開始勸父母放棄燒紙,「現在都提倡文明祭祀,街頭燒紙這種祭祀方式不僅汙染大氣、影響市容、損壞市政設施和園林草木,還可能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

張女士告訴天府早報記者,她已經和家人商議好了,今年就在家擺上一些食物供奉,然後一家人一起吃頓飯,「最重要的是,我們準備在網上為逝去的親人建一個紀念館,」張女士表示,雖然這種祭祀方式她在幾年前就聽說過,但是家人以前不太能接受,「媽媽擔心有一天網站沒有了,感情上很難接受。」

今年,張女士早早地在一家祭祀網站上為自己已逝的外公外婆建了一個雙人紀念館,「我把一些老照片都上傳到網站上了,等到周六中元節時,一家人可以一起在網上敬香、點燭、獻花。」

微信祭掃

200元的遠程祭掃 包含專屬司儀

天府早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無論是移動端還是PC端,都有多種網絡祭掃的渠道,從祭祀網站到紀念APP再到微信祭掃,形式多樣。

成都長松寺公墓就推出了微信掃墓。劉洋的父親3年前因病去世,因為工作原因,劉洋去年帶著妻兒和母親舉家從成都遷到了重慶。今年中元節無法回到成都掃墓的他,早早地就關注了長松寺公墓的微信公眾號,「早前我就諮詢了,發現有一個遠程祭祀服務,我正在考慮要不要試試。」

根據劉洋的提示,天府早報記者關注公眾號後找到了這項服務,這項價值200元的服務是一種遠程祭祀服務,包含專屬的祭祀司儀和祭祀禮儀,提供全套標準的祭祀流程服務,最重要的是,該項服務還提供遠程視頻直播服務,並提供祭祀現場視頻錄製,可以回傳客戶。不過這項服務在銷量上顯示只有10次。客服告訴記者,這項服務的200元標價不包含鮮花等祭品,需要的話需另行購買,而在公眾號的商城中就可以購買到鮮花。

劉洋告訴記者,他還在考慮是否需要遠程祭祀服務,不過,已經在公眾號的商城中購買了鮮花,「我備註了不能到現場,公墓的工作人員會將鮮花送到父親的墓位。」

手機祭掃

免費創建紀念館 還可以上香留言

80後的伍女士已經是2個兒子的媽媽了,遺憾的是,她的父親在10年前就離開了她。這些年,伍女士每逢春節、清明、中元,都會趕回老家崇州為父親祭掃,「父親生前喜歡每天小酌,所以每次我都會帶一瓶酒回去為他在倒上一杯,聊聊最近的心事。」

今年中元節恰逢周六,做服裝行業的伍女士實在抽不開身,「這是10年來第一次不能在中元節回老家祭拜。」於是,伍女士在手機網絡商城搜索發現,追思、祭祀的網絡軟體有不少,她便下載了一款APP,「幾年前,我就在一個網站上為父親建過紀念館,我記得當時還花了100多元錢,但後來卻荒廢了。」

伍女士告訴記者,這款軟體可以免費創建逝者的紀念館,可以在紀念館中放入相關照片,並寫入墓志銘、安息地、紀念關係等相關信息。天府早報記者發現,軟體提供了上香、點燭、花圈、鮮花、行禮等祭拜方式,不過其中大部分方式都需要支付紀念幣,而購買紀念幣則需要支付人民幣。「其實也花不了多少錢,幾元錢就能買幾千個紀念幣,而點一盞粉紅蓮花燈也只需要30個紀念幣。」伍女士說,她最看重的是可以在紀念館中追思留言,「我可以隨時拿起手機,把我想告訴父親的事兒都寫下來,這就是最好的紀念吧!」

新聞連結

中元將至 成都倡導市民環保祭祀 文明過節

農曆七月半是我國傳統節日—「中元節」,許多市民已經提前開展追思故親的活動然而,每到這樣的節日,有部分市民在城市道路、河邊、廣場、草坪及小區內焚燒香蠟紙錢,造成公共環境空氣汙染,破壞綠地, 而且帶來火災隱患,影響他人工作、生活和休息。那麼,市民可以採取哪些文明環保的方式祭奠故人呢?為保護城市環境,減少安全隱患,倡導移風易俗,成都市殯葬協會發出了相關倡議,倡議市民採用遠程祭祀、環保祭祀等方式悼念故人。

成都市殯葬協會倡議

一、環保祭祀

前往骨灰寄存處或安葬骨灰公墓進行祭祀,提倡「五個一」祭祀方式,即:獻一束花、掛一根絲帶,念一封信,讀一首詩,唱一首歌。既溫馨,又能寄託思念之情。

二、家庭追思

在家裡與親友圍聚在一起,在逝者遺像前,捧上一杯清酒,用鮮花、供果以及逝者生前最喜愛的物品,鞠躬、默哀追憶親人,傳達思念之情。

三、遠程祭祀

通過網絡、微信等方式,委託公墓工作人員擦拭墓碑、敬獻鮮花並錄傳一段視頻。

四、網上祭祀

通過開設有網上紀念館的公墓或殯儀館,採取綠色低碳的網絡祭祀來緬懷親人。

五、音樂追思

聽親人最喜愛的歌曲,看照片、憶往事,進行往生回憶,表達對已故親人的緬懷之情。

 

原標題: 中元節將到,你想過用這樣方式去祭祀嗎?

相關焦點

  • 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打開方式
    根據《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規定 天津市公共區域內全面 禁止焚燒迷信用品、殯葬物品 中元節期間 燒紙祭祀違反法規,將被處罰
  • 移風易俗丨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打開方式
    根據《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規定天津市公共區域內全面禁止焚燒迷信用品、殯葬物品中元節期間燒紙祭祀違反法規,將被處罰焚燒紙錢的危害也很多會產生有毒氣體、煙塵灰燼既影響身體健康,妨礙道路交通每到中元節這天,老南京人家家戶戶做茄餅,也就是把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麵粉,用油煎炸。其實,茄餅如今已是一道再尋常不過的家常菜,想吃的話隨時可以做一盤解解饞哦。
  • 資訊:中元節,請文明祭祀!
    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在七月十四日。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 【文明祭祀】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方式都在這兒~
    血脈的召喚、感情的延伸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提醒,都賦予了中元節豐富的人文內涵。在這個緬懷祭祀的節日,傳統的祭祀風俗如焚燒祭品、燃放鞭炮等方式,不但影響市容衛生、汙染大氣環境,而且容易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每年因為中元節祭掃而引發的火災很多,燒完紙錢留下的紙灰不僅汙染了空氣,甚至還存在安全隱患。共建安全文明家園,共享寧靜舒適生活。
  • 中元節,緬懷先人,文明祭祀!
    中元節的來源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都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中元節,它也被稱為七月半,鬼節,地官節等。中元節最主要的傳統習俗就是祭祖,祀亡魂,一般人們都會用焚燒紙錢的方式來緬懷先祖和逝去的親人們。你也許不知道的是,中元節其實是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那個時候,還沒有中元節這一名詞。而七月半則是當時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當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所以七月半隻有單純的祭祖慶豐收的內容。而後來的中元節這一稱呼,源於東漢之後道教的說法。
  • @呼市人 今天中元節要這樣祭祀緬懷
    昨日晚間,記者隨同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監察一支隊在採訪中發現,隨著我市多年來倡導文明祭祀,市民環保意識不斷增加,鮮花祭祀的方式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同。鮮花祭祀漸成新風尚「獻花是很好的追思方式,不汙染空氣,也沒有安全隱患,這樣的舉措應該廣泛推行。」
  • 大連:「中元節」各區開展多種文明祭祀方式
    今年8月17日是農曆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是市民祭奠逝者、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是市政府提出推進文明祭祀工作以來的第二個「中元節」。近日,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環保局、市城建局、市行政執法局、市工商局、市愛衛會聯合印發通知,在本市開展「中元節」文明祭祀工作。
  • 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燒紙,到底是民俗還是迷信
    今天就是七月十五了,在我們傳統的文化中,把這一天稱為中元節。不過每個地方對於這一天的定位,也是不一樣的。西南成都一些地方,他們過得7月13,也有些地方過的是今天7月14,多數地方是過7月15的。我們不去講那些大的道理,有了先輩的付出,才能過上現今的生活。就以自己小家來講,對於家中逝去的長者們,是不是該懷有一種緬懷親人之情呢?有人可能會講,緬懷親人非要選擇中元節或清明節嗎,其他時間就不能緬懷了嗎?這其實就涉及到農村的民俗文化了,大家為何要都選擇在這一節日去祭祀。
  • 「中元節」,祭祀不要忘了文明
    傳說該日地府還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要進行祭祀孤魂野鬼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都要上新墳;有的地方還作興點「鬼燈」。在中元節這個季節裡,由於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所以,自古以來,中元節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一直沿襲至今不渝。
  • [直播貴陽]中元節 你會選擇什麼方式祭祀祖先
    [直播貴陽]中元節 你會選擇什麼方式祭祀祖先 中元節,你會選擇什麼方式祭祀祖先。
  • 中元節:緬懷新形式,祭祀新理念
    然而,露天焚燒冥紙冥幣導致街道煙霧繚繞、氣味刺鼻,在環保意識抬頭的今日,人人都了解這樣的方式會導致空氣汙染,影響市民身體健康。同時,燃燒紙錢、燃放孔明燈等不文明祭祀行為也會造成消防隱患,每年因此而引發的安全事故都讓人觸目驚心。現如今,傳統的燒香、焚紙祭祀方式已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中元節源遠流長,祭奠的目的在於表達哀思,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 中元節,祖先,我想對你說。。。
    中元節中元節,俗稱鬼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習俗起源萊蕪的中元節的習俗相傳起源於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
  • 中元節 你準備怎樣祭祀?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大節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一、自本通告發布之日起,全市殯葬服務機構將關閉集中焚燒區,全面禁止焚燒逝者遺物、花圈及各類封建迷信祭祀用品。
  • 中元節祭祀引爭議 傳統風俗淘汰還是繼續?
    原標題:中元節祭祀引爭議 傳統風俗淘汰還是繼續?  原標題:中元節祭祀引爭議傳統風俗該淘汰嗎? 「祭祀代表對逝者的哀思。」部分網友則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我們小區外頭一條綠化帶全是火堆堆,還有人在樹底下燒紙火多大多高,好危險!」   有網友希望能夠倡導文明祭祀,用其他的方式緬懷先祖。「請相關部門規劃固定區域,規範祭祀行為,不要讓其在安全隱患中生長。」「可以使用網上祭祀,或者在墓前祭拜完後自行打掃。」
  • 中元節:緬懷先人 文明祭祀
    中元節:緬懷先人 文明祭祀作者:梁琦,宮玉婷時間:2020/09/03 08:26:16來源:威海市環翠區融媒體中心瀏覽次數:5秋風將至,又逢中元。中元節是祭奠先人的日子,為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祭祀新風,各鎮街、相關部門多措並舉,努力營造平安、和諧、文明的祭掃氛圍。溫泉鎮、孫家疃街道、鯨園街道、嵩山街道、環翠樓街道開展了文明祭祀宣傳教育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寫寄語、手抄報等形式,倡導居民用文明綠色環保的方式祭奠先人,共同維護整潔文明的城市環境。
  • 閒話中元節:祭祀先祖,準備秋收
    中元節在民間還有個更為接地氣的稱呼——七月半。而這一天,因為傳統中要祭祀先祖,現在很多人就乾脆將其稱之為鬼節。嚴格來說,無論是從時間還是目的、意義,咱們神州大地炎黃子孫的這個中元節,跟老外的萬聖節可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桿子事。
  • 中元節燒紙有什麼講究 中元節祭祀需哪些物品中元節祭品盤點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元節,而在海外漢字文化圈內的國家或地區,農曆七月半這天也是人們祭祀先祖、鬼魂,或慶祝豐收的節日。而說到中元節祭祀,豐盛的祭品自然是少不了的,而關於中元節祭品可是很有講究的,那麼今天就為你介紹,中元節祭祀需哪些物品,中元節祭品常識你知道多少。
  • 中元節祭祖是封建迷信嗎?我們該怎麼過中元節呢?
    今人仿周禮的祭祀表演後來到了漢魏南北朝時期,佛教這種外來的宗教傳入了我國。新的宗教要想擴大影響,必然要藉助一些民間的風俗,而普通的老百姓也需要宗教來撫慰心靈。所以經過隋唐,到了宋朝的後期,大家基本上接受了「中元節」這個來自道教的節日名稱,同時呢又保留了佛教盂蘭盆節的節俗,再同時最古老的家族祭祀自然也不能丟下。所以這中元節,從名稱到節俗,實際上都是多方「嫁接」出來的,非常的多元。這之後一直到今天,除了建國後的幾十年,中元節基本上都是我國民間很重要的一個祭祀亡靈的節日。
  • 中元節將至 集中祭祀時間 點位看這裡……
    關於中元節,這些事情你都知道嗎?1中元節,又稱施孤、七月半。中元節與除夕、清明、重陽同為中國傳統的祭祖之日。那麼,中元節又有哪些習俗呢?祭祀土地七月半,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頌讀祭文等文明簡約的祭祀方式。
  • 街頭燒紙留下一地灰堆,中元節祭祀能換個方式嗎?
    昨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一些市民在路口、門前燃燒祭祀物品。然而遍地的火光和祭祀遺留下的灰堆,不僅令清潔工頭疼不已,也暗藏消防隱患。昨晚,在東城區南板橋胡同北口,一位大爺正蹲在地上燒紙,狹窄的胡同裡火光沖天、煙霧繚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