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小的作業空間。
特種設備檢驗員在進行壓力容器檢驗。
高大密閉的球形儲罐。
烈日下,穿梭在高空或狹小密閉的環境中,與布滿灰塵、煤渣的特種設備打交道……有這樣一群人,承擔著寧波特種設備檢驗檢測工作,他們就是寧波市質監局直屬單位——市特檢院的檢驗員。眼下已進入全年最熱的季節,記者近日跟隨一線檢驗員,深入檢驗現場,近距離感受他們鏖戰高溫,與時間賽跑。
檢驗現場
「鐵罐子」裡一悶就是四五個小時
7月24日,記者驅車來到寧波科元塑膠有限公司。這家企業主要從事化學品生產,近期有諸多大型特種設備到期需要檢驗,當天有不少檢驗員在此作業。
上午10點,戶外溫度顯示36℃,記者下車後在廠區步行五六分鐘就熱得直冒汗。來到廠區深處,眼前呈現一排10多米高的大型球形儲罐,其中一個球罐被腳手架包裹著,頂部有三四名身穿藍色工作服的檢驗員,他們或站、或蹲,正在烈日下進行「無損探傷」檢測。
這時,從球罐底部鑽出一個人,頭頂橙色安全帽,面部扣著面罩,手戴手套,腳穿勞保鞋,穿著沾滿油汙的連體服,全身上下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渾身溼透,像是淋了雨似的,尤其是背部,原本天藍色的連體服變成了深藍色,緊緊地黏在身上呈半透明狀,脫下來的手套上「耦合劑」混著汗水溼漉漉地往下滴。「罐壁是鋼鐵製的,裡面的溫度比外面高得多,最長的時候要連續在裡面待上四五個小時。」說話人叫李斌彬,是市特檢院北侖檢驗站的一名檢驗員。據描述,這些儲罐內部空間幾乎是全密閉的,在底部和頂部分別留了個直徑500毫米左右的「人孔」供檢驗人員出入。
「球罐裡面50℃~60℃也是常有的。」市特檢院北侖檢驗站副站長黃煥東說,這家企業類似的球罐有11臺,預計明年4月前全部完成檢驗。「最近天氣熱,檢驗員出汗多、體力消耗大,每人每天需要補充5瓶鹽汽水。」他說。
挑戰重重
面對高溫、密閉空間,還要搶工期
寧波臨港經濟發達,涉及的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數量多、參數高,檢驗檢測服務工作存在停工檢驗時間集中、檢驗工期緊、檢驗環境惡劣等諸多困難。「檢驗的困難不僅在於空間密閉,容易中暑,而且能見度不高,雖然我們高度重視安全防護工作,但由於工作環境使然,安全風險還是很高的。」黃煥東說。
即便如此,像李斌彬這樣奮鬥在一線的特檢員依舊不少,而且學歷較高。「在我院,有一支由50餘名一線青年骨幹檢驗員組成的特種設備檢驗先鋒隊,他們為大型臨港裝置集中檢驗工程服務。其中研究生學歷佔40%,高級工程師佔30%。」市特檢院有關負責人如數家珍。
為企業提供「5+2」「白加黑」不間斷服務已成為檢驗員的日常。「今年年初六過後就上班了,5個多月幾乎沒有休息日。」據黃煥東介紹,檢驗工作一般從早上8點多開始,到下午五六點才結束,為了及時把檢驗結果反饋給使用單位,並出具檢驗報告,晚上常常忙到深夜。
戰績累累
三年檢驗相關壓力容器上萬套
兢兢業業的特檢人「戰績累累」。據市質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三年來,市特檢院共為寧波經濟石化區、大榭開發區、北侖臺塑工業園區等61家企業提供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服務,佔全市總量的90%以上,檢測重點項目相關壓力容器12500餘臺(套),包括亞洲最大球罐群寧波海越新材料有限公司球罐41臺,壓力管道4600餘公裡,上述區域相關重點特種設備年定檢率均達100%。
同時還為重點項目工程檢驗提供「專業團隊服務」,三年來為中海油大榭石化餾分離項目、寧波中金芳烴裝置項目等全市近1100億元重點項目的順利投產提供紮實的技術保障。
官方數據顯示,市特檢院近三年來為中海油大榭石化134億元餾分離項目、中金芳烴裝置項目、鎮海煉化乙烯及下遊企業定期檢驗項目等重點項目縮短檢驗工期45天,為企業提前投產增加利潤近3億元。
連獲點讚
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上億元
特檢工作對企業來說重要嗎?「國家對壓力容器的監管非常嚴格,檢驗員檢驗球罐既是高空作業,又是受限空間作業,裡面還涉及用電動火,尤其是高溫天裡更是難度加大。但考慮到企業實際困難,他們經常放棄休息加班加點,因為對企業而言,時間就是金錢,提前一天完成檢測就是一天的效益。」寧波科元塑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靈研由衷點讚。
據記者了解,市特檢院積極引入特種設備檢驗檢測「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服務。近三年來,為企業開展技術服務76次,排除嚴重事故安全隱患197處,為企業挽回超過1.2億元的經濟損失。
例如,市特檢院為中海油浙江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低溫壓力管道提供基於風險的檢測(RBI)評估服務,保障近80%原需停工檢修的壓力管道繼續安全運行,引入相控陣超聲、數字射線(DR)等無損檢測新技術,在項目集中檢驗過程中診斷出存在氫致開裂損傷容器8臺,及時消除了重大安全隱患。為臺塑PTA裝置使用評價技術,保障企業及時復工,延長設備使用時間1年,為企業節省成本320餘萬元。